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玉米新品种东昌4703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皖47与父本皖1403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20190004。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和杂交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杂交玉米新品种东昌4703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母本皖47与父本皖1403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杂交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镇麦15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6),2021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1001),2019年由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购得其全国独占生产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镇麦1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在安徽省引种备案的表现,以期为镇麦15在江苏和安徽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皖红麦759系安徽省红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扬麦9号为母本、富麦9606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丰华8829是宿州市种子公司对皖麦19进行改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为皖麦52。  相似文献   

6.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皖西麦0501是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皖麦47为母本、扬麦13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综合抗性好、抗倒伏、生育期适中等优点。本文作者介绍了皖西麦0501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师树岩 《河南农业》2020,(13):39-39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孟麦0818由孟州市乐秋种植专业合作社选育,于201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7”;由河南先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通过陕西省第三批引种备案,2019年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引种备案。笔者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育及审定该品种于2008年以周麦22为母本,周麦19为父本杂交。  相似文献   

9.
淮麦2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多抗等众多优点,适合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文章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安科157系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农科院共同选育的优质、高产、抗倒性强的小麦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6006,由丰乐种业独占该品种安徽省生产经营权。安科157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抗病性强,抗倒伏,抗倒春寒,播期弹性大,易栽培,是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皖垦麦0622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垦麦0622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17017。2018年先后通过河南、江苏二省备案。本文介绍了皖垦麦0622的亲本来源及组合、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皖麦 3 3是以安农 83 2 6为母本 ,中作 813 1 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一个面包小麦新品种 ,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唯一通过审定的面包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品质性状突出等优点 ,适于在沿淮和江淮地区种植 ,采用高产栽培技术 ,一般产量可达 5 2 5 0~ 675 0kg/hm2 。  相似文献   

14.
皖麦39(原代号涡88-56)是安徽省涡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用西矮8号为母本,皖麦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1999年8月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东昌公司最新审定的红皮小麦品种东昌708进行了介绍,及对东昌708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关键点阐述。东昌708是东昌公司利用扬麦13为母本,华麦1168为父本,进行了多年的努力,选育出的红皮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综抗好、稳产、株高适中等特性,该品种为中强筋。近几年江淮地区的气候原因,对该地区的小麦种植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致使江淮地区近几年偏向种植红皮小麦品种,红皮小麦在江淮地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东昌708就非常的适宜江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皖新麦05012是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2005年以西农97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早熟、广适等特性,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文章介绍了该品种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正孟麦032由孟州市农丰种子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1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18003号,适宜关中灌区种植,集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优点于一身。2017—2018年度引种试验,适宜在河南省(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麦区除外)早中茬地和安徽省淮河以北麦区推广。一、选育目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皖农0907(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04)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植,分蘖力强穗数多,熟相好丰产性好等特点。2009年配置组合“丰华8829×WN99”,后代经系谱法选育;于2017-2019两年度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增产8.26%和6.6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5.97%,增产潜力较大。202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本文主要阐述皖农0907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等,为皖农0907在淮河以北地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凤台县农科所(邮编:232100,电话:0554—8613076)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富麦9606”.前不久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中麦41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6。该品种为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特征特性中麦415冬性,中熟。幼苗半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