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华鼢鼠的用途中华鼢鼠,又名塞隆、地羊。是当今代替虎骨制药的世界珍奇草食动物。头大而扁,耳壳不发达、眼极小,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西北山地,青藏高原及川西等地。中华鼢鼠的用途:一是药用。中华鼢鼠其骨代...  相似文献   

2.
对弓箭捕杀鼢鼠的效果观察若尔盖县农牧局李玉传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在若尔盖草地上分布广,密度大,危害严重。据1987年鼠虫调查,全县鼢鼠分布面积约7.11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0.91%。鼢鼠活动形成的土丘,轻者每...  相似文献   

3.
高原鼢鼠的防治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属啮齿目鼠科鼢鼠亚科之一种,俗称地拱子、瞎老鼠,简称鼢鼠,终年营地下生活。分布于川西北牧区草地,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1986年至1988年川西北草地鼠虫调查证实,鼢鼠危害面积约33.43万公顷,年损失牧草近2059万公斤。近几年不断对鼢鼠进行了防治,其主要方法有化学药物喷洒法、投毒饵法和弓箭法。以若尔盖县为例,近年来每年灭鼢鼠10万只左右,但都被深埋或焚烧,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如在防治的同时又对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属于我国所独有的物种,也叫原鼢鼠,聚集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对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本文分析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同仁县天然草场退化,“黑土滩”现象日趋严重。据2001年调查,中华鼢鼠危害面积达5.316万hm^2。为此,2001年8—10月、2003年4—6月,我们在全县4乡16个村实施中华鼢鼠灭治工作,面积5.69万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123.9%,捕捉中华鼢鼠21.77万只,使用资金109.11万元,平均灭治效果达96.85%。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鼢鼠的尾长、后足长、体重和体长,研究划分出幼鼠组、亚成体组、成体Ⅰ组、成体Ⅱ组、老体鼠组,中华鼢鼠老体仅占20%,成体约占40%,亚成体和幼体占40%。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华鼢鼠的尾长、后足长、体重和体长,研究划分出幼鼠组、亚成体组、成体Ⅰ组、成体Ⅱ组、老体鼠组,中华鼢鼠老体仅占20%,成体约占40%,亚成体和幼体占40%。  相似文献   

8.
从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24只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6只甘肃鼢鼠(M.cansus)、6只斯氏鼢鼠(M.smith)、3只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鼢鼠属凸颅鼢鼠亚属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9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3条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个体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认为,秦岭鼢鼠和斯氏鼢鼠遗传关系最近,并且与甘肃鼢鼠、高原鼢鼠关系接近;前4种鼢鼠与罗氏鼢鼠,中华鼢鼠和东北鼢鼠依次疏远;草原鼢鼠最早的分歧出来。  相似文献   

9.
王进 《草业与畜牧》2009,(11):31-33
农区大多数草地与农田相接,而中华鼢鼠喜食各种农作物.草地也有丰富的植物被中华鼢鼠所喜食,因而中华鼢鼠经常季节性横穿于农田和草地,啃食优良牧草,大量堆积土丘,对草地的破坏性极强,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原鼢鼠在时间和空间小尺度上的扩散特征,本研究自2014-2015年在祁连山东段选择3处不同种群密度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连续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无线电追踪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高原鼢鼠扩散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扩散性别及其扩散时间。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发生扩散,高密度区扩散个体比例相对较高;高原鼢鼠雄性重捕率(5.9%)低于雌性(16.9%),雄性失联率(58.3%)高于雌性(28.0%),并且雌、雄个体平均分配指数分别为1.086±0.385和-1.390±0.786,表明高原鼢鼠存在偏雄性扩散;2015年6-10月高原鼢鼠个体消失率(0.500)高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0.367)以及2015年5-6月的个体消失率(0.286),2015年6-9月高原鼢鼠重捕率从40.0%下降至0%,失联个体比例从52.6%上升至85.7%,表明高原鼢鼠可能在6-9月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11.
高原鼢鼠的活动特点与草地退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高原鼢鼠(Mycspalaxbaileyi)当地牧民群众叫瞎老鼠、地拱子,藏语叫“西隆”,属啮齿目(Rodentia)鼢鼠科(Spalacidae)鼢鼠属(Myospalax)是川西北草地优势种害鼠。高原鼢鼠如何促使草地退化,它在加速草地退化的诸因素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12.
刘仁华 《野生动物》1998,19(3):11-12
本文研究了东北鼢鼠的数量和鼢鼠洞穴的关系.发现鼢鼠挖洞在地表留下的土丘数量、土丘群数量和人为挖开鼢鼠洞后又被鼢鼠重新土封埋的洞穴数量(即有效洞穴数量)、均与鼢鼠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故在实践中可用这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实体数量。三种间接估计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月份。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进一步掌握高原鼢鼠对天然草场产草量的危害程度,海北州结合2003年春季灭治高原鼢鼠的工作,对同宝牧场天然草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调查在一定的面积内以捕尽法,详细了解鼢鼠的数量、雌雄比例、怀胎仔数和对草场产草量的危害程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鼢鼠阴道内异物的初步分析曹志东(甘肃省定西地区种草养畜中心743000)鼢鼠(Myosphalax)是我区高寒阴湿草地、森林、农田生境的主要地下害鼠。1992年5月,在漳县金钟乡,发现鼢鼠阴道内有肉瘤状异物,并带有一定的普通性,现将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种类之一,了解其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高原鼢鼠种群消长规律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2013-2016年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典范对应分析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以及扰动区草地生物量与7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草地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双子叶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温度和降水量对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以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显著相关(P<0.05),另外,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气象因子主要通过对高原鼢鼠食物的影响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鼢鼠灵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表明,该药物适口性好,药物投放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对草地破坏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与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种群密度的关系,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的天然割草地内定点布设3个平行固定样方(50m×20m),连续3年在野外进行了植物样方与草原鼢鼠土丘数的测定。以单位公顷新土丘个数代表当季草原鼢鼠种群的相对密度,通过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来确定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1)草原鼢鼠的活动会对植物群落多样性造成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草原鼢鼠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互作关系中,草原鼢鼠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更强。其中,草原鼢鼠种群数量对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影响最大,而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草原鼢鼠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胥成梅 《青海草业》2005,14(3):60-60,40
海晏县在2002年-2004年连续3年实施了高原鼢鼠防治工作,共完成防治面积7×104hm2。近几年来,防治区高原鼢鼠复发较为严重,复发面积为5.33×104hm2。本文就复发原因,复发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鼢鼠灵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表明,该药物适口性好,药物投放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对草地破坏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鼠肉历来有被人们食用的习惯,但其营养价值究竟如何,经对西藏八宿县带回的高原鼢鼠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高原鼢鼠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高原鼢鼠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6.34/100g,脂肪含量低,12.14g/100g;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如钙、磷、铁、钾、锂、锶等,且含量适中;含有各种主要的脂溶性维生素,VA、VE、VD、VB,VB2等: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已测出有18种,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