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谈谈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特点、危害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梁宇峰 《植物医生》2009,22(3):39-41
对海门地区近年成功入侵的外来生物进行系统调查研究,阐述了海门地区农林系统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特点、灾变规律.总结了预防、控制和灭除外来入侵生物的经验,提出了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是我国进行生物入侵交流的权威网络信息平台。该系统由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系统、外来入侵物种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价系统、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昆虫DNA条形码识别系统和中国重大外来入侵昆虫远程监控系统等6个子系统组成。该系统旨在为从事外来入侵物种研究、检测监测工作的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提供科研成果交流、检测监测信息发布、外来入侵物种数据查询和科普教育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总数达22种,入侵途径主要为无意传播进入,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均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种群,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了2个保护区内外来人侵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影响,提出了防治外来入侵种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物种生境异质性高且生态系统脆弱更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研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和人类干扰程度及变化探讨入侵植物生境现状。结果表明:2017—2019年,物种生境中人类干扰程度呈明显下降的区域面积最小,而该区域入侵植物分布点数最多;贵州省入侵植物生境类型中,城镇工业用地和重度干扰区域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点最多,人类干扰加剧了入侵植物的分布。在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防治方面,还应统筹考虑其地理分布格局、入侵生境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做到针对外来入侵植物入侵相对集中、入侵危害相对突出的地区,开展更为有效的针对性防控,这将大大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球生态和环境已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主要采取被动性防控措施,即在发现外来物种后采取监测和处理措施。外来物种主动性防控是在入侵风险预判预警的基础上,采取预先检疫、处理、消杀、拦截和灭除措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范围及危害进一步扩大。主动性防控借助了早期精准检测、超痕量检测以及环境DNA检测等高精度检测技术,以提高入侵物种检测和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未来主动性防控应该成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并且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数学模型和决策系统等前沿技术来提高其精准度和效率。外来入侵物种的主动性防控策略能够实现生物入侵的全链条精准防控,有效降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缓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速度,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索我国生物入侵全程的主动性防控策略,将有助于健全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保障我国农林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2021—2023年,在调查江西省外来入侵生物期间,对赣州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普查,发现2种江西省新纪录外来入侵植物,即水茄Solanum torvum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均侵占了当地的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并影响了其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入侵危害。此次记录增加了水茄、五爪金龙新的分布点,增添了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可为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云南省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天然林林缘、橡胶林、橡胶林林缘和农田5种生境共164个1 m2样方的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对比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5种生境中主要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生境中共发现外来入侵草本植物32种,其中橡胶林林缘和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达20余种,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最少,仅为6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皮洛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0、0.15、0.09和0.16,均显著低于其它生境;橡胶林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且显著低于其余3种生境;农田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50,显著高于其它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外来入侵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本地乔灌木物种数量和海拔是影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在不同生境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预防与监控外来入侵物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是受外来入侵物种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 我国以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为对象, 围绕“治早、治小、治了、治好”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目标, 解析了10余种重大农业入侵生物入侵机制, 揭示了多种入侵病原物与宿主媒介的互作关系, 完成了120余种入侵物种精准甄别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构建了含130多种入侵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 建立了20余种重要入侵物种的扩散阻截技术以及应急处置技术体系。10年间, 我国在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侵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日趋完善,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在生物入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省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