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滩羊肉肉质鲜嫩、膻味轻、营养丰富,脂肪分布均匀,蛋白质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近年来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影响滩羊肉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营养因素对滩羊肉品质调控起重要作用。从滩羊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及营养水平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生产滩羊肉、提高羊肉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羊肉作为人类膳食优质蛋白质来源,消费者对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肉品质包括肉色、风味、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其受营养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嫩度是感知肉类食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剪切力评价,主要受肌内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状态的影响。风味也是影响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因素,主要与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文章综述了影响绵羊肉嫩度和肉风味的营养因素(饲料种类、饲喂方式、饲料添加剂)与遗传因素(品种、年龄、基因),以期为生产优质羊肉绵羊的饲养管理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羊肉因其肉味鲜美、细嫩可口、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胆固醇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优质羊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提高羊肉的生产能力的同时保持其优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影响羊肉品质的属间差异、品种、饲养方式、营养和饲料类型、畜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述,为养羊生产增加羊肉产量,改进肉用品质,生产优质羊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营养与肉品质的研究进展以及肉品质的检测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对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肉品质成了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肉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利用各种营养因子有助于改善肉品质,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营养因子对肉品质的营养调控、以及对肉品质的检测指标和方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对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肉品质成了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内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利用各种营养因子有助于改善肉品质,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营养因子对肉品质的营养调控、以及对内品质的检测指标和方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藏羊肉品质上乘,味道鲜美,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是蒙、藏人民不可缺少的肉食品,藏羔羊肉更是长期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试验以藏羔羊肉为研究对象,从肉用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和质构特性方面评价其品质特性,并与同一饲养环境下的成年藏羊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分析研究藏羔羊肉的营养品质,从而为藏羊最佳屠宰年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藏羔羊肉表面亮度(L*值)显著高于成年藏羊肉(P<0.05),红色度(a*值)显著低于成年藏羊肉(P<0.05),而黄色度(b*值)、pH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熟肉率藏羔羊肉比成年藏羊肉高4.77%(P<0.05),失水率比成年藏羊肉低8.55%(P<0.05),剪切力较成年藏羊肉低1.18%(P>0.05);水分、粗灰分含量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藏羔羊肉蛋白质含量20.69%,比成年藏羊肉高12.26%(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成年藏羊肉(P<0.05);藏羔羊肉硬度4 219.85 g、胶黏性2 448.65 g、咀嚼性1 387.39 g,分别比成年藏羊肉低17.12%(P<0.05)、27.36%(P<0.05)、2.20%(P<0.05)。说明藏羔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其嫩度高、口感好,符合人口感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羊肉的需求已经从量转化到质.因此,肉品质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肉品质除了受遗传、生长发育阶段及环境等的影响,还受营养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精氨酸不仅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还对肉的风味、脂肪酸组成等肉品质有影响,它具有促进蛋白合成、降低脂肪沉积和增加瘦肉率的功效[1-2].另外,有更多学者发现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中间代谢产物NAG (N-己酰谷氨酸)的类似物NCG(N-氨甲酰谷氨酸)也有着类似的功效[3].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茶卡藏羊肉的营养品质及微量元素含量,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和电感耦合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茶卡藏羊肉的营养品质及矿物元素,并以欧拉藏羊肉和小尾寒羊肉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茶卡藏羊肉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优于小尾寒羊肉。茶卡藏羊肉水分含量(73. 31±1. 38g/100g)高于小尾寒羊肉,粗脂肪含量(3. 42±0. 51g/100g)高于欧拉藏羊肉和小尾寒羊肉。茶卡藏羊肉钙含量高于小尾寒羊肉和欧拉藏羊肉。蛋白质、灰分及矿物元素含量与小尾寒羊肉差异不大,欧拉藏羊肉含量较高。不同藏羊肉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具有差异,为全面了解青海藏羊肉资源的品质及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营养与肉品质的研究进展以及肉品质的检测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对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善肉品质成了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肉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利用各种营养因子有助于改善肉品质,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营养因子对内品质的营养调控、以及对内品质的检测指标和方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添加纳米铬对猪生长性能的饲养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需要猪只瘦肉多,更希望猪肉品质优良。猪肉品质是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和营养性等有关的一些理化特性的综合反映。其中.肉的感官特征如肉色、持水性、嫩度、风味、多汁性等直接决定猪肉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研究开发可改善肉质的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一大热点,因此,  相似文献   

11.
Meat quality means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ppearance is related to palatability in fresh meat or manufactured meat, it includes meat color, meat structure, hardness, marbling,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so on.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tton quality determines the consumer acceptability of meat and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utton quality and nutrient substance.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onsumers ar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mutton.From quantitative to qualitative change, we ne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mutton quality.At present,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animal products has become a hot topic.This paper is a summary of the effects of breed, gender, age, environment and feed nutrition on mutton quality, and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of mutton quality with nutritional regul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2.
固阳羊肉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固阳羊肉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肉质细嫩、无膻腥味、脂肪分布均匀、含脂率低、营养丰富,铸就了固阳羊肉成为羊肉中之精品。未来发展中,固阳县将秉承北纬41°地域特点,发挥品牌优势,力争使固阳羊肉成为引领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种公羊,与当地河西蒙古羊、小尾寒羊进行杂交,以河西蒙古羊为对照,对6月龄杂交一代羊的肉品质和重金属、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其杂交一代羔羊生产的羊肉,肉色分值在3.50~3.80之间,肉色正常;大理石纹分值在3.15~3.86之间,表明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肉品24h后的pH值在5.17~5.84之间,符合鲜肉标准;熟肉率在59.98%~60.92%之间,出品率较高,肉品失水率在18.22%~20.62%之间,保水性能突出;肌纤维直径短,在34.26nm~36.09nm之间,肌肉嫩度剪切力值小,在3.56kg~4.48kg之间,肉质柔嫩;肉品中重金属铅、砷、汞、镉含量分别为0.052 mg/kg、0.067mg/kg、0.000 58mg/kg和0.000 65mg/kg,肉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分别为0.014 8mg/kg和0.016mg/kg,符合国家无公害羊肉标准。引进优良肉羊品种,杂交改良本地河西蒙古羊和小尾寒羊,高效、健康养殖的肉羊,其肉品质良好,达到了安全、无公害羊肉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以中环肉羊新品种为例,通过了解、认识及亲自参与培育过程及应用情况研究介绍,掌握其培育方法及相关试验操作,从而提高自己在肉羊养殖中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结果显示,中环肉羊新品种比一般肉羊生长发育快,繁殖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肉品质好,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目前,中环肉羊新品种育种核心群已达到1.7万只,培育F1代1.2万只。由此可见,该品种的培育效果显著。通过加速培育进程,以此来提高培育效率。将培育、扩繁更优质的肉羊种质资源,应用推广到当地及周边的市、县,使得农户、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肉羊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河北省张家口市羊肉消费情况,了解羊养殖主要区域羊肉消费情况。结果显示:张家口市居民羊肉消费量占总肉类消费量的23.93%;考虑羊肉质量安全和种类者占52%,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价格占23%,收入、年龄和季节共占25%;消费者更喜爱放牧方式饲养的羊肉,到羊肉专卖店购买鲜羊肉者居多,羊肉消费类型以羊肉卷、羊肉串为主。该研究将羊养殖与消费联结,通过分析河北省农牧交错带羊肉消费特点,以引导当地肉羊业养殖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的检测,探讨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后代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质肉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屠宰性能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的优点,对小尾寒羊产肉率低的缺点有较大改善;从总体肉品质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产肉多、肉质鲜美的优点,并且在肉色、嫩度、熟肉率、滴水损失、含钙量方面均优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杜寒F2的肌肉嫩度、肉色指标均优于杜泊羊、小尾寒羊及F1代。  相似文献   

17.
苏中地区肉羊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研究苏中地区肉羊生产现状,分析了苏中地区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肉羊发展的前景,并根据苏中地区自然、社会条件,针对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肉羊业发展的对策,为苏中地区肉羊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RNA-Seq技术挖掘绵羊背最长肌肉质性状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通过对小尾寒羊与巴美肉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两种绵羊肉质性状的关键基因。分别选取小尾寒羊和巴美肉羊各3只,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对其背最长肌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影响两者肉质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发现,6个样品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后共得到120 Gb的有效数据,共筛选出33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82个,下调基因有251个。GO功能富集与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了6个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PDK4、MYF6、PPARGC1A、SLCO4A1、FABP4、LEP。试验通过对比小尾寒羊与巴美肉羊背最长肌转录组数据,筛选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丰富了绵羊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阐述不同品种绵羊肉质性状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陕北白绒山羊的胴体特性和肉品质特点,为陕北绒山羊羊肉生产加工和分割优质切块提供营养参数支持和理论依据。分别随机选取舍饲条件下体重相近、健康无疾病的12只绒山羊饲养至4、6、12月龄和成年(各3只)对其屠宰,检测胴体指标和羊肉品质。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脏重、眼肌面积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不同年龄陕北白绒山羊的羊肉品质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肉质嫩度变差,肉色加深,保水能力降低,而干物质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加,氨基酸结构相对稳定;宰前活重与胴体重、肾脏重、胴体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陕北白绒山羊的羊肉品质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肉质嫩度变差,肉色加深,保水能力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加,氨基酸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d animal species differences in the postprandial thermic effect of meat and investigated the postprandial thermic effect of mutton in rats. After intake of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each meat, body temperatures of rats fed mutton or venis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ats fed rabbit meat. After intake of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fractionized mutton, the body temperatures of rats fed diets containing lean mutton prote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ats fed diets without lean mutton protein. In a 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study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take of mutton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any signaling molecules that are involved in energy metabolism. The postprandial thermic effect of mutton seems to be due not to catecholamine and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but to thyroid hormon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ake of lean mutton protein stimulates the secretion of thyroid hormones and facilitates energy metabolism in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