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试验通过对紫花苜蓿半干青草添加不同水平单宁酸进行青贮,探究单宁酸对紫花苜蓿青贮营养成分、pH、有机酸含量、氮组分和微生物群落影响,测定各处理组苜蓿青贮第45天瘤胃体外产气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单宁酸添加水平(按苜蓿干物质计)分别为0、0.2、0.4、0.6 g·kg-1,于15、30、45、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单宁酸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干物质损失(P<0.05),显著降低粗蛋白质降解(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青贮pH,显著降低乳酸、乙酸含量(P<0.05),有效抑制丁酸生成;显著降低非蛋白氮、氨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肽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单宁酸后苜蓿青贮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降低;48 h瘤胃体外产气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添加单宁酸可提高苜蓿青贮营养价值,改善发酵品质,抑制蛋白降解,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促进瘤胃发酵.紫花苜蓿中添加0.4 g·kg-1单宁酸进行青贮,45 d后青贮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青贮品质,合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采用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为原材料,用单因子设计,分为8组,即对照组1(单贮玉米秸秆)、对照组2(单贮1~2cm紫花苜蓿)、CSMS1(1~2cm紫花苜蓿85∶玉米秸秆15)、CSMS2(1~2cm紫花苜蓿75∶玉米秸秆25)、CSMS3(1~2cm紫花苜蓿65∶玉米秸秆35)、CSMS4(3~4cm紫花苜蓿85∶玉米秸秆15)、CSMS5(3~4cm紫花苜蓿75∶玉米秸秆25)和CSMS6(3~4cm紫花苜蓿65∶玉米秸秆35)。其中,玉米秸秆均为2cm,每组3次重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在其各自单独青贮范围内波动,各紫花苜蓿处理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组(P0.05),CSMS2和CSMS3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稍低于CSMS5和CSMS6;另外,CSMS2和CSMS3组中pH值与氨态氮与总氮比值相对较低,乳酸含量较高,无丁酸产生;微生物及有氧稳定性方面,CSMS2和CSMS3处理组乳酸菌数量占绝对优势,酵母菌与霉菌数量差异不大,其中,CSMS2组有氧稳定性时间较长。1~2cm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按75∶25或65∶35两种比例混合青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天津地区苜蓿青贮概况,本研究对8个奶牛场的窖贮苜蓿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水分、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等营养指标,以及pH值、氨态氮/总氮、乙酸和丁酸等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窖贮苜蓿平均水分含量为50.96%~74.38%,其中5个奶牛场属常规青贮,3个奶牛场属半干青贮;营养指标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6.58%~21.40%,37.20%~50.87%和31.89%~44.63%,化学指标pH值、氨态氮/总氮、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为4.18%~5.29%,4.79%~19.78%,15.51%~50.75%和0.00%~34.14%;常规苜蓿青贮综合质量分级三级和未入级占比分别为20%和80%,半干苜蓿青贮综合质量分级三级和未入级占比分别为67%和33%。根据调查结果,笔者从苜蓿青贮含水量调控、适时收获及加强管理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提升天津地区苜蓿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紫花苜蓿与小麦秸秆进行混贮,通过测定发酵60d后的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可溶性糖。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6:4时,其干物质、中/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最优(P0.05)。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4:6时,粗蛋白含量表现最优(P0.05)。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5:5和4:6时,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比例间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最终采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最佳的混贮比例为小麦秸秆:紫花苜蓿=6:4。  相似文献   

5.
【目的】方捆袋贮是紫花苜蓿青贮模式之一,具有运输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然而,草捆青贮袋容易破损,导致青贮饲料内部或表面呈斑块状发霉。通过对青贮袋破损与未破损方捆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综合评价,为紫花苜蓿青贮模式的选择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青贮袋破损的草捆中未发霉的青贮饲料以及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分别从草捆上、中、下三层取样,比较微生物菌落数、化学成分及pH、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使用V-Score和Kariser两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两者的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苜蓿方捆袋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为43.86%-45.47%,粗蛋白含量为21%以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87%-37.4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0.68%-31.79%,灰分含量为8.37%-8.5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46%-0.53%。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苜蓿方捆袋贮饲料pH值为4.63-4.72,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占干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6.12%-7.04%、2.41%-3.21%、0.18%-0.20%、0.67%-0.89%,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为5.33%-5.79%。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pH值和乙酸含量高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乳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未发霉的苜蓿青贮饲料中霉菌酵母菌的数量均在104cfu/FM以下。两者V-Score评分等级均属尚可,Kariser评分等级均为3级。【结论】苜蓿方捆袋贮饲料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方捆袋贮是较理想的苜蓿青贮模式。去除发霉部分,青贮袋破损的青贮饲料其营养成分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相同。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143-147
本试验采集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青稞秸秆、油菜秸秆、绿麦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青稞和油菜籽共8种常用饲料原料,评定其营养价值,以期为该地区饲料资源在反刍动物上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小于22%,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较低。不同饲料原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差异。相对饲喂价值顺序为: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绿麦干草>青稞秸秆>油菜秸秆。总可消化养分含量顺序为:青稞>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绿麦干草>青稞秸秆>苜蓿干草>油菜秸秆。日喀则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应依据生产需求和原料属性科学评定和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紫花苜蓿与饲料桑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将二者按照鲜重比10 ∶ 0(CK组)、7 ∶ 3(A组)、5 ∶ 5(B组)、3 ∶ 7(C组)混合后添加复合乳酸菌,厌氧发酵45d后开封进行感官评定与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A组、B组与C组混合青贮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丁酸、氨态氮/总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三组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58%、0.53%和0.46%;乙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59%、0.55%和0.47%;pH分别降低了0.39、0.36和0.26;氨态氮/总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25%、1.15%和0.97%;A组的丁酸含量未检出,B组和C组的丁酸含量分别降低了0.08%和0.05%;A组和B组的丙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11%和0.10%,与CK组差异显著(P<0.05),C组的丙酸含量增加了0.08%,与CK组差异不显著。随饲料桑添加比例的增加,A组、B组与C组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三组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95%、3.32%和3.59%;干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86%、6.44%和9.4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4.12%、4.91和5.6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3.47%、4.43%和4.95%。综合发酵品质与营养品质考虑,以苜蓿与饲料桑鲜重比7 ∶ 3为宜。  相似文献   

8.
申爱华  李保全  周蔚  齐梅  袁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05-107,211
[目的]探讨带穗玉米秸秆的pH和营养物质随青贮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生长期为89 d的带穗玉米秸秆调制青贮饲料,密封于30 L的塑料桶中,分析0~63 d青贮时间内pH和主要营养物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带穗玉米秸秆的pH在第0~3天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整个青贮过程中,pH由6.24下降至3.68,下降了41.03%(P0.05);干物质下降了24.60%(P0.05);粗蛋白增加了3.35%(P0.05);粗灰分、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略有提高(P0.05);钙、总磷、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与原料接近。[结论]带穗玉米秸秆在青贮过程中,pH下降明显;粗蛋白质含量稍有增加,与摘穗玉米秸秆青贮料相比,带穗玉米秸秆青贮料提高了粗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从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得出:带穗玉米秸秆的青贮时间可由常规的60 d缩短至50 d。  相似文献   

9.
以质量比为8∶1∶1的紫花苜蓿、水稻秸秆、豆粕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CK)、1.5(U1)、3.0(U2)、4.5 g/kg(U3)尿素进行混合青贮发酵,探讨尿素对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混合青贮的氨态氮质量分数和pH值显著(P<0.05)升高,V–score均在83以上,青贮发酵品质等级为优;添加尿素处理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CK的;U1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的,U1的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低于CK的,U1的相对饲料价值最高,为213.69;U1的有氧稳定性在8 d以上。可见,紫花苜蓿、水稻秸秆、豆粕以质量比8∶1∶1混合青贮时添加1.5 g/kg尿素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青贮饲料调制是一项短时间内的突击性工作,刈割青玉米秸秆未能尽快调制青贮致使青贮饲料质量受影响;【方法】为此本试验选用农大108玉米秸秆收获后凋萎的1d、3d、5d、7d调制青贮,以研究刈割后凋萎时间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的凋萎条件下,试验期内玉米秸秆中干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水分含量逐渐下降,凋萎7d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在凋萎的1d、3d、5d、7d调制青贮,凋萎7d的青贮pH和氨态氮比例显著高于凋萎1d(pH,4.82比5.27;氨态氮/总氮,5.90%比8.56%),但青贮饲料中乳酸、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果表明收刈后青玉米秸秆5d之内可以调制青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产有机酸芽孢杆菌R42-16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浓度(高、中、低)的R42-16添加组,青贮30 d后,测定青贮秸秆的p H值、有机酸及常规物质含量,并连续15 d室温暴露放置,测定温度和p H值。结果表明,与不加菌剂组相比,菌浓度中、高水平的R42-16添加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R42-16菌剂不能显著影响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但显著降低氨态氮/总氮值(P0.05)。在整个有氧暴露过程中,对照组在11 d时开始出现"二次发酵",而试验组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综合考虑,添加R42-16菌剂能够改善青贮玉米秸秆发酵品质,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混合比例和EM菌剂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按质量比1∶0.5,1∶1和1∶2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0.1%,0.2%和0.4%的EM菌剂,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裸燕麦比例增加而提高,添加EM菌剂青贮饲料p H值和氨态氮/总氮有所下降,乳酸含量有升高趋势,添加0.1%和0.2%EM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其中苜蓿与裸燕麦混合比例为1∶2时,添加0.1%EM在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提高乳酸/乙酸方面效果最好。混贮饲料苜蓿比例越高,粗蛋白质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但添加EM菌剂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裸燕麦比例较高时,添加0.1%和0.2%EM,可加速消耗原料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青贮发酵品质。总之,紫花苜蓿与裸燕麦混合青贮可形成养分互补,提高营养价值;加入0.1%或0.2%的EM菌剂有助于抑制不良发酵,提高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以国内外引进的2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兴安盟地区开展种植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其相对饲用价值,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参试的28个紫花苜蓿品种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差异。经过综合评价,表现良好的品种为大银河、佰苜401、标靶,可在兴安盟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甜菜渣和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鲜样)混合青贮,分析添加玉米秸秆对甜菜渣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渣直接青贮其乳酸含量较低(0.67%),乙酸含量较高,为乙酸发酵类型;添加玉米秸秆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P0.05),9∶1和8∶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的生成量(P0.05),其发酵类型均为乳酸发酵型。通过flieg评分体系对不同组合进行评价,其等级均为良好。添加玉米秸秆后除9∶1处理组以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明添加玉米秸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玉米秸秆后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除9∶1处理组以外其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甜菜渣和玉米秸秆的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为90%甜菜渣+10%玉米秸秆(9∶1)。  相似文献   

15.
不同青贮方式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置地上青贮、地下青贮、青贮堆3个处理,发酵60 d后,开窖取样。对不同方式处理的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保存较好,感官得分最高,为16分;青贮堆苜蓿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p H、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为4.71、9.15%;地上青贮饲料营养体外消化率较高,与地下青贮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认为规模化生产中,最佳的方式为地上青贮。  相似文献   

16.
对二棱大麦品种浙皮10号在青贮前后的饲用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青贮前全株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乳酸、乙酸以及丙酸含量分别为12.23%、27.37%、49.34%、3.84%、0.71%和1.76%;经青贮后,粗蛋白含量下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10%左右,而乳酸等有机酸含量上升近30%;青贮前后均未检测出丁酸。由此得出,浙皮10号具有较好的青饲和青贮品质,适宜在浙江省作为青饲作物和青贮原料进行推广,合理利用浙江省冬闲田,实现粮饲双丰收,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制剂对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高水分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剂量的青贮饲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有效降低青贮饲料腐败率、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及营养价值,其中以添加0.30%纤维素酶的效果最佳,腐败率低于1.4%、粗蛋白含量3.49%、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m(VBN),m(TN)]为6.60、丁酸含量为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11.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7.02%、酸性木质素含量1.42%。可见,筛选和添加适宜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是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贮存期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开窖后营养品质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更科学地利用青贮饲料。【方法】选取生长期为89 d的青玉米秆调制青贮饲料,封窖50 d后开窖取用,考察青贮饲料在50~290 d贮存期间,主要营养物质和发酵产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营养物质与贮存时间以及纤维类成分与干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元回归模型。【结果】随贮存期的延长,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和纤维类物质含量上升(P>0.05),蛋白、淀粉、磷含量均下降(P>0.05),钙含量显著下降(P<0.05);pH值和乙酸含量上升(P>0.05),乳酸和丙酸含量下降(P<0.05)。青贮饲料中干物质含量与贮存时间成指数相关关系,粗蛋白、淀粉、钙和磷的含量均与贮存时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均与干物质含量成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除磷含量与贮存时间的回归模型外,其余7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结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贮存期营养品质呈下降趋势;运用数学模型预测青贮饲料营养品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可行的,可为青贮饲料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青贮饲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进行单一青贮和混合青贮试验,从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品质,pH值、氨态氮/总氮比值等发酵品质,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价值方面进行分析评定.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地上、地下单一青贮的综合品质一般,两种青贮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综合品质良好,且混合1/3玉米秸秆处理的蛋白含量较高,纤维含量低.  相似文献   

20.
以藜麦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Sila-Max组对藜麦秸秆的青贮效果较好,与不加添加剂相比可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氨态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乳酸和总VFA的含量,发酵品质较好,V-Score评分分别为81.63、83.71;添加乳酸菌和玉米粉可改善发酵品质,但差异不显著。与不加添加剂相比,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蛋白质,但其氨态氮和pH含量较高。纤维素酶和Sila-Max适于用作藜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其中Sila-Max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