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济宁市雾霾天气频现,空气污染问题显著突出。本文对2010-2018年济宁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雾和霾等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近9年来月平均雾日最多出现在1月,为4.0d,占比约27.7%,最少出现在7月,为0.1d,占比约0.8%,月平均霾日最多出现在12月,为8.7d,占比约16.0%,最少出现在8月,为0.2d,占比约0.4%;季平均雾日和霾日最多均出现在冬季,分别为7.9d和25.0d,分别占比约53.4%和44.8%,最少均出现在夏季,分别为0.8d和7.2d,分别占比约为5.3%和12.9%;年雾日和霾日最多均出现在2016年,分别为39d和118d,年雾日最少出现在2010年,为4d,年霾日最少出现在2012年,为11d。分析出济宁市雾霾的形成主要与人为、气象和地理等因素有关,人为因素是现阶段的主导因素。雾霾主要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带来危害。雾霾的防治主要从政策倾斜、人为因素控制、加强监测、技术创新、民众参与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对2004—2013年抚顺市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雾、霾天气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近10年,全年平均雾天气日数为152 d,其中以轻雾日数为主,占雾日的95%;大雾年总日数只占雾日的3%;2008年开始,抚顺市浓雾和强浓雾日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3年浓雾出现4次,强浓雾出现7次。轻雾天气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而对于大雾、浓雾、强浓雾天气秋季最多,夏天次之。霾天气年平均出现日数为75 d,且以轻微霾天气为主,其占总霾天气日数的96%。但2012年开始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逐渐增加,2013年出现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分别为12、2 d。同时,冬季不仅轻微霾日数最多,且轻度霾、中度霾天气日数也最多,说明冬季是抚顺市霾天气的高影响季节。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和霾日资料,对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和霾日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雾和霾日数分别为13.8、15.2 d;冬季和秋季的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数最少,春季、夏季、冬季雾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四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2005—2010年年预报准确率为55.2%~6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雨日出现频率越高,雾、霾预报准确率则越高;雨日少,雾、霾预报准确率则相对较低,霾预报难度要高于雾,需加强雾、霾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资料,对雾—霾天气的年、月、日分布特征和各等级雾—霾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雾—霾天气以轻雾和轻微霾为主,雾占9.1%,年平均雾日为7 d,重度霾和中度霾很少,平均每年约为0.25、0.58 d。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4月,轻雾和霾主要出现在7月至次年1月,轻雾和霾在1月和8月出现双高峰值,轻雾在8月最多,霾在1月最多,春冬季霾明显比轻雾多。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00,14:00最少;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14:00次之,2:00最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安市7个观测站点1970 ~2012年的雾日和霾日观测资料,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了西安雾霾、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并结合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主导风向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43年来西安地区雾霾平均出现次数以城区最多,2000年以后大值中心明显向东南方向——长安、蓝田一带偏移;雾霾出现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2010年以后有所增加;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最多出现在12月或1月,夏季较少,最少出现在5月或6月.据分析,雾霾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即周边地区风吹向西安中心城区、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西安地区特殊的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升国  李凤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93-494,496
用统计学原理对泰安市所辖的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的大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分布特征:全市大雾主要出现在每年1、11和12月,平均雾日分别为2.2、2.9和3.0d;空间分布特征:新泰大雾极差和标准差均最大,分别为57和15d;肥城最小,分别为23和5d。全市年最多雾日142d,最少26d,分别出现在1982年和1995年。一元线性回归法得出全市大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8.7d/10a。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8.85 d/10年。平均霾日数为35 d;最少霾日数2 d,出现在1961年;最多霾日数112 d,出现在2014年;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9年,偏多年数为1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济南霾日数四季变化均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冬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563 d/10年,冬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明显的季节;济南霾日数夏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98 d/10年,夏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缓慢的季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莫旗地区1981—2010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莫旗地区雾日的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12 d/10年,年平均雾日为0.6 d;雾的月际变化也比较明显,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析雾的日变化,开始时间出现最多在4:00,结束时间最多出现在6:0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莫旗地区1981~2010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莫旗地区雾日的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12d/10年,年平均雾日为0.6d;雾的月际变化也比较明显,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析雾的日变化,开始时间出现最多在4:00,结束时间最多出现在6:00。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济宁市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济宁市11个气象观测站点30年(1985-2014年)的雾和霾地面观测资料、风向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时间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济宁市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近30年雾日秋、冬季节多,占全年的70%左右,春、夏季节少,霾日呈明显增多的趋势;东南的丘陵地带地势较高,雾日一直较少(例如邹城);西北地区的梁山、汶上处于洼地,地势较低,雾日较多;雾和霾时间与降水时间呈负相关,且雾时间与降水时间呈明显负相关;济宁市95%的霾出现在风速小于3.0 m/s的天气情况下,一半以上出现在风力小于1级的天气情况下;霾日的年代变化和济宁市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能源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变化基本一致,这是未来关于霾防治应该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