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枸杞沙棘复合固体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枸杞干果和沙棘为原料,经取汁、澄清、浓缩、调配和离心喷雾干燥等工艺生产复合固体饮料。试验结果得出较优的工艺及配方为:枸杞取汁工艺为破碎→热处理→压榨;用0.05% L-抗坏血酸和0.02% NaHSO3护色枸杞汁;喷雾干燥使用助干剂麦芽糊精,用量占浓缩汁中可溶性固形含量的80%;饮料配方为浓缩枸杞汁与沙棘汁质量比是6∶2,蛋白糖、蔗糖、柠檬酸添加量分别为0.95%,4.0%和0.1%。  相似文献   

2.
酶法处理柑橘果渣回收果汁技术与中试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柑橘果渣为原料,研究酶法回收果汁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设计,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渣水比对酶法回收柑橘果汁的影响,确定了酶法回收柑橘果汁回归方程,当酶用量213.38 μg/L,酶解时间164.02 min,酶解温度53.76℃,渣水比1︰1.05时,预测的综合指标最佳,达到0.0138,验证试验的综合指标为0.0137,与预测的综合指标接近。利用优化后的工艺进行中试试验,动态跟踪了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pH值和氨基酸的变化,将中试的回收果汁与柑橘还原汁进行感官评价,评价结果相似,可部分替代柑橘还原汁应用于橙汁饮料。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冬瓜和鲜牛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筛选冬瓜酸乳饮料最佳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冬瓜酸乳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冬瓜汁添加量10.52%、白砂糖添加量5.7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1.33%;制备冬瓜酸乳饮料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即发酵菌株或接种量)5.12%、发酵温度41.25℃、发酵时间5...  相似文献   

4.
速溶龙眼粉加工的酶解提取与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建立速溶龙眼粉的加工技术,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龙眼干中可溶性固形物酶解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其提取液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龙眼果肉干(含水率13.62 %)为原料,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同时酶解提取,pH3.1,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160 min,果胶酶用量0.6‰,纤维素酶用量0.15‰,龙眼干中可溶性固形物得率达85.26%;当酶解提取液中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达25%时,采用喷雾干燥法,选取麦芽糊精为助干剂,其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0.8:1,热风温度185℃,热风流量26.47 m3/h,入料流量0.20 L/h,在此条件下,龙眼粉得率为48.58%,含水率<5%,水溶性良好,色泽风味佳。由此说明,以龙眼果肉干为原料采取酶解提取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工艺可有效加工速溶龙眼粉。  相似文献   

5.
2017—2018年,在湖北武汉以湖北海棠叶浸泡液为原料,采用酵母发酵开发酒精味活性饮料。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36 h,叶水比为1.5∶100,糖添加量为9 g,酵母添加量为0.1g条件下,发酵的饮料感官最佳,测得饮料中黄酮含量4.36 mg/100 mL,多酚含量3.68 mg/100 mL,多糖含量101.8 mg/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6%,酒精度1%。  相似文献   

6.
水酶法提取菜籽乳化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章绍兵  王璋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250-253
为获得温和的制油工艺,该文采用了多种细胞壁多糖酶制剂对湿磨菜籽浆进行水相酶解法提油。同时对菜籽内源硫苷酶的湿热灭活条件及硫苷的湿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优化了酶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沸水处理5 min可以有效钝化菜籽内源硫苷酶,此时硫苷的降解率为11.28%;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经复配(4∶1∶1)后处理菜籽比单一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好,复合酶解最适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5,加酶量3%,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乳化油得率为92.45%。  相似文献   

7.
双酶水解制备黑莓澄清汁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黑莓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保持黑莓特有的营养成分,选用黑莓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果浆复合酶进行处理,探讨两酶联合使用对黑莓汁的澄清效果。以出汁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论:结果表明:加酶量(0.05%~0.15%)对黑莓出汁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酶解温度(40~50℃)和酶解时间(2.0~3.0 h)影响不显著(P>0.05);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与果浆复合酶酶活比为1︰1,加酶量0.13%、酶解温度42.6℃、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出汁率为79.5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米粉滚筒干燥加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酶解后的甜玉米滚筒干燥制成的米粉吸水膨胀及感官状态差的问题,该文对甜玉米酶解液经过滚筒干燥制成的甜玉米米粉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依据产品吸水性指数和感官评分,确定了糯玉米淀粉作为交联剂,添加量为25%。根据糊化度,滚筒干燥效果,确定了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min。并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以甜玉米酶解液质量分数、蒸汽压力、滚筒转速为考察因素,以吸水指数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较佳滚筒干燥条件为:甜玉米酶解液质量分数17%、蒸汽压力0.5MPa、滚筒转速2.5r/min。在此试验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75分,吸水指数为5.3,并在此条件下进行多次验证试验,试验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很好地符合预测值,为工业化生产婴儿甜玉米米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稳定剂对蛋白液鸡蛋干质构特性的影响,以蛋白液为主要原料制作鸡蛋干,分析不同加水量、NaCl添加量以及不同种类稳定剂及添加量对鸡蛋干感官评分、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弹性、粘聚性、回复性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蛋干的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随着水、NaCl的添加量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在加水量12%、加盐量1.5%的条件下,鸡蛋干的品质相对较好。与不添加稳定剂的对照组(CK)相比,单独添加复合磷酸盐、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瓜尔豆胶、结冷胶的试验组的鸡蛋干感官评分均提高,质构同样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稳定剂的各自最佳添加量分别为:复合磷酸盐0.20%、TG酶0.25%、瓜尔豆胶0.25%、结冷胶0.10%。本研究结果为改进蛋白液鸡蛋干的加工配方,有效提升蛋白液鸡蛋干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冷冻面团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面食生产新工艺,是目前较先进的面制品保鲜技术。冷冻处理会对酵母活力、面团品质、面团面筋结构等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冷冻面团品质,明确不同食品改良剂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优化了复配增稠剂(卡拉胶、瓜尔豆胶、海藻酸钠)、复配乳化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复配酶制剂(谷氨酰胺转氨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海藻糖对后发酵冷冻面团馒头品质的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复合改良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藻糖、酶制剂对冷冻面团馒头比容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在添加量为0.4%乳化剂、0.8%增稠剂、45 mg/kg酶制剂、2%海藻糖的复配工艺下,冷冻面团馒头的比容达到最佳水3.15 mL/g,其硬度和弹性也达到较优值,分别为926.832 g、0.912 8。同时对未添加和添加复合改良剂冻藏0~2.5个月的冷冻面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未添加复配改良剂的冷冻面团中大多数小淀粉颗粒裸露在外,颗粒分明,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而添加复合改良剂的冷冻面团淀粉颗粒镶嵌在面筋网络之间,蛋白网络结构清晰完整,冷冻面团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紧密,面团的抗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红腰豆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了开发利用红腰豆多糖资源,该文探讨了超声波技术协同复合酶处理提取红腰豆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在50℃下,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复合酶最佳配比,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再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及苷键分析对红腰豆多糖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质量配比为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3∶1∶3。酶解p H值和超声功率对提取红腰豆多糖影响达到极显著效应,复合酶添加量和超声时间为显著因素。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80∶1 m L/g、复合酶添加量4.0%、酶解p H值5.0、酶解时间1.5 h、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34.0 min,红腰豆多糖得率为14.15%。经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表明红腰豆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和Sephadex G-200层析柱两步纯化后纯度较高,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通过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可推测红腰豆多糖的连接方式为α(1→4)和(1→6)连接。研究结果为酶法联合超声波处理技术在红腰豆多糖提取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后续红腰豆多糖结构表征、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牛血加工利用新技术,提高牛血蛋白资源利用率。该研究采用分步酶解法提取牛血红蛋白的抗氧化肽粗提物,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适蛋白酶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温度、pH值、料液比、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并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得到牛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粗提物的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分步酶解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40 g/L,一次酶解: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 800 U/g、时间130 min、温度50 ℃、pH值7.5;二次酶解: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 900 U/g、时间60 min、温度40 ℃、pH值9.0。此工艺条件下的牛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粗提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33.62±6.29)μmol /g,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食源性抗氧化肽的来源。该研究为牛血等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食源性抗氧化肽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酶解条件对红枣汁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延川团枣为材料,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对温度、 提取时间和酶用量等提取红枣汁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红枣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而提取时间和酶用量未达到显著。在温度40℃、提取时间4 h和酶用量2400 mg/L时,红枣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9%、维生素C含量0.32 mg/(100 mL)、总糖含量9.37%,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花生蛋白在酸性条件下会絮凝沉淀,溶解性降低,限制了其在酸性饮料加工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利用高压均质-中性蛋白酶酶解复合改性提高花生蛋白在pH值4.0条件下的溶解度,并根据Turbiscan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仪的背散射光强值和体系不稳定指数(TSI)分析不同浓度改性蛋白添加量对酸性果汁稳定性的影响。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高压均质-中性蛋白酶酶解复合改性的最优工艺为:均质压力79.74 MPa,料液比7.23%,加酶量517 U·g-1,酶解时间48.20 min,此时,花生蛋白在pH值4.0条件下氮溶指数(NSI)从由4.04%提升至37.49%。将改性后蛋白加入pH值3.88的果汁中,改性后蛋白添加量为3%和4%的果汁稳定性指数(TSI)分别为1.95和2.23,显著优于蛋白质添加量为5%的样品(TSI为3.29)。研究表明高压均质-中性蛋白酶酶解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花生蛋白在pH值4.0条件下的溶解度且改性后蛋白在酸性饮料中稳定性良好,为植物蛋白在酸性饮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合酶解结合超高压技术制备香蕉汁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复合酶解结合超高压技术制备香蕉汁,以提高香蕉的出汁率和品质。首先优化得到了出汁率的最佳酶解条件,而后进一步考察了不同超高压处理对香蕉汁色泽、褐变度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最佳酶解工艺制汁和450MPa,10min超高压处理香蕉汁后,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联用检测,考察其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实际生产的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为0.025%,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温度为35℃,pH值为4.0,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蕉出汁率为81.6%;超高压处理可以抑制香蕉汁的褐变,且对香蕉汁色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中450MPa压力处理效果最好;超高压的杀菌效果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强,经450MPa处理后,细菌死亡率达到90.25%,菌落总数可降至10cfu/mL以下;超高压处理使香蕉汁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提高,但对整体香气组分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为香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秋刀鱼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OD,xanthine oxidas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该文以氮回收率和体外XOD抑制活性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中性蛋白酶和胰酶为水解秋刀鱼制备XOD抑制肽的最佳蛋白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加酶量、酶解时间和中性蛋白酶所占比例对酶解氮回收率及酶解产物XOD抑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并最终确定了水解秋刀鱼制备XOD抑制肽的最优工艺:料液比1∶2(g/g),总加酶量0.3%(中性蛋白酶∶胰酶质量比=6∶4),在p H值7.0和55℃条件下酶解6 h,其理论氮回收率和酶解产物XOD抑制率分别为72.69%和30.32%,对应实际值分别为72.03%和30.96%,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用于秋刀鱼XOD抑制肽的酶法制备,为工业化利用秋刀鱼生产降尿酸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草莓胡萝卜复合澄清汁的后浑浊机理,研究了化学试剂、贮藏温度和顶隙大小对草莓胡萝卜复合澄清汁的澄清度、褐变指数、黄烷醇类多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包装顶隙越大,氧气存留越多,随贮藏时间延长,果蔬汁浑浊形成越多,褐变程度越大,黄烷醇类多酚降解程度越大,可溶性蛋白损失越多;果蔬汁中添加尿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都能减少果蔬汁中浑浊的产生,抑制产品褐变,减缓黄烷醇类多酚的降解,减少可溶性蛋白的损失,说明氢键和疏水键都是和浑浊有关的化学键。蔗糖的添加对果蔬汁浑浊的形成没有太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利用小黄鱼边角料制备浓缩鱼汤,本研究采用酶解工艺对小黄鱼边角料进行酶解并对其酶解液的功能活性进行研究。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探究酶制剂种类及添加量、pH值和酶解时间对酶解效率的影响;采用DEAE层析柱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酶解多肽的分子量;通过测定酶解多肽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判断酶解多肽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结果表明,以碱性蛋白酶为酶制剂,当酶与底物蛋白比为322 U·g-1、固液比(m:v)为1:2、pH值为11.0、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2 h时,小黄鱼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45 2 g·100g-1;酶解液经DEAE柱分离得到了Ⅰ、Ⅱ、Ⅲ、Ⅳ四组多肽,其中组分Ⅲ多肽的分子量小于3.3 kDa;当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8.62 和25.59 mg·mL-1时,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约为80%和61%;组分Ⅲ多肽对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小黄鱼边角料开发浓缩鱼汤及其他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的酶法高效制备工艺,该文首先探究不同蛋白酶酶解获得的酶解产物的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以及不同分子区间的酶解产物的热滞活性。随后以抗冻蛋白得率为指标优化了底物与酶的比例、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p H值,并采用响应面法探究抗冻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测定验证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结果表明: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以及复合蛋白酶4种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下,碱性蛋白酶酶解所获得抗冻蛋白热滞活性最大,选择碱性蛋白酶作为制备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的最佳蛋白酶;截留分子量为≥5~10 k Da鱼皮蛋白的抗冻效果最佳,热滞活性达1.20?0.07℃,确定≥5~10 k Da鱼皮蛋白得率作为酶解制备工艺的指标;得到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最佳的酶解制备工艺条件为:底物与酶比例为32∶1、酶解时间为147 min、酶解温度为50℃和p H值为9,在此条件下,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得率为49.25%±1.34%。相比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其降低了溶液起始结晶的温度;在最佳的保留温度条件下,其热滞活性为1.2℃。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鱼皮抗冻蛋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酶解获得的抗冻蛋白热滞活性高。该结果为综合发展和利用金线鱼鱼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温挤出-多酶协同降解脱胚玉米中淀粉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变目前挤出酶解谷物淀粉仅添加一种酶制剂(α-淀粉酶),只能降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不能降解支链淀粉的α-1,6糖苷键,限制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收率进一步提高的现状,该文应用低温(≤80℃)挤出-多酶(α-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协同降解技术,制备挤出过程中物料的石蜡显微制片,观察脱胚玉米经低温挤出-多酶协同降解处理后,细胞壁、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和蛋白质颗粒的分布状况以及淀粉含量、糊化度、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挤出过程中,淀粉发生糊化和降解,表观淀粉质量分数减少,从81.50%减少到74.40%,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增加,从1.07%增加到2.26%,挤出过程中加入酶制剂后这种变化更加明显。添加单一α-淀粉酶表观淀粉质量分数从79.72%减少到69.16%,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6.54%增加到7.90%。添加α-淀粉酶和糖化酶表观淀粉质量分数从81.42%减少到72.4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11.65%增加到14.71%。添加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表观淀粉质量分数从81.31%减少到70.31%,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6.74%增加到8.29%。添加α-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3种酶时淀粉质量分数从81.06%减少到69.0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11.25%增加到16.35%。因此,3种酶(α-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协同作用对淀粉降解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作用效果最好。显微切片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3种酶制剂(α-淀粉酶+糖化酶+普鲁兰酶)的切片,细胞结构中淀粉颗粒被降解破坏的程度大于添加1种(耐高温α-淀粉酶)、2种(α-淀粉酶+糖化酶,或者α-淀粉酶+普鲁兰酶)酶制剂的细胞结构中淀粉颗粒被降解破坏的程度。低温挤出-多酶协同降解后,脱胚玉米挤出物的总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糊化度增加。试验表明:添加3种酶制剂协同降解脱胚玉米中淀粉的作用效果优于添加1种酶制剂或2种酶制剂的淀粉降解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