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湖南省常德市2013年5月25~27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反演的TBB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高空低槽、西南低涡、高低空急流是导致本次强降水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200hPa西风急流有利于高层质量辐散的增强,500hPa深厚低槽槽前辐合明显,低层也有强烈的辐合,这种上下耦合模式非常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发展,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低涡在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将中低层西南急流向北输送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卷入,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TBB资料对本次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及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资料以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6~18日发生在南充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空切变线及前期不稳定能量释放引发强对流天气;第2阶段为西南低涡影响,影响时间较长。此次西南低涡生成属于高原切变类,低涡首先出现在500 h Pa切变线南侧下层的850 h Pa,后垂直发展到700 h Pa,深厚阶段正涡度柱伸展至400 h Pa,呈自下而上的近垂直结构。在西南低涡维持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云团是这次暴雨产生的重要系统。南充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之低层辐合中心与西南低涡伴随的低空急流耦合发展,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作用。南充受西太平洋副高西侧持续的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孟加拉湾的充沛水汽,且中低层南充一直处在水汽辐合上升区域,有利于水汽的垂直输送。  相似文献   

3.
唐山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唐山地区2010年7月19~20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在副高外围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区与湿度场的大值区、垂直速度场和θse高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位势不稳定能量;西南低涡、地面低压倒槽以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蔡春园  沈桐立  丁治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03-12906,12912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高分辨率资料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高、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西南低空急流不但是产生暴雨所需的水汽输送带,也是造成暴雨强对流所必需的位势不稳定能量的输送者。水汽分析表明,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量分析表明,高能舌前部、能量锋区南缘靠近能量锋区处和低空急流左前方三者叠加的区域是暴雨的易发区;高、低空急流及低涡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动力触发机制,一方面,高层负涡度的辐散和中低层辐合相叠置,使气旋和中尺度低涡切变线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降水得以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分析表明,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副热带西风急流云系和高原切变云系在河西上空合并发展,且稳定维持,造成张掖市暴雨天气。从雷达回波图可以看出,辐合线和强回波带稳定少动,维持在民乐县上空,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了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500 h Pa和700 h Pa偏南暖湿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河西地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均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的1°×1°的分析资料,对2007年6月6~10日发生在广东省英德市连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环流特征及相关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发现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主要是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劲的西南风场、低空急流,向英德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近地面层处于低槽边缘,位势不稳定能量增多,为持续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资料、JMA全球模式和NCAR/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14日发生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天气形势背景、物理量条件等方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低空急流下沉北抬,高空双急流中心逐渐拉近,这种风的垂直变化是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同时低涡加强及其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南北向急流配合致使中高层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为降水提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并有渤海低空急流配合时更有利于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切变线及其北侧的风速辐合区;此次过程为明显的暖式切变线,其物理量场呈垂直分布;高低空配置利于上升运动维持,降水的水汽输送不仅依赖于对流层中低层的急流,还依赖于中层西南急流,雨强的增大与中高空急流风速辐合中心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及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榆中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呈低槽型,500hPa低槽、700hPa低涡和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分析显示,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3)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整层比湿较大,本地水汽条件好;70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孙仲毅  李继华  岳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9-16842
[目的]分析河南省中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河南省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出现在河南省中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大气热力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发生时河南省中北部物理量场的特征和天气形势演变。[结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中低层低涡的动力抬升和西南低空急流强盛的水汽输送,造成河南省中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诊断结果显示,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正涡度平流中心自西北向东南发展和传播,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中低层正涡度、中高层负涡度结构的维持,为这次区域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有利于低层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中低层露点锋的抬升作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冷暖空气形成对峙,是造成区域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TBB特征分析表明,整个强降水时段河南中北部TBB在-60~-50℃,其移动速度与西南涡移速相当;这条TBB低值带与河南暴雨发生的区域相对应,TBB最低值中心与降水最强中心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短期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Ewips雨量站资料、雷达资料等资料分析2014年4月25日到26日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低层暖切发展加强为低涡,中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以及地面倒槽北抬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上空有充足的水汽含量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垂直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下对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6.8”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6月8日张家界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一个高低层配置很好的深厚系统影响下发生的。500hPa阻塞形势的维持有利于冷空气从西路持续入侵.孟湾低槽的稳定维持形成稳定的“北槽南涡”形势,副高的稳定维持,这有利于中低层西南急流和西南涡发生发展及维持,并且稳定副高的阻挡使得西南涡移速减缓。西南涡的东移发展是此次大暴雨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大暴雨开始前的12h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开始积聚.大暴雨发生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在张家界上空维持。高低空的有利耦合为此次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8年7月20~24日fnl资料和全国723站降水资料对我国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大尺度环流分析和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西南涡暴雨过程500 hPa呈两槽两脊型,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24日西南涡经山东半岛出海暴雨过程结束;中尺度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在辐合上升运动区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LI<-2K区域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区域强降水,高湿区随暴雨系统向下游移动为其提供充足的水汽,进而导致此次西南涡暴雨的产生并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肖波  匡方毅  陈红专  蔡海朝  周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9-19452,19499
分析了2010年5月21日长沙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势,应用NECP资料分析该过程中水汽条件、热力不稳定、上升运动、动力条件等,同时对EC中低层风场、T639物理量、RJ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在华南及沿海发生震荡,高空低槽、中低层西南低涡切变、地面倒槽与气旋波等共同活动,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层低空西南急流活动与暴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湿度条件下,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保证了暴雨所需的水汽条件。由于低层冷空气的嵌入,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的辐合区有随时间由低层各自往高层发展的趋势;深厚的弱散合层,有利于形成大暴雨。EC各时次风场预报对急流、低涡切变预报较好,预报有强降水理由充足;T639垂直运动预报与实况吻合不好,而水汽通量与实况吻合性好;日本降水预报强度与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9年7月7-9日永州市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针对永州地区2019年7月7-9日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的诊断,从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及中低空低涡切变线影响,低层的辐合上升和高空的辐散抽吸有利于强烈的上升运动;较好的初始水汽条件以及中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满足了强降水所需的水汽条件,永州本地比湿达14g/kg以上,且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强降水落区一直处于切变线南侧,强劲西南急流中,中低层切变系统基本重叠;此次过程主要以混合型降水回波为主,属稳定性降水,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本次过程水汽条件较好,主要受低涡前部分裂出的短波槽的影响;辽宁地区200 h Pa高空急流不明显,低空急流明显;水汽输送主要来自黄海,水汽通量输送明显,水汽条件较好,比湿较高;辽宁地区均存在水汽的辐合,均处在高能舌内,降水开始前,大气潜在不稳定,在有利的触发条件下,能量暴发,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4月30日汕尾市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得出:500 hPa低槽、低涡及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地面层冷平流及南下冷锋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性,暖湿空气加强和抬升加剧了上升运动,成为强降雨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超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水汽,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对应暴雨落区和强度,整个降水过程中汕尾市均处于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区形成的高湿区范围内,持续较强的水汽辐合抬升引发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T639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12年6月27日乌海出现的大范围降雨过程进行模式检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气旋在副高外围西南急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是造成此次降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出现在700h Pa低涡对称轴东侧,西南急流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的变化是影响低涡发展和移动的主要因子,来自黄河以南的丰沛水汽输送是最大降水出现的主要原因。EC和T639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乌海夏季中到大雨降水过程数值检验诊断分析,总结乌海天气预报局地强降水的有效方法和模式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5—16日广西来宾地区出现的局地性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以及西南低空急流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前西南水汽通道的打开及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为此次强降雨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能量条件。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发现,强降水落区中低空与正涡度区对应,在强降水发生前有指示意义。雷达资料分析可见,过程期间桂中地区形成了一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速度图上可以看出有明显的逆风区,西南水汽与冷空气相遇在静止锋的区域不断有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且长时间的稳定少动是导致来宾市局地性强降水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21日午后到夜间,江西省出现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天气,17∶00德兴局地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导致低畦地带积水严重。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物理量资料、卫星云图以及德兴加密雨量站资料对这次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高空强盛的西南气流、风速的辐合为短时强降水发生提供了触发条件,中低层有低涡和切变线为强降水提供了强的上升运动条件,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中低层能量锋区存在明显,θse、K指数和上升气流的分布状况是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之一。卫星云图能够较直观、连续地监测到对流云团的生成、发展与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