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钾处理下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对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鄂薯3号(W)及其转AtCIPK23基因的株系L1、L23和L34为材料,通过试管薯诱导体系,研究马铃薯试管薯在不同钾浓度处理下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以及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结果】2mmol/L和10mmol/L处理下,L1、L23和L34的单瓶结薯数、薯块直径均高于对照W,且植株和试管薯的钾含量,试管薯淀粉与蔗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W。正常钾(20mmol/L)处理下,对照与转基因各株系间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异源表达AtCIPK23基因提高了马铃薯试管薯对低钾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工厂化生产试管薯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彩色马铃薯株系为供试材料,研究12%蔗糖、0.5 mmol/L水杨酸、40 mmol/L高钾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12%蔗糖处理可提高单株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0.5mmol/L水杨酸处理使不同株系增产19%~192%,但淀粉含量略有下降。40mmol/L高钾处理对试管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作用不显著或抑制少量株系试管薯形成并降低淀粉含量。此外,水杨酸具有促进结薯提前的作用,可比对照平均提前约15~25 d形成直径3~5 mm薯块。生产1 kg彩色马铃薯试管薯,0.5 mmol/L水杨酸处理的试剂成本最低,只有对照的56.89%。【结论】0.5 mmol/L水杨酸处理具有成本低、结薯效率高的优点,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马铃薯试管薯的繁殖系数,降低试管薯生产成本。[方法]探讨了高、低浓度蔗糖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及其诱导试管薯过程中植株的根、茎、叶片等部位干物质含量变化。[结果]经过适当酸胁迫的马铃薯植株在高浓度和低浓度蔗糖条件下,分别在第5天和第13天可诱导试管薯;而未经酸胁迫植株在高浓度蔗糖条件下于第9天形成试管薯,在低浓度蔗糖条件下未能形成试管薯。酸胁迫植株在诱导试管薯过程中,在高浓度蔗糖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含量在诱导试管薯第1天明显增加,茎和叶片中的干物质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低浓度蔗糖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茎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结论]适当的酸胁迫可促进试管薯提前结薯,且在不同浓度蔗糖条件下,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温长日照(25℃,光照16 h/d)下,以马铃薯品种“米拉”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多效唑,测定试管苗生长及试管薯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和MDA含量以及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多效唑对试管苗衰老及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0 mg/L多效唑的处理,诱导了CAT、POD活性的上升,延缓了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并保持了MDA低于对照的水平,提早结薯11d,有效薯块率(>50 mg)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达61.8%和45.2%.而0.15 mg/L多效唑的处理,虽有高于对照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POD活性,但其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且具有较高水平的MDA含量,有效薯块率为27.3%.因此,低浓度(0.05~0.10 mg/L)多效唑可保持较高的蛋白质、叶绿素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和较低含量的MDA,从而培育壮苗延缓试管苗的衰老,诱导提前结薯;较高浓度(0.15 mg/L)多效唑则使CAT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抑制试管薯的形成,表现出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对马铃薯试管薯生产的影响因素和成本形成系统的认识,全面概括了试管薯生产中蔗糖、琼脂、盐分、外源激素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成本,建立了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影响因素和成本构成的框架,对马铃薯试管薯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薯为研究对象,以其试管苗的培养和试管薯的诱导为研究目标,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含量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体培养基来说,液体培养基不仅能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健壮生长,而且还能够有效节省生产成本。当外界环境适宜时,马铃薯试管苗的形成和发育在没有任何激素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微型薯。但与相同环境下含有诱导结薯激素的培养基相比,其结薯率较低,且结薯较晚。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切段年龄、温度、激素、光照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蛭石覆盖茎节代替黑暗条件的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薯与切段的年龄有关,用培养100 d左右的苗即老的切段、白天25℃,夜间18℃的变温、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浓度为2.5~5.0 mg/L时,试管薯诱导率高;在上述条件下,将蛭石灭菌后按每瓶30 ml直接倒入原来的培养瓶覆盖试管苗下部茎节2~4节,能够使覆盖茎节处快速生出匍匐茎,最终形成块茎,平均单株结薯1.9个,大大提高了试管薯诱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激动素(KT)对马铃薯试管薯大小的影响,以期获得较大的试管薯。[方法]利用"诺兰"马铃薯脱毒植株,确定形成较大试管薯的最佳KT浓度、光照时间及茎段部位。[结果]KT可诱导较大的试管薯,在全黑暗、含3 mg/L KT的MS培养基条件下,来自植株茎顶端基础苗所诱导的试管薯平均单薯重最大,为326.5 mg,且植株下部茎段的基础苗也可形成较大的试管薯,平均单薯重为237.8 mg。[结论]该研究可为"诺兰"马铃薯品种试管薯贮藏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研究了0.05mg/1、0.10mg/1、0.15mg/1、0.20mg/l等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微型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管薯诱导条件下0.20mg/l多效唑处理促进了夏波蒂提早结薯,使单瓶试管薯鲜重、平均直径和单薯鲜重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试管薯生产中使用多效唑能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且其最佳浓度为0.20mg/l.  相似文献   

10.
组培条件下试管薯生产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其对加快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从温度,光照,培养基以及外源激素等方面对马铃薯组培苗在试管内结薯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以及下一步针对马铃薯试管薯生产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