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东北虎野生种群恢复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了探讨中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种群保护研究和恢复计划,加强国际组织对中国东北虎保护工作的了解和关注,同时为中俄两国共同探讨东北虎保护工作提供交流机会,由黑龙江省林业厅、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主办,美国鱼和野生生物管理局、犀牛和老虎保护基金会和  相似文献   

2.
野生东北虎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禹 《野生动物》2008,29(1):40-43,46
目前中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仅有20只左右,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3个不相连的"孤岛状"分布区内.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猎物种群下降是造成野生东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野生东北虎保护计划包括改善虎栖息地质量、控制猎物种群、开展环境教育、解决人虎冲突、完善保护区网络等多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3.
顾佳音  刘辉  姜广顺 《野生动物》2013,(4):229-237,248
对东北虎种群的科学监测是采取有效保护、管理及恢复措施的基础,而准确的个体识别又是保证有效监测的前提。尤其是在中国,在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很少,种群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能根据它留下的各种信息进行个体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野生东北虎个体识别的技术主要有:足迹识别、DNA识别、条纹识别以及气味识别等。本文对这几种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应用注意事项等做了介绍,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每种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如果要建立中国的东北虎种群数量数据库,足迹识别和DNA识别比较适合在中国现有东北虎分布区推广使用。通过足迹识别,信息容易获取,也是最经济和比较成熟的方法;由于种群密度低,含DNA的遗传样本虽不能每次都采集到,但可以长期积累;现阶段条纹和气味识别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虎肺心病的病理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虎属世界濒危珍稀物种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草食性动物鹿、狍等为食。野生东北虎3~4岁性成熟,多在冬季发情交配,妊娠期103~106d,每胎产1~5仔。目前,野生东北虎十分稀少,已达濒危状态。为有效地保护东北虎,我国各动物园均加强了东北虎的移地保护工作,相继开展了东北虎的繁殖和人工育幼研究。  相似文献   

5.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老爷岭等地的野生东北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圈养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所有遗传变异均为无害。部分圈养个体与野生种群同属一个进化支,且具有野生种群所不包含的遗传变异,可用于实施遗传拯救。此外,圈养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一个与当前野生种群关系很远的分支可能代表未知的地理种群,因此,建议对该远缘分支开展野外来源的追溯,确定其谱系地理学地位和保护价值,使其成为恢复野外历史遗传多样性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6.
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开展东北虎迁地保护过程中开展观赏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以期建立一个以东北虎迁地保护为主题,同时将东北虎观赏、虎文化、科普教育、东北虎基础生态学研究、东北虎野化训练、东北虎野外放归等作为多元化发展策略。建立以东北虎保护为目标,以旅游经营为途径,最后实现"以虎养虎"的有效的迁地保护模式。该保护模式将为东北虎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为人工饲养东北虎的野化生存积累宝贵经验,为东北虎的迁地和就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北虎属世界濒危物种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俄罗斯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森林中,以草食性动物鹿、狍等为食。目前,野外东北虎十分稀少,已达濒危状态。为了有效的保护东北虎,中国各个动物园均加强了东北虎的移地保护工作,相继开展了东北虎的繁殖和人工育幼研究。动物园中饲养的东北虎常因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8.
朱蕴杉  张庆  许鲁 《野生动物》2010,31(1):45-48
对饲养东北虎的野化训练,是东北虎日常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日后放虎归山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是在东北虎繁育中心为期1个月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模拟条件下对饲养东北虎野化训练的现况,指出管理方式、饲喂模式等制度上原因对饲养东北虎野性和行为恢复的影响是东北虎野化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为今后东北虎野化训练提出了改进设想。阐明人工模拟野生生境困难和食物链模拟困难是饲养东北虎野化训练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侯德江 《野生动物》2005,26(4):34-34
2005年1月16日,作者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组与贵州省林业厅对贵州黑叶猴保护现状和黑叶猴种群数量调查后认为:麻阳河自  相似文献   

10.
<正> 1 历史背景及试验目的 东北虎为我国稀有珍贵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虎(体长2~3米,体重100多公斤),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危害,致使目前在自然界中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减少至40只右左。据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管理办公室1976年调查,东北虎已面临绝种的边缘。为了保护东北虎宝贵资源,我园于1987年进行了一年繁殖两胎仔虎的试验,以期取得经验,进一步在全国范  相似文献   

11.
据史书《盛京通志》记载,虎在东北“诸山皆有之”。因此,东北虎是我国拥有的宝贵财富和自然历史遗产。近五十年来,由于过度的猎捕,森林的采伐,生存条件骤变,东北虎的数量不断减少。据一九七六年实地调查,我国野生东北虎还有一百五十余只,现在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估计已不足五十只。分布区缩减至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等有限林区,且成岛状分布,难以繁衍。并且就是这些地方也不是东北虎安生之地,请看一九七九年访问调查的部分记录: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年双鸭山林业局三叉河林场发现死虎骨架;  相似文献   

12.
虎(Panthera tigris)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在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虎种群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生存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我国现分布有印支虎(P.t.corbetti)、孟加拉虎(P.t.tigris)、华南虎(P.t.amoyensis)和东北虎(P.t.altaica)4个虎亚种,其中最有希望恢复野生种群的就是东北虎。虎的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虎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的动态变化不清;适宜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退化、扩散通道受阻;缺乏针对虎生态景观系统保护的实施规划及国家财政建设资金的保障;人虎冲突严重;虎生态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薄弱等。鉴于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虎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对策。(1)在栖息地景观保护与恢复方面:推进虎保护区网络的建设,增大其栖息地的受保护面积,形成保护区群;同时构建廊道,使保护区群网络化;建立跨国生态廊道,实现景观水平的保护,并且加大虎猎物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力度。(2)在虎种群保护与恢复方面:启动虎种群专项调查与常态监测;推进虎的野化放归;设立"老虎生态保护特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新常态的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有东北虎1000多只,每天会排出大量的粪便,之前仅将虎粪作为垃圾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存在处理不及时造成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污染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系统比较野生东北虎和人工圈养东北虎粪便的矿物质含量,分析不同饲喂条件下人工圈养东北虎虎粪的矿物质含量和营养组成,在充分认识虎粪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虎粪的有效利用问题,提出了虎粪可作为沼气池发酵原料和有机肥料等潜在的利用途径,为改善和美化东北虎林园的环境,同时为开发虎粪资源,变废为宝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简讯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5,26(2):20-21
2004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鸡东县境内的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传来消息,其境内发现了野生东北虎家族式种群。 东北虎为世界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据国际联合调查小组最近一次野外探察显示,我国现存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不足20只。有关专家说:虽然  相似文献   

15.
东北虎是世界上老虎中体形最大的一个亚种。分布于苏联的远东、我国的东北及朝鲜。由于过度的猎捕,森林的采伐以及其他生存条件的改变,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很稀少,分布区也在急剧缩小,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据报导,1975年苏联现存的东北虎为352只。我国1974—1976年实地调查,野生的东北虎有151只,其中有70只左右分布在吉林省,其余的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合江、牡丹江、松花江地区的山区。朝鲜没有确切  相似文献   

16.
<正>东北虎(Siberian Tiger)也叫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阿尔泰虎、乌苏里虎、满洲虎、北亚虎、远东虎、朝鲜虎,属猫科豹属,是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也是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红色名单中列出的全球十大最濒危动物之一。在国内已有狮、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感染大肠杆菌的报道~([1-6]),但还未见其与肺炎克雷伯菌同  相似文献   

17.
东北虎出血性腹泻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虎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数量现不足20只.人工繁育对东北虎的研究及种群维持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2月,某野生动物园养殖的东北虎暴发出血性腹泻,表现为食欲下降,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卧地不动,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腹泻,排血便或焦油样稀便等症状,病程长短不一,预后不良.部分病虎经抗生素静脉注射、口服和灌肠等治疗无效死亡.1只成年雌虎治疗两周后出现后肢抽动的神经症状.病死虎剖检胃内充满血液,有溃疡灶.肠壁增厚,有多量血性黏液,结肠黏膜脱落,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肾呈暗棕色,被膜易剥离,皮质、髓质界限不清.肝脏充血、肿大.其他脏器变化不明显.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分离到两种病原菌,分别为魏氏梭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经鉴定对实验动物均具有致病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东北虎描述性全行为谱,试验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成年东北虎和10只幼年东北虎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对全部行为进行区分和定义,并根据所有行为的生态功能将其归类。结果表明:东北虎的行为分为摄食、排遗、调温、发情、交配、分娩、冲突、育幼、通讯、聚群、休息、运动和杂类等13类,构建了包含东北虎各时期的描述性全行为谱。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北虎数量日趋减少,如何通过非自然分娩方式提高东北虎幼崽的成活率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由于东北虎数量稀少,且东北虎难产病例更为罕见,老虎秉性凶猛,很难靠近,发生难产,人工助产极为困难。本文对长春动植物公园一雌性东北虎实施人工助产,通过此次助产为本园东北虎繁育积累经验,也为东北虎难产病症的诊治与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冰 《野生动物》2003,24(1):47-48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位于图们江下游的吉林省珲春市境内,地处中、俄、朝三国的边境。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10月22日,总面积为8891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958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远东豹及图们江下游的湿地。由于该区三国间东北虎、远东豹野生种群的迁移与联系,因而对虎豹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