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反演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变化,结合当地气温、降水数据,分别从年、季、月三个时间变化角度来分析区域内植被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年际相关关系来看,年降水量是造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相较于气温更能反应植被生长的整体趋势;从季节角度来看,春季植被变化主要受到气温的影响,夏季和秋季植被变化程度受当月降水影响明显;从月变化关系来看,3月、4月植被生长受当月气温变化影响较大,从5月起植被生长状况对气温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但不显著,5~11月当月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地区2009年出现严重旱情,NDVI达到13年来最低值,而2010年植被覆盖基本恢复到平均水平。综上所述,气候因子对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监测气候要素的变化来预测植被生长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NDVI是识别植被的一个重要参数,与植被盖度有明显的相关性。NDVI时序变化曲线反映了植被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生长和变化状况。本研究利用2000~2009年长沙市MODIS数据,采用均值变化法分析了长沙市连续10 a NDVI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这10 a间,植被在生长季(4~10月)总体长势较好,年均NDVI都在0.9以上;从时间角度来看,NDVI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但期间出现2个峰值和1个最低值,分别为2002年、2006年和2003年;从空间角度来看,东部NDVI最高,西部其次,中部最低,植被覆盖以中、高植被覆盖区为主,随时间变化,NDVI在空间上表现出波动变化;NDVI年代际变化率表明,长沙市NDVI值在2000~2009年连续10 a时间里,既有增加,也有减少。2003、2007和2009年年代际变化率为负值,其余年份为正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区域植被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IS-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塞罕坝林场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探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不同植被覆盖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低于0.55的区域归为低植被覆盖区,NDVI高于0.65的区域为高植被覆盖区,而NDVI为0.55~0.65的区域为中等植被覆盖区。(2)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等级NDVI的平均增长速率有所差异,低植被覆盖区NDVI平均增长速率较快;其次是中等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尤其是2007年之后,塞罕坝林场全域NDVI平均增长速率明显高于2000—2007的植被NDVI平均增长速率。(3)在不同植被覆盖等级区,NDVI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低植被覆盖区NDVI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贡献率高达60.78%;中高植被覆盖区主要驱动因子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中高植被覆盖区的西部和东南部的低海拔区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东北部...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9-2008年SPOT—VGT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了10年间恩施州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在10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NDVI年平均值从1999年的0.564增长到了2008年的0.604,99%以上的区域植被指数趋向于正向增长;东部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优于西部地区,在全州8个县市中鹤蜂县2008年NDVI年平均值最高,利川市最低;10年间恩施州西南部的来凤县与咸丰县地表植被变化率最大,西北部的利川市与东部的巴东县和鹤峰县地表植被变化率明显落后于其他县市。区域植被监测变化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工程的实施,恩施州植被覆盖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恩施州区域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2000—2013年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结合气象数据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探究阿勒泰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以及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呈现出北部区域的植被NDVI值高于南部区域,山地、河流区域植被NDVI值高于荒漠地区的分布格局;2)植被NDVI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表现为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植被增加,北部地区植被减少;3)植被NDVI整体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每10年增长0.002,在生长季4—9月中,各月的NDVI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性,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和降水量的增加是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原因;4)年均NDVI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高于降水,并且生长季各月的NDVI与前1~5个月的气温、降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数据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7,(1):127-134
分析乌江流域2001-2015年每年8月植被变化规律与气候间关系,得出植被覆盖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MOD13Q1,MODIS11 C3,TRMM3B43遥感数据产品,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15年内NDVI变化趋势,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得出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结果如下:15年中乌江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NDVI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NDVI变化与降水呈正相关,降水对NDVI的促进作用高于气温的抑制作用;气温、降水对耕地影响最大,常绿针叶林次之;高程在1 000~2 000m的植被覆盖变化最大;沿江地带植被覆盖减少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有关;植被覆盖减少多在城市区。乌江流域降水驱动型植被占研究区27.75%,对气候响应较大的植被类型以耕地为主;非气温降水驱动型比例为72.25%,人类活动对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兴安岭北坡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年的MODIS NDVI数据,对该区域10年间植被指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坡植被指数在月尺度上,3月份为最低,7—8月份为峰值;季节变化波动明显,夏季植被指数最高,冬季植被指数最小,春季升温对植被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年平均植被指数变化范围在0.43~0.49之间,气温和降水量在一定区间值内对年植被指数变化有正向反馈;在空间尺度上有显著的差异,整个研究区植被指数均值为0.46;植被指数在10年间以正向变化为主,中部和东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受到的干扰较大,时间上的波动强烈。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5,(1):106-111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 NDVI数据,应用趋势分析法对塔吉克斯坦夏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塔吉克斯坦植被覆盖区夏季平均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但线性趋势不明显;2)15年间,NDVI值较小(<0.2)和较大(>0.5)的等级区间面积波动较大,而处于中间(0.2~0.5)的等级区间面积的较为平稳;3)空间分布上,夏季中西部地区的平均NDVI高于东部地区;海拔较低的山区和地势平坦的谷地NDVI较高,高海拔的山区的NDVI相对较小;4)空间变化上,夏季NDVI升高区面积最大,降低区次之,稳定区面积最小;线性变化显著和极显著区面积较小,不显著区涵盖了95%以上的植被覆盖区;5)摸清植被覆盖的变化特征可以促进该国植被演化趋势的研究,并在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地处红河与金沙江水系一级分水岭地带的生态敏感脆弱区,植被对于地区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ODSI NDVI数据,结合最大值合成、趋势线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2001—2017年楚雄州NDVI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特征上,近17年来楚雄州NDVI介于0.78~0.80波动,呈现上升趋势,增速为0.019/10 a,局部年份受干旱气候影响大。季节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遵循州内降雨量时间分布特征,年内月份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3月NDVI处于最低值,8月达到峰值;(2)水平空间上,州内NDVI值总体稳定,中等波动变化区占56.61%,低值区主要分布楚雄市辖区、北部元谋县及永仁县东南部。同时州内53.59%区域植被覆盖呈现轻度改善趋势,14.01%呈轻度退化趋势,24.52%变化不显著;(3)垂直空间上,NDVI在高程上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趋势,NDVI在海拔1 070~1 210 m落到最小值,于海拔2 700 m处达到最大值,海拔2 550~3 200 m地区为区内植被覆盖最好部位。总之,滇中高原楚雄州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其结果能够为区域植被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西西江流域石漠化区植被变化及气候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广西西江流域石漠化区植被覆盖变化以及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2001~2016年MODIS/16d分辨率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混合像元模型、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广西西江流域石漠化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桂中和桂北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明显,桂西南的重度石漠化区植被呈现逐渐好转态势,其中石漠化区NDVI较高覆盖区域在西南边界和河池北部,而较低覆区域以百色南部、崇左北部以及贺州北部为主。②广西西江流域石漠化区NDVI变异非常稳定的面积大于变异状态的面积。③除相对湿度与植被指数一致性较差以外,其他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④植被指数对降水量、相对湿度有响应的滞后期,对温度的响应也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对日照时数响应无滞后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竹类分布特征以及植被中植物区系的属分布区类型的比较,分析了现今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布区域与原有大熊猫分布的峨眉山以及大熊猫早已绝迹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差异.结果表明:峨眉山属于大熊猫分布区域,而神农架的地理经度超出了大熊猫分布区域,其它环境因子与野生大熊猫分布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竹子种类也分布有大熊猫喜食的中小径竹;同时植物区系的属分布区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极为相似.因此,造成大熊猫现在在峨眉山和神农架地区没有自然分布可能是历史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云南省绿春县气候及植被特点.对2008年5月在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云南省蛇类新记录种——菱斑小夹蛇形态特征、生活环境进行描述,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惠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27-131
采用样线、样地、观测点相结合的野外普查方法对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对本底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个植被型20个群系62个群丛;植被分布水平规律变化界限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形成垂直地带谱。  相似文献   

14.
By investigation,studying and discussion for 9 years,the determination that it shouldbe Pinus sibirica growing in the Mohe county,Daxing'anling Mountains area,China,ratherthan pinus koraiensis there,is made to correct a false argument in some works from 1950s’till nowthat Pinus koraiensis area limit reach Daxing'anling Mountain.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species so called as Pinus koraiensis found in northwest of Daxing'anling.Mountain is PinusSibirica indeed;There are no natural distribution of Pinus Koraiensis in Daxing'anling Mountain.Its northwest area limit only reach Shengshan,Aihui county;(3)There is about 500km of space be-tween the area limits of Pinus koraiensis and that of Pinus sibirica,no mixed growing area.Accord-ing to above,a sketch map is made to describe different area limit of the two species at Daxing'anl-ing Mountain and nearby.  相似文献   

15.
采取线路调查和典型取样以及卫星影像数据分析,得出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和28个群系。其中寒温灌丛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保护区面积的29.37%。在水平分布上,轿子山片以保护区最高主峰和山脊为界,东、西两部分植被类型差别较大;温性针叶林、寒温灌丛和寒温草甸是保护区山地垂直带上最主要的植被类型。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大面积连片存在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且地理分布极为特殊,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平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1):21-22,25
简要介绍了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区内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点进行了调研。发现在恒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植物84科,56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珍稀植物10种以上,还有多种省级野生保护植物;根据建群植物的生活型和群落外貌特征,将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群落、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灌丛、灌草丛、草丛、草甸7种。  相似文献   

17.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高度植被覆盖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时间变化趋势上,2000—2010年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由高水平植被覆盖转为低水平植被覆盖,植被严重退化,2010—2020年由低水平植被覆盖转为高水平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显著改善;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分布在坡度等级上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降水与气温的共同影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更紧密。  相似文献   

18.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部分地段植被属于植物群落演替的顶极阶段。经过调查分析,该区地带性植被为油栎类、槭类和山杏等乔木树种组成的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同时存在4种植被型和7种植被亚型10个群系20个群丛,体现出由温带草原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NDVI的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安湿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凉山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高原湿地在海拔2 500 m^3 000 m典型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是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监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估算了布托乐安湿地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了乐安湿地保护区内植被覆盖度变化,旨在为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乐安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状况良好,中度及其以上等级植被覆盖区占研究区比重较大,超过50%;5年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稳定状态,但是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不同;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以万吨山、四棵乡一线向两侧降低的总体趋势。与海拔3 500 m左右的若尔盖湿地相比,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度分布主要受地形、水热条件限制,以及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In"ThreeNorth"areasofChina(Northwest,NortheastandNorthCentralChina),theconstFUctionofwind-breaksystemshasplayedanactiveroleinimprovingthequaIityofnaturalenvironment,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forestryandanimalhus-bandry,andinc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