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油松毛虫感染JDS-CP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幼虫感病后,食欲降低,从感病到死亡的时间较长,一般为20 d左右,长的达一个月或者更长。观察了CPV引起中肠上皮细胞的病变过程以及病毒发生基质(VS)与多角体在细胞质中的发育形成。VS初期为许多不定形的小块,以后小块逐渐增大,合并成团块,多角体在这些团块中形成长大。幼虫病变限于中肠,其他组织尚未发现病变。虽然见到围食膜有增厚现象,但未见到有多角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国对森林害虫的病毒相当重视,已分离出不少昆虫病原病毒。这些病毒的寄主多数为鳞翅目昆虫,而且多是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类群。我们在调查广东重要林业害虫病原病毒的工作中,于1980和1981年,相继从两种叶蜂中,观察到一类特殊类型的病毒——肠型核多角体病毒。这类病毒的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引起寄主中肠病变,在其它组织中看不到病毒。多角体仅发生于中肠细胞核内,大小为0.5-1.5微米之间。病毒粒子包含于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细胞水平及亚细胞水平观察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viruses,缩写为 DPCPV,下同)对人体及两种哺乳动物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人体及哺乳动物细胞不发生影响。为安全应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在桑蚕区使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安全性,选择2~4龄家蚕幼虫,在起蚕后添食浓度为1.06×107~1.06×108 PIBs/mL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观察其生长发育及蚕茧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取食了病毒的家蚕幼虫在眠蚕体重、上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蛹羽化率和受精雌成虫单雌产卵量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为林区有效防治松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林省林业试验场近30年来连续开展了利用微生物病原防治害虫的研究。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应用病毒防治森林害虫的研究成果。所谓昆虫病毒群,可以分为以下各类: 1.在被侵染的组织细胞内形成多角体型的包涵体: 1)形成于细胞核内,病毒为棒状(Bor-relinavirus)。2)主要形成于中肠细胞质中,病毒为球状(正20面体)(Smithiavirus)〔注:虽说“主要形成于中肠细胞质中”,但也有报告说可在核中看到大形少数的多角体。〕3)形成于脂肪体细胞质内,病毒为卵形(Vagoiavirus)。〔注:只在最近报告中提到在金龟子幼虫中发现,在日本尚未见到这一类群的报道。〕2.形成颗粒状包涵体,病毒为棒状(Be-rgoldiavirus)。3.不形成包涵体,病毒为球形(正20面体等)(Moratorvirus) 昆虫病毒的分类,尚未建立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用中肠细胞质多角体病毒防治油松毛虫油松毛虫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和九州;中国的东北、华北,朝鲜及西伯利亚东部也有。日本的受害面积每年约5万公顷。油松毛虫的寄主树种主要是赤松和日本黑松。松树的针叶全被吃光,由于不能像阔叶树种那样萌芽而枯死。火炬松和斑克松等国外引入树种有时同样受害。(一)油松毛虫的疾病油松毛虫可检出病原体16种(见附表),其中在自然发生地上呈现流行病景象的有黄僵病和软化病(病毒性?)。黄僵病菌不拘虫态,从幼龄幼虫到成虫都可发病,而软化病只  相似文献   

9.
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病症状、组织病理、多角体提取、形态特征及致病力进行了初步研究。从采集到的感病虫尸提取多角体,多角体形态以三角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经降解处理放出的病毒粒子呈杆状,为多粒包埋。病毒在杨毒蛾幼虫的脂肪体,中肠上衣等组织细胞核内增殖。经感染试验,证明该病毒对杨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以1.9×10 ̄3——1.9×10 ̄8PlB/ml六种浓度病毒悬液处理杨毒蛾3~4龄初幼虫,两年平均死亡率达65.5%~97.05%。  相似文献   

10.
用微核测定法评价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小白鼠的安全性*周建华郭亨孝(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用测定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的方法来分析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口服4种剂量的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感染小白...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我国森林昆虫病毒资源调查工作进展较快。从60年代首次发现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至今,已从171种森林昆虫中分离出214株病毒。其中属于杆状病毒属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131株,B亚组颗粒体病毒41株;呼肠孤病毒属质型多角体病毒30株;昆虫痘病毒4株;浓核病毒3株;其它非包涵体病毒5株。有些病毒已被开发利用,如春尺蠖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13.
CPV制剂对控制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制剂是广泛使用的杀灭松毛虫的生物农药,在施用该制剂的林分内,残留马尾松毛虫虫蛹的死亡率为未施药区的2—5倍,成虫产卵量仅为健康成虫的26.7%-65.7%。CPV制剂是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用100×200×80cm塑料薄膜围栏,投放6—7龄文山松毛虫约7000头,在栏内悬挂的枝叶上喷布5×10~6PIB/ml的病毒感染液约500ml,12天后收集病死虫,由中肠和虫尸粗提纯的病毒,平均单虫舍多角体可达2亿。以林场每人次管理5围栏,花集虫费63元(1000头/1.8元),取叶费15元(挑/1.5元),能生产多角体50000亿,可供250亩林地使用。  相似文献   

15.
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病毒是专性侵染节肢动物的一类微生物,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痘病毒、虹彩病毒等很多类群。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它能够专一性地侵染并杀死一种或者几种农林害虫,并且对害虫天敌、环境、人畜无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生物农药。本文总结了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综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主要功能基因(RNA转录相关基因、DNA复制相关基因、结构相关基因)及其他基因,并对核型多角体病毒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 线茸毒蛾(Dacychira grotei Moore)在福建南平、三明一带是法国梧桐、重阳木、樟树和月季等的重要食叶害虫。1984年9-10月间在室内饲养线茸毒蛾幼虫时,发现有幼虫罹病致死。被感染的幼虫虫体萎缩,头部显得比体躯大、毒毛竖起、呈典型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症状。多角体形状、大小不一,平均直径为1.3-2.0微米(见图1),从多角体超薄切片上可观察到六角形和近圆形的病毒粒子,直径为26.7毫微米(见图2)。用7×10~7多角体/毫升病毒液涂叶片,喂饲3-5龄线茸毒蛾幼虫,有较强的感染力。此病毒属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DsCPV在松毛虫种群中的垂直传递及对松毛灾害的持续控制作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了DsCPV的早期检测技术。依据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mCPV)质型多角体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纯化的DsCPV、BmCPV和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LdCPV)的基本组dsRNA可成功地扩增出长614bp的目的片段,从提取的健康松毛虫幼虫肠组织的DNA、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基因组核酸、以及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HaCPV)基因组核酸,未能扩增出目的片段。DsCPV基因组dsRNA的增片段的序列与BmCPV相应基因序列具有87%的同源性,检测敏感度为1pg的DsCPV基因组dsRNA。由于松毛虫与家蚕、舞毒蛾相互之间食性不同,而且BmCPV和LdCPV对松毛虫无感染性,即在松毛虫体内不会有BmCPV病毒和LdCPV病毒的感染,因此该结果一方面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DsCPV与BmCPV、LdCPV存在基因同源性,同时也表明了依据BmCP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DsCPV基因组核酸建立的RT-PCR扩增体系,可以作为松毛虫种群中DsCPV的一种敏感、特异、早期、快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家蚕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CPV病毒添食区与对照区幼虫各龄期发育无显著差别。镜捡各发育阶段,落小蚕、迟眠蚕,簇中不结蚕及毙蚕均未发现多角体。平均茧层量、茧层率添食区比对照区差异均高。成虫羽化,产卵比数添食区与对照区差异不大。初步结论文山CPV病毒对家蚕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昆虫病毒已成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带有各种病毒病的森林害虫相继被发现,有的已用于生产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些病毒和国内其它单位已经发表的39篇文献,61种林虫病毒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供参考。本文中61种森林害虫所带的病毒,分別隶属于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质型多角体的核品系(EP-CPV-N)以及浓核病毒(DV)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害虫的微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对昆虫病毒病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昆虫病毒病中常见的有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它们都具有一层蛋白质外壳包围,统称包含体病毒。三种包含体病毒中,又以核型多角体病毒最常见。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170余种昆虫病毒中,有100余种是属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核型多角体病的染色方法有数十种。笔者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选用过许多种,但效果都不够理想后来在前人工作的基层上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过程简单,效果较好的苦味酸—氨基黑染色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染色液的配制配制饱和苦味酸液:取温热的蒸馏水10毫升,慢慢加入苦味酸粉末至不能再溶解时为上即成。配制氨基黑10B液:称取氨基黑10B染料3克,溶于98%的甲醇50毫升、冰醋酸1毫升和蒸馏水40毫升的混合液中即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