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及实地调查结果,总结了传入海南岛的外来植物,列举了其中18科44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物种,并简要介绍了其发源地、传入时间与危害。  相似文献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种(exoticspecies)。外来种有害生物传入新区,被称为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即bio-invasion)。最近,美国世界...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外来入侵生物在德宏州分布的区域、传入时间、扩散途径、发生与危害现状、防治和利用情况,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林科技专家、调查区内经验丰富的农民、基层科技人员,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单元,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入侵物种分布与危害的地段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德宏州区域内分布有9个科15个物种,其中12种陆生植物,2种水生植物,1种水生物,分布总面积达5 042.64 km2;掌握了外来入侵生物传入时间、传入与扩散途径、分布与危害及防治和利用情况,其中,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福寿螺对农林生产危害较重,其他物种的危害与发展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初步确定德宏州16种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传入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银忠 《河南农业》2016,(20):88-89
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植物种子、花卉、苗木的调运日趋频繁,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区的风险加大,一旦传入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将给整个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阻截、早扑灭"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经过摸索总结制定出适用于朝阳区的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豚草、假高粱、黄顶菊7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监控技术及实施方案,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控行动,保障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从而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技植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植物病菌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阐述农作物的易攻击性,指出了在阻止故意传入和快速发现新病爆发的困难,讨论了为什么植物病原菌被作为生物武器。针对生物恐怖提出了中国农业防御体系的建立方法和植物保护教育的新要求;提倡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体系,以提高国家农业的反恐怖主义能力。  相似文献   

7.
外来入侵植物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AIP)是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等因素,由一个特定地域生态系统传播进入另一个生态环境中定居、繁殖和扩散,并对传入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威胁,给传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植物.文章对AIP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危害较严重的主要AIP、AIP的危害特点,以及包括植物替代控制、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利用微生物及其天然产物控制等在内的生物防治方法.认为单凭一种方法难以有效控制AIP,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是有效控制AIP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外来生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对我国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重要入侵生物的传入、传散机制,提出了包括预防、检疫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对农林业、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造成破坏和威胁;外来生物入侵的途径主要有生物自然扩散传播、人为引种传入、随国际贸易往来传入等;目前我国的防范工作主要有3个方面,即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一线检疫防控,农林部门引种审批与病虫害防治,环保部门生态环境治理等,各部门均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在分析形势、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5点对策建议: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社会对防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保证防范工作均有法可依;三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机制;四是强化口岸检疫措施,筑牢第一道防线;五是建立健全外来生物监控网络,保障防范工作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环境的一个巨大威胁,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经对中国造成了重大损害,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农业生态安全。作者综述了中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概况及其影响、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和控制方法,提出了对中国外来物种入侵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东西两大文化体系间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实质性接触,传教士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传教,传教士以传入近代科技为敲门砖,其中西洋医学便是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西医传入的四个方面内容:人体身体构造理论和血液循环说的传入、西方医疗制度的介绍、西药的传入与制作、接种牛痘术的传入。西医的传入,为我国的近代医学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闫敏 《古今农业》2008,(4):99-104
明清时期烟草的传入和传播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国内学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建国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七个方面:烟草是否我国本土原产作物、烟草的传入时间、烟草的最早传入地、烟草的传入途径、烟草在全国的传布状况、烟草在我国迅速传播的原因、烟草的传入对我国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虽然烟草的传入和传播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和传播问题的研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仍然需要学者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疆与黄河流域节节麦的传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新疆和黄河流域(陕西、河南)节节麦的亲缘关系,探讨中国节节麦的传播问题。结果表明:①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节节麦居群由中东传入了中国;②中国节节麦的传播路径可能是由中东经丝绸之路的北道传入新疆,然后传入黄河流域。但是,也不能排除中国节节麦由丝绸之路传入黄河流域,然后再传入新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烟草自十七世纪由荷兰人及迁台汉人传入台湾原住民社会。在之后的两三百年里,台湾原住民学会栽培烟草,制作烟具,形成独特的烟草文化习俗,烟草从外来物转变为原住民部落具有特定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原生物。人类学界在认知与建构台湾原住民传统社会的核心物质文化内涵时将烟草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     
马铃薯原产美洲,1585年始从安第斯高地传出。1773年传入新西兰,1775年传至瑞典,1776年传入非洲,1800年传入西藏,1844年传入波斯,1882年传入东印度群岛。 马铃薯一经传入欧洲,很快就种开了,因为它对于经常破坏裸麦、小麦、燕麦和大麦等主要作物的潮湿寒冷天气具有抵抗能力,而且它成熟时在地里,不象地上作物那样易于受到政治动乱和地方性战争的破坏。普鲁士的腓德烈大帝在1744年提倡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6.
番茄原产美洲,大约在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最初由海路传入的可能性最大,后分多次、多途径传入。虽然番茄传入我国的历史很长,但传播速度却十分缓慢,20世纪初才开始作为蔬菜栽培,大规模发展则在建国之后。本文重点考证了番茄引种至我国的时间、路径以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在中国的分布和推广情况,并对番茄传播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烟草传入中国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界在烟草史研究中的重点。但在以往烟草史的研究之中,将各种烟草一概而论,认为烟草皆为明末自东南亚与朝鲜传入我国。事实上烟草自种层面上可分为黄花烟与红花烟,前人的研究更多集中于红花烟传入问题,大大忽视了对黄花烟传入问题的研究。明末传入中国的烟草为红花烟,而黄花烟则不同,其应于乾隆年间自俄国传入我国。在本文中,笔者将依靠文献材料,首先对烟草品种进行简单分析,而后尝试从世界史宏观的视角出发,对黄花烟传入我国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汪银生  张翔 《农业考古》2006,(1):179-182
现有的资料表明,烟草和吸烟行为起源于中南美洲。烟草何时何地最早传入中国,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烟草史研究的深入,与烟草相关的文物相继出土,人们对烟草的传入有了新的认识。目前,烟草传入我国可大致分为以下几条路线。一是由菲律宾首先传入台湾、福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稻水象甲传入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以及一旦传入,将给南繁育种基地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检疫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紫茎泽兰传入赫章县危害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林业有害植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从紫茎泽兰在赫章县的分布状况,传入、定植与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以及危险性控制的难度等方面入手,对紫茎泽兰传入赫章县的危害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传入赫章县后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45,属于高度危险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