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杏鲍菇高产高效栽培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其复合物为主料,通过调整麸皮用量,设计了16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通过塑料袋栽培,研究了16种栽培料配方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栽培料上菌丝满袋时间及杏鲍菇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9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满袋时间为35.83 d;其次是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6,菌丝满袋时间为37.06 d;棉籽壳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较慢.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11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第1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67.6%,每袋(250 g栽培料)的经济效益比生产上常用的配方4增加了0.5597元;其次是以玉米芯和木屑为复合主料的配方16,生物学效率为65.2%,每袋的经济效益比配方4增加了0.4874元;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5产量最低,经济效益最差.可以看出,杏鲍菇菌丝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受栽培料C/N和主料种类的影响均较大,配方11、配方16是杏鲍菇栽培的理想配方,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栽培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杏鲍菇菌丝营养生长特性,为人工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球干重法和出菇试验,对杏鲍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好,栽培料以棉籽壳、木屑、玉米粉和麸皮按一定比例配合为佳,杏鲍菇菌丝球在接种后第6天生长量达到最大,可作为接种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增效剂在杏鲍菇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在其生长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增效剂,测定其菌丝长速、长势、子实体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浓度的增效剂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2%的增效剂,其菌丝生长粗壮、浓密、均匀,优于其它处理;菌丝长速、子实体鲜重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建议生产中采用该浓度处理,以增加杏鲍菇的商品价值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微量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3个菌株(杏鲍菇1号、川杏鲍菇2号和川杏鲍菇3号)杏鲍菇的菌丝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个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Zn、Mg、B,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锌、镁、硼离子浓度为50μmol/L时,川杏鲍菇3号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最好;川杏鲍菇2号在镁离子、硼离子浓度均为50μmo/L时菌丝生长最好;杏鲍菇1号则在硼离子浓度为100μmo/L时菌丝生长速度表现为最快。  相似文献   

5.
对保藏两年的杏鲍菇母种用四种常用的母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复壮,观察不同母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生长情况,并进行转接二级种试验。试验结果,鲜菇(杏鲍菇)培养基对杏鲍菇菌种复壮效果最好,马铃薯+玉米培养基次之,PDA培养基和综合马铃薯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杏香鲍鱼菇、雪茸等,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是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一类,市场前景广阔。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选出利于菌丝生长的培养料碳氮比配方。  相似文献   

7.
稀土离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促进作用及增产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方法,通过向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稀土离子,观察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三种稀土离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促进效果及增产效果表现为Y3 >La3 >Sm3 。  相似文献   

8.
不同比例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五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黑木耳菌糠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平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秀珍菇、鸡腿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加入2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6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它添加比例的菌糠提取液,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或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六种粮食作物本制成七种液体培养基培养金针菇菌丝体,菌丝生物量经F测验及新复极显测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菌丝生物产量帱在到小依次为,白面标准粉〉玉米粉+FA旱地龙〉玉米粉〉大米〉红薯〉马铃薯〉黄豆,其中白面标准粉,玉米分,大米,红薯之间的菌丝生物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玉米粉+FA旱地龙与白面标准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种培养基PH值在菌丝培养前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不同碳氮源组合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日引1号杏鲍菇菌丝球和不同菌龄的一级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对其进行液体培养试验,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球直径大小为指标,初步确定杏鲍菇(日引1号)的液体制种条件。培养温度为27℃,转速为140r/min,培养时间为5d的条件下,试验对比在用马铃薯,麦芽糖,蛋白胨和黄豆粉,葡萄糖,豆饼粉以及小米粉,蔗糖,豆饼粉这三种碳氮源组合的培养基培养出的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球直径大小,得出较为适合的碳氮组合的培养基为小米粉2%,豆饼粉2%,蔗糖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5mg。而用于接种的接种菌块的菌龄宜小不宜大。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配比香蕉茎叶进行平菇母种培养基配方筛选及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4或配方3,平菇菌丝体生长最好,栽培以A配方较适合平菇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饲用杂交甘蔗闽牧42、稻草和蔗渣作为主要栽培料栽培杏鲍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种处理,六个重复,经方差分析表明,以闽牧42和蔗渣作栽培料比稻草达极显著水平,而蔗渣与闽牧42作栽培料,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饲用杂交甘蔗闽牧42可代替蔗渣作为杏鲍菇的栽培料。  相似文献   

13.
对 5个野生鸡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 ,以 4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及 4种不同的原种培养基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5个不同的菌种在母种斜面培养基上形成 5种不同的菌落 ;同一菌种在 4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及生长速度均无明显差异 ;5个菌种在 4种不同的原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但生长速度缓慢 ,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5.
菌丝生长速度与呼吸消耗及胞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籽壳为主料,对平菇、刺芹侧耳、黄伞、灵芝、金针菇和香菇原种培养期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呼吸消耗及胞外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呼吸消耗正相关,而有机物的降解速率与胞外酶活性的大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工厂化袋栽栽培的优质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棉籽壳16%+木屑5%+玉米芯46%+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和配方5(木屑35%+玉米芯32%+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可在杏鲍菇工厂化袋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N+注入杏鲍菇菌块,筛选高产新菌株。对N+注入后的杏鲍菇菌块进行培养,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通过出菇试验进行产量比较。结果表明N+注入时间的长短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7.43%。获得的诱变高产菌株,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栽培食用菌的新原料和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研究进行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研究了水分、pH值、钙盐、糖以及碳氮比对刺芹侧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中麻骨50%、氮源35%、水分67.5%,pH值为5.5,添加1%碳酸钙和1%蔗糖时用来栽培刺芹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红麻栽培刺芹侧耳产品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粗纤维指标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的接近,但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因此,红麻副产物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将桉树木屑(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i)、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及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等4种食用菌进行栽培试验,探讨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配方D桉树皮杆混合屑(皮:杆=1:3)培养料中菌丝粗壮、茂密,生物转化率较高、子实体生长整齐,显示良好的适应性;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20.
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对大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酵母膏0.7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5,温度为28℃,接种量为10%,摇瓶装量为10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