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崇友 《农家致富》2006,(12):23-23
“三夏”过后,水稻插播时节又将到来。农业部南京机械化研究所生产2ZU6型水稻播秧机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研制的产品,用于插播水稻钵体秧苗。该产品能实现行、株距基本准确的有序浅植。其采用后顶式取秧,取秧准确、脱盘迅速。定苗率高。对秧苗无损伤,移栽后无返青期。该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苗机插是采用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一定的行株距均匀无植伤地移栽于大田的先进技术。钵苗机插具有秧龄弹性大、秧苗素质好、植伤轻、分蘖早生快发的优点,有利于水稻高产或超高产栽培。肥西县通过2014-2015年示范种植,已初步探索并研制出适合肥西县稻麦两熟条件下钵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水稻钵苗机插方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抛秧就是当秧苗在秧盘生长到适宜移栽时,将秧苗从秧盘拔出,通过机械设备均匀地抛撒于田,靠秧苗根部土钵下落时的重力,入成泥浆状的田里,最终完成水稻植的过程。1、技术要点(1)作业效率高。机械抛秧作业效为10~15亩/小时,综合工效是人工秧和机插秧的4~6倍,是人工插秧1  相似文献   

4.
普通插秧机普遍存在伤秧率高、缓苗期长、分蘖性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而新型钵体育秧水稻快速插摆机主要采用水稻钵体育秧技术,由于秧苗带钵体,所以克服了以往机插伤秧率高、缓苗期长的缺点,并且增强了分蘖性,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主要创新点a.利用新型塑料秧盘进行水稻钵盘育秧。秧盘的外型纵横尺寸为580mm×280mm,横向秧苗钵数  相似文献   

5.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6.
穴盘水稻钵苗自动送秧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水稻钵苗有序抛秧机中自动输送进给钵苗行的输送精度及可靠性,减少送秧环节的漏秧问题。【方法】提出了钵苗行到位自动检测方案和程序实现方法,通过样机试验,分别获得基于直接在线检测秧苗茎秆、穴盘钵体和铁盘磁性凸起3种表征钵苗行到位的特征信号,概括出钵苗行到位信号的综合测量属性,确立钵苗行到位较佳的监测方案及其控制电路;设计集钵苗行到位检测及输送进给一体的皮带式自动送秧机构及控制系统。【结果】选用塑料穴盘钵体为检测对象时,皮带式自动送秧机构送秧到位检测成功率最高,为99.78%;铁盘磁性凸起的次之,为96.64%;秧苗茎秆最差。以塑料穴盘钵体和铁盘磁性凸起为检测对象时,穴盘类型对钵苗行到位检测成功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以秧苗茎秆为检测对象时,则影响极显著(P0.01)。在3种钵苗行到位检测方案中,输送电机转速在30~60 r·min~(-1)范围内变动时,对钵苗行到位检测效果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所设计的皮带式自动送秧机构及其钵苗行到位的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能够满足钵苗有序自动抛秧机对钵苗行输送进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5,(15)
<正>水稻钵苗移栽机是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机械,该机使用营养钵培育出的秧苗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既解决了钵盘苗只能抛秧和人工摆秧的难题,又将钵盘种植的优点利用起来。目前钵苗移栽机主要有夹秧式和顶出式两种方式,夹秧式的机械结构简单可靠,但因为考虑到夹秧速度过快会导致伤秧,所以速度不能过快致使机器作业速度不能提高,这是夹秧式移栽机的缺点。顶出式的作业速度更快一些,但是结构比夹秧式的复杂一些,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8.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解决了普通塑料盘毯状秧苗插秧植伤重、秧苗本田缓苗期长、返青分蘖慢的技术缺陷.通过对该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江汉平原水稻生产应用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将传统的育秧方式改为软塑穴盘秧,是农艺上的大胆改革,是一项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为了提高这项技术的机械化水平,各地相继开发了许多种专用摆栽机械。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PY-H530型水稻钵体苗行抛机,解决了水稻钵体苗有序抛秧的技术难点。该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同步输秧和周向交错对辊式拔苗装置”和防壅泥、壅水式“深波浪拖板”。拔苗装置可实现软塑育秧穴盘的连续自动输秧、拔秧,分行栽植部件完成秧苗等距成行有序栽植。农机与农艺如何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农艺规范,…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钵苗机插能够实现带土钵壮秧行穴定距地有序、无植伤精确移栽,且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栽后缓苗期短,活棵发苗快。栽插密度作为水稻栽培调控最关键的技术途径之一,研究钵苗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对钵苗机插水稻在生产实践中大面积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钵盘育苗、人工模拟机插,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钵盘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水稻钵育栽培技术快速发展,其关键在于取秧机构如何有效将秧苗从钵苗穴盘中拔出。为获取水稻钵苗取秧机构更佳取秧作业环境,及探索结构简单、高效、且移栽过程中对秧苗损伤小的取秧技术,通过钵苗拔取力测试试验台对钵盘秧苗进行拔取性能的试验及研究。选取钵苗品种、秧龄、取秧位置和取秧角度4个因素作为测试对象,研究其与拔取力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秧苗品种主要通过根系的发达程度和分布范围对秧苗拔取力产生影响,根系越发达,分布空间大,裸露越多,拔取力越大;秧龄对秧苗拔取力影响较小;秧苗拔取力随着取秧位置离钵体上表面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取秧角度为45°时秧苗拔取力较小;在取秧位置15 mm,取秧角度45°,秧龄19 d时,取秧效果较好;在整个取秧过程中,秧苗拔取力均未超过5 N,小于秧苗的抗拉断力值5.59 N。  相似文献   

13.
水稻钵体育苗手摆秧稀植技术吉林省辉南县农业服务中心佟欣宇水稻钵体育苗手摆秧稀植技术,弥补了近年来推广的水稻抛秧技术的不足,既保证了钵体秧苗的根系完整又达到秧苗均匀稀植,是一种成本低、产量高、易推广的水稻种植技术。据测定,应用此项技术,水稻平均亩产可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农业部南京农机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与小苗带土插秧机相比,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机相比,秧苗田问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比较系统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作者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栽植水稻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插秧、钵苗移栽以及直播。其中钵苗移栽由于秧苗带营养钵,且浅植于温度比较高、营养较为集中的水田表层,苗根不会受到伤害,也没有缓苗期,能够延长水稻的有效生育期,实现秧苗的等距等行,有利于水稻秧苗在田间生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普通平盘插秧相比较而言,经过水稻钵苗移栽的水稻秧苗能够提前5到7天分蘖,能够实现低节位有效分蘖增加至20%,是目前我国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的最理想技术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栽植水稻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插秧、钵苗移栽以及直播。其中钵苗移栽由于秧苗带营养钵,且浅植于温度比较高、营养较为集中的水田表层,苗根不会受到伤害,也没有缓苗期,能够延长水稻的有效生育期,实现秧苗的等距等行,有利于水稻秧苗在田间生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普通平盘插秧相比较而言,经过水稻钵苗移栽的水稻秧苗能够提前5到7天分蘖,能够实现低节位有效分蘖增加至20%,是目前我国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的最理想技术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具有栽插速度快、秧苗入泥浅、返青快、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正在各地速试验示范和推广.但是不少农民既有使用新型机械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又害怕使用机插造成减产。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一插秧机移栽对秧苗培育的要求较高,育秧过程中播种不匀或死苗将造成机插时出现漏插或丛秧,  相似文献   

19.
水稻钵苗输秧拔秧机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研制的2ZPY H5 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在生产应用中出现的秧苗机械损伤问题,对其关键部件———自动输秧拔秧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秧苗倾角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秧苗拔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自动输秧拔秧装置的结构尺寸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结果为:当输秧辊与拔秧辊的水平中心距h1为180mm ,输秧辊与上拔秧辊间的垂直圆心距h2 为12 0mm ,上下拔秧辊半径r为5 0mm时,秧苗拔取倾角β为13 7°。通过摄像设备对改进后的输秧拔秧装置的拔秧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被拔出的秧苗没有发生明显的机械损伤,达到预期的优化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机插育秧盘为对照,开展了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所培育的水稻机插钵形毯状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在大田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两季全年平均增幅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