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宁麦3号小麦幼叶定长前,叶绿体以出芽或均裂为二方式增殖,随后基粒、类囊体片层数增加,体积增大,说明它处于早期发育阶段。叶片定长后10天内,叶绿体发育成熟,与光合速率有关的数量性状(叶绿体大小,基粒数,类囊体垛叠数等)维持一生中最高值。基质电子密度较高,但基粒排列有时不整齐,叶绿体随之发生变形,周围常见小囊泡。叶片定长10天后,叶绿体变小变少,基粒排列紊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嗜锇颗粒变大,逐渐趋向衰老。本文还讨论了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变化的全过程与叶片生长过程及光合、运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温光处理对节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江心4号节瓜为试材,研究了温光处理对节瓜苗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导致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低温下强光促进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低温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明显提高,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低温下叶绿体类囊体解体、排列无序、联结断开,基粒片层肿涨,淀粉粒、质体球增加,淀粉粒体积变大;持续低温强光导致了叶绿体膜的解体;常温弱光下类囊体排列混乱、质体球增加。低温下叶片Fv/Fm明显下降,低温下强光明显降低Fv/Fm。低温、强光都会造成Fv/Fo的下降,而且低温和强光存在互作。低温下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上升,低温下强光增强了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低温下较强的光呼吸有利于防御低温光抑制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以中华猕猴桃36号为试材,研究了猕猴桃不同部位果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并与叶片叶绿体做比较。结果表明,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均存在具一定片层结构和淀粉粒的叶绿体。果肉叶绿体的基粒垛数量和基粒类囊体数目都远小于叶片叶绿体;外果肉叶片叶绿体片层似纬线平行排列,而中果肉和果心片层结构在叶绿体内弯曲扭转,排列不整齐;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叶绿体都含有淀粉粒,但数量和体积都小于叶片叶绿体;这些观测结果为研究猕猴桃果实的光合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PP333处理可使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减少;增加叶片内叶肉细胞的层数和叶脉的机械组织的细胞层数,并可加强叶肉细胞的环型结构,使叶肉细胞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PP333处理对小麦叶片内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叶绿体内基粒数明显增多,高片层垛叠的基粒数比例增加,基质片层较为完善,基质内电子密度较浓,类囊体膜系统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PP333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  相似文献   

5.
番茄果皮与叶片光合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对番茄果实不同生长阶段果皮细胞中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将番茄果皮细胞与成熟叶片光合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番茄果皮细胞在果实不同生长阶段叶绿素含量、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绿熟果期果皮细胞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果皮细胞含有一定数量的叶绿体,并且具有典型的的基粒片层结构。根据植物光合产物就近运输理论,果皮细胞中叶绿体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够及时地转移到果实中,供应果实的生长发育。绿熟果期果皮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基粒数量及类囊体垛叠层数明显少于叶肉细胞,说明此时期叶片仍是番茄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果实完熟期,其外观已经由绿色变成红色,果皮细胞中的叶绿体逐步转化为有色体,类囊体基粒片层消失,叶绿体内部含有大量嗜锇颗粒,失去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南黄大麦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电镜对大麦黄化叶与正常叶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黄化型大麦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光合膜系统发育程度低,基粒类囊体垛叠层数少,基粒体积小,噬锇颗粒多。但淀粉粒的体积大,数量多。并与正常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PP333对小麦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P33处理可使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减少,增加叶片内叶肉细胞的层数和叶脉的机械组织的细胞层数,并可加强叶肉细胞的环型结构2,使叶肉细胞之间的排列更加紧密。PP333处理对小麦叶片内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叶绿体内基粒数明显增多,高片层垛叠的基粒数比例增加,基质片层较完善,基质内电子密度较浓,类囊体膜系统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PP333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  相似文献   

8.
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绿素合成及叶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对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 叶绿素合成前体相对含量及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银丝竹不同叶色间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随着绿色叶片面积的下降而下降;2)银丝竹叶片出现白色性状的原因在于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受阻,受阻点可能位于粪卟啉原Ⅲ至原卟啉原Ⅸ的转化过程中;3)两种叶色叶片表皮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白色叶肉细胞中内容物明显缺失;4)绿色叶肉细胞中具有丰富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而白色叶肉细胞中呈现出叶绿体膜结构模糊,无完整边界等形态,基粒类囊体片层不规则或呈空泡状,在多数细胞内可见较明显的嗜锇颗粒.本研究从生理层面初步解释了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氮锌复合作用对白三叶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在足量供锌条件下,中量供氮,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低量供氮,氮锌配施表现为协同效应;与低水平供氮相比,当高水平供氮时,白三叶各组分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白三叶叶片超显微结构表明,低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叶绿体结构变差,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下降甚至解体,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足量供锌时,以中量供氮叶绿体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最多,内部结构有序性最高,光合能力最强。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变化与白三叶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在足量供锌条件下,中量供氮,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低量供氮,氮锌配施表现为协同效应;与低水平供氮相比,当高水平供氮时,白三叶各组分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白三叶叶片超显微结构表明,低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叶绿体结构变差,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下降甚至解体,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足量供锌时,以中量供氮叶绿体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最多,内部结构有序性最高,光合能力最强。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变化与白三叶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苗期遮荫对棉苗茎叶结构及功能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通过研究苗期 (棉麦两熟共生期 )遮荫对棉苗茎叶结构及功能叶光合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 ,遮荫棉苗功能叶片变薄 ,栅栏细胞密度下降 ,叶绿体数目减少、形状变小 ,基粒数减少 ,单个基粒的片层数增加 ,但总基粒片层数随遮荫程度增加而减少 ,同时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光化学效率提高。遮荫棉苗功能叶光合速率与总基粒片层数成正比 ,与光化学效率成反比。对苗期遮荫的敏感性反应 ,光合速率强于叶绿素含量。遮荫棉苗茎木质化程度降低 ,形成层和韧皮部不发达 ,髓径增大。不同品种 (系 )对上述指标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弱光条件下桃叶片结构及光合特性与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设施桃树叶片光合器官结构特征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设施桃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庆丰和麦香桃树为试材,设置全光照(CK)、60%~70%光照(T1)和30%~40%光照(T2)3种处理,测定了弱光条件下桃树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观察了气孔形态;分析了桃树新梢的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结构特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弱光条件下桃树新梢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桃叶片Pn 降低;而T1提高了麦香叶片10:00和14:00的Pn;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和气孔导度(Cs)下降;叶片Chl总量、Chl a、Chl b的含量显著增加。叶片的叶面积、叶比重、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降低,而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升高;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增多,叶绿体基粒明显变厚,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加,新梢上位叶片栅栏组织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降低,下位叶片栅栏组织的淀粉粒数增加。【结论】弱光条件下新梢不同部位叶片间和不同品种间的叶片Chl、Pn、气孔行为、叶片结构特征、叶绿体结构特征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类胡萝卜素积累与质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以邗江枇杷园的大红袍果实为试材,观察了枇杷果实色泽形成过程中,质体的超微解剖结构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期绿色果皮的特点是叶绿体具有典型的基粒-基粒类囊体结构,叶绿体结构完好;在黄绿色时期叶绿体类囊体系统解体,质体已不具备叶绿体的典型结构;在黄色、橙黄色的果皮中,质体球数增加,脂类物质增多,从而为脂溶性色素-类胡萝卜素在果实成熟期的大量积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光合强度与叶片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方式,研究光合强度与叶片解剖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结构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片栅栏组织的厚度、栅栏细胞的密度、细胞长径/短径、栅/海、叶绿体基粒数与基粒片层数与光合积累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0.828、0.652、0.374、0.475和0.330,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苗期叶片黄化性状是以一对隐性核基因为主,核质互作遗传;其叶绿体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基粒数少,基粒类囊体片层数目少,发育滞后,叶绿体缺少明显的双层膜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保持系8B为材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者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并比较其特性与差异,揭示CMS机理。结果表明,辣椒CMS系8A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整个片层排列紊乱,叶绿体数目减少;保持系8B叶绿体形状为椭圆形,基粒片层、类囊体均发育正常。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体数目较保持系减少,结构、形状与保持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无光照下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镜对杉木叶片在无光照条件下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杉木叶片在无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基质片层断裂,基粒类囊体数目减少,部分基质片层排列紊乱,并且随无光照时间的延长,类囊体膜受到破坏,叶绿体开始降解。该研究对于进行杉木光合作用的研究,以及指导杉木林的经营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黄金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不同叶片叶色的生理差异,以‘黄金水蜡’的全黄叶、半黄叶、全绿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不同时期的叶色参数、色素含量、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及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旨在阐明叶片色素含量和解剖结构对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黄金水蜡’叶色参数变化的时序性较强,与叶色表型的变化情况相符合;半黄叶、全黄叶的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全绿叶(P<0.05);与全绿叶相比,半黄叶和全黄叶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半黄叶和全黄叶的叶绿体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类囊体片层系统严重退化,缺少正常的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类囊体,类囊体膜降解为残存的膜结构和囊状小泡。研究结果表明‘黄金水蜡’属于总叶绿素及叶绿素b合成减少型突变体,表现为半黄叶与全黄叶的叶绿体发育停滞,类囊体结构异常,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减少,导致叶绿素严重缺失,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升高,是‘黄金水蜡’叶片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田间密植群体植株相互遮阴对高粱(Sorghum bicolor)光合色素的影响。[方法]通过排除根系竞争,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光环境、叶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影响。[结果]升高种植密度降低了群体内的光强,但叶绿素含量增加;密植群体冠层叶位的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升高而增加,但低密度群体下降;相比高密度群体,中密度群体下层叶位的持绿期与功能期延长,而低密度群体下层叶位的衰老脱落加快。[结论]在排除田间高粱根系竞争的前提下,提高种植密度导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并且随冠层叶位的升高而递增;增加种植密度在改变高粱叶片持绿期的同时,也促使单株发生了功能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钾营养对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盆栽试验研究钾营养对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施钾明显增大叶面积,且叶的维管束较发达,净光合率提高并可缓和“午休”现象,光合产物增多.净光合率的提高与气孔导度及水势的提高有一致趋势.电镜观察表明适当施钾的叶绿体呈扁圆形,基粒较多,而缺钾叶绿体则较小而圆,基粒较少,在叶绿体旁有较多线粒体及过氧化体;钾过多的处理在前期光合及生长均受抑制,电镜观察其叶绿体发现其中少量有片层结构失常的情况,积累大量淀粉粒.基粒结构不明显,但开花结实后抑制作用渐消失.施钾使植株上、中、下层叶片在结实期都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及单株果数均增高,产量明显增加,果实维生素C及红色素含量提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