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苣卖菜芽根在土壤耕层中的分布以及土壤耕作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首荬莱芽根在小麦田和玉米田90%以上分布于0~10cm耕层内,而大豆田苣荬莱芽根分布相对较深,80%左右分布于0~10cm耕层.土壤耕作次数增多,芽根变短,但对根量分布的影响小麦田和大豆田表现不同,小麦田只翻地处理,0~10cm土层内根量显著减少,进一步耙地虽有回升,但也不及原茬,而大豆田翻地之后0~10cm耕层根量超过原茬,而进一步把地后又降低至原茬之下.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大豆田恶性杂草—苣荬菜的综合防除技术体系:1)降低大豆在整个轮作体系中的比例,将苣荬菜消灭于禾谷类作物四;2)深翻抑制芽根的萌发;3)大豆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季茎叶处理2.4-D丁酯,最佳用药量为0.81~1.35kg/hm2,最佳施药时期为10月5~10日;4)作为挽救措施可在大豆播后苗前施2.4—D丁酯,用药量为0.72kg/hm2,并可与乙草胺、赛克津等常规大豆田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根茬还田对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干重的垂直分布趋势:地上为20%以上,在0~20cm土层内为50%以上,在21~40cm土层内为10%以上,在41~60cm土层内为7%左右,在61~80cm土层内为5%左右,在81cm以下土层内为4%左右。玉米根茬还田在配施化肥的条件下,尤其是配施N肥,玉米根重明显增加;不配施化肥则有降低玉米根干重的趋势,这与调节土壤的碳氮比有关。从百分比分布看,根茬还田使玉米地上及0~40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N肥也能增加玉米地上及0~40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而P、K肥使40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4.
1992~1993年利用系统分离和接种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的越夏情况。病田土壤表面和20cm耕层内的小麦残秆在弃置5~7个月后都可分离出病菌,用残秆接种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用UGA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涂布法,由麦收后5个月的病田0~20cm耕层土壤中直接分离出病原茵,其密度为每克土壤1200~3206个菌落形成单位。用病田土壤接种亦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小麦雪霉叶枯病菌接种体可在小麦病残秆和病田土壤中越夏并保持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钾肥的增钾效应及在烤烟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每667m^2施入0.3~0.7kg的生物钾肥,可使根周围10~13cm范围0~15cm深度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高30.2~48.6mg/kg与10kg/667m^2用量的硫酸钾肥效相当,烟草施用生物钾肥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4.2%~33.9%,其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增产烟叶9.9kg/667m^2,增长6.4%,上等烟叶比例净增2.2~6.0个百分点,产值增13.7  相似文献   

6.
流体播种技术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水剂流体播种技术,解决了油菜适播期干旱不能一播全苗的问题,保证了油菜壮苗越冬。越冬至初花期单株叶片比对照多3.4~8.2片,茎粗比对照增加0.54~0.63cm,根条数增加2.5~2.87条,根干重增加65%~79.2%,终花期根伤流量增加1390%~149.4%,且病害轻,三年平均增产28.7%。生育期对5~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定,平均比对照提高10%左右,保证了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土壤Eh值〈-150mV时甲烷大量产生,甲烷排放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大,与稻田水层温度的相关系数r=0.966,水稻整个大田生长期的甲烷平均放能量为182.18mg.m^-2d^-1。通过控水晒田可迅速提高土壤Eh值,使土壤水溶解的的甲烷量和排放量骤然下降,其下降幅度在90%以上。稻田耕层土壤水溶解的甲烷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上升,土怪为5cm、10cm和15cm的溶解甲烷量、分别为0.4  相似文献   

8.
小麦残秆和土壤中雪霉叶枯病越夏菌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3年利用系统分离和接种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的越夏情况。病田土壤表面和20cm耕层内的小麦残秆在弃置5 ̄7个月后都可分离出病菌,用残秆接种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用UGA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涂布法,由麦收后5个月的病田0 ̄20cm耕层土壤中直接分离出病原菌,其密度为每克土壤1200 ̄3206个菌落形成单位。用病田土壤接种亦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小麦  相似文献   

9.
针对菜豌豆施肥不合理对土壤养分造成不平衡影响后作施肥等,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以菜豌豆田和小麦田作为比较对象,挖开剖面,从不同的土层、菜豌豆田的施肥区(根际)与非施肥区等方面,探讨研究了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菜豌豆田的pH值显著低于小麦田,而有机质、全N及有效K略低于小麦田。但菜豌豆田残余的其它养分则显著高于小麦田残余的养分,其中又以有效N、P和全P的残余量最高,并且主要分布在0~10cm的表土层。菜豌豆田施肥区(根际)的pH值显著低于非施肥区(邻区),并且土壤pH值与有效N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全N、P,有效态N、P、K、Zn、Mn的残余量,施肥区则显著高于邻区;有机质、交换Ca、Mg施肥区与邻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带田根系竞争和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隔根法,对春小麦套春玉米模式根系的竞争和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带田增产的重要原因,带田作物竞争因子在低肥水平下主要表现在地下,如小麦、玉米地下贡献率分别占659%和635%,而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地上因子的贡献率则逐渐增大,如供肥水平由中肥到高肥,春小麦和玉米的地上贡献率分别由564%到629%和517%到579%;带田作物根系水平分布呈偏态性,玉米根系偏小麦行向分布达30~50cm;带田根系的垂直分布与单作相似,0~20cm土层分布了小麦根重的639%~689%,玉米根重的720%~818%。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根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沙地上不同年龄毛白杨人工林的根系,从形态、数量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其根系为水平斜生复合根型,14a生林木根系的分布深度可达4.5m,水平根幅达8m左右。以重量划分7,9,14a生林分的根系,分别集中在0 ̄60cm、0 ̄100cm和0 ̄100cm土层内,占根系总重的86%以上,树木周围2.0m范围内根系的重量占总根量的80%以上。以根系长度衡量,整个林地内根系分布较均匀,0  相似文献   

12.
深松土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表明:吉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土壤有坚实的犁底层存在,此层位于地表下约20cm,其坚硬度约为耕层的3倍,厚度范围为7~11cm。采用深松措施打破犁底层,可明显地降低土壤的坚硬度,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根系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使根干重显著增加。打破犁底层后,各层土壤中根量分布都有明显的下移趋势,而且能提高玉米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抗逆性,使玉米百粒重增加2.6%~3.1%。深松后第二年也有增产后效的作用(增产7.8%~8.6%),并且胜于当年(增产6.2%~8.0%),深松土同时结合深施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农作物三深带状栽培的研究表明,三深带状栽培活化了0-20cm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了作物群体光合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使大豆和玉为分别增产15.1%和17.6%。  相似文献   

14.
油松侧柏混交林效益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陕西省淳化县干旱阳坡立地上,10年生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属浅根型树种,根系系集中分布在0~40cm深的土层中,而油松根系在0~60cm深的土壤中呈均匀分布。混交林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趋于均匀。行间混交林、株间混交林均能显著提高油松、侧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同时能增强土壤中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尽管株间混交林能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油松、侧柏的枝叶生物产量,但行间混交林在这些方面却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混交林对油松、侧柏针叶中的氨、磷含量的影响,随混交方式而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个小麦生长期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耕种小麦,地膜覆盖均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且对休耕地的保水作用高于小麦田.小麦田覆膜后增温幅度小于休耕地,但在孕穗期前和成熟期后增温效果大,而小麦生长中期小;尤其能显著提高0~5 cm耕层土壤温度,甚至10 cm深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后小麦田耕层土壤中NO_3~--N平均含量增加5.34 mg·kg~(-1),且小麦生长旺盛期增加量明显.覆膜使大多数小麦生育期土壤N_2O排放通量高于常规耕作,其增排效应与土壤水分、温度、NO_3~--N含量、有机质增加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田土壤N_2O增排的最大影响因子是耕层5 cm处土壤温度的变化,其次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密切相关;而休耕地土壤N_2O的增排作用主要受控于覆膜对水热条件及微生物能量供给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菜豌豆施肥不合理对土壤养分造成不平衡影响后作施肥等,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以菜豌豆田和小麦田作为比较对象,挖开剖面,从不同的土层、菜豌豆田的施肥区(根际)与非施肥区等方面,探讨研究了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菜豌豆田的pH值显著低于小麦田,而有机质、全N及有效K略低于小麦田.但菜豌豆田残余的其它养分则显著高于小麦田残余的养分,其中又以有效N、P和全P的残余量最高,并且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表土层.菜豌豆田施肥区(根际)的pH值显著低于非施肥区(邻区),并且土壤pH值与有效N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全N、P,有效态N、P、K、Zn、Mn的残余量,施肥区则显著高于邻区;有机质、交换Ca、Mg施肥区与邻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古道沙土的裸地土壤含水量在正常降水补给下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水平,直到10月时,0-100cm土壤含水量仍为15%。造靠天然降水的对照处理,其土壤含水量在雨水补给下也达到田间持水量水平,在10月花生收获时0-100cm土壤含水量为14%,不同灌溉处理对花生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玉米根茬还田与玉米根系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根茬还田后,玉米植株20cm以外范围的地上及0~40cm深的土体内玉米根系数量增加显著,0~20cm的40cm以下各土体根系数量有所降低。增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40cm以下各土体根系数量增加。增施氮肥,10~20cm的地上及0~40cm深的各土体内根系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祁连山金露梅株丛的植物量形成规律,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立地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8月底最高,6月生长最快,10月凋落速度最快。年凋落量是年增量的72%左右。株丛植物量Y与株丛分枝数X1、丛高X2、株丛投影面积X3成正相关关系,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干质量=-325.346十10.421X2+0.110X3(r=0.857,P<0.01)或Y鲜质量=210.637+7.218X1+1.400X2+0.087X3(r=0.872.P<0.01)来估测,估测精度分别为91.2%和95.8%。地上植物量的80%分布于0~30cm高度内,地下植物量的85%集中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株丛地下植物量378.9g/m2·DM是地上植物量326.6g/m2DM的1.2倍,地下部分所占空间是地上的35~10.2倍。不同立地条件下金露梅株丛的分枝数不同,单枝质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推广地膜小麦栽培技术 增产粮食又节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的全称叫“小玫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它起源于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8年在全国已推广56.67万hm^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增产潜力、节水效应十分明显,一般地膜小麦田从播种到拔节期,地温高出露地小麦田1~3℃,耕层土壤含水量比露地小麦田提高0.85~4个百分点。每667m^2可增产粮食100kg以上,节约灌溉用水100m^3以上,是一项值得在天津地区推广的农业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