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研究以通过富集培养法来提高活菌数为主要目的而进行。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室分离筛选出的2类菌株:高效饲料乳酸菌A4和A7与2株纤维素分解菌Nf和Y6等量接种于不同质量浓度的尿素和氯化钠添加的2%糖水中并测其生长曲线,探讨2类菌株在不同质量浓度的尿素和氯化钠中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2%尿素和1%氯化钠)总活菌数可达44.9亿CFU/m L大幅度高于试验组2%尿素的11.2亿CFU/m L和1%尿素的8.8亿CFU/m L。试验为混合菌饲料添加的研究开发,高品质青贮饲料的生产等方面提供优势菌种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用2种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单独添加饲料乳酸菌(A4+A7)和纤维素分解菌(Nf+Y6)进行培养52 h,其中每4 h作一个单位测定出OD600 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分析不同浓度的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酸浓度为10 mg/L时,各组OD600 nm值分别为0.64、0.70、0.84、0.78、0.72,其中试验组2的OD600 nm值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增高,总活菌数高达11.6×108 CFU/mL,比对照组(1.63×108 CFU/mL)高7倍以上;当赤霉酸浓度增加到20 mg/L时,各组OD600 nm值分别为0.64、0.60、0.59、0.59、0.63,其中各试验组的OD600 nm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活菌数(1.60×108 CFU/mL)与对照组相比(1.63×108 CFU/mL)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试验数据和生长曲线得知赤霉酸浓度在10 mg/L时能促进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赤霉酸浓度为20 mg/L时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综上提示,适当添加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酸浓度过高则饲料添加菌的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赤霉酸对饲料添加菌(乳酸菌:A4和A7;纤维素分解菌:Nf和Y6)富集培养的影响为主要目的而进行。同质量浓度不同添加量的赤霉酸溶液对2株饲料添加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量和总活菌数的变化来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赤霉酸溶液的添加量为1.0 mL时,总活菌数可达11.60亿CFU/m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对饲料添加菌的富集培养以及为高品质青贮饲料生产提供优势菌株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从棉花秸秆中初筛分离得到6株棉酚分解菌A1、A2、A4、B1、B2和B9并对它们进行耐棉酚能力测定(复筛),进一步筛选出耐棉酚能力较高的菌株B1和B9,并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它们进行分子鉴定。同时,菌株B1和B9与饲用高效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在2%的蔗糖溶液中混合培养,并对单独菌和混合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这3类菌株间有无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初筛共分离得到6株菌株,其中具有耐棉酚能力较高的棉酚分解菌2株,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果显示,这2类菌株命名分别为Bacillus mojavensis(漠海威芽孢杆菌)和Bacillus vallismortis(死谷芽孢杆菌);混合培养试验得知,混合培养达到稳定期的时间比单独培养明显缩短,这就表明这3类菌株间无抑制作用,彼此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取分离自瘤胃液、土壤、饲料中的3株高酶活性的兼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L6、T1、S4)和3株低酶活性的兼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L4、T4、S1),分别与自瘤胃内取提的1种兼性厌氧固氮菌(C5)以4:1混合,形成6种混合菌(记为L6、T1、S4、L4、T4、S1),通过体外培养试验来探讨其对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7个重复。向每个注射器内装入200 mg发酵底物(精:粗=45:55),与1 m L的混合菌液(对照组加入1 m L灭活的菌液)将培养液加至30 m L,进行体外发酵试验。发酵时间为24 h,分别记录2、4、8、12、24h的产气量,测定发酵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产气量、pH、氨态氮(NH_3-N)、菌体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及滤纸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L4试验组对VFA、NH_3-N及滤纸纤维素酶活等影响效果最好;与高酶活试验组相比,低酶活试验组对产气量、pH、VFA浓度及NH_3-N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MCP浓度和滤纸纤维素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添加的混合菌对体外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L4试验组对体外发酵的影响效果最好;低酶活性的兼性纤维素分解菌对体外发酵的促进作用比高酶活性的兼性纤维素分解菌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本科研组分离得到的高效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菌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实验中设计无微生物添加的对照组和分别以1%、2%、3%比例添加的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添加处理组进行青贮饲料的发酵实验,并检测其化学成分及有机酸含量。饲用高效乳酸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混合添加到青贮饲料可降低饲料p H值3.8以下。各个处理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比对照组平均提高了62.3%。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到15.86%,干物质含量(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P0.05)。可以确定本研究所用乳酸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添加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星秸秆发酵活干菌是从国外引进生产的一种微生物混合菌。经海星微生物发酵活干菌发酵贮存(以下称做贮)的秸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保存期长、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麦秸、稻秸,玉米青、黄秸秆等多种作物秸秆。经测试,麦秸微贮后,蛋白质提高10.7%,纤维素降低4.2%,半纤维素降低43.8%,木质素降低10.2%。该活干菌为粉状,每克含活菌数为500亿个,是由高效木质纤维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混合制成,使用前需溶解于一定量的清水中复活。其作用是高效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物质,补充和贮备易发酵的糖类,使其转化为有机酸。…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组)、纤维素酶(试验C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分解菌(试验AB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试验AC组)。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1×105CFU/g;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2∶1,添加量为3.0×105、1.5×105 CFU/g,纤维素酶按0.3%添加。发酵60 d后同时采样并测定全株玉米的发酵特性、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均有微弱香味,对照组则气味较平淡,综合评分均到达一级;试验组pH均低于4.2,达到优质青贮料标准,C、AC组pH显著低于A、B、AB组(P<0.05);A、B、C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A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PA)和丁酸(BA)均未检测出;A、B、...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垫料复合菌剂优化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原理,对分离纯化的微生物进行相容性试验,获得6株相容性较好的微生物。按照不同比例组成复合功能菌剂,通过检测脱氢能力、淀粉分解能力和纤维素分解能力,筛选出高效微生态发酵茵剂V,其比例为:细菌:除臭菌:乳酸菌:纤维素菌:放线菌:酵母菌=15:15:15:25:15:15。本研究对发酵床垫料中菌种的本土化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复合益生菌1(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2组,TMR+0.5%复合益生菌2(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纤维分解菌复合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贮存罐,调整TMR含水量为50%,密闭发酵,试验期30 d。分别在发酵第0、3、5、7、15和30天测定TMR中霉菌毒素、pH、铵态氮、有氧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酵第30天时,对照组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2组TMR各时间点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标;②各组TMR有氧稳定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发酵第3、5、7、15、30天,试验1组有氧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③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各试验组pH呈下降趋势,各处理TMR的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7~30天,试验1组pH、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发酵第30天,两试验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7~30天,试验1、2组TMR的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发酵第7~30天时,试验组NDF和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利于延长TMR贮存时间,强化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损失。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豌豆轮作系统中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自身固氮菌数量及其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小麦地还是豌豆地,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在0~5,5~10和10~30 cm土层中均呈现免耕秸秆覆盖>秸秆还田>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的趋势,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在小麦地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氨化细菌数量比免耕不覆盖处理分别增加了76.21%,146.92%和67.82%, 且差异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在豌豆地中,各处理自身固氮菌数量逐渐减少,而硝化细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免耕秸秆覆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氨化细菌数量逐渐下降,而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处理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乳酸菌作为基因工程宿主菌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乳酸菌作为宿主菌的生物学功能,乳酸菌种中主要用于宿主菌的菌种,以及其表达外源基因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基因工程乳酸菌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从市售泡菜中分离筛选适合尾菜青贮的乳酸菌,筛选获得产酸能力强、青贮效果好的2株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API 50CH试剂条检测,鉴定SD2为植物乳杆菌,SD4为发酵乳杆菌。对两株菌株在5 L立瓶中分别进行培养,确定了各自的培养最适收获期和两株菌株配比,制备的尾菜青贮菌剂总活菌数大于1.0×109cfu/mL。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耐性问题日趋恶化,从细菌耐药性的定义、耐药机理及危害出发,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现状及对策,并简述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具有拮抗水产病原菌特性的乳酸菌并制备发酵饲料,本试验从各类生境分离和收集乳酸菌33株,考察各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革兰氏阴性水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选用抑菌性能优良的菌株制备发酵饲料,优化发酵条件,并测定发酵饲料对水产病原菌及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33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对6株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屎肠...  相似文献   

16.
对健康香蕉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63株内生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2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这两株菌均能够显著抑制FOC菌丝生长, 抑菌率均在55%左右。通过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7.
以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从病死猪肺脏和种猪的鼻腔分离到7种细菌,初步证明了所分离的猪场存在呼吸道病混合感染,并对7种分离培养物进行了有效敏感药物的筛选,用以指导临床防治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恩诺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药吸收进入动物机体后,少部分药物将残留于动物组织细胞内,而大部分药物将排泄到体外,最终进入生态环境中,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恩诺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在恩诺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对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了计数,并对土壤细菌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药物组的细菌总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且药物浓度越高,细菌数量越少;在供试的19种抗菌药中,恩诺沙星敏感菌对其中的16种药物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恩诺沙星耐药菌(P〈0.01)。  相似文献   

19.
分泌吲哚乙酸洽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离的31株洽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3株具有较强的IAA分泌功能的内生细菌QS3,QG3和QS15,用其稀释过的培养液对苜蓿、红三叶、燕麦、黑麦草浸种,测定了供试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度等指标,发现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平均提高了5%~15%,胚根长度较对照也均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62头平均24日龄的健康二元(长×大)杂交断奶仔猪的腹泻防治试验和120头3日龄仔猪的饲养试验,评价猪用Receptase粉对断奶仔猪腹泻的疗效和促生长作用。结果显示,猪用Receptase粉在治疗仔猪腹泻时,2 d内治愈率为94.50%,2 d及以上无效率为5.50%;Receptorase组的平均增重明显高于抗生素对照组。表明Receptorase能够有效防治仔猪腹泻,促进仔猪生长,提高平均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