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了山东省近8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三因素变化及旬气象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0年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积温呈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生育期内84个气象因子中有25个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或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旬降水量有6个因子,旬日照时数有9个因子,旬平均气温有10个因子。因此,在今后旱地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结合日照和气温等气象因子变化特点进行选择,从而提高选育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影响小麦产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抗气候胁迫因子强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18-2019年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现代农业长葛试验区,开展了11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气候胁迫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根据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室内考种结果、产量结果等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不同处理间多重比较可知,丰德存麦5号、珍麦3号、新麦2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抗逆性,田间综合表现好,适宜在长葛市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盱眙县因常年种植小麦95万亩,被誉为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主要以烟农系列、淮农系列、皖麦系列、矮抗58等半冬性、弱春性品种为主,占播种面积的90%以上,为了提高盱眙县小麦的产量,本文从各个阶段来探索能使小麦产量提高的农艺措施,希望以此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1小麦引入农艺措施的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促进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可以引入农艺措施来科学合理的种植小麦。小麦引入农艺措施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播种、冬前管理、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3个在黑龙江省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利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主效累加互作可乘模型以及产量与农艺性状、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克旱16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较好;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和气象因子分别为千粒重和平均气温;各试验点鉴别力最好的环境为2013年的拉布大林,即在此环境下最能表现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华北地区先后审定的16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研究材料,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育成的小麦品种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96%~26.51%)表现为千粒重主茎穗长株高主茎穗粒数单穗重平均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各农艺性状在4省市的差异较大,北京地区小麦品种具有株高高、主茎穗长长、千粒重高的特点;河南小麦品种具有穗粒数多、单穗重高的特点;山东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高;河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协调。各小麦品种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85)、平均穗粒数(0.39)、单穗重量(0.37)、主茎穗粒数(0.27)、主茎穗长(0.20)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达显著正相关(0.19),与千粒重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1997~2007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1997-2007年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72个小麦品种。根据四川省审定公告和四川省小麦区试资料,列出72个品种在省区试中的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部分农艺性状数据,以及审定公告的品质性状数据和抗性表现,并分析这些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认为目前四川小麦品种区试平均产量水平介于5—5.5t/hm^2之间;基本产量结构为290~360万穗/hm^2、40~45粒/穗、40-45g/1000粒。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在保持现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向的突破,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临麦16高产高效优化模型设计与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 ,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 1 6的主要栽培措施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 ,明确了影响临麦 1 6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 ,为良种良法配套、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时期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共24个,对其产量潜力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潜力随品种育成年份推进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年遗传增益相对较低,为0.34%。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趋势是株高降低、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减少、每穗粒数显著增加、抽穗期显著推迟,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24%、-6.03%、0.45%和0.06%;千粒重、生育期和穗长等基本保持稳定。对品种系谱及来源分析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在以往云南省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改良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进,小麦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最高群体逐渐变小,产量、穗粒数、千粒重逐渐提高,穗数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表明,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协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0个小麦品种(系),运用方差分析、产量构成分析、生物产量分析等方法,对供试品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协调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系)的这些性状与产量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不能片面追求单一目标性状的提高,而忽略品种其它性状的协调性。在育种工作中,既要注重某一优良性状,又要兼顾其它性状,考虑各优良性状的内在联系,只有各状性协调发展才是提高产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23个小麦品种春化特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收集了国内七大小麦生态区23份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茎蘖数、叶绿素含量、苗期株高、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千粒质量、成穗数、穗粒数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从10个农艺性状中可提取拔节期生长因子、开花期生长因子、成穗数产量因子、抽穗期生长因子、千粒质量产量因子共5个主成分,占其总信息量的91.2%。利用这5个主成分因子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26.64的水平上将23个品种划分成4个类群,即春性弱春性类、冬性半冬性类、强春性类、强冬性类,春化生育特性相近的大部分被分在1个类群,同时表明主成分中以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构成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成穗数构成产量因子,较能真实地表现春化生育特性,尤其以拔节期为主效应,至抽穗期、开花期等快速生长阶段表现更具反映春化发育特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众信7016是由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普通小麦品种莱州137为父本、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特色小麦新品种。根据2015~2016年连续2 a的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众信7016农艺性状较好,产量三因素较为协调,平均产量7 344.0 kg/hm~2,最高产量达8 898.0 kg/hm~2,产量水平与1992~2014年冀中南地区审定小麦(普通小麦)品种相当;品质优良,其中,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6.8%,氨基酸总含量(干基)16.78%,分别较普通小麦提高27.27%和27.41%;硒含量36.5 g/kg,较普通小麦提高2.8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且富含微量元素硒,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用小麦六个农艺性状作为自变数来估测单株产量(依变数),建立六元回归方程,然后对每个因子作显著性测验,剔去不显著因子中偏回归平方和最小的一个因子,重新建立方程,再重新检验,直至方程中所有因子都显著为止.所谓近似于最优回归方程,就是包括所有对依变数影响显著的变数,而不包括对依变数影响不显著的变数的回归方程.本试验研究利用近似于最优回归方程对小麦单株产量进行预测,进而为育种和栽培提供信息. 一、材料和方法在11个小麦品种的随机区组设计、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与评价小麦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0份小麦育种材料的冬春性、抗寒性、抗病性及一些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记载,并对部分性状进行了室内分子标记检测鉴定。[结果]小麦的冬春性受春化基因的控制,决定着小麦的种植区域,小麦的抗寒性和生育期与冬春性密切相关;小麦抗病性的室内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的抗性表现基本一致,通过对各种病害(白粉病、纹桔病、叶锈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抗病性间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对部分已审定品种的产量结构和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了解了目前育成品种的产量结构和产量水平。[结论]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小麦品种多个主要农艺性状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产量的主要的性状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诸多性状因子中,最高茎数、穗数、穗粒数等性状因子,是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限制因子,其它性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进一步提出在冬小麦的栽培中,应以群体为基础,在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个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穗粒数,为提高冬小麦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抗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对10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品种(系)抗孢囊线虫病性能及产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系)抗病程度和小麦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未发现免疫品种。其中CD01最为抗病,平均病指为19.3;豫展1号和CD992005发病最重,平均病指分别高达41.6和40.0。且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株孢囊数与植株感病程度和产量高低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小麦产量高低,为品种基因型、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所综合制约。根据自然生态因子的组合特征,定量分析一定生态区内自然生态因子组合对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和产量潜力,阐明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可为小麦的遗传和栽培控制提出指标和依据。本文分析了广东省三个气候带自然生态因子——主要为气候生态因子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南亚热带小麦产量潜力,建立本区不同生育期品种群的产量预测方程,为小麦产量性状生态变异的原因和本区小麦生产发展提出评价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2014~2015年度陕西小麦区域试验13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用稳定参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的高产稳产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收获指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而穗粒重、千粒重和生物学产量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农艺性状中,株高构成指数和花期叶面积这2个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穗长、旗叶夹角和株高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生理性状中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伤流量。在小麦的高产品种选育中,应对与产量关联度高的性状进行改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