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建群乔木树种,是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木之一。传统造林工艺技术主要是春季裸根苗造林,因小苗失水过多,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苗木的缓苗期。研究解决樟子松抗旱造林工艺技术,提高樟子松造林“三率”,扩大樟子松造林比例,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速度,意义很大。一、新工艺技术要点和试验内容、方法(一)新工艺技术要点改革传统樟子松造林工艺技术的要点是变小苗直接大面积造林的粗放经营,为小苗就近集中培育大苗的集约经营;变春季裸根小苗造林为多季带土坨大苗就近移植造林;变密植为稀植、一次成林。这样做不仅调整了育苗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差异过大的矛盾,而且采取大苗壮苗,移植时带土坨伤根很轻,根系基本完整,外生菌根不损失,为提高“三率”奠定了基础。(二)试验内容和方法本试验结合生产集中培育大苗。试验地  相似文献   

2.
在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靠山种畜场建立的3种草牧场立体开发模式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樟子松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防护林的主栽树种,沙棘是固沙林、灌木饲料林的主要树种,绥李、黄太平、樱桃是草牧场区的主要经济树种;确定了樟子松移植大苗造林的最佳时间、移植桶规格和苗木规格。草牧场樟子松疏林立体开发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草场防护林体系网带疏块、乔灌草药复合模式,形成了生态和经济上比较稳定高效的综合体系;经济林开发利用模式产值是农田的8倍。比普通经济纯林提高34.8%。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内蒙古正蓝旗典型草原的退化草牧场为试验基地,针对栗钙土造林主要限制因子,开展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在对试验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驯化,集水整地试验,造林密度试验,防护林体系的结构配置,造林季节的试验,破除钙积层的试验等研究,同时对试验区防护林的庇护效益以草牧场产草量为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研究提出“带,片,疏”相结合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适宜本地区退化草牧场造林的树种选择”、“逆水平揭草皮开沟整地”、“植树穴低处堆设土围堰集水造林技术”和“典型草原地区卤季造林酸套技术”等的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结果显,造林成活率提高20%,造林树种新技术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提高到15%和6%,在防护林带间,经建植人工草地产草量提高86%-313%,天然草场产草量增加显著,提高产草量65%以上,草牧场退化到遏制。  相似文献   

4.
沙地和丘陵山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默青樟子松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优良针叶造林树种,是解决“三北”防护林体系中造林树种单调,针叶树种比例过小的理想树种,1986年由自治区林业局三北站下达任务,敖汉旗林业局承担了樟子松沙地和丘陵山地造林技术的中间试验项目。在认...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抗寒、耐干旱、抗风沙、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其防风固沙作用尤为显著,是干旱、半干旱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同时也是“四旁”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造林工艺不够科学,导致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沙地草原用移植筒移植樟子松幼树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草牧场防护林,对于保护草原、牲畜增膘具有显著的作用。1984年苏联农林系统科研单位调查表明,牧场防护林不仅为畜群提供了休息场所,使羔羊增重20—25%,产毛量增加8—10%,并且能扩大载畜量0.5—1.0倍。我们的试验表明,不仅可改善草场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牧草产量,增产幅度为52.3%左右。但是,在坨子地(起伏较大的沙丘)用樟子松营建草牧场防护林,因土壤水分低,季节性害风的影响……。想达到迅速成林、林相整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alicaLitv.)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和呼伦贝尔草原沙地,而樟子松人工林可见于东北各地.从天然林和人工林生长现状来看,樟子松耐旱,不苛求土壤,适生半干旱地区的特点尤为突出,是黑龙江省西部“三北”防护林营造地区很有前途的珍贵造林树种之一. 建国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营造了一些樟子松人工林,认真总结这方面的造林经验,对当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现将我们几年来有关樟子松人工林的调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阿勒泰这样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常年缺水的地方,樟子松以其杭寒、抗旱、喜光等特性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上均能正常生长.特殊杭逆性和较速生等优良特性使樟子松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用于城市绿化和风沙区防护林、用材林造林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喜光,耐寒,抗旱,喜酸性土壤,适应性强。在干燥瘠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均可正常生长,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自1999年起,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开始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育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建设优质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绿色草原牧场的草原防护林进行研究,选择栽植10个乡土树种和外引种,观测树种抗性、成活率、生长发育和保存情况,以及防护效果;对各树种适应性进行评价,选择适宜半干旱风沙地区的草原防护林树种;并通过对4种造林方法的比较研究和评价,选择出半干旱风沙地区草原防护林建设的科学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将大面积发展樟子松造林为了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化土地,建设后备森林资源,促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林业部三北局决定大力发展樟子松造林,并于1994年7月在海拉尔市召开了“三北地区樟子松推广工作会议”,部署了樟子...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风沙风蚀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王继宏,杨凤英近年来我们在樟子松引种成功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对在半干旱风沙风蚀区,采取抗旱抗风害樟子松造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逐年提高,1993年全局平均成活率已达92%...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风沙风蚀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王继宏,杨凤英(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局)(省林业厅)近年来山西杨树丰产林局在樟子松引种成功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对在半干旱风沙风蚀区采取抗旱抗风害樟子松造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14.
草牧场防护林设计与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牧场防护林设计与营造技术的探讨韩天宝(哲盟林业科学研究所)草牧场防护林的设计与营造,在我区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草牧场防护林的建立及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保护草牧场,避免灾害性天气的袭击,恢复草原生态平衡,调节和改善牧区小气候,防...  相似文献   

15.
专家介绍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吴德东吴德东(1966-),男,满族,辽宁凤城人,本科学历。现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7-1995年,参加“七五”国家攻关课题:草牧场防护林模式和营造技术的研究、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研究;省科委课题:草场建设试验基点综合经济效益的研究。1995-1999年,主持省林业厅课题:辽西北复合农林牧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草牧场防护林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承担“八五”国家攻关三级课题“草牧场防护林营建技术”之“草场放牧试验的研究”内容;主持亚行(ADB)技术援助项…  相似文献   

16.
正《防护林科技》刊登范围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平原绿化、荒漠化防治、水流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管理、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试验研究、实用技术、生产经验;刊登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合开发利用和多种效益等方面的文章;同时也刊登与防护林建设密不可分的种苗、造林、林木育种、速生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沙地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抗寒、耐干旱、抗风沙、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其防风固沙作用尤为显著,是干旱、半干旱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同时也是四旁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  相似文献   

18.
前言郭富山“换土梯田”抗旱造林法,为干旱地区科学造林提供了新方法、新经验和新途径。根据省科委研究课题,总结郭富山“换土梯田”抗旱造林法,对推动我省干旱地区造林事业和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为此,笔者对郭富山“换土梯田”抗旱造林技术,根据调查,提出一些肤浅认识,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林业近讯     
1991年度内蒙古林业局科技进步奖评选揭晓 1991年度內蒙古林业局科技进步奖于6月27日在呼市揭晓。《半干旱土石浅山丘陵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及造林技术的研究》、《沙棘蛀干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呼伦贝尔盟林业区划》、《沙地樟子松营造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林业生产安全技术规程》五项获得一等奖;《胡杨育苗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丰富新疆农田防护林树种、改变现有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单纯、寿命短、材质差、季格变化悬殊、生长衰退、幼树治化的重要措施。兵团农业局与中科院新疆生土所、农八师农业局协作,从1984-1994年开展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造林9茶,植树2800株,面积38亩,获得初步成功。为推广樟子松造林,现对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进行初步总结。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原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及呼伦贝尔盟的红花尔基沙地,其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瘠薄,河地造林生长良好,土壤粘重生长不良,积水会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