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渔业现代化》2016,(5):52-52
正对可去除水产养殖排放废水中氮(N)的简单免维护技术存在需求。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已成功用于去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硝态氮(NO_3~--N),或许也具有应用于降低水产养殖废水流营养物浓度的潜力。然而,水产养殖业界对脱氮木屑生物反应器在室外商业养鱼场中的实际适用性还不了解,这包括实际使用中反应器的启动事项,如达到稳定性能所需时间,及其可能的生物析出等。本实例研究对木屑生物反应器(12.5 m~3)启动期间的时序特性做了调研。在丹麦的一个水体循环强度较低的商业性室外  相似文献   

2.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低浓度氨氮养殖废水,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不同曝气条件下,分析MBBR处理人工模拟的低浓度氨氮(2 mg/L左右)养殖废水的进出水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浓度变化,探讨HRT和曝气量对MBBR处理低浓度氨氮养殖废水的影响,并以实际鲟鱼养殖废水(氨氮浓度0.5~1.5 mg/L)和其他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显示:MBBR的最优HRT为6~8 min,最优曝气量为180 L/h,相应的氨氮去除率为70% ~ 75%,氨氮去除负荷为560~700 g/(m3.d),填料生物膜厚度为26~38 μm;膜表层结构多样,物种丰富,膜生长良好.该反应器对处理低浓度氨氮养殖废水具有的高效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不同硝酸盐氮(NO3--N)浓度的养殖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建立以聚己内酯(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经历20 d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O3--N浓度分别为100 mg/L以下、150 mg/L、200~300 mg/L时,反应器的最佳HRT分别为4、5.5和6 h,出水NO3--N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7.9 mg/L、23.9 mg/L和34.1~47.4 mg/L,同时溶解性有机碳(DOC)没有大幅增加。反应器对氨氮(NH4+-N)亦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反应器启动运行后,出水NH4+-N浓度明显下降,且在不同进水NO3--N及HRT下均稳定在5 mg/L左右,出水亚硝酸盐氮(NO2--N)一直维持在0.14 mg/L以下;同时,反应器对养殖污水中的溶氧(DO)和p H变化有一定抗性,缓冲能力较强。本研究对水产养殖脱氮的实验室研究和实际运行、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P)、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中细菌吸附性能的差异,以及3种填料挂膜启动和挂膜成熟后对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净水效果,以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挂膜的方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PP填料对养殖废水中细菌的吸附能力最好,另外两种填料对细菌的吸附能力次之并且差异不显著(P0.05);3种填料自然挂膜成熟的时间分别为21 d、26 d和30 d;各填料挂膜成熟后处理高浓度NH_4~+-N养殖废水时,NH_4~+-N浓度与NO_2~--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项式y=ax~2+bx+c进行拟合,NH_4~+-N浓度与NO_3~--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式y=aln(x)+b进行拟合。研究表明:EPP填料、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均可作为生物填料用于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5.
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无机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填料上人工接种微生物组成的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效果良好。在试验水体体积与处理系统体积之比约为100∶1的情况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起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0 mg/L、1.76 mg/L、800 mg/L,COD质量浓度为16.33 mg/L的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处理系统中进行着强烈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处理30 h,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并一直保持在0.1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48 h内,前6 h从1.76 mg/L短暂上升到2.24 mg/L,然后持续下降,最低到0.22 mg/L;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能力也很强,经48 h处理,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从800 mg/L下降到180 mg/L。根据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测定,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试验系统具有较强的生物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式MBR)对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一体式M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最优操作参数,将操作参数HRT、曝气量、MLSS进行组合设计,考察其对COD、NH3-N、NO-2-N、NO-3-N、TN、T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操作参数对出水水质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MLSSHRT曝气量。根据综合平衡法,反应器最佳的操作参数组合为:HRT 3.25 h、曝气量375 L/h、MLSS2.2 g/L。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养鱼的pH控制及脱氮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养殖水中pH和硝酸盐浓度是影响工作化水产养殖的两个重要指标,本文讨论了pH和碱笥的基本关系以及利用其相互关系来保证封闭系统维持在一个允许的pH范围内,设计了一植物脱氮系统来降低水中硝酸盐浓度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硝酸盐是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硝化反应后形成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养殖对象的毒性相对较低,但高浓度硝酸盐氮也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本文介绍了影响生物反应器脱氮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脱氮方法,包括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三种常见的脱氮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对虾养殖对周边海域水体环境的影响,对海南一对虾养殖场分布海域的水体水质进行了调查。在对虾养殖期间,连续4个月测定了养殖废水排污口附近(参照点)及距离参照点不同距离海域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结果显示,参照点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为(0.121±0.001)mg/L,(0.058±0.002)mg/L,(0.039±0.003)mg/L和(4.753±0.015)mg/L。在距离参照点1.5 km处海域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为(0.109±0.001)mg/L,(0.045±0.001)mg/L,(0.002±0.002)mg/L和(4.552±0.003)mg/L。从参照点由近及远,水体中的上述测定指标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各采样点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参照点水体(P0.01),采样点2和采样点3处的磷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点水体(P0.05)。氨氮和硝酸盐的含量和参照点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对周围海域水体中氨氮和硝酸盐影响较大,对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流式和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污水,连续进行30 d,分析出水水质,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装置污染状况。研究了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6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从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上看,上流式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7.62~8.20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62~0.65 mg/L、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54~0.59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23~0.27 mg/L、无机氮质量浓度为1.40~1.47 mg/L、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4~0.29 mg/L,水温为25℃~30℃时,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6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5.2%、88.9%、58.5%、78.8%、75.3%和25.1%。可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亚硝酸盐氮和无机氮次之,化学需氧量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活性磷酸盐去除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硝化细菌菌剂促进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挂膜启动,分析不同载体氨氮负荷、碳氮比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状况,并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草金鱼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自制硝化菌剂能够完成整个移动床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在接种15 d后使循环出水氨氮稳定在1 mg/L以下。单位体积载体氨氮负荷实验表明,MBBR能够在100 mg TAN/(L填料·d)条件下,使出水满足一般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氨氮0.5 mg/L,亚硝氮0.1 mg/L)。进水碳氮比在1以内时MBBR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在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经菌剂强化的MBBR能维持循环出水氨氮低于0.5 mg/L,亚硝氮低于0.05 mg/L。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硝酸盐积累问题,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养殖负荷5 000 kg),设计了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藻类反应器联用系统作为生物处理单元用以消除养殖水体中无机氮。根据物质平衡原理确定生物处理单元进水流量为453.3m3/h, MBBR尺寸为4 m×4 m×2.8 m(4个),藻类反应器尺寸为6 m×6 m×2.8 m(4个),MBBR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3 h,藻类反应器HRT为0.36 h,系统新水更新量为0.97m3/h,循环次数为22次/d,系统硝酸盐氮可维持在70 mg/L以下的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构建中试系统进行验证,发现MBBR-藻类反应器联用相比MBBR,总氮的去除率由3.9%提高至42.8%;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磷酸盐,联用系统对总磷的去除率高达66.8%,藻类特定生长率达到3.86~10.35%/d,联用系统有效缩短了去除同量氮磷所需水力停留时间。本研究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硝酸盐原位消除技术及生物处理单元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助推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 L、350 L和900 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900×104,700×104,500×104cell/mL,测定其中溶氧和pH值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在光照度4 000 lx以上时,湛江等鞭金藻光合作用强,表现为反应器中藻液溶氧较高,日最高溶氧分别可达17.91 mg/L、15.84 mg/L和12.7 mg/L。所测定的藻液日pH值均在7.00~9.16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现象较多,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养殖水体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容易引起水体溶解氧下降、病原体增加并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甚至死亡.提出采用以组合填料为载体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水产养殖废水.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模式:水力停留时间12 h,其中瞬时进水→厌氧(3 h)→曝气(5 h)→添加原水(添加比1:3)→缺氧(3 h)→曝气(1 h)→沉淀(0.5 h)→排水(0.5 h),并考察了试验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可行性,对有机物、氨氮、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1%、85.1%、75.8%、89.5%,处理后出水可回用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5.
好氧反硝化脱氮理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生物脱氮的不足。文章综述了好氧反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别从微环境、生物化学和酶系统3个方面综述了好氧反硝化细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概述了碳源、溶氧、碳氮比等环境因素对好氧反硝化效率的影响;总结了好氧反硝化反应器、固定化细菌以及外加碳源等好氧反硝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突显了好氧反硝化在去除硝酸盐氮、从整体上调控氮的优势。好氧反硝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优势显著,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有效途径。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现象较多, 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同时养殖水体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容易引起水体溶解氧下降、病原体增加并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 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甚至死亡。提出采用以组合填料为载体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水产养殖废水。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模式: 水力停留时间12 h, 其中瞬时进水y 厌氧( 3 h) y 曝气( 5 h) y 添加原水(添加比1B 3) y 缺氧( 3 h) y 曝气( 1 h) y 沉淀( 0. 5 h) y 排水( 0. 5 h), 并考察了试验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可行性, 对有机物、氨氮、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 1%、85. 1%、751 8%、89. 5%, 处理后出水可回用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虾类工厂化养殖使用的生物絮团种类,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为实验材料,探讨了3种不同产地(河南、福建、河北)来源的EM菌产生的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ammonia nitrogen, AN)浓度的影响。每种生物絮团下共设置600尾/m~3、800尾/m~3、1 000尾/m~3共3个养殖密度,实验周期为8 d。结果显示,应用河南产地的EM菌,在600尾/m~3、800尾/m~3、1 000尾/m~3养殖密度下,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28 mg/L、1.52 mg/L、1.90 mg/L,日均节水率为50.1%;应用福建产地的EM菌,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03 mg/L、1.48 mg/L、2.15 mg/L,日均节水率为52.2%;应用河北产地的EM菌,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58 mg/L、1.78 mg/L、2.74 mg/L,日均节水率为24.4%;而对照组水体最终氨氮浓度分别为1.62 mg/L、2.12 mg/L、3.05 mg/L,以上3种生物絮团在脊尾白虾高密度海水养殖中均有降低水体氨氮的作用,且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揭示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对适宜的EM菌试剂进行筛选后使用。实验筛选获得了适合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的生物絮团,为进一步开展其工厂化养殖及节水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冬季净化减排水产养殖废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特点,研究了冬季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0.22 m/d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0%,38.2%,34.7%,91.6%;水力负荷上升至0.36 m/d后,人工湿地对TN和COD的去除率显著下降为20.0%和27.9%(P<0.05),TP和TSS去除率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5.7%和和93.2%。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TP浓度低于0.2 mg/L,COD浓度低于8 mg/L,TSS浓度低于5 mg/L,均满足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表明应用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实现池塘养殖废水的减排。另外,冬季低温使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废水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夏季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通过对人工湿地进行曝氧能够显著提高其对TN和COD的去除率(P<0.05)。  相似文献   

19.
养殖密度是影响养殖水体水质和鱼类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循环水养殖试验和硝酸盐氮急性处理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养殖密度(12.5~20.0 kg/m^3)和不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1.0、25.0、100.0和150.0 mg/L)对养殖水体水质、红鳍东方鲀生长性能、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养殖水体的pH、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影响,但较高密度会导致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最高升至24.5 mg/L。在较高养殖密度条件下,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终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和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弱,但其脂质过氧化(丙二醛)和应激反应(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较强。此外,在硝酸盐氮急性处理试验中,红鳍东方鲀未出现死亡。当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100.0和150.0 mg/L时,红鳍东方鲀抗氧化能力较弱,而应激反应较强。综上,当养殖密度为16.5 kg/m^3时,红鳍东方鲀的生长和抗氧化状态较好,且应激压力较小,这表明在较高密度条件下,养殖水体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是引起鱼类生长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超细纤维具有的高吸水、高排水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在新型过滤材料方面逐渐得到应用。使用高吸附、易复净的超细纤维织物作为滤料或结扎成超细纤维球来处理高氨氮、高悬浮物的水产养殖废水,比使用黄沙、砾石等天然滤料可大幅减少过滤系统的重量和体积,且易于拆卸、整合;超细纤维织物也可以作为基质,通过与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组成复合生物滤器,使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通过采用不同结构和密度的超细纤维构成的滤布、纤维球和以其为基质的复合生物滤器来过滤吸收养殖废水中的悬浮有机物、氨氮,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