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林丹烟剂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其寄生蜂种群有显著的副作用,可以导致寄生蜂总寄生率下降65.4%。特别对小蜂类群影响最大,可减少小蜂类群数量的63.8%,放烟后第3年防治区鞘蛾种群数量即可回升到接近放烟前的水平,而寄生蜂的数量却不到放烟前的1/2。放烟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寄生蜂的数量,还可以大量杀伤其中间寄主而间接影响寄生蜂数量的回升。  相似文献   

2.
林丹烟剂防治落叶松鞘蛾对寄生蜂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林丹烟剂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其寄生蜂种群有显著的副作用,可导致寄生蜂总寄生率下降63%,特别对小蜂类种群影响更大。试验结果看出,放烟后第3年,防治区鞘蛾种群数量可回升到接近放烟前的水平,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却增长不到放烟前的50%。放烟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寄生蜂的数量,还可大量杀伤其中间寄主,进而直接影响寄生蜂数量的回升。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Falk.寄生蜂共有13种,其中小蜂10种。采用投放糖水或蜂蜜溶液(1:10),落叶松鞘蛾幼虫及蛹体经研磨后过滤加蜂蜜(1:1),再稀释成1:10溶液的引诱物质以及保护蜜源植物等措施,可壮大寄生蜂种群,有效防治落叶松鞘蛾。7年实践证明,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76头/100cm,下降至1.25—3头/100cm,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点诱集方法研究了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寄生蜂的种群结构与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寄生蜂达11种,均属小蜂总科;以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和中华花翅跳小蜂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整个种群数量的45.9%、37.3%和11.4%。优势种群数量变动是影响混合种群产生波动的主要因素。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发生高峰期,制定白蜡虫天敌寄生蜂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phora dahurica Falk。寄生蜂共有13种,其中小蜂10种。采用投放糖水或蜂蜜溶液(1:10),落叶松鞘蛾幼虫及蛹体经研磨后过滤加蜂密(1:1),再稀释成1:10溶液的引诱物质以及保护蜜源植物等措施,可壮大寄生蜂和群,有效防治落叶松鞘蛾。7年实践证明,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76/100cm,下降至1。25-3头/100cm,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据《释放引进的寄生蜂防治落叶松鞘蛾》一文报道,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从国外引进七种寄生蜂:小窄径茧蜂Agathis pumila(Ratz),落叶松潜叶虫姬小蜂Chrysocharis laricinell-ae(Ratz),威氏双枝角姬小蜂Diclaaocer-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laricella 是落叶松林的大害虫,为探讨寄生蜂对它的控制作用。笔者于1973—1985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和吉林省四平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内(面积约7000亩),对9种鞘蛾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做了初步观察,介绍如下:一、寄生蜂种类及寄生率常见的鞘蛾寄生蜂种类见表1。二、发生与消长情况春季落叶松林内气温12—19℃时,以鞘蛾金小蜂为首的幼虫期寄生蜂先后羽化,最先出现的是鞘蛾金小蜂和黑青小蜂,它们密度大,活动频繁,寄生率高。5月中、下旬金小蜂与沟姬蜂也相继羽化,密度不大,寄  相似文献   

8.
以桃江县武潭镇2014年放烟防治竹镂舟蛾为例,从施药前的虫情调查、施药前的准备、放烟施药、烟雾机故障排除和保养以及放烟施药的速度与效果等方面对丘陵区竹镂舟蛾烟雾机放烟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湖南芷江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区,素有"白蜡之乡"的美誉,但因受病虫害及气候条件等影响,芷江虫白蜡生产上一直未能实现种虫自给自足。本文研究了芷江白蜡虫生产过程中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芷江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严重,寄生率最高达91.3%,平均为56.1%,大量引发白蜡虫种虫绝收,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寄生蜂混合种群数量的90%以上。7月至10月是寄生蜂危害高峰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与云南昆明等白蜡虫种虫传统产区相比有明显差异,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危害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鞘蛾双歧姬小蜂在抚顺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中的种群分布特点,对林缘,林内和树冠层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以及该蜂种群在林间活动的始期,盛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11.
1968年8月至1971年7月,我们在阿尔卑斯山脉对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的种群动态和复合寄生做了调查。其它学者在室外人工栽植的欧洲落叶松上也做了些类似的研究。种群动态的研究利用是生命表方法。在海拔高度与危害程度不同的三个地方,即Deutscheistrita Gaberl和Unterzeing对落叶松鞘蛾三个世代进行了调查。每一世代采6—7个样枝,每一样枝约30厘米长,约有150—200个枝梢。三年来,对种群的每年波动与消长都进行了描述。1968年至1971年,对越冬代的落叶松鞘蛾进行了调查,种群在上述三个地方分别增长了1.5、6和3倍。落叶松鞘蛾在施蒂里亚山脉的主要死亡因子有冬季鸟类的取食;近缘种类的鞘蛾同时取食针叶时的食物竟争;春天叶芽萌发与幼虫的取食不相吻合;恶劣的天气条件及一些通常不很重要的膜翅目寄生蜂的寄生。寄生落叶松鞘蛾的寄生蜂在阿尔卑斯山脉约20种,其中6种经常且有规律的出现,它们是Dicladocerus Westwoodjj,Chrysocharis,novellus Cirrospilus pictus,Diadcgma nana,Agathis pumila和Habrocytus semotus。有8种为奥地利的新纪录,在寄生落叶松鞘蛾上,首次记载了Teleopterus semotus。比较阿尔卑斯山脉、北欧和北美的寄生蜂组成,发现一些主要的寄生蜂在北欧人造落叶松林内数量稀少或没有,在一般情况下,寄生蜂在阿尔卑斯山脉的种类组成比在欧洲其它地方都要丰富。有些近似种也已适应被引进的寄主,从生存角度讲,它们在欧洲都是近缘种。Agathis pumila是所有寄生蜂种类中对落叶松鞘蛾显示出高度的专一性,而大多数种类确是寡食性或杂食性。落叶松鞘蛾的寄生与其密度呈反比,多数寄生蜂与它们的寄主在发育进度上是不吻合的。经普瓦松方法分析,Agathis pumila和Diadegma nana二者间无重寄生和复寄生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Hem 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的发生历史、危害及防治现状。从生物防治上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寄生蜂花角蚜小蜂(引进种)的生活习性、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近年来广东花角蚜小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等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进展情况,并从林间生态位的角度介绍了松突圆蚧及其3种寄生蜂的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应用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摘选     
为了对马尾松、湿地松重要害虫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1988年开始对寄生蜂种类、分布、种群数量、优势种类、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是分布最广的有长缨丽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爱友丽蚜小蜂E.amicula、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 carnesi三种,在数量上丽蚜小蜂属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粉蚧外引寄生天敌室内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昆虫繁育室,用接种了湿地松粉蚧的湿地松和火炬松盆栽幼树,繁殖从美国引进的湿地松粉蚧寄生天敌——火炬松短索跳小蜂、迪氏跳小蜂和粉蚧广腹细蜂,连续10年成功繁殖出子代蜂,并长期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释放的亲代寄生蜂数量与检查到的子代寄生蜂数量的比例为6:1。  相似文献   

15.
广西松突圆蚧本地寄生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本地寄生蜂的种类、分布、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收集到寄生蜂11种,能够证实是松突圆蚧寄生蜂的有4种: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 Craw、友恩蚜小蜂E. amicula Viggiani et Ren、惠东黄蚜小蜂Aphytishuidongensis Huang和中华四节蚜小蜂Pteroptrix chinensis Howard.其中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为长缨恩蚜小蜂,占寄生蜂总数的76.56%,平均寄生率为5.46%.本次调查为下一步优势寄生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共调查、收集我国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ikv的寄生蜂16种,其中有7种是国内在兴安落叶松鞘蛾上首次发现的天敌种类。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地区优势种天敌,和不同生境中天敌种群的组成及作用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我国兴安落叶松鞘蛾天敌资源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抚顺地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Fikv有寄生蜂11种,其中9种为老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2种为1~2龄幼虫期寄生蜂。该文报道了寄生蜂种群的林间分布与森林面积及林冠层的关系,并对各寄生蜂种群在林间的活动时间及在林间羽化的始见期,高峰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8.
鞘峨(Coleophora spp.)隶鳞翅目(Lepidoptera),鞘蛾科(Coleophoridae Eupstidae),鞘蛾属(Coleophora Eupista);种类繁多,系一类重要的潜叶害虫。由于其幼虫负鞘潜食、生活隐蔽,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种类曾猖獗成灾。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ubner)曾在北美严重发生,经引进几种寄生蜂,终于成功地控制其危害。我国的落叶松鞘蛾,近20年来发生日趋严重,尤以东北的Coleophora dahurica Flkv.为著。天敌昆虫的引进及保护利用是值得重视的控制措施之一。鉴于国内尚乏鞘蛾天敌的系统报导,为此,提供64种鞘峨的寄生蜂目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抚顺土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ikv有寄生蜂11种,其中9种为老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2种为1-2龄幼虫期寄生蜂。该文报道了寄生蜂种群的林间分布与森林面积及林冠层的关系,并对各寄生蜂种群在林间的活动时间及在林间羽化的始见期,高峰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20.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