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沿海人工养殖对虾热湖的不断高涨,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是“人工能不能养虾,养虾能不能赚钱”,而是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如何提高养虾成活率”“怎样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滦南县自一九七九年发展养虾以来,由大面积鱼虾管养到大面积对虾粗养,不断走上了大面积精养高产的道路,一九八五年成为养虾千吨县,一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锦县地处沿海,滩涂面积广阔,具有人工养虾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不仅养虾面积扩大,对虾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广大养虾户每年花大笔钱到远处购买虾苗,质量还不理想,这个县养虾面积较大的建业乡领导,得知国家将规定不许到海中捕捞亲虾的信息,为满足发展人工养虾的需要,降低养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决定由乡对虾养殖场搞亲虾越冬科研试验。1990年10月他们在自  相似文献   

3.
一项可免除对虾苗种培育阶段的换水需求,同时能使仔虾成活率高达97%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锦县地处沿海,近年来养虾面积扩大,虾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锦县养虾面积较大的建业乡为满足发展人工养虾的需要,决定由乡对虾养殖场搞亲虾越冬验试。1990年10月他们在自养虾池中挑选出2万尾健壮亲虾,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的新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中国大陆大面积发生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以来,科技人员和养虾业者就开始了对该病的防治研究与试验,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渗水养虾、井水养虾、蓄水处理后养虾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加强苗种质量中检测和苗种的选用,加强饲料质量管理、饲料的投喂一以及水质控制、药物的使用等,使中国对虾的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走出了对虾养殖的低谷。但对虾疾病仍然是养虾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生产不稳、风险极大。为此,作者根据近几年养虾的实践,结合各地的经验,对对虾疾病防治提出以下新见解和防冶技术:一、混…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虾(Penaens Japonicus Bate)亲虾主要来源于自然海区的海捕对虾,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北方地区进行工厂化人工培育日本对虾苗种,亲虾的长途运输极为重要,没有亲虾或亲虾质量不好,苗种生产即无从谈起.近几年,我们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运输日本对虾亲虾,成活率平均达到89.8%.现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7.
<正> 滦南县三丰养虾场一场地处杨岭镇南边庄子村,始建于1988年。三年来,养虾水面连年扩大,养虾效益连年增长,共获纯利643.4万元。 1988年全场养虾面积765亩,总产对虾86吨,单产113kg,获纯利49万元,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受益。 1989年全场养虾面积1603亩,在遭受赤潮危害下,总产对虾347吨,单产216Kg,获纯利93万元。 1990年全场养虾面积2318亩(本场1603亩,承包第一盐场715亩),总产对虾  相似文献   

8.
<正> 据目前有关资料分析,1994年养虾是“风险与希望同在,失败与成功共存”。为减少养虾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增加养虾的成功性和把握性,建议1994年在养虾在生产中实行阶段目标技术管理,即按照养虾生产期间的不同气候条件及对虾生长持点,将对虾养成期划分为5个生产阶段,分阶段确定指标要求,制定重点技术管理措施,以阶段指标保证总体指标的完成。争取在体长达到7cm时,免亏微利;渡过7cm后,稳产稳收。具体指标及技术管理规范如下: 总体指标 亩放苗0.7~0.8万尾,苗种回捕率为50%,500g虾的只数为25尾左右,亩产65~75kg,饵料系数1~1.5,亩投喂总饵料量70~80kg,亩总成本800元以内.  相似文献   

9.
对虾和鱼混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苗种生产和人工养殖技术的提高,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作为一种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已在全国沿海被广泛养殖。由于现行养虾业大多采用给饵精养方式,在某些养殖面积大,进水条件差的地区,养虾用水严重不足的矛盾已日趋突出,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单纯依靠提高养虾密度增加养虾池的经济效益显然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们设想通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由于其个体大、生长快和杂食性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亲虾来源全靠进口,不仅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且因一些亲虾带病毒等原因而使养虾成本升高、虾病流行,导致养虾业蒙受损失。为降低养虾费用,减少亲虾进口,本站自1991年9月——1992年3月就以本地较易得到的亲虾资源——鱼塭斑节对虾,进行越冬促熟试验.以期探讨利用本地亲虾作斑节对虾苗种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工养虾不断发生病状。带病养虾成了一种常见现象,从而严重地抑制了对虾的正常生长和存活。在七月份以后出现光喂不长,大幅度死虾,泛池浮头,常常使我们处于被动、困难的境地;有时到出池时才发现存虾不多,产量低,个头小,造成经济上的亏损。随着人工养殖对虾的面积越来越大,养成时间的延长,虾病将有所发展,这种预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对虾的养殖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工厂化人工育苗已取得丰硕成果。沿海各省的养虾基地几乎都在搞人工育苗工作,但是多数单位的育苗成活率比较低,有些场虽然年产量很大,可是各育苗批、次的成绩却忽高忽低,并不稳定,全池死光的例子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13.
短讯     
<正> 养虾业前景看好 1990年养虾业将开始走出低谷,并有向上攀升之势。主要依据是:1.世界对虾需求量明显增加。美国是对虾的最大消费市场,每年达30万吨。预计世界对虾消费量年增长率在8%左右。2.各主要养虾国和地区都在持续减产,乃至供应量锐减。据报道,泰国和台湾以往各产十多万吨对虾,皆因发生对虾病变及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养虾业不断萎缩。印度尼西亚养虾条件良好,但因财团投资经不起前几年国际市场对虾价格一再下跌,养虾情绪不振产量难于突破10万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漳浦县于1983年未创办了水产开发中心。从社会化服务入手建设对虾生产出口基地,取得了良好效益。1986年,开发中心所属的各养殖单位,生产对虾174.5万公斤,全县产量居全省首位,并跨入全国对虾养殖先进县行列。较之前一年,养虾面积增长了1倍,总产增加3倍。开发中心成立三年多以来,全县的养虾面积增加了5.6倍;产量增长了23倍。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学》1993,12(6):29-30,3
我们建业乡位于县城的南部,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近二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均在1.5亿元左右。自1980年开始发展养虾以来,开发面积逾万亩,对虾育苗、饲料加工、冷冻加工初具规模。我们乡对虾养殖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为了使养虾业尽早走上全人工养殖的道  相似文献   

16.
<正> 从近两年养虾实际看,河北省养虾业目前及今后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虾池使用年限过久,池底溶解氧明显下降,再生产能力降低;二是养虾水质严重污染,对虾发病率时有增加,养成后期苗种死亡率加  相似文献   

17.
对虾双季养殖是以不增加任何投资、在原有养虾塘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虾塘利用率,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1.方法与措施 (1) 苗种的中间培育双季养虾必须具备养成塘和暂养塘,面积比例为5:1,即10亩养成塘,应有2亩暂塘;养殖的品种一般为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早季为东方对虾,晚季为长毛对虾。由于养殖前期塘水  相似文献   

18.
养虾拾零     
牛粪养对虾: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进行以牛粪养万氏对虾的试验,试验表明对虾生长良好,成活率达82.6%。他们在整个试验期间(11至14周)虾池中不投喂任何商品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公斤牛粪。这种施牛粪的海水养虾池水质对对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炉渣养虾:台湾研究试验用钢铁厂的炉渣铺在鱼池底部,然后养虾,结果幼虾成活率达84%,并长到上市规格,而未铺炉渣的幼虾成活率仅50—60%。研究认为,由于炉渣中含有  相似文献   

19.
<正> 唐山市标准计量局与畜牧水产局共同承担制定的《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规程》和《中国对虾亲吓人工越冬培育技术规程》等作为河北省地方标准,1989年10月在唐山市通过省级审定。近年来,随着养虾事业的蓬勃发展,河北省、特别是唐山市对虾人工育苗和亲虾人工越冬培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情报》1974,(12):8-13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我们于1972年、1973年从山东运来对虾苗进行试养,取得了成功。浙江省沿海没有黄渤海对虾资源,为了就地解决苗种,我们把养成的对虾进行人工越冬,第二年再进行人工繁殖。1973年,我们用人工越冬的亲虾进行人工繁殖,育出对虾苗1,331尾。今年,共育出对虾苗21万多,为本地区就地解决对虾苗种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