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眉茶,特别是外销眉茶,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茶类,也是我国出口绿茶中的重要品种。此茶不仅要有香气清高、滋味甘醇爽口、汤色绿明的内质,而且还要有条索紧结光滑平伏、色泽绿明起霜的美观外形。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眉茶品质包括外形条索和色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眉茶的外形条索和色泽已是当前眉茶精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现就眉茶精制中与茶叶条索和色泽最有关系的两道工序——滚条和车色的技术处理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2.
炒青眉茶是我国主要茶类,由于初制的炒干机性能不善,制成茶叶存在松、扁、碎、钩缺点,制约了品质提高,前人曾为此作了许多探索,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致使眉茶炒干机成为茶界公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试验台多方位的探索.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长锅炒干机——6CC-86型炒干机,其制茶性能比现有机型显著改善,碎茶率大幅度下降,条索紧结完整,精制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炒青绿茶要求色泽绿润,汤色绿明,香味鲜爽,叶底绿亮。江苏省邗江县凤凰茶场在茶叶投产初期由于制茶设备简陋,机种不全,只有瓶式炒干机、揉捻机和烘干机三种机种,工艺上因陋就简,采取了瓶式炒干机杀青、揉捻机揉捻、烘干机初烘、瓶式炒干机炒干的工艺,生产出的炒青绿茶色泽灰暗,汤色开始尚绿,但很快变成橙色,叶底色泽黄绿不匀,香气沉闷、带有生青气,滋味有熟味,品质较差,不适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6.
出口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通过复火车色使茶叶与机械滚筒反复康炒摩擦,达到茶条紧结、光亮的目的。高级绿茶容易车色,而条索粗松的粗大茶,尤其是4、5、6筛号茶,较难车紧。我省每年加工出口绿茶约0.32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11%左右。生产中素有松,杂碎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名优绿茶冷藏后的提香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掊和 《中国茶叶》2000,22(4):18-18
茶叶在低温条件下存 放,可以减缓其内含成分的 劣变速度,有利于保持干茶 绿亮的色泽,使春茶存放至 “春节”也还有新茶感。但 冷藏茶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香气较低沉,影响其饮 用与经济价值。但如果保存 方法得当且在冷藏后采取相 应的提香措施,则不仅能使 冷藏茶保持绿亮的色泽,而 且能改善香气,充分发挥低 温冷藏的优点。 1.冷藏茶香气低沉的 原因 茶鲜叶中的香气物质以 基因形式存在于细胞内,通 过制茶过程的热力作用,香 气基团裂解,产生很多新的 茶香成分。特别在制茶结束 前1-2min的提温炒(烘) 制作业,如制龙井…  相似文献   

8.
仙岩雪峰茶产于福建省太姥山的西麓柘荣县境内,是柘荣县茶技站技术人员于1991年创制开发的国家级名优绿茶,属半炒半烘的针形绿茶类,因条索挺直、毫芽肥壮、毫峰挺秀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福鼎毛尖由福鼎大白 ,大毫等多毫品种制成 ,其外形与省外一些尖形茶颇为相似 :色泽翠绿 ,匀润显毫 ,芽叶靠拢 ,自然舒展 ,挺直略有锋 ;香气鲜嫩持久 ,汤色绿艳清辙 ,滋味甘醇 ,叶底匀嫩成朵目前 ,福鼎优质毛尖主要依靠手工炒制。由于手工炒制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 ,特别是烘焙工序 ,非常繁琐 ,但又是成形的关键 ,不小心就成劣质茶。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和福鼎市茶叶事业局共同研究出福鼎优质毛尖茶的机制工艺 ,其加工工艺流程为 :鲜叶→脱水筛分→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理条整形→复烘→拣剔包装。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省苍南县前前垟、坑口等茶场生产的早春高档炒青绿茶,品质一改过去外形“松、扁、碎”等弊病,达到了外形色泽绿润,条索紧直、圆浑、匀整、有锋苗,内质香气高长,滋味浓醇的要求。产品销往江苏、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成功经验在于对初制干燥工艺以及机具性能进行了大胆的改进。 1.改进初制干燥工艺 以往的初制干燥工艺,是采取滚筒滚二青,二青后锅炒炒干,这种工艺达不到保护茶条锋苗的要求,毛茶外形容易出现“松、扁、碎”等弊病。改进后的初制干燥工艺,其流程为“初烘→摊凉→再烘→摊凉回潮→滚炒→干毛茶。新工艺将原先的一次滚二青改为两次烘二青,并且取消了锅炒三青,烘后经摊凉回潮,再以滚筒(火军)干。这种工艺制出的毛茶,外形品质大有提高。另外,为了保护好茶叶锋苗,对滚筒(火军)干作业的投叶量和滚炒时间也作了严格的控制,一般要求投入滚筒的烘干叶须达八成干,而且要经过摊凉回潮,每筒烘干叶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12.
炒青茶外形一般要求:条索紧结、挺直、圆浑、完整,色泽绿润,忌条索勾曲、空松、扁碎。炒青茶外形的形成,首先是由杀青蒸发了叶片的部分水分,以减少叶片细胞的膨胀程度,使叶片物理性能呈现柔软、可塑、韧性等良好的变形条件,然后通过揉捻机的机械作用力,使叶片逐步卷曲成条形。据测定,揉捻机揉捻高档叶的成条率一般在70~80%,但条索松泡,且不牢固,含水量也高,与实际毛茶的外形形态相差甚远。因此,还须通过干燥工序进一步促进外形的形成和固定。目前,炒青茶的干燥流程普遍采用烘→炒→滚工艺,即用烘干机烘二青,炒干机炒三青,滚筒(火军)干。这是被普遍认为能制出内外品  相似文献   

13.
王以森 《茶叶》1992,18(3):36-37
浙江产茶历史悠久,所产眉茶,外形条索细紧、苗秀,色泽绿润起霜,香高味浓,品质独特。天坛牌特级珍眉绿茶在1986年荣获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但近年来由于毛茶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品质有所下降。为了挽回我茶出口声誉,现将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4.
茶叶精制过程中的碎茶率直接影响质量、制率和标准级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值得研究。就笔者多年实践摸索几点意见供参考。一、产生碎条的原因茶叶精制过程中产生碎茶原因有: 1.毛茶碎茶率含量高。 2.毛茶含水量低于7%时,往往采取“熟做”办法,通过切断,碎茶率比“生做”  相似文献   

15.
雨茶是我国出口绿茶花色品种之一。近年来雨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发展雨茶生产对改善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使产品适销对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雨茶的嫩度实际低于3级珍眉,但价格与3级珍眉相同,比4级珍眉价格每公斤高0.70元,如果不提取雨茶,则雨茶料将大部分走料到4级珍眉,可见,取雨茶对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也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提取雨茶还有利于提高三四级珍眉的外形品质。为此,笔者就眉茶加工中如何掌握雨茶花色的加工取料与拼配技术谈些浅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销名优茶必然相应增长。手工名优茶受劳力条件的限制,生产量不可能很大,且手工名优茶成本高,价格也高,销售量就有限;机制优质绿茶具有生产量大,成本降低,价格适中,是大众化适销对路产品。为了适应优质绿茶开发的需要,笔者对优质绿茶制法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本地群体种春茶一级鲜四十。(二)试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重复三次。①传统茶机常规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二青——炒三青——滚干。②传统茶机改进工艺:鲜叶摊放…  相似文献   

17.
眉茶,特别是外销眉茶,不仅有香气清高、滋味甘甜爽口、汤色绿明的内质,而且还具有条索紧结,光滑平伏,色泽绿润起霜的美观外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眉茶外形条索和色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精制加工中如何进一步做好眉茶的外形条索和色泽是当前精制加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评茶术语是用来衡量茶叶品质的一种专门词汇,也是评茶工作者的一种语言,是同行中的“通用语”。但由于评茶者使用评茶术语的熟练程度以及语文水平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使用评语不当的现象,从而不能表达准确的审评结果。一、见于色泽的不当评语形容或比喻茶叶色泽的术语应通俗易懂,使人看了评语能很快地想象出茶叶的颜色。如比喻不当,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茶叶的色泽,甚至使人产生误解.现例举常见于色泽上的一些不妥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19.
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干燥新工艺 乌龙茶干燥新技术掌握“低温、通气、薄摊”的原则。低温干燥有利于保持乌龙茶砂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在乌龙茶干燥初期,应将烘箱的门半开,以利于通气,使烘箱内的水汽得以排出;干燥时茶叶的摊放不宜过厚,以保证均匀干燥,避免闷烘。一般优质茶用70℃,低档茶要去苦涩味,温度高一些,约80℃。前30min开箱让热风与冷风对流,慢慢升温保证条形不变,色泽也可保持绿色,后期关门烘,时间至少1h,不宜超过1.5h,以免产生高火味。  相似文献   

20.
绿茶干燥过程,是物理上的一个脱水反应过程。揉捻叶的脱水平衡态,经炒干时被破坏,当脱水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即经过弛豫时间,茶叶又形成新的平衡态。在这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复杂的能量传递及相互转换的过程。研究绿茶在脱水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无疑对丰富制茶工艺理论、提高制茶技术和茶叶品质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对茶叶炒干过程质热传递及物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