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几种化学药剂对破除葡萄与桃自然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桃、葡萄为试材,探讨多种化学药剂和外源生长调节剂打破休眠的效应。结果表明:CaCN2打破葡萄的休眠效果稳定,可使萌芽提早6~17d,并提高萌芽率,其破眠效果随需冷量的增加而显著;几种化学药剂在桃树上应用,其打破休眠的效果差异较大,CaCN2、NH4NO3对打破桃休眠无效,硫脲的破眠效果最明显,可使叶芽萌发提前9~12d、花芽6d,并提高萌芽率;KNO3对破除休眠亦有一定效果。外源生长调节剂对休眠的调节作用因调节剂种类、浓度和使用时间而异:Ze(50mg/L)+GA3(100mg/L)可完全打破叶芽的休眠,100mg/L6-BA对尚未完成自然休眠的花芽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IAA和2,4-D却对芽的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慧纯 《北方园艺》2012,(13):55-56
在温室大棚栽培"晚红"葡萄的生产中,升温前1周,应用含50%单氰胺的果树破眠剂2号喷布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果树破眠剂2号20倍液催芽,催芽效果好于石灰氮,萌芽期比涂抹石灰氮提前7d,花期提前6d,萌芽率提高16.2%,坐果率提高9.1%,可在生产中代替石灰氮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离体鸭梨花序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外源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处理鸭梨离体花序,结果表明,0.005mmol/LSA显著提高了离体梨花序POD、CAT、SOD的活性,降低了H2O2、MDA的含量,从而延缓梨花的衰老;而0.05~0.5mmol/LSA抑制了CAT、SOD、POD活性,提高了H2O2、MDA水平,促进梨花序的衰老。说明低浓度的SA可以抑制膜脂过氧化,从而延缓梨花衰老;高浓度的SA可以促进膜脂过氧化,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单氰胺处理对不同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破眠剂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早黑宝、早霞玫瑰、绍星一号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破眠剂单氰胺(H2CN2)涂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观察单氰胺处理后各品种葡萄冬芽显微结构及其生长发育动态,测定各品种葡萄农艺性状、芽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氰胺处理促使各品种葡萄萌芽与果实成熟阶段均显著提前,芽组织形态分化发育加快且结构良好,萌芽整齐度与萌芽率以及H2O2含量、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CAT活性显著降低;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果实外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在早黑宝和绍星一号葡萄中得到显著提升。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得到各品种葡萄综合品质排序为早黑宝(H2CN2)绍星一号(H2CN2)早黑宝(CK)早霞玫瑰(H2CN2)绍星一号(CK)早霞玫瑰(CK)。【结论】萌芽整齐度、萌芽率、H2O2含量、POD以及CAT活性是单氰胺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经单氰胺处理后,早黑宝葡萄的综合品质优于早霞玫瑰和绍星一号。  相似文献   

5.
通过外源喷施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viniferaL. cv. 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初步探讨了外源SA对赤霞珠葡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又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表现为上升趋势,但是不同浓度SA表现情况不同,较低浓度如1.00 mmol/L处理时表现最好,而高浓度如5.00 mmol/L时则有抑制的作用;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较对照有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外源SA可有效减少MDA的积累,从而减轻活性氧积累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1%NaCl胁迫黑麦草后,喷施1002、00和300 mg/L的水杨酸(SA),测定5 d内黑麦草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对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脯氨酸含量,降低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细胞SOD、POD、CAT等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喷施水杨酸能够提高黑麦草抗渗透胁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对黑麦草的抗盐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最佳有效处理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7.
以中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破眠剂1号解除葡萄冬芽自然休眠及促进萌芽过程中芽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破眠剂1号处理葡萄休眠冬芽比对照萌发早、整齐,且萌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休眠解除期)暂时抑制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后期(萌芽准备期)促进葡萄冬芽总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暂时抑制葡萄休眠冬芽的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激活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从而促进自然休眠的解除;处理后期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葡萄冬芽的萌发。综上所述,破眠剂1号可代替葡萄冬芽的部分需冷量,使其自然休眠解除并促进萌芽,冷量不足则阻碍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孙天国  沙伟  张建 《北方园艺》2010,(11):39-41
试验研究水杨酸(SA)对镍(Ni)胁迫下甜瓜幼苗膜系统、光合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i胁迫下甜瓜幼苗的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Ni胁迫下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游离脯氨酸、MDA含量;水杨酸能够减轻Ni对甜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和壳聚糖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共诱导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壳聚糖(chitosan,CTS)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诱导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SA与CTS共同施用使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和SA、CTS单独施用提高15.39 %、8.31 %、8.02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SA与CTS共同施用的黄瓜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最高,SA、CTS单独施用次之,对照最低;对照的活性氧(O2、H2O2)、电解质渗出率及丙二醛含量最高,SA、CTS单独施用次之,SA与CTS共同施用的最低。说明SA、CTS在诱导黄瓜幼苗耐盐性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化学物质打破桃休眠的效应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桃品种华光和寿星桃为试材,应用石灰氮、氰胺、苯基噻二唑基脲、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硝酸钾进行打破桃休眠的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破眠效果最佳,可使中芽提早萌发13-14天,花芽提早7天萌芽,提早开花7-13天,且萌芽率显著提高,其余供试药剂也有不同程度的破眠效应,只是效率较低,使用破眠剂的时期和浓度不同,效果也异。休眠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是解除休眠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12.
对拟南芥中21个调控开花时间的基因进行NCBI blast比对后找到桃中所对应的同源基因,以拟南芥的突变体表型及基因注释功能为依据分为促进开花和抑制开花两类。以7年生‘曙光’油桃花芽为试材,利用水培法测定萌芽率,界定休眠分为诱导期、自然休眠期和休眠解除期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期和自然休眠期内花芽单芽质量上升平缓,休眠解除后突然升高到0.12 g,翌年2月9日达到0.15 g;而花芽含水量从诱导期开始缓慢下降,在休眠解除时达到最低水平(39%),之后平稳上升到53%。聚类分析发现,两类基因对开花的影响与其在休眠进程中的表达趋势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目的基因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发现在休眠进程(自然休眠和休眠解除期)中PpFT-like和PpCO-like表达量逐渐升高,推测其可能与需冷量积累相关。PpDDL-like、PpCCT-like、PpELF8-like、PpAMP1-like、PpHUA2-like和PpHUB1-like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休眠解除时达到最高水平之后随休眠解除下降,与花芽休眠解除进程一致,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花芽休眠解除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松滋市陈店镇板栗资源圃6年生‘鄂栗2号’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131.)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测定雄花茅和同期叶芽中5种相关酶(CAT、POD、SOD、PPO、蔗糖酶)活性,以期了解和探索板栗雄花茅分化的生理机制,探讨科学有效的抑制雄花茅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并为板栗的开花授粉、结实丰产的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雄花芽临界分化期,两类芽中CAT、POD、PPO、SOD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雄花芽中5种酶活性均高于叶芽。从而可知,较高的CAT、POD、PPO、SOD和蔗糖酶活性促进了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e effect of chilling temperatures on bud sprouting and flower formation was compared on fruiting and non-fruiting ‘Owari’ satsuma mandarin (Citrus unshiu Marc) trees. On non-fruiting trees, bud dormancy was weak, an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buds were able to sprout at high temperatures without being chilled. Separat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s on bud sprouting and flower induction were demonstrated. On fruiting trees these two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s were also demonstrated on summer-flush buds, but not on older (spring-flush) buds. The spring-flush buds from fruiting trees scarcely sprouted without being chilled. These buds required a longer chilling period for dormancy release than for flower induction, and it was not possible to separate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on flower induction from the effect on dormancy release. The presence of fruit reduced flower formation by reducing bud sprouting. Furthermore, fruit had a direct inhibitive effect on vernalization which resulted in increased formation of vegetative shoots. The effect of fruit and low temperature on flowering was unrelated to carbohydrate accumulation in the leaves or the roots.  相似文献   

15.
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以未补光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功能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明显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提高了CAT和SOD活性,减慢了MDA、、H2O2的上升速率,推迟了H2O2出现最大含量的时间,延缓了叶片衰老;蓝光处理下,叶片衰老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进程,但在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两个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几种落叶果树H2O2含量变化与自然休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设施栽培中常见的几种核果类果树品种和两个葡萄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芽休眠期间 H2O2含量变化动态, 并探讨了温度、生长调节剂及化学破眠物质对H2O2含量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 休眠期间,不同树种( 品种) 芽内 H2O2含量存在差异, 基本趋势是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 花芽高于叶芽, 但葡萄品种相反, 早熟的‘京秀’高于晚熟的‘巨峰’; 休眠期芽内 H2O2含量基本呈稳步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急剧下降的时间略有差别, 且与自然休眠解除的时间相吻合。低温(5 ℃) 处理显著增加了芽中 H2O2含量, 中温(10 ℃) 使 H2O2含量略有增加, 而高温(20 ℃) 却导致 H2O2含量降低。休眠前期50 mg.L-1 ABA 处理显著提高了芽中H2O2含量, 而100 mg.L-1的GA3和6-BA 处理有减少 H2O2含量的趋势, 但二者差异不明显。热带地区常用的化学破眠物质对芽 H2O2的影响因树种( 品种) 、使用时期不同而异, 硫脲、KNO3前期使用对核果类果树影响明显, CaCN2对核果类无明显效应, 但对葡萄品种作用显著。果树芽 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 H2O2可能是低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舒怡  张钟  张春梅  李欢  李新岗 《园艺学报》2017,44(7):1287-1298
为探究枣树感染枣疯病植原体后的发病规律和内在机制,以‘木枣’健康与感病植株为材料,连续测定现蕾后10~60 d叶片中玉米素、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等内源激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感病诱发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对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感病植株中玉米素含量在现蕾后30 d时开始显著升高,水杨酸含量在现蕾后50 d时开始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呈降低趋势但在现蕾后60 d时显著升高。以现蕾后20~30 d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到1 6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114个基因在感病植株中上调表达,555个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生物进程、代谢进程及催化活性,KEGG代谢通路主要为次级生物代谢。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了15个与激素和保护酶代谢相关的基因,经qRT-PCR验证,ZjNCED、ZjGA20、ZjPAL、ZjPOD2和ZjPOD5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与对应的激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对感病后植株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枣疯病植原体感染枣树引起基因表达改变、激素和保护酶的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枣树发育畸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GA_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和POD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19.
GA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 和POD 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