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等方面来衡量,有时还要考虑安全、贮藏、加工和卫生等性质。淀粉和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稻米的品质。一般来说,直链淀粉含量在20%以上的稻米品种食味差;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以下的食味较好;蛋白含量超过9%的品种其食味往往较差。稻米中垩白出现部位与灌浆物质的输入途径有关。离背部维管束远的腹部胚乳细胞易充实不良形成垩白。稻米品质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稻株和颖果的生理过程而发挥作用的。过多施用氮素,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多,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垩白率降低,然而食味变差。饭的食味还与煮饭方法、煮饭后食用时间有关。通常将米用水先浸1—2小时后煮,饭在煮好后的半小时时食用,食味最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志根 《耕作与栽培》1994,(3):56-57,60
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杨志根(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稻米品质主要与遗传特性及生态条件有关,但与栽培因子也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于1992、1993年设置了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为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及优质高产栽培提...  相似文献   

3.
稻米垩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稻米垩白是影响稻米高品流动的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本文对稻米垩白形成特点、遗传基础、垩白与水稻株型、农艺、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影响垩白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解决当前杂交水稻稻米垩白粒率高、面积大这一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的需求日趋增加。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氮肥是稻米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优质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出了改良策略,并对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氮素穗肥用量和结实期遮光可通过影响叶片光合和植株氮营养状况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能力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特征的稻米品质。为探明氮素穗肥用量与结实期遮光复合作用对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以生育期相近的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9108和扬农香28为材料,设置40.5 kg hm–2 (N1)、81.0 kg hm–2 (N2)、121.5 kg hm–2 (N3)3个氮素穗肥用量处理,并于抽穗至成熟期采用人工遮阴方式控制水稻冠层光照,包括100%自然光照(S0)和50%自然光照(S50)处理,研究了结实期不同光氮处理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S0条件下随氮素穗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S50条件下呈下降趋势,其中S0N2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加工品质较好;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S50N3> S50N2> S50N1> S0N3> S0N2> S0N1的趋势,且穗肥氮素用量的增加和结实期遮光对稻米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累加作用。穗肥氮素用量增加和结实期遮光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提高蛋白质含量,其中谷蛋...  相似文献   

6.
在获得大量豌豆铁蛋白基因(Fer)水稻转化体的基础上,经过连续自交纯化和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得到了一批独立转基因纯系。选取2份富铁种质(Fer34和Fer65)及其原始对照(秀水11)为试材,开展不同生态环境下(杭州和海南)其稻米矿质元素积累、外观品质、食用品质、淀粉结构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转基因富铁稻(Fer34和Fer65)确有更强的稻米积累铁含量功能,但这种富铁程度与所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有关;而不同环境对稻米品质性状和RVA谱参数等性状影响程度,在转基因材料和CK之间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稻米品质及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以及稻米品质遗传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当前稻米品质遗传与改良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储藏对稻米淀粉结构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储藏对稻米淀粉的含量及其结构影响。分析了稻米淀粉的结构,讨论了储藏对稻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储藏过程中稻米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中不溶性组分的含量及其结构变化等的研究,将有利于解析储藏过程中稻米淀粉特性的变化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1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419-242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米饭的质构特性被认为是米饭食味品质评价中最关键的指标。本研究围绕大米组成成分、不同蒸煮处理方法、以及加工储存条件等影响米饭质构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质构仪测定米饭质构特性过程中不同参数设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目前稻米质构特性遗传研究情况并讨论了今后稻米质构研究中有待加强的方面,旨在为稻米质构特性评价及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在13个试验地点的播种试验,分析稻米品质诸性状在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变异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的性状可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对生态条件的变化最敏感,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居中;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气象因子为日均温度和日均温差。  相似文献   

13.
氮素肥料施用对稻米品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滇屯502、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杂交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施肥时期对3个品种的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不利于食味品质改善,但对产量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均有改善作用,且常规稻较杂交稻对氮肥反应敏感。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稻米食味评价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米品质越来越成为我国稻米市场的决定因素。本文对稻米的食味试验,米饭的光泽度测定,近红外分析仪测定技术和味度仪等几种米饭食味的评价方法,以及对影响食味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综述。最后建议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煮饭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条件下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占烈  余显权  黄宗洪  姜萍 《种子》2006,25(7):78-81
利用贵州省区试中的13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浆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指标中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较大,达到显著差异;通过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偏相关分析得出,在水稻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三因子中,显著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是日平均温度,而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是稻米品质中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
稻米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稻米质量与水稻栽培技术有着很大关系,因此,水稻栽培技术在国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做好在水稻栽培期间各环节的技术优化,才能够提升稻米品质,为民众带来优质稻米。文章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质量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关注意事项,以优化稻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笔者概述了影响淀粉品质的关键酶,控制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介绍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途径及近年取得的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品种本身外,栽培技术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稻米品质。通过二年不同播种期试验与稻米品质化验,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兼顾产量与品质为出发点,在浙江温州地区范围内,平原单季晚稻以6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食用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及其改良策略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简述了食用稻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品质评价标准,综述了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 环境生态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品质遗传及品质 成的动态生理基础等研究进展;提出了品质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分析了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群体起点,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指标,从而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并能明显地使胶稠度变软,从而改善外观品质和提高食味品质:氮肥运筹方式对稻米的品质具有多重影响,适当增加后期施氮量可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改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品质变差。试验条件下.栽插密度以25~30穴/m^2为宜,前后氮肥用量以6:4为宜。提倡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