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群落调查与树干解析的基础上,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与福建柏两种珍稀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种群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福建柏的胸径生长最符合一元幂函数方程外,其树高、材积和长苞铁杉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都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最佳拟合;(2)两珍稀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3)两种植物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C型,且福建柏的曲线斜率大于长苞铁杉,说明前者早期死亡率较后者高.这些结果为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种群生长、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福建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的生长规律与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的生长规律与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6年生南方铁杉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11.8 m、22.5 cm和0.251 67 m3;南方铁杉早期生长较慢,前10 a树高总生长量仅为1.78 m,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于第20、42和46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5 m.a-1、0.81 cm.a-1和0.004 87 m3.a-1,第46年仍未达到材积的数量成熟龄;46年生南方铁杉平均单株总生物量为223.223 kg.株-1,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带叶小枝>皮,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组成比为3.228∶1。  相似文献   

3.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江西吉安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等生长特性基本相似.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10 a为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生长的缓慢期;10~20 a为树高生长速生期,此时闽楠林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60 m以上;10~30 a胸径生长急剧上升,期间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0.86 cm以上;15~25 a时材积生长逐渐加速;20 a后为树高生长匀速期,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33 m;30 a后胸径生长速度变慢,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44 cm,33 a时达到数量成熟,并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形不断向圆锥体靠近;25 a后材积生长迅速提高,平均生长量达0.013 63 m~3,说明闽楠生长速度并不缓慢,是培育珍贵阔叶树种大径材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维都林场32年生阴香人工纯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将解析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同林分树龄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并确定为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阴香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在32 a时分别为17.6 m、32.55 cm和0.539 m3;树高连年增长量在0~6 a逐年增加,第6年达到峰值,为0.90 m/a,第6年之后树高生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胸径生长与树高生长规律相似,在第4年达到生长峰值,为2.42 cm/a;材积连年生长量随树龄递增先增长后下降,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在第22年,峰值为0.035 m3/a,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第32年,由此确定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为32 a。生长规律回归方程拟合中,树高、胸径与林龄回归模型以理查德模型最优,材积以苏马克模型为最优,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7以上,残差平方和较小,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群落调查方法,从不同群落类型长苞铁杉幼苗样地的建立及其环境影响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长苞铁杉天然更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类型对长苞铁杉幼苗建立有显著影响.2004、2005年,长苞铁杉种子在不同群落中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别,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度的萌发率也存在显著差别.在长苞铁杉幼苗...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不同长苞铁杉群落乔木层的生态位特征。优势种长苞铁杉在3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均较大,Levins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3)>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0.95)>长苞铁杉纯林(0.93);Hurlbert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0.96)>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4)>长苞铁杉纯林(0.75)。各类型长苞铁杉群落生态位重叠分配格局增减不一,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3个群落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布趋势也不同,整体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20.42%)>长苞铁杉纯林(20.16%)>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19.78%),差异不明显。研究区内长苞铁杉生态位宽度及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大,其利用环境资源的程度高,对环境的适应与竞争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火地塘林区铁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火地塘林区铁杉的生长规律,为合理保护和培育铁杉珍稀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地塘林区铁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铁杉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数学模型,用标准地调查的实测值验证模型的精确性。用根据解析木得到的生长量实测值与模型预测的理论值分别绘制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并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铁杉胸径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5~45年,105~115年仍保持较高的生长水平;平均生长量在45年以前逐年提高,45年后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树高生长在10年以内生长缓慢,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35~45年和105~125年,平均生长量在树龄大于10年后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05年以后。【结论】建立的生长模型准确性高,可用于铁杉生长规律的预测。铁杉是寿命较长、生长缓慢、但持续生长时间较长的树种,在其生命周期内有2个速生期,分别是在树龄35~45年和105~125年。  相似文献   

8.
天宝岩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现存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和柳杉林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CWD)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宝岩3种典型森林群落CWD现存量分别为33.6、45.3、31.8 t/hm2,处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的中间水平;2)3种森林群落中,CWD的不同形态组成较不同腐烂等级对现存量差异的贡献度更大;3)猴头杜鹃林和长苞铁杉林内各种类型CWD现存量表现为倒木枯立木树桩,柳杉林内CWD现存量则为树桩枯立木倒木;4)中高腐烂等级CWD现存量为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柳杉林,而在低腐烂等级中呈现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5)在柳杉林内,未受人为干扰地段枯立木和树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受干扰地段,而倒木的比例则很低。   相似文献   

9.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长苞铁杉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群格局关联维数是种群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规律的反映,表明了种群个体的空间相关程度。采用关联维数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长苞铁杉种群个体空间关联的无标度区介于1-32 m,种群格局关联维数值1.032 4-1.580 1,不同样地种群关联维数的大小为Q5>Q1>Q2>Q4>Q6>Q3,从而揭示出长苞铁杉在不同样地中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磴口县引种胡杨的生长规律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和荒漠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多年来许多地方引种栽培,但成林不多。为探究内蒙古磴口县引种胡杨的生长状况,采用树干解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研究了引种胡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规律,以此对磴口县乃至巴彦淖尔盟胡杨引种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磴口县的胡杨长势良好,树高、胸径和材积等呈现慢-快-慢的"S"型曲线。树高速生期早于胸径与材积,树干形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小。比较发现,引种胡杨第16年后树高开始超过额济纳天然胡杨的平均树高,但胸径小于额济纳同龄天然胡杨。引种胡杨的材积速生期多出现在第10年以后,较天然胡杨出现时间至少晚5a,其成熟期也晚于额济纳天然胡杨。研究认为磴口县乃至巴彦淖尔盟的气候环境适合胡杨生长,其生长状态优于额济纳天然林。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 cm、20.4 m、0.3261 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3年时仍没有相交,说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材积生长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大叶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方程分别为D=1.713 3T-0.050 6T2+0.000 7T2-1.942 2、H=1.925 7T-0.039 8T2-2.489 0、V=-0.010 4T-0.002 4T2-4.084 8e-0.005T2+0.012 7。通过拟合方程推算,大叶栎材积将于第24年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14.
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美姑县滇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5年生树高为29.56 m,胸径为49.4 cm,材积为2.243 5 m3;滇杨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年生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5年生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滇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为西南桦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定点定株连续观察法研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五岭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5a生西南桦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到19.7m、20.2cm、0.315 5m^3·株-1。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随树龄增长而增大,5a生达到高峰,之后随树龄增长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在第5年和第13年达到高峰。材积连年生长率与年均生长率曲线在14a相交,表明西南桦数量成熟年龄为14a。西南桦林分的枝下高随树龄增长而增大,自然整枝高峰期在6~7a。  相似文献   

16.
山白兰人工林生物量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测定和研究,分析山白兰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并建立山白兰林木生长方程.结果表明,山白兰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2.0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0%,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桂东南地区31 a柳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该树种的科学营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柳杉人工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3个测树因子与树龄(T)间的关系,并拟合其生长回归模型.[结果]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多次相交,变动幅度较大.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在生长初期和调查期均出现了生长高峰期;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在第10年达到了最高值,之后均处于下降趋势;而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曲线没有交点.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相关指数R2均在0998以上,其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均是二次函数方程.[结论]柳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在31a的过程中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连年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材积生长未达到数量上的成熟.柳杉生长初期旺盛,在31 a后仍有生长趋势,拟合的模型可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引种至沙地,经过60多年的生长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末期。及时总结第1代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地为沙地樟子松的推广、更新、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引种地辽宁章古台不同立地条件下30 a以上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11块)的平均木作为解析木(11株),求解Richards模型的参数并检验模型的拟合性,运用建立的Richards模型求解沙地樟子松的各种特征值,从而揭示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进程。结果表明:①樟子松的生长能够用Richards模型很好地模拟,残差符合正态分布,显著性均大于0.05。模型的参数值分别为树高:14.179,0.084,2.803;胸径:19.379,0.075,1.712;材积:0.296,0.062,5.926。②引种到章古台沙地的第1代樟子松,树高在第12.3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54 m·a-1,第21.4年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39 m·a-1;胸径平均在6.6 a后开始生长,第14.0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77 cm·a-1,第26.0年时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47 cm·a-1;材积生长在12.0 a之前生长缓慢,第29.0年其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值0.007 4 m3·a-1,平均生长量在第47.0年达到最大(即林木数量成熟年龄),最大平均生长量达0.004 5 m3·a-1。樟子松引种到章古台后,生长进程加快,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