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汪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29-130,133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5个处理:间伐强度10%(处理①)、间伐强度20%(处理②)、间伐强度30%(处理③)、间伐强度40%(处理④)和对照(CK,不抚育),初次调查和间伐时间为2014年,复查时间为2019年,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杉木人工林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胸径生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林分胸径增长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林分树高增长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蓄积增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③的林分蓄积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枯死率均低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枯死率最低.[结论]抚育间伐可以改善保留木的生长空间、营养空间,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林分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和蓄积量,并降低林木的枯死率.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经不同间伐强度间伐5a后,林分的平均胸径生长量与对照样地相比都有非常明显的增加,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0.15、0.34、0.48cm和0.63cm,40%的间伐强度对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最显著;林分的平均树高比对照也有明显的增加,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01、0.02、0.20m和0.25m,但4个强度之间影响差异不明显;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蓄积增长量也存在一定影响,其中30%的间伐强度处理的样地林分蓄积量最大;此外,林分株数密度越小,林木枯死率越低。抚育间伐后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空间得到有效改善,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树高生长量和蓄积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50%、33%、25%、20%以及未间伐5个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析在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生长、树高生长以及蓄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间伐能够伐除小径阶的林木,直径分布曲线左偏型减弱。间伐强度为20%、25%、33%、50%的林分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是0.99、1.05、1.25、1.30 cm,比未间伐的生长量0.83 cm都高,且各个间伐强度下林木胸径生长由大到小依次为优势木、中庸木、劣势木;间伐强度为20%、25%、33%、50%强度间伐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分别是0.94、0.91、0.89、1.01 m,未间伐的生长量为0.92 m,差异均不显著。林分蓄积结构的分析发现,间伐后1 a,林分的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冀北山地典型生态公益林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北山地选取典型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林分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促进了林木胸径的增长,间伐林分各个树种的平均胸径均大于对照林分,间伐林分胸径年平均增长量(0.52cm)是对照林分胸径年平均增长量(0.28cm)的1.86倍;抚育间伐增加了林分大径阶林木的比例,使林分径阶分布更接近正态分布,且分散程度下降;2)抚育间伐后,各个林分的单株材积均得到了提高,其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落叶松单株材积年增长量增加最大;3)抚育间伐后林分蓄积生长量(45.67m3/hm2·年)比对照样地(40.16m3/hm2·年)提高了13.73%;4)抚育间伐整体上降低了林分的总蓄积量,间伐样地林分总蓄积量平均值(69.997 1m3/hm2·年)比对照样地(93.997 9m3/hm2·年)降低25.52%。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的调整,促进林分保留木的生长,改善林分与生长有关的各种生态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和修枝对落叶松用材林生长和冠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揭示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确定森林抚育经营方式,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用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10种)和不同修枝强度(4种)对林分生长和冠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冠层的主效应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4 a总生长量逐渐增加,且各抚育间伐强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树高4 a总生长量间差异性不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再减的趋势。在不同修枝强度下,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单木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抚育间伐强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与抚育间伐强度呈现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各抚育间伐样地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冠下总辐射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再减的趋势,冠下总辐射通量呈现先减再增的变化趋势。不同修枝强度间各项指标差异性不显著,综合分析来看,兴安落叶松用材林最适宜的修枝强度为1/2。  相似文献   

6.
间伐强度对杉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抚育间伐强度为45%、30%和1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比不间伐的分别提高了83%、43%和23%;抚育间伐强度为4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与不间伐的差异极显著,与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已超过正常抚育间伐年限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较强度抚育间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地设置调查和复测,分析了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华山松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和材积的影响,探讨了华山松人工林的间伐强度,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等间伐技术。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对华山松的平均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并不能促进华山松树高的生长;对该林分首次间伐基本是适宜的林龄为20 a。第2次抚育间伐选择林分林龄为30 a比较合适。间伐间隔期为10 a;首次间伐时,林分保留密度为2 700株·hm-2,由此推算,并考虑林分的尽快郁闭和山区更新的实际情况,华山松人工造林初植适宜密度应为4 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黄婕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71+174
对冀北地区密度过大的落叶松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保留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提高林分材积,缩短林木成熟期限;还可提高林下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黄婕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71+174
对冀北地区密度过大的落叶松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保留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提高林分材积,缩短林木成熟期限;还可提高林下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作为塞罕坝林区栽植面积最大的树种,研究促进其生长的因素对塞罕坝林区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设立标准地,分析间伐与未间伐地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与树高生长情况,得出以下结论:间伐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明显,其平均胸径分别比未间伐的林分大0.9cm、0.8cm、0.5cm。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的影响虽不如对胸径的影响显著,但依然有一定的上升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塞罕坝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临时样和解析木地调查资料,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计算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抛物线方程拟合林分立木株数随年龄变化过程效果最好;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46cm,速生期为10~20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8m,速生期为前2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6 90m3,速生期为10~30年,数量成熟龄为43年,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使得森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对关帝山林区的华北落叶松采取不同抚育强度的间伐,测定林分内物种丰富度和生长指标,依托胸径计算不同间伐样地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间伐对林分物种结构和空间结构参数的影响,综合评价森林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物种多样性各参数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当强度大于17%时整体物种多样性优于对照样地,角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混交度呈先上升趋于稳定后下降的趋势,大小比增加并趋于稳定。由此可知,17%以上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分整体物种结构,13%~17%的间伐强度适用于调整华北落叶松林分分布状态,间伐对于改善林分内树种组成结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间伐使得林分内树木竞争减弱。  相似文献   

13.
在滇中宜良禄丰村林场,以0、25.8%、31.5%和27.7%的株数疏伐强度对密度为7311、4933、6733株/hm2和4211株/hm2的4块30 m×30 m林龄25年生塘状直播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首次疏伐。疏伐后1.0a和5.3a时,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密度、活立木生长量和枯立木数量。结果表明,疏伐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其中:1)疏伐1.0 a和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密度降低至6744、3604、4579、2989株/hm2和3856、3000、4278、2611株/hm2;2)疏伐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从疏伐前7.7、6.2、8.1、8.9 cm和6.4、5.7、8.5、8.5 m,提高至9.6、9.6、10.3、11.0 cm和9.2、9.5、10.5、12.1 m;3)对照样地的蓄积量比疏伐后的增加13.6%,而疏伐样地2-4则分别增加156.8%、49.5%和37.5%,均高于对照。对照林分的枯立木高达55.0%,疏伐林分的为8.0%-19.6%,揭示了此类林分的实际疏伐强度还可以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肉桂人工林间伐试验研究表明,5年生时实施间伐能明显改善林内的光环境,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间伐强度20%~50%的各林分总生物量(包括因间伐移除的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间伐的对照林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其中以间伐强度30%~50%,保留密度为3500~4500株/hm2的林分经济效益最高,投入产出比高达1:7.5~7.7。综合各因素的分析,以轮伐期8~10年的兼收型林分为培育目标,5年生时可根据林木长势、初植密度以及林木分化情况实施间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西六万林场不同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及柳杉与杉木混交对柳杉林分生长的影响,为广西科学种植柳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50株/ha柳杉林作为对照林,2075、1800、2700株/ha柳杉林和柳杉与杉木混交林(1450株/ha)作为试验林,在各试验林分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和分析各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密度对径级的分布影响明显,密度越大,径级株数高峰期来得越早;林木蓄积量大小依次为1450株ha>2075株/ha>1800株/ha>2700株/ha;在柳杉与杉木混交林中,柳杉的各林分因子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与相近密度纯林(1450株/ha)相比,单株材积提高了47.3%,总蓄积量提高了32.0%.[结论]提倡以大、中径材为主要培育目的种植柳杉人工林,应选择柳杉与杉木混交的模式,可提高林分收获量,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人工林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6.
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盾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势高(Ho)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以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优化密度等模型.形成了以立地质量评价为起点的生长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密度控制、林分结构和生长收获的动态预测、疏伐效益分析.疏伐带来的非生长性增长等问题.模型系统经验验.可在相应研究区域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径杉木人工复层林的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9 a生杉木林下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种营造人工复层林,以探索人工林经营新模式。结果表明:当间伐后林分郁闭度降至0.4-0.5时,可满足喜光阔叶树幼树生长;当郁闭度降至0.6时,耐荫阔叶树幼树能正常生长。观光木和火力楠是理想的杉木林下套种树种,枫香不宜在林下套种。29 a生杉木近熟林林分间伐后4 a,胸径生长与密度呈反比关系,不同密度下的杉木胸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对于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孟滦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与探讨生态疏伐对林分密度及直径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密度明显降低,林分内林木之间的竞争变小,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林分中、小径阶树木较多。疏伐后,直径分布曲线稍偏右,且趋于正态分布,林分中、大径阶树木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