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禽类视觉和处理光信息的特殊性及单色光对禽类的不同作用,利用单片机、LED发光技术设计的肉蛋鸡生产光源由主控机构和LED组合灯具组成。利用SN3352芯片,设计恒流LED驱动电路,用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解决灯具的散热问题,采用模块式设计思想,设计LED组合灯具;在主控机构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了肉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质、光强、光周期、照光方式的自动调节。表明单片机内蛋鸡促产光源适用于多种禽类和牲畜照射,在畜禽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石墨烯电热膜不同加温方式对草莓生长和结果的影响,本文以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草莓顶部、基质表面和根系周边组合的7种加温方式,以电热线加温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石墨烯加温方式对设施高架基质草莓植株、叶片、果实和根系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膜放置草莓根系附近;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和顶部20cm处组合;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基质表面和植株顶部20cm处组合在各个性状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但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和顶部20cm处组合;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基质表面和植株顶部20cm处组合耗电量相对较高,石墨烯膜放置草莓根系附近处理耗电量相对较低,可以作为石墨烯的加温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香蕉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及其比例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59 Lx及以上光强的红光处理可显著增加香蕉组培苗的根数和根长,促进植株长高,而在其他指标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59 Lx及以上光强的蓝光可以促进根的伸长,抑制株高,其他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蓝光比例为80%R+20%B时,香蕉组培苗植株的根数、根长、叶片数、茎粗、各部分鲜重及干物质率显著增加,株高、顶叶面积与对照无差异为香蕉组培苗最佳LED光照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年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灯为光源,设置5个光质(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白光),每个光质设置3个光周期梯度(12L/12D,14L/10D,16L/8D),探讨了不同光周期和不同光质对红砂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响应特征。测定其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生物量积累、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筛选适合红砂幼苗生长的光质光周期组合。结果表明:(1)长光周期16L/8D红光下红砂幼苗的RGR、茎、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ETR和ΦSII均最高;(2)长光周期16L/8D白光下红砂幼苗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Fv/Fm最高;(3)16L/8D黄光下根冠比和NPQ最高且对红砂幼苗生长呈抑制作用;(4)综合所有指标表现,光周期光质组合为16L/8D红光更具有促进红砂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隋珠’草莓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可调光源,设置两个光强水平(400 μmol·m-2·s-1和600 μmol·m-2·s-1)和三个红蓝光配比梯度(1:1、2:1和4:1),共6个试验处理,以常规钢架塑料大棚栽植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处理对‘隋珠’草莓叶片光合特性、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红光比例或光强,有利于增强‘隋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提升果实品质及产量。处理E(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2:1)和处理F(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4:1)均有效增加了‘隋珠’草莓叶片纵横径和复叶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固酸比分别不低于11.84%、1087mg/kg和18.79,较CK分别增加了32.57%、26.54%和19.91%。处理E与处理F对果实产量方面的影响相当,但处理E在品质指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处理F,因此,确定处理E(光强600 μmol·m-2·s-1,红蓝光配比2:1)是本试验中适合‘隋珠’草莓生长发育的最佳红蓝光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设置13个光照梯度,对人工草地上的一年生羊草和一年生野大麦植株叶片进行光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这两种植物叶片的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的影响。野大麦植株的叶温始终比羊草低,在高光强照射下具有更强的调节叶温的能力,两者叶温最大差值为1.24℃;与羊草相比,光强对野大麦叶片的气孔运动影响较大,其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羊草。野大麦光合速率、日间暗呼吸、蒸腾速率强,用水效率值(WUEph)低。依据测量数据及其它相关指标,提出生产实践中野大麦适于放牧利用,而羊草适于割草利用。  相似文献   

7.
野大麦、羊草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比较及利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平  周道玮 《中国草地》2004,26(3):8-12,32
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设置13个光照梯度。对人工草地上的一年生羊草和一年生野大麦植株叶片进行光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这两种植物叶片的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的影响。野大麦植株的叶温始终比羊草低,在高光强照射下具有更强的调节叶温的能力,两者叶温最大差值为1.24℃;与羊草相比。光强对野大麦叶片的气孔运动影响较大,其气孔导度与胞间c02浓度显著高于羊草。野大麦光合速率、日间暗呼吸、蒸腾速率强。用水效率值(WUEph)低。依据测量数据及其它相关指标,提出生产实践中野大麦适于放牧利用,而羊草适于割草利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新技术》2006,(3):23-23
高光能系列农膜可将阳光中的部分紫外光和对植物光合作用无用的绿光转换成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兰紫光和红橙光,从而提高作物光合速率,改善棚内生态环境,减少紫外线引起的病害,达到优质高产。主要特点:(1)光转换效率高,作物光合速率可提高20%以上。(2)具有光线调节功能--阴天、  相似文献   

9.
以紫鸭跖草、‘花叶’水竹草、吊竹梅和‘绿叶’水竹草为试验材料,利用遮光网人工模拟5个光强梯度,研究不同光强对4种鸭跖草科植物生物量分配、水分生理以及光响应曲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的降低,4种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遮光度25%至75%期间显著升高(P<0.05),除紫鸭跖草的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他3种植物的总生物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光强对4种植物的物质分配规律及冠根比的影响不同,但4种植物的茎贡献率均呈上升趋势;正午水势随光强的降低而增加,且与失水速率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紫鸭跖草和吊竹梅的失水速率较低;在不同光强处理下,4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均呈现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随着光强的降低,4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紫鸭跖草和吊竹梅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以及较低的暗呼吸速率,且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4种植物在适当的弱光环境中(遮光度25%~75%),可以通过调整形态、物质分配规律及光响应特征的方式去更有效的利用弱光资源,但不同种植物的应对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紫鸭跖草和吊竹梅的光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3.022),来自韩国保护园艺研究所的Hyo Gil Choi等人调查了LED(发光二极管)光对塑料大棚和生长仓中的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估了3种不同波长LED光(蓝、红和红蓝光)对草莓植株生  相似文献   

11.
叶小齐  吴明  邵学新  梁雷 《草业学报》2014,23(6):217-224
植物化感物质普遍存在对其他植物生长的“低促高抑”现象,可能和植物对叶片资源投入或者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有关。实验以具有较强化感作用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玉米幼苗生长、光合能力和叶片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提液浓度(0.00~0.25 g/mL)对玉米幼苗生长(总根长、株高、总叶面积和总叶长)存在着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处理(0.00 g/mL)相比,0.02~0.11 g/mL内各浓度处理对玉米幼苗的茎、叶和根的生长和总生物量的积累都有促进效应,而在0.13~0.25 g/mL内各浓度处理有抑制效应。不同浓度水提液处理对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有着相似的“低促高抑”效应(P<0.05),低浓度处理玉米幼苗对光合同化组织的资源投入增加,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提高,而叶生物量分配则无显著变化(P>0.05)。处理1~3 d内,具有最大生长促进效应的0.02 g/mL处理和最大生长抑制效应的0.20 g/mL处理与对照处理的玉米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生物量与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这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对叶片资源投入,特别是叶面积生长的投入,而不是通过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变化所导致的。低浓度化感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的促进可能是细胞伸展性增强的结果。不同浓度化感物质可能是化感作用感知受体植物胁迫能力的一种信号,因此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直角和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拟合模型,对毛莲蒿(Artemisia vestita)、牡蒿(A.japonica)、蒙古蒿(A.mongolica)和灰苞蒿(A.roxburghiana)4种蒿属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拟合的α、Rd以及Lsp数值均高于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结果,而α在两种拟合方式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更是直接反映出两种拟合方式在预测植物光利用策略,特别是对低光的利用策略上存在差异;2)毛莲蒿和牡蒿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表现出较大的净光合能力,同时牡蒿具有最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于其余3个种;蒙古蒿和灰苞蒿具有较小的最大净光合能力和较低的光补偿和光饱和点。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因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设置3个光照强度,研究葛根在引种栽培中对光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结果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合色素总量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叶绿素a/b变化则相反;葛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随之上升;葛根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光合效率潜能(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葛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可见,严重遮荫在一定程度上对葛根生长造成胁迫,引种栽培中要防止光照强度过低对葛根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3个光强,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37%NS和16%NS的遮阴条件下,研究了5个刈割强度处理(留茬高度为30、20、10、3cm和不刈割)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幼苗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光照和刈割均促进幼苗刈割后的补偿生长,刈割处理后幼苗的萌条数和萌条基径都在强光下最大,但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2)幼苗株高、基径、主根长和侧根数在所有刈割处理均表现为100%NS37%NS16%NS;刈割处理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均小于不刈割对照,且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尽管轻度刈割促进幼苗主根生长和侧根数增加,但二者都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受到抑制。3)强光照有利于幼苗刈割后的生物量积累,但幼苗总生物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随刈割程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即表现为欠补偿生长;幼苗生物量补偿指数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在16%NS下不同强度刈割处理间变化不大,表明幼苗刈割后的生物量积累在强光下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新合成的光合产物,而在弱光下主要依赖于根系和残留树桩贮藏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柠条幼苗刈割后的补偿生长能力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表现为欠补偿;强光照对柠条幼苗刈割后的补偿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柠条的幼苗培育、饲草生产和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设施栽培的中国樱桃诸暨短柄与黑珍珠为试验材料,从果实硬核期到采收期间,分别使用不同功率的LED灯光源、白炽灯光源、商品补光灯光源进行补光,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通过对试材植株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发现采用红蓝光比例6:1的LED光源补光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并促进了果实发育和果皮着色,功率36 W的LED补光处理使诸暨短柄与黑珍珠果实平均单果重达到2.90 g与2.4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7.63%与14.67%。LED补光对于促进樱桃营养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樱桃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甜查理草莓脱毒苗在广西南宁半露地栽培生长性状优良,植株生长健壮,开花结果早,连续开花5-6序,无断茬。9月底至10月初定植,果实成熟期在12月初至翌年3月底,果实品质优,植株抗性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新植幼苗采用遮阳网保护7-10d及12月中旬采用半封闭式的大棚设施保护,解决本地区草莓定植期高温容易造成幼苗被灼伤及植株生长后期的低温阴雨潮湿天气造成烂果及植株病害等问题。通过引种观察并总结出适合本地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红颊草莓为试验材料,在温室立体阶梯式高架栽培模式下,通过对比国外专用基质和国内基质对“红颊”草莓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红颊”草莓的基质。结果表明上层国外专用基质红颊草莓在营养生长阶段比国内基质上层生长健壮;中层和下层国外专用基质和自己配制基质处理对草莓营养生长发育没有显著性差异;果实品质方面无论是上层、中层或下层,国外专用基质和国内基质处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基质上、中、下三层之间果实品质也没有差异。综合这两种基质对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两种基质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国内基质完全可以代替国外专用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京郊地区是全国草莓种植的优势发展区域之一,目前京郊地区为了追求草莓高产,过量施肥问题十分严重,尤其底肥过量施用严重,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因此,本研究根据草莓生长规律,通过调整底肥配方及用量,确定适合京郊草莓生产的适宜底肥配方及用量,以期实现草莓前期肥料的高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与FP(农户传统)产量相比,OPT1、OPT2处理草莓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8%、24%,而OPT3处理草莓产量显著降低了20.7%;OPT1处理与OPT2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在品质方面,与FP相比,除OPT3处理外,OPT1,OPT2处理草莓的VC含量显著高于FP处理,各处理间糖度差异不显著。在肥料效率方面,OPT1,OPT2处理NPK偏生生产力明显高于FP处理,而OPT3处理NPK偏生生产力明显低于FP处理,其中OPT1肥料偏生产力最大。在经济效益方面,与FP处理相比,OPT1,OPT2经济效益分别显著提高,OPT3经济效益显著降低。因此,综合草莓植株长势、产量、品质、肥料生产力、经济效益等,京郊地区草莓推荐底肥配方为18-9-18,推荐用量为225-450kg/hm2。  相似文献   

19.
光质对草珊瑚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能利用率(LUEmax)、最大水分利用率(WUEmax)和最大光合效率(Fv/Fm)],并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大部分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白光和蓝光处理相比,红光除了能促进幼苗株高及WUEmax增加外,其他相关指标都显著减少;与白光相比,蓝光的根系各形态指标、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WUEmax等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都相应减小。红光处理能够促进草珊瑚幼苗的株高和WUEmax增加,但导致其他指标显著降低。蓝光处理不仅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各形态指标,而且提高了其最大水分利用率,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草珊瑚幼苗的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