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准确快速获取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和植被覆盖度信息,本研究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采集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的可见光影像,选择过绿指数(EXG,excess green)、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x)、红绿蓝植被指数(RGBRI,red green and blue vegetation index)、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excess green-excess red),利用植被指数时序图交点法和样本统计法思想,运用阈值分割法进行植被和植被覆盖度的信息提取,并以监督分类得到的植被和植被覆盖度信息为真实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于植被信息提取,ExG-ExR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56%,Kappa系数为0.919;ExG-ExR得到的植被覆盖度精度最好,为99.17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7,R2为0.977。由此可见,在喀斯特地区利用植被指数时序图交点法和样本统计法思想,适合该地区的植被信息提取和植被覆盖度的提取,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喀斯特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有效探索喀斯特地区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与石漠化的治理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的交织点在于生态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草地建植、草地放牧、饲草加工与健康养殖,但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草地利用率低、政策不健全等多方面问题。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必要改善资源时空配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其在治理石漠化问题方面主要体现为解决农村问题、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水固土、修复生态系统,实现"帕累托"效益。在未来发展中,可建立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并推广,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带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关岭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喀斯特地区,多年来受人为因素影响,石漠化问题一直很严重,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贵州省的草地畜牧业以治理石漠化问题作为一项重要途径,通过近20年来的不断努力,关岭县在发展草地畜牧业治理石漠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4.
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O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草作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重点论述了草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草作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重点论述了草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梵净山麓东部,与湘、黔、渝两省一市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00个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2009年,被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新增列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发展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发展示范县。  相似文献   

7.
林灌草不同品种的搭配种植,对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中牛羊健康养殖的饲料来源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探讨了林灌草优化配置的应用价值,分析了研究区林灌草种植优势及可行性,揭示了在石漠化环境中进行林灌草的优化配置对于牛羊健康养殖的意义。提出在石漠化治理中林灌草优化配置应宜乔则乔(乔灌)、宜草则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产量为优先目标,以营养均衡作价值追求,如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以高大热性灌木、草丛的搭配模式为宜,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以农作物秸秆和现有可饲用适生灌木、牧草综合利用搭配,最终实现牛羊健康养殖及石漠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草地退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喀斯特生态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石漠化治理效果,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退化草地改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石漠化中的作用。同时,指出目前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中主要存在研究较少且较集中于理论研究,推广和示范的范围较小和改良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加强退化草地改良与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关系研究,借鉴其他区域的改良技术要结合本地实际,改善草地播种结构和整合各项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良退化草地等建议,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改良实践,实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山区农村发展养牛不仅能完成积肥和耕作任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肉食品供需压力,也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深入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发展肉牛产业的目的、潜力与契机,并提出了发展措施,以期为喀斯特山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土地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增加栽培草地面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相应对策,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草地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最后屏障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草地适应性研究工作,论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牧草适宜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从牧草与光照、土壤、水分、温度、人为干扰等适应因素的响应机制,阐明了牧草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探讨了适宜性牧草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服务价值以及展望;最后提出针对喀斯特地区适应性牧草的研究策略,为以后草地对石漠化地区治理效益的持续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安龙县是喀斯特地貌山区之一,气候温和湿润,降雨丰沛,荒山草坡多,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肉牛产业具有独特的山区特色农业优势。2007-2014年,我县在实施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肉牛养殖基地建设、肉牛标准化养殖创建、家庭牧场示范建设等项目中对喀斯特山区肉牛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支撑。现将喀斯特山区肉牛养殖技术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 基本情况 贵州省德江县隶属贵州省铜仁地区,平均海拔820m,最低海拔320m,最高海拔1 534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6~17.1℃,年降水量1 127~1 253 mm,无霜期295 d.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极为典型县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疫病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贵州省扶贫项目的深入,贵州贫困山区生猪养殖逐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走访调查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笔者从生猪疫病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加强疫病防控、逐步净化病原、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运行资金"的方案,以期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猪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春季播种赤小豆、甜荞、多年生苦荞、紫花苜蓿,秋季播种箭舌豌豆、灰萝卜、箭舌豌豆+灰萝卜混播比较喀斯特山地火龙果园白花鬼针草的抑草效果和抑草时长,筛选适宜的周年生草草种及播种时间,同时比较生草栽培、防草布栽培和清耕对火龙果园草害控制成本投入、病虫害发生、产量、商品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初播种赤小豆,10月中旬播种箭舌豌豆+灰萝卜混播为适宜的喀斯特山地火龙果园白花鬼针草的抑草效果,周年生草栽培有利于减少白花鬼针草草害防治成本,降低火龙果枝条和果实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以及提高产量和商品性,但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工草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草地是保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在石漠化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全面论述了喀斯特的分布,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草地建设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存在草畜配套不合理、草地使用不合理、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草地配水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耐旱耐瘠草种选择、草地配水措施、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低成本建植人工草地、灾害预报与控制等研究,是喀斯特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思南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县区养羊历史悠久,农民群众持有良好的养羊习惯。近年来在贵州省"1 000万只肉羊工程"和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的推动下,区域肉羊养殖步伐加快,养殖模式逐步从传统的散养向规模群养转型,养殖数量急速增长,草地逐步退化,甚至出现荒漠化和石漠化现象。近年来虽然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和种草养羊措施,但草地整体出现退化现象。因此,在推动肉羊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维持山区草原生态平衡、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火龙果在桂西南岩溶山区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同时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发展思路,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探讨,认为火龙果作为岩溶石山地区的新产业,将会在桂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岩溶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贵州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的贵州省西南部,海拔543~2025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当地岩溶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气候属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当地牧草资源虽较为丰富,但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大面积草地开始退化,加之人口密度高,人为活动剧烈,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