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连续两年在青提葡萄上进行有机复合肥(YJF系列)肥效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青提葡萄施用有机复合肥能有效提高糖、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产量,其中处理6[即YJF-6(0.3%富尔德发酵剂 40.5%鸡粪 9%猪粪 40.5%牛粪 9.7%甘蔗渣)8kg 硫酸钾型复合肥0.13kg 过磷酸钙0.1kg 尿素0.05 kg(追肥)]和处理4[即YJF-4(0.3%神采发酵剂 40.5%鸡粪 9%猪粪 40.5%牛粪 9.7%甘蔗渣)8kg 硫酸钾型复合肥0.13kg 过磷酸钙0.1kg 尿素0.05 kg(追肥)]效果较佳,2010年分别比对照增收45.8%和41.0%;2011年分别比对照增收23.97%和22.16%。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化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方肥3个处理,各处理按等N量324 kg/hm2等量折算化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方肥,生长期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株高(3.08 m),较施用化肥差异不显著(P>0.05),较施用有机肥差异显著(P<0.05);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单株重(1.52 kg),鲜草产量(84.53 t/hm2)和干草产量(32.01 t/hm2)均为最高,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有机肥(P<0.05);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DM(37.87%)、Starch(38.47%)含量最高,较施用化肥差异不显著(P>0.05),较施用有机肥差异显著(P<0.05)。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饲草NDF(33.90%)和ADF(20.90%)含量最低,较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滴灌种植饲用玉米,施用有机无机配方肥可以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适宜在当地或者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等6个紫花苜蓿主产区的盐碱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肥料施用试验,处理组(T)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300 kg·hm-2,对照组(CK)施用磷酸二铵225 kg·hm-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第一茬干草产量以及牧草营养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T处理的第一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各地区试验中T处理植株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都显著高于CK,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显著低于CK;整体上T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高于CK。通过多点肥效试验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苜蓿干草产量、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台农16号”菠萝为供试品种,以不施有机肥(常规复合肥)为CK,以甘蔗尾稍为主要原料的堆肥(T1)、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堆肥(T2)、以紫云英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堆肥(T3)、以发酵鸡粪为主的有机肥(T4)4个为处理,作为基肥沟施,研究了其对“台农16号”菠萝的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宜的高效的有机肥。结果表明:施用紫云英秸秆堆肥和发酵鸡粪肥在“台农16号”菠萝营养生长期D叶生长和叶片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CK分别增长12.58%和13.74%、22.30%和11.45%;果实形态上,甘蔗尾梢堆肥和玉米秸秆堆肥在果实纵径、果眼数及果心直径的有较明显的增加,但果肉厚度较小,不是适宜类型的有机肥选择;果实品质上,紫云英秸秆堆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增加最多,增幅11.85%;产量上,紫云英秸秆堆肥和发酵鸡粪肥增产最明显,两者差异明显,分别较CK增产28.07%、29.03%。4种堆肥对“台农16号”菠萝生育期及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提高,但综合分析各项数据知:试验处理选择的有机肥中以紫云英秸秆堆肥做基肥综合效用最好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大田试验,探讨广西“台农一号”芒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芒果品质的变化及果实硒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索硒肥溶液的最佳叶面喷施时期,为广西富硒芒果生产提供参考。根据试验地芒果生长状况,划分3个硒肥溶液喷施时期,分别为花期(FL)、幼果期(YF)和膨果期(FE)。设低浓度(F0.1:0.1%硒肥溶液)、中浓度(F0.2:0.2%硒肥溶液)和高浓度(F0.4:0.4%硒肥溶液)3个硒肥喷施浓度水平,以不喷施硒肥作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30株芒果树。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芒果成熟后测定芒果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总酸度。结果显示:(1)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有机硒为芒果果实中硒主要存在形态,约占芒果果实总硒的95%。(2)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芒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芒果不同部位在喷施硒肥溶液后硒含量表现为叶片>果皮>果肉。(3)随喷施后时间推移,在芒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溶液的处理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的处理果实硒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收获期时不同时期处理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4)不同时期下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芒果果实品质、提升风味口感的效果。结果证明,在芒果膨果期喷施叶面硒肥更有利于芒果果实中硒积累,基于不同处理芒果硒含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在芒果膨果期叶面喷施0.4%硒肥溶液是生产富硒芒果的较优硒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饲用燕麦的最佳播种行距和施肥管理模式,本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行距(20、25、30 cm)和不同复合肥施用水平(0、450、600 kg/hm2)下的饲用燕麦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行距增加,饲用燕麦干草产量下降,株高先增后降,干物质、淀粉、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先降后略有增加,其中行距20、25 cm处理干草产量分别较行距30 cm处理显著增加18.04%和10.72%(P < 0.05)|(2)随着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燕麦株高和干草产量及酸性洗涤不溶蛋白含量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其中施肥处理450 kg/hm2较0 kg/hm2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9.32%(P < 0.05)|(3)行距和施肥仅对整株燕麦中性洗涤不溶蛋白含量存在互作效应,以行距25 cm、复合肥施用量0 kg/hm2的处理最低,其次是行距20 cm、复合肥施用量450 kg/hm2。综合而言,在本试验播种量150 kg/hm2的前提下,饲用燕麦在行距20 cm、复合肥(N-P-K为25:13:7)施用量450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干草产量和较好的饲草品质,其产量可达12.657 t/hm2。 [关键词] 饲用燕麦|行距|施肥|产量|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桑园施用"胜恩克2号"、绿源生物肥(CK1)和常规施肥(CK2)三种处理,调查对桑叶产量、质量和养蚕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胜恩克2号"能增加桑树的壮枝数、株高和单株条长,叶子较大较重,桑叶产量平均增产9.83%和16.57%;养蚕试验表明,"胜恩克2号"处理区较绿源生物肥处理(CK1)与常规施肥处理区(CK2),蚕发育较快,死笼率分别降低0.80%、0.20%,全茧量分别增加1.35%、0.67%,茧层率分别增加0.77%、1.45%,万蚕茧层量分别增加0.03%、3.17%,百公斤叶产茧量分别增加2.52%、3.26%,百公斤叶茧层量分别增加3.24%、4.67%。结论:桑园施用"胜恩克2号"能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是一种高效适合桑园使用的肥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宝岛蕉化肥施肥量(N 300g、P2O5 120g、K2O 600g)为常规处理(TK),增设无肥处理(CK),研究化肥减量0%(T1)、20%(T2)、30%(T3)、40%(T4)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且TI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重10.89%、收获率15.00个百分点。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V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就经济效益而言,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66%和69.03%、产投比分别提高10.78和12.65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在本试验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化肥减量20%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香蕉产量,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升香蕉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轮作制中不同钾肥品种氯化钾(KCl)和硫酸钾(K2SO4)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苏丹草和黑麦草的产量,整个轮作期内,施KCl肥处理比不施钾(CK)增产60.9%,施K2SO4处理增产63.5%.不同钾肥施用均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对N、P养分的吸收,与CK相比,施KCl肥处理对N、P吸收量分别增加24.1%和62.5%,施K2SO4处理对N、P吸收量分别增加12.4%和65.5%.钾肥施用有利于提高N、P肥的表观利用率,施KCl处理的N、P表观利用率分别比CK提高11.5%和10.9%,施K2SO4处理的N、P表观利用率分别比CK提高5.9%和11.5%,2个处理的钾肥利用率分别为71.3%和72.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养殖粪污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施用,该试验研究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番茄生长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影响,设置施用常规化肥(CK)、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000 kg/667 m2(F1)、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500 kg/667 m2(F2)和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2 000 kg/667 m2(F3)4个处理组。结果表明,有机粪肥对番茄生长期叶片数、叶绿素和株幅影响不大,但在盛果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粗有增大趋势,株高变化不明显。从产量来看,仅F3组产量略高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组相比,F2组番茄VC含量显著(P<0.05)增加了14.1%,F1组VC含量增加了6.0%(P>0.05);F1、F2和F3组番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组,且表现为随粪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组土壤pH值、容重和盐分无显著差异(P>0.05);F3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16.74 g/kg,极显著(P<0.01)高于CK组,F1、F2组显著(P<0.05)高于CK组;F1组和F3组土壤总氮相对CK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3%、17.1%;F1、F2和F3组速效钾略高于CK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关注的是,与CK组相比,F1和F3组有效磷分别升高了55.7%(P<0.05)和196%(P<0.01),F2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鸡粪肥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及培肥土壤,但为避免番茄硝酸盐和土壤氮、磷等富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尿素、碳铵、猪沼液、复合肥(NPK)和牛沼液对花单1号青贮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种类对花单1号玉米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每667m2施用尿素30kg处理时,花单玉米的株高均值最高,为241.800cm,与对照组(CK)的差异显著(P0.05);而复合肥试验地的花单玉米产量最高,鲜物质重为65.24t/hm2,干物质重为13.93t/hm2;每667m2施用尿素30kg处理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1.74%,每667m2施用牛沼液3000kg时,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最低,分别是58.35%和25.47%,碳铵23kg时灰分最低是3.09%。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纤维素酶、乳酸杆菌微生物制剂、‘贮宝1号’纤维素降解菌液作为青贮添加剂进行青贮生产利用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CK):青贮原料中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2:青贮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处理3:青贮原料中添加纤维素降解菌液;处理4:青贮原料中添加乳酸菌剂。经30d青贮发酵。结果表明:各种青贮添加剂均能降低青贮饲料的pH和NH3-N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在营养品质方面,处理2~4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6.73%、9.20%和16.3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处理2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7.72%和12.19%。试验结果显示,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改善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效果,提升青贮饲料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海南芒果园普遍存在着土壤有效硼含量缺乏的现象,对芒果园及时适量补施硼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施用不同水平硼肥对芒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芒果种植中硼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三亚进行定点试验,以红金龙芒果品种为试材,采用三水平的硼肥用量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用量硼肥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最适宜的硼肥用量。【结果】不同水平的硼肥用量对芒果产量、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对芒果外观品质的提升不明显。芒果产量最高能提高35.71%,固酸比最多能提高70.09%,维生素C最多能提高7.3%。且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硼含量。【结论】初步探索发现,中水平的硼肥用量对产量提升效果最显著,高水平的硼肥用量对芒果品质提升最显著。因此,在芒果园的施肥中,应加入适量的硼肥,能显著提高芒果的产量及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隋珠’草莓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可调光源,设置两个光强水平(400 μmol·m-2·s-1和600 μmol·m-2·s-1)和三个红蓝光配比梯度(1:1、2:1和4:1),共6个试验处理,以常规钢架塑料大棚栽植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处理对‘隋珠’草莓叶片光合特性、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红光比例或光强,有利于增强‘隋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提升果实品质及产量。处理E(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2:1)和处理F(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4:1)均有效增加了‘隋珠’草莓叶片纵横径和复叶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固酸比分别不低于11.84%、1087mg/kg和18.79,较CK分别增加了32.57%、26.54%和19.91%。处理E与处理F对果实产量方面的影响相当,但处理E在品质指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处理F,因此,确定处理E(光强600 μmol·m-2·s-1,红蓝光配比2:1)是本试验中适合‘隋珠’草莓生长发育的最佳红蓝光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意义】四川攀西地区芒果种植面积达12.05万公顷,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其中以优质晚熟品种“凯特”为主[1]。“凯特”芒果作为四川主要经济水果之一,有效合理施肥能提高其经济价值。确定“凯特”芒果叶片营养诊断采样时间,对今后该品种诊断指标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植物营养诊断是评价、指导平衡施肥的一种综合技术[3]。叶分析是营养诊断较为成熟的方法,确定采样部位及采样时间是叶分析技术的两个关键问题[4]。营养诊断在苹果、柑、龙眼、砀山酥梨等果树上均有应用[5]。至今,国内芒果营养诊断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大部分集中于养分周年变化的研究[6、7、9],有关诊断时间的研究只见于少数几个品种[8]。针对四川“凯特”芒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切入点】已有研究表明,地区、品种的差异对诊断采样时间存在影响[12、15],因而针对四川“凯特”芒的营养诊断时间的研究尤为必要。【拟解决问题】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叶片营养诊断时间段定于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转折期间最为适宜[4],因而,本研究选择于12-4月份(“凯特”芒果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转折期)在四川芒果主要种植区,选择管理规范,产量较高的果园进行采样,并对地区间变异系数、年间变异系数、离均差及花叶间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生产状况确定“凯特”芒准确采样时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保果剂和施肥量对澳洲坚果‘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获得提高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的最佳处理,为我国澳洲坚果的生产提供技术依据。试验每个品种设喷施3种保果剂,分别为喷施清水(CK)、喷施0.05%爱增美(B1)和喷施0.05%爱增美+0.1%氨基酸水溶肥料(B2),以及2种施肥量,1 kg菌肥株-1(F1)和2 kg菌肥株-1(F2),测定各处理坐果率、产量构成、产量以及品质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协调产量和品质的最佳保果剂和施肥量组合。结果表明,喷施保果剂提高澳洲坚果坐果率和产量。与CK相比,B2‘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坐果率分别增加45.9%~65.2%和73.1%~120.9%,产量分别增加99.0%~125.5%和7.3%~46.5%。B2下‘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坐果率分别以F2和F1较高,产量均以F1较高。B2F2处理‘桂热1号’品种坐果率较CKF1处理提高91.5%;‘HASE695’品种B2F1处理坐果率较CKF2处理提高134.4%。B2F1处理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产量较CKF2和CKF1处理分别提高141.3%和46.5%。F1下,与CK相比,B2‘桂热1号’品种单株鲜果数和总糖含量显著提高,B1‘HASE695’品种鲜果重、鲜果横径、壳果重、壳果横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B2下F1‘桂热1号’品种单株鲜果数以及B1下‘HASE695’品种单株鲜果数和脂肪含量较F2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3个主成分可分别反映原变量89.60%和96.12%的大部分信息。根据综合评价结果,B2F1和B1F1处理分别为协调‘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最佳处理。因此,在施用1 kg菌肥株-1下,喷施0.05%爱增美+0.1%氨基酸水溶肥料和0.05%爱增美可分别提高‘桂热1号’和‘HASE695’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1)种草施肥处理区,尤其是复合肥施肥处理区的早稻生物量高于休闲区和种草无肥区,但分蘖数有所减少;(2)施肥处理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稻谷千粒重,施用尿素增加了早稻的有效分蘖,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晚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和有效分蘖的增加是施肥导致后作水稻增产的主要因素;(3)种草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休闲区增产7.9%-14.6%,比种草无肥区增产9.7%-16.5%,而 草无肥区与休闲区相比,水稻减产1.6%,可见,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是后作水稻增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4)考虑到从黑麦草收获物中必然带走大量的磷和钾,本研究也证实了单施尿素影响晚稻的有效分蘖,而且单施尿素容易引起肥害,因此,种草期间应施用复合肥,施肥量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只要施肥量足以维持黑麦草的正常生长(750kg/hm^2),即可对后作水稻生产产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摘要:采用盆栽育苗的方法,施用钠复合肥培育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植株,生长期结束测定其形态指标、生物量及Na+和K+含量,研究钠复合肥对白刺生长及其抗旱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施(NH4)2HPO4相比,施钠复合肥培育的白刺株高分别增加了109%和45%;根长分别增加了95%和57%;主茎直径分别增加了83%和43%,主根直径增加了85%和22%;鲜质量分别增加了236%和68%;地上部中的Na+含量分别增加了49%和24%,根中的Na+含量分别增加了14%和11%。生长期结束后,盆中Na+施用量的22%被植株吸收,67%残留在盆中,可供来年植株吸收利用,淋失的Na+量占育苗前土壤Na+含量的6%。本研究表明,钠复合肥的施用能有效地促进白刺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旱性,且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已显著影响草地土壤氮素循环。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6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 (N1),7∶3 (N2),5∶5 (N3),3∶7 (N4),0∶10 (N5)和对照处理0∶0 (CK)。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及室内矿化培养的方法,从氮素形态、氮素组分及氮素潜在矿化三方面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添加对草原土壤氮素分配和转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未受氮素添加形式的影响;氮添加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尤其是土壤硝态氮,其中N4(无机氮∶有机氮=3∶7)混合氮肥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增幅最大,较对照处理增加1332%。不同形式氮添加没有影响氮素在土壤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占比;N1(无机氮∶有机氮=10∶0)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颗粒态有机氮(轻组)及0~20 cm土层矿物结合态有机氮(重组)中的氮素相对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1%和44%。氮添加增加了10~20 cm次表层土壤硝化速率的同时降低了氨化速率,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不受氮添加形式的影响。因此,有机/无机氮添加比例变化对草原土壤氮素形态和周转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