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袋鼠馆环境空气进行了细菌总数的测定和病原菌的致病力观察。结果显示,环境空气中各笼舍在各种培养基细菌菌落总数,在NA上平均10.12×103cfu/m3,在MSA上平均8.45×103cfu/m3,在MAC上平均0.96×103cfu/m3,在SS上平均0.93×103cfu/m3,在血培养基上平均10.07×103cfu/m3。同一采样点不同的培养细菌总数不同。同一种培养基采样点不同细菌总数不同,舍内的细菌总数多于舍外。从40份长菌的样本中共分离到20种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假伤寒沙门氏菌、聚团多源菌致病力较强,致实验动物小白鼠死亡率分别77.78%(7/9)、66.67%(12/18)、50.00%(3/6)、58.33%(7/1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环境中的细菌数量与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本试验在荣昌地区2个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猪场中采集空气、排污水、粪便和土壤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并对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2个猪场空气、排污水、粪便和土壤样本细菌总数分别为(7.95~50.7)×103 cfu/m3、(0.98~22.10)×105 cfu/mL、(989~12 600)×104 cfu/g、(6.30~37.2)×104 cfu/g;细菌经分离鉴定有79株,其中葡萄球菌30株、链球菌15株、大肠杆菌29株、沙门氏菌5株。结果表明该地区规模化猪场的土壤样本有轻、中度污染,其余样本的细菌总数都符合国家规定;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较多,沙门氏菌较少,其致病性还有待进一步检测。这为当地猪场的卫生消毒和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孔雀生存环境进行了细菌总数的测定和病原菌的致病力观察。结果表明,从50份空气样本中分离到55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31株,肠杆菌21株,链球菌3株。鉴定出18种病原菌,其中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致病力较强;表皮葡萄球菌、发光致病杆菌、血链球菌3种致病力弱;其它的12种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为试验点,采用微生物检测的常规方法,对奶牛舍内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环境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不同,相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细菌菌落总数不同,舍内高于舍外,舍外的上风口低于下风口,下风口100m低于50m。牛舍内外细菌菌落总数最高的是奶牛小区B舍的4号采样点(132.15×10~3cfu/m~3),最低的是规模化奶牛场A舍牛舍上风口50m(4.31×10~3cfu/m~3),与国家标准比较,舍内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舍外细菌总数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分离鉴定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5%(15/60)。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这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20种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最少为4耐,最多为11耐。最普遍的耐药类型是P-OX-AMP-SXT和P-OX-AMP-FOX-STR。  相似文献   

5.
动物园部分动物舍内外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及其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菌落计数、细菌分离培养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部分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土壤、水共12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种动物舍内菌落总数均大于舍外菌落总数.从126份样品中分离到16个菌种127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有69株,占54.33%(69/127);肠杆菌有51株,占40.16%(51/127);链球菌有7株,占5.51%(7/127).通过动物试验得知,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臭鼻克雷伯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假结核耶氏菌、福氏志贺氏菌1-5型、聚团肠杆菌和血链球菌等8种致病性较强,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等4种致病性较弱,耳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施莱福葡萄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等无致病性.动物舍内外环境中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种鸭场鸭舍内外环境中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采用菌落计数、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及16S rRNA鉴定等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地区某种鸭场鸭舍内外的空气、墙壁、地面、水槽和料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鸭舍内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为3 921 cfu/m~3,明显高于舍外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的数量不同,墙壁细菌总数为123 cfu/cm~2,地面细菌总数为4 342 cfu/cm~2,水槽细菌总数为2 579 cfu/cm~2,料槽细菌总数为1 542 cfu/cm~2。从117份样品中分离到106株细菌,其中芽胞杆菌37株,占检出菌的34.9%(37/106);葡萄球菌30株,占检出菌的28.3%(30/106);肠杆菌30株,占检出菌的28.3%(30/106);链球菌9株,占检出菌的8.5%(9/106),且空气中和地面表面的细菌种类最多。说明种鸭场鸭舍内外环境中葡萄球菌、芽胞杆菌和肠杆菌是主要污染菌。  相似文献   

7.
不同乳牛舍环境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南京3个规模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小区泌乳奶牛舍内细菌含量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显示,牛舍环境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同的牛舍不同采样点、不同的培养基其结果均不相同。运动场细菌菌落总数少于牛舍内。NA培养基菌落数最高达33.81×103 CFU/m3,MAC和S.S培养基在多个分布点无细菌生长。6个牧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为F场>E场>B场>C场>A场>D场。牛舍的空气细菌总数与牛舍规模化程度无关,而与各牧场牛舍卫生管理有很大的相关性。从270个样本中共分离到338株细菌,A、B牧场主要是葡萄球菌,分别占分离菌的75.34%(55/73)和60.61%(40/66);C、E、F牧场主要是肠杆菌,分别占分离菌的51.22%(42/82)、62.16%(23/37)、61.11%(33/54);D牧场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46.15%(12/26),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26.92%(7/26)。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空气细菌总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规模化奶牛场泌乳奶牛舍进行空气细菌含量检测,同时对空气中细菌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牧场不同培养基的细菌菌落总数均不同,在NA培养基上,细菌菌落总数B场10.97×10~3 cfu/m~3C场10.17×10~3 efu/m~3A场8.78×10~3 cfu/m~3;运动场细菌菌落总数少于牛舍内。3个牧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是B场32.14%C场的30.91%A场29.25%,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从3个牧场牛舍空气样本中分离到221个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沙门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主要病原菌。A、B牧场主要是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75.34%和60.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5.21%和22.73%。C牧场牛舍空气中主要是肠杆菌,占分离菌的51.23%,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1.70%。3个牧场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所检测到的主要病原菌分别是:A、B牧场主要是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48%和57.9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和23.8%;C牧场主要是肠杆菌,占分离菌的5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8.8%,沙门菌占9.09%。奶牛场空气中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乳牛舍内环境空气中细菌数量与乳房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规模化泌乳奶牛舍内消毒前后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泌乳牛群进行乳房炎调查,对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牛舍不同的培养基其结果均不相同,NA培养基菌落数最高达77.8×103cfu/m3,S.S培养基在多个分布点无细菌生长。牛舍经过消毒后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大幅度减少,运动场空气细菌总数明显低于舍内。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与牛舍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呈正相关,细菌总数多的牛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高。环境空气中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同时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毕节市赫章县某个饲养考力代绵羊的规模化羊场的细菌污染和耐药现状,试验采用细菌总数测定、优势菌落鉴定对规模化羊场内的空气和粪便样本进行了病原菌调查,同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羊舍环境的空气和粪便样本细菌总数分别为0.8×10~3~99.1×10~3cfu/m~3和4.4×10~5~84.1×10~5cfu/g;样本中主要分离出4种优势病原菌,分别是链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葡萄球菌;4种优势病原菌均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其中大肠杆菌尤为突出。说明该羊场应该做好卫生消毒和疾病控制工作,同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选用血-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采样介质,对两个不同种兔舍环境空气中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总数进行了检测,并对葡萄球菌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兔舍内需氧菌含量分别为1.73~85.8×103CFU/m3、2.71~9.66×103CFU/m3空气,葡萄球菌含量分别为0.94~7.84×103CFU/m3、1.02~6.54×103CFU/m3空气.兔舍空气中葡萄球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马胃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占葡萄球菌总数的26.3%~29.6%,其次是腐生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另外,还对需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Andersen-6级收集器不同层级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有56.4%的需氧菌和49%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在3~6层上,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diameter,Dae)在6~0.2μm,它们能进入人、畜的气管、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对饲养员和动物的呼吸道构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A 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选用血-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采样介质,对两个不同种兔舍环境空气中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总数进行了检测,并对葡萄球菌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兔舍内需氧菌含量分别为1.73~85.8×103CFU/m3、2.71~9.66×103CFU/m3空气,葡萄球菌含量分别为0.94~7.84×103CFU/m3、1.02~6.54×103CFU/m3空气。兔舍空气中葡萄球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马胃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占葡萄球菌总数的26.3%~29.6%,其次是腐生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另外,还对需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A ndersen-6级收集器不同层级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约有56.4%的需氧菌和49%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在3~6层上,空气动力学直径(A erody-nam ic d iam eter,D ae)在6~0.2μm,它们能进入人、畜的气管、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对饲养员和动物的呼吸道构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眼镜蛇腐皮病的致病菌,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患腐皮病眼镜蛇皮肤溃烂处挑取少许内容物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兔血平板、SS琼脂平板及真菌培养基上,继而选取优势菌落进行分离、纯培养。结果表明:得到9种细菌,没有发现真菌。根据细菌形态、菌落生长特征和生化特性得出,这9种细菌分别为:黏质沙雷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克氏耶尔森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雷极普鲁威登斯菌1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和腐生葡萄球菌3株。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氏耶尔森菌、雷极普鲁威登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无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在15株致病菌中,除克氏耶尔森菌外,均对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均对阿米卡星高度敏感;15株致病菌均对头孢类抗生素不同程度敏感;哌拉西林、氨曲南和卡那霉素对大部分菌有抑制作用。说明眼镜蛇腐皮病主要由致病性细菌引起,敏感药物治疗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某一家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同时应用肠杆菌科GYZ-15e编码鉴定管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TH-16S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鉴定其属和种。试验结果确定4株菌种中有大肠埃希氏菌3株,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西人工饲养的蛇发生代谢障碍综合征后,病死率较高,为查清原因,对临床接诊的18例蛇代谢障碍综合征病例的心、肝、脾等脏器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测定分离菌对小鼠和蛇的致病力。结果从18例病蛇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到10株细菌,PCR结合生化试验方法,鉴定出4种细菌,分别为粪肠球菌、克氏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和弗格森氏大肠埃希菌,并对其进行种系发育关系分析。所鉴定的4种细菌对昆明小鼠和蛇的致病力差异较大,克氏葡萄球菌和弗格森氏大肠埃希菌对昆明小鼠有较强致病性,粪肠球菌和缓慢葡萄球菌对昆明小鼠致病力较弱;克氏葡萄球菌对眼镜蛇有致病性,其余菌对王锦蛇、眼镜蛇、滑鼠蛇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对分离自阿拉尔的1株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进行了致病性与免疫原性分析。试验共分5组,4个试验组每只兔分别口服感染1.0×103,5.0×103,5.0×104和1.5×105个孢子化卵囊;感染后14 d对1.0×103和5.0×103剂量组的剩余兔以2.5×105个孢子化卵囊攻毒,用0~5分肝脏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和每克粪便的平均虫卵数(OPG)测定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低剂量感染可引起轻微病变,5.0×104个孢子化卵囊感染即可表现出明显的致病作用,但免疫原性试验表明其免疫原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鉴定引发某养殖场水貂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方法]从送检病貂获取的两株优势菌进行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23S rRNA ISR基因的PC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16S-23S rRNA ISR基因的PCR序列分析显示两分离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9%。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高度敏感。致病性试验表明两菌株对小鼠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9×106cfu/mL、3.1×106cfu/mL。[结论]确诊分离到的两株优势菌是肺炎克雷伯菌,且该菌是导致水貂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禽舍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ndersen-微生物空气样品收集器,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对一个种鸡场舍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其需氧菌含量从3.12×104到9.01×105,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波动于2.0×103~3.3×104CFU/m3之间。根据微生物气溶胶颗粒在Andersen-收集器不同层级上的分离情况得知,22.5%的需氧菌、1.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d50)为Φ0.65~2.1μm,它们能进入人、畜的肺泡,对人畜呼吸道构成感染威胁。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0.1×104、1×104、10×104个/只孢子化卵囊的剂量感染黄羽肉公雏,以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平均增重、病变记分和死亡率为判定指标,对11株E.maxima的致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虫株引起的临床症状和各病死鸡的肉眼病变基本相似.各感染组的增重(0.1×104组例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感染10×104个/只的剂量时,上海株增重最少,苏州株和龙岩株增重最多;扬州株的病变记分最大,苏州株和龙岩株的最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扬州株、连云港株、福州株、广州株和美国株引起鸡死亡,死亡率分别为20%、10%、10%、10%和10%.结论11个虫株均有致病性,扬州株和上海株的致病力较强,而苏州株和龙岩株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某牧场母牛产后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乳汁中带血等症状,发病牛衰竭死亡,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病死牛的心脏、肝脏、子宫、乳汁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还对牛的饮用水进行细菌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试验中,从病料及饮用水分离出的20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有3株携有毒力基因hlyA、STb、F17。致病性试验显示,在分离出的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4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的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部分小鼠死亡。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普遍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敏感;黏质沙雷氏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等5种药物敏感,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水质检验显示,该牛场牛的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量均严重超出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对预防、治疗奶牛产后败血症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