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南疆粘性、砂性土壤陆地棉中前期缩节胺化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粘性土壤和砂性土壤棉田的陆地棉在苗期(约6叶期)、一水前、二水前缩节胺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陆地棉苗期缩节胺用量在1.00 g/667 m2,二水前为1.50 g/667 m2,而一水前在变化范围较大(2.00~4.00 g/667 m2)的情况下,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的几率最大;砂性土壤棉田苗期不施缩节胺,一水前用量为1.50 g/667 m2,二水前用量为3.75~6.00 g/667 m2时也可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但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的组合数较少,而苗期缩节胺用量为0.20~0.60 g/667 m2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的组合不存在.粘性土壤棉田陆地棉苗期和一水前的化控量宜轻,二水前的化控量在变化范围较大(0.00~3.00 g/667 m2)的情况下,获得单株铃数6.50个以上的几率最大;苗期缩节胺用量为1.00 g/667 m2,一水前3.00 g/667 m2,二水前化控量0.00~3.00 g/667 m2也可获得单株铃数在6.50个以上,但获得单株铃数6.50个以上的组合数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棉太金"在扬州地区对棉花(Gossypium sp.)产量和品质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验证"棉太金"在江苏地区抗虫棉上的应用效果,明确其在江苏适宜的应用技术和参数。[方法]试验设喷施"棉太金"、缩节胺和清水3个处理,"棉太金"和缩节胺的用量和时间为:6月14日(蕾期),"棉太金"60 ml/m2,缩节胺12.0 g/m2;6月30日(初花期),"棉太金"90 ml/m2,缩节胺27.0 g/m2;7月23日(盛花期),"棉太金"180 ml/m2,缩节胺45.0 g/m2;8月29日(打顶12 d后),"棉太金"270 ml/m2,缩节胺67.5 g/m2。[结果]"棉太金"处理单株成铃数达33.2个,分别比缩节胺、清水对照高3.75%和18.6%,且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棉太金"处理籽棉实收产量比缩节胺和清水对照提高7.5%和28.8%。"棉太金"和缩节胺处理均提高了纤维品质,并且均以"棉太金"提高幅度较大,其中"棉太金"处理纤维长度最长达32.1 mm,缩节胺处理为31.8 mm,分别比对照长0.4和0.1 mm。[结论]该研究可为"棉太金"在棉花上应用技术的熟化、示范、推广和与当地栽培技术的整合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壮安灵拌种可降低株高 ,促进分蘖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壮安灵拌种后小麦穗数增加 0 .9× 10 4~ 2 .7× 10 4个 /6 6 7m2 ,穗粒数增加 0 .3~ 0 .8粒 ,千粒重也增加了 0 .8~ 2 .0g ,增产幅度达到 7.77%~ 14 .19% ,其中处理 1(2g对水 0 .5kg拌 10kg种子 )增产效果最好 ,增收 4 5 .2~ 6 4 .1元 /6 6 7m2 ,实现净利润 4 2 .8~ 6 1.7元 /6 6 7m2 ,但处理 2 (1g对水 0 .5kg拌 10kg种子 )的产投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氟节胺和缩节胺复配使用对棉花株型结构的影响,为机采棉中后期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氟节胺和缩节胺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棉花盛蕾期、初花期、打顶期进行施药,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组。【结果】 第1次喷施氟节胺和缩节胺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15.00~27.00 cm,除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30 g/hm2外,其他处理缩短约4.89~12.43 cm(P<0.05)。第2次施药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2.00~7.59 cm,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50 g/hm2处理的棉花株高增长3.08~4.69 cm(P<0.05)。第3次施药后,各处理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株高基本不再增加。当氟节胺600 g/hm2、900 g/hm2、1 500 g/hm2+缩节胺70 g/hm2时,棉花有效果枝数增加7.75%~10.64%。经氟节胺和缩节胺处理,棉花倒1至倒3果枝枝长平均减少了8.23~9.68 cm,并且与人工打顶差异显著(P<0.05)。喷施氟节胺与缩节胺,棉株上部铃增加19.72%~71.85%,而中部铃只有在氟节胺浓度为600、900和1 500 g/hm2时增加5.71%~32.65%。【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复配使用后,可有效控制棉花株高,且2种药剂复配浓度较高时能更好的优化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小麦化控化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理化控预防倒伏 (一)主要技术措施 首先对播期播量和施肥不当而引起的长势较旺的麦苗,可在小麦的拔节至孕穗期喷施助壮素或缩节胺.每667m2用助壮素10~20ml或缩节胺2.5~5g,兑水25~30kg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6.
壮安灵可有效的矮化小麦基部节间长度 ,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数 ,提高分蘖成穗率 ,促进小麦的穗分化和灌浆成熟。小麦施用壮安灵可显著提高产量 ,增产幅度为 6 .0 3%~ 16 .2 9%。壮安灵不同施用方法中以拌种 +叶面喷施的效益最好 ,增产 6 3.8kg/ 6 6 7m2 ,净增收 6 2 .3元 / 6 6 7m2 。  相似文献   

7.
1 化促 化促是指在合理的肥料投入基础上,通过叶面追肥方法补充养分,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使其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而获高产。当前,巴楚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叶面肥有喷施宝、高效氨基酸液肥、有机络合微肥、磷酸二氢钾四种。棉花全生育期一般喷施四次。具体是:第1次当棉苗长至4~5片真叶时,667 m2用喷施宝5 ml,磷酸二氢钾150 g,加水25~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应,促进棉苗健壮生长,达到壮苗早发的目的;第 2次于棉花现蕾盛期,667 m2使用抗旱型喷施宝5 ml(0.5支)、磷酸二氢钾20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棉花多现蕾、早开花,并提高棉花抗旱性能;第3次于盛花初铃期,667m 2用高效氨基酸液肥150 ml(或络合微肥200 ml)、磷酸二氢钾25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促进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防止蕾铃脱落;第4次于棉花打顶后7~10天,叶面肥用量与第三次相同,促进多结秋桃、结大铃。第三、四次化促是在花铃期进行的,对提高棉花产量、品质作用很大。 2 化控 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造就理想的丰产株型,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目前,我县棉花生产上应用的化控药剂主要是缩节胺。 根据大田调查,一般667m2保苗株数在9 500~11 000株的情况下,株高在65~75 cm时产量最高,成熟好;株高在60 cm以下时,早衰现象严重产量不高;如株高在80 cm以上时,往往是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抑,空果枝多,成铃较晚,棉田郁蔽,吐絮晚,铃重轻,烂桃现象重,霜后花比例大,价格低,产量也不高,经济效益差。因此生产上一定要掌握好化控技术。早:即在棉花4~5片真叶时,对旺长、高产棉田棉苗进行微调,一般667 m2用缩节胺0 .5~1 g,这次化控主要控制第一果枝的着生高度,为"矮"打基础,化控时间一般在5月10日至20 日左右。第一次化控后,如果个别地块未控住,可再适当补控一次,化控用药量应根据棉花长势、地力、墒情、棉花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性)和洪水到的时间(即灌第一水时间),巴楚县灌第一水一般在6月20日后,全生育期灌水3~4次)来定,如果洪水未到,用量一定要控制好,千万不能大,667 m2用1~2 g左右,如果洪水已到,用药量可适当大点3 g/667 m 2左右为宜。在灌第一水前3~5天,用2~3 g/667m2,不管在苗期有无化控,灌第一水前都必须化控,用药量根据地力、长势来定;在第二水前3~5天,667 m2用缩节胺3~4 g ,打顶后7~10天,每亩用缩节胺4~5 g,不可打完顶马上就化控,要待顶部果枝长出5~10 c m后化控,这样有利于利用棉花顶部结桃优势,多抓几个秋桃,提高棉花产量。一般全生育期化控4次左右。  相似文献   

8.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富利硼、金棉露;供试作物:加工番茄,品种为里格尔87-5.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处理A:喷施富利硼0.1%浓度50 g/667m2,对水50 kg/667m2;处理B:喷施富利硼0.15%浓度50 g/667m2,对水35 kg/667m2;处理C:喷施金棉露24 g/667m2,对水40 kg/667m2;处理D(CK):喷施清水30 kg/667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塑型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花塑型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67号为材料,于人工打顶前选取3种塑型剂按照药剂施用方法,在棉花盛蕾期(6月26日)与初花期(7月13日)施药2次,2次施药量设置为T1氟节胺70 ml/667m2、T2羟芸·烯效唑 12 mL/667m2与T3调环酸钙15 g/667m2和对照(CK)甲哌鎓5.5 g/667m2。【结果】调环酸钙对株高伸长抑制作用最佳,氟节胺与羟芸·烯效唑对株高抑制作用稍弱。氟节胺、羟芸·烯效唑与调环酸钙处理下,株高表现较对照缩节胺高出7.20%、5.90%、4.36%。氟节胺能够促进棉株紧凑,高宽比表现与氟节胺、羟芸·烯效唑处理呈现差异,但不显著。氟节胺与调环酸钙能够有效促进棉花果枝苔数的增加,分别为9.51苔、9.45苔,较缩节胺9.10苔有一定的提升。单铃重最高为调环酸钙处理,达到了5.51 g,较对照(CK)提高了0.03 g,羟芸·烯效唑处理较对照(CK)降低了0.49 g。籽棉产量表现为各处理较对照(CK)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调环酸钙的籽棉产量为最高,达到了7 164.04 kg/hm2,较对照(CK)提高了728.69 kg/hm2。各试验组衣分较对照(CK)表现为无差异(P>0.05)。各试验组马克隆值、成熟度、整齐度、比强度、纤维长度、伸长率均与对照(CK)无差异(P>0.05)。羟芸·烯效唑与调环酸钙马克隆值为标准级,氟节胺与CK缩节胺为C级。【结论】不同塑型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塑造效力不一,但都能起到一定降低株高、紧凑株型的作用。调环酸钙处理下棉花株高等农艺性状表现与缩节胺较接近,且对产量有一定的提升,选择调环酸钙作为棉花花期与蕾期塑型剂的较优。  相似文献   

10.
棉花使用壮安灵化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壮安灵和缩节胺均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提供,供试棉花品种为棉花1 号. 1.2 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70份棉花多基因型种群(MAGIC)后代株系为材料,研究株系主要性状对花铃期喷施缩节胺、缩节胺+赤霉素的生态响应,鉴定其敏感性。【方法】试验设缩节胺、缩节胺+赤霉素2个处理,每个处理1种浓度,即缩节胺(30 g/hm~2,兑水225kg/hm~2)、缩节胺+赤霉素(30 g/hm~2+0.5 g/hm~2,兑水225 kg/hm~2),以喷清水为对照。9月15日调查棉花株式图,测定单铃重、衣分、子指、理论皮棉产量。【结果】株高、5果枝长、10果枝长、顶部果枝长、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较对照对缩节胺、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的响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缩节胺处理相比,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对株高、果枝数、总果节、5果枝长、10果枝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结铃数达到显著水平;除子指外,对其他10个指标均有促进作用。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可显著改变株高、果枝数、5果枝长和10果枝长的生态响应度,而对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和皮棉产量的生态响应度无显著改变。基于表型生态响应度数据的聚类分析将群体分为3大类,并构建了3个材料池:钝感材料池、中间材料池、敏感材料池。【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性状对缩节胺、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响应,为生产中采用赤霉素缓和缩节胺对棉花的不良调控效应提供了依据。极端材料池的构建可以明确群体材料对环境的敏感性,为完善棉花生态响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27-163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花期喷施15.0,30.0,45.0,60.0 g/hm~2缩节胺对毛叶苕子主茎长度、收获期秸秆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施缩节胺可有效抑制毛叶苕子主茎的伸长,降低毛叶苕子的秸秆产量,提高毛叶苕子的籽粒产量;随着缩节胺喷施量的增大和喷施次数的增加,缩节胺抑制毛叶苕子主茎伸长的效果、降低毛叶苕子秸秆产量和提高籽粒产量的效果显著增强,其中,以初花期连续3次喷施60.0 g/hm~2缩节胺处理对抑制毛叶苕子主茎长度的效果最好,连续3次喷施45.0 g/hm~2缩节胺处理的毛叶苕子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选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用或复配,于马铃薯花期进行叶面喷施,探讨其对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氯化胆碱(CCC)+多效唑(PP 333)=10g+10g/667m2增产效果显著,缩节胺(PIX)10g/667m2可提高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红小豆防倒伏技术,应用缩节胺在初花期进行化控,采用3种处理(1)15 g/hm2,(2)30 g/hm2,(3)45 g/hm2,以清水为对照(CK),在初花期后2次用药,每次用水量为300 kg/hm2,用药后7 d测量植株的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收获前后测量植株的发育情况和产量性状,并测量实际产量。结果表明:经缩节胺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植株高度显著降低,单株荚数增加,籽粒增大,产量提高。30 g/hm2缩节胺处理植株发育适中、产量较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 3 %克百威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 ,我们进行了本试验。1 供试药剂1 3 %克百威颗粒剂 ;2 3 %呋喃丹颗粒剂。2 试验1 3 %克百威颗粒剂 1 .5kg/ 667m2 ;2 3 %克百威颗粒剂 2 .0 kg/ 667m2 ;3 3 %克百威颗粒剂2 . 5kg/ 667m2 ;43 %呋喃丹颗粒剂 2 . 0kg/ 667m2 ;5ck(以不用药作空白对照 )。共 5个处理 ,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4次 ,每小区 3 0 m2 。3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的土质为沙壤土 ,供试棉花品种为苏棉 9号 ,为营养钵育苗 ,移栽时棉苗 6叶期 ,移栽前运水 ,每 3 d打塘移栽。4 试验实施试验于棉花移栽时 (5月 2 0日…  相似文献   

16.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氟节胺和缩节胺用于棉花的整枝塑型对其株型的影响。【方法】 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施药相同,为缩节胺2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打顶期喷施缩节胺3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分析对棉花株型的影响。【结果】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可抑制棉花株高、油条、上、中、下部果枝、节间距的生长,增加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和各部位棉铃数。氟节胺浓度为40 、120 mL/667 m2时棉花株高、各部位的节间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长量分别为24.22、1.02 、5.06 和5.39 cm。氟节胺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减弱对棉花株高和节间距的抑制效果。氟节胺浓度为60、180 mL/667 m2时油条和上、中部果枝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量分别为4.54、7和6.83 cm。【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棉花侧枝生长可达到对棉花塑型的效果,打顶期喷施可达到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双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16-117
于2008年进行了泗抗3号优化农艺措施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多因子试验,泗抗3号高产栽培模式为:行距1m、密度2000~2500株/667m^2,施纯N18.2~21,3kg/667m2,P2058.3~10.2kg/667m2,K2019.5~22.4kg/667m^2,喷缩节胺3次,其用量为4.25~5.86g/667m^2(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8.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以试验小区籽棉产量为响应值,对棉田缩节胺化控关键时期用量进行优化。试验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可用回归方程表示:Y1=5.58-0.226 25*X1-0.178 75*X2-0.125*X3-0.107 5*X1*X1-0.075*X1*X2-0.087 5*X1*X3-0.262 5*X2*X2+0.182 5*X2*X3-0.23*X3*X3,R2=0.9298;本试验条件下,当蕾期化控浓度为0.59 g/667 m2,初花期~盛花期化控浓度为3.4 g/667 m2,花铃期期化控浓度为4.54 g/667 m2时,籽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正>1试验方案设计本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2 m2。具体设计如下:处理1:全量施肥,不施硼肥(0水平),二铵5 kg/667 m2,尿素3 kg/667 m2,硫酸钾6 kg/667 m2。处理2:全量施肥,每亩施硼肥0.5 kg(1水平),二铵5 kg/667 m2,尿素3 kg/667 m2,硫酸钾6 kg/667 m2。处理3:全量施肥,每亩施硼肥0.75 kg(2水平),二铵5 kg/667 m2,尿素3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的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3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下(F0:空白,对照;F1: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无追肥;F2: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追肥磷酸二铵10 kg/667 m2和油渣26 kg/667 m2)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结果]F2处理下的小区产量与F1、F0存在显著差异.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总量均最大;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结论]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是3.85,总光合势达264.82×105 (m2·d)/hm2;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分别为5.87和5.15 g/(m2·d);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1 330.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