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酶在担子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Takao等认为,营养菌丝中蛋白酶在担子菌的子实体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报道说,在大多数担子菌的营养菌丝中都有蛋白酶,当香菇和金针菇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变弱时,其蛋白酶活性达到最低水平。很显然,蛋白酶决定着担子菌机体中蛋白质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机体中某些具有活性的酶类。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担子菌(Basidiomycetes)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不但是因为担子菌中有很多美味的食用菌,给轻工、化工业提供了原料,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发展医药工业开闢了新途径。目前有关担子菌菌种分离、培养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采用升汞水表面消毒的子实体分离方法又不易掌握;分离与培养用的培养基的报导虽然较多,但有的也比较复杂。从1975年起,我们以开发利用担子菌资源为目的,对黑龙江省兴安岭、张广才岭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木耳子实体阶段酪氨酸酶活性与培养温度和光照以及子实体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木耳子实体阶段酪氨酸酶活性是同时受温度和光照两个因素影响的。光照表现为正效应;较低的温度表现为正效应,较高的温度则表现为负效应。温光影响木耳子实体颜色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温光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作用,导致了子实体中黑色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如果某些遗传条件得到满足的话,那么大型真菌的营养菌丝才能产生子实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产生正常子实体的菌丝,是来源于适合遗传学的两种单倍体菌丝,以两极或四极的方式进行质配的结果,但实际上有许多变种使这些简单方式变为复杂。此外,由遗传学上能形成子实体的营养菌丝,其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和发育是依赖于各种环境因素。这些外界的、化学和物理的因素调节控制着蘑菇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它的顺序是由内源代谢所控制.从理论上讲,在担子菌子实体形成的过程中可分为子实体发生期(从菌丝体上形成原始的子实体,而这些菌丝体继续起营养作用)和形态建成两个时期。由于这两个时期交织在一起,而且进入后一个  相似文献   

5.
基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两个糙皮侧耳凝集素基因Plectin1和Plectin2。结构分析显示Plectin1和Plectin2基因全长分别为1 371和1 359 bp,二者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Plectin1开放阅读框长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Plectin2开放阅读框长1 122 bp,编码373个氨基酸。Southern杂交试验证实Plectin1和Plectin2在糙皮侧耳基因组中均只有1个拷贝。利用qRT-PCR分析了Plectin1和Plectin2在糙皮侧耳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结果显示Plectin1和Plectin2分别在成熟子实体阶段和幼嫩子实体阶段表达量最高,这表明Plectin1和Plectin2基因可能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生长发育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木耳(Tremella fuciformis)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属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和木耳科。它们都是胶质菌,子实体成耳状,担子有隔。有关子实体的细微形态,一般都用光镜进行观察,由于光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观察到其表面的更多特征结构。为此,我们利用电镜高分辨率的特性,研究了白木耳和黑木耳子实体表面形态,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二、担子菌的交配系统(上)异宗配合根据交配的作用方式,高等担子菌可分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大类型。异宗配合的担子菌必须经可亲和的同核体菌丝间的配对,才能形成异核体,进而形成子实体,完成整个有性循环过程。交配型相同的同核体菌丝间不能亲和配对,这种性质就叫作不亲和性,其遗传因子就叫作不亲和性因子,由此构成的系统称不亲和性系统。根据已经研究过的担子菌统计,异宗配  相似文献   

8.
猪苓,又名猪茯苓,在分类上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科菌科,地花属。药用部分为菌核。菌核坚硬,略有弹性,上有绿色芽眼:菌核表面黑褐色,有很多皱纹;内部白色,干后略带褐色。猪苓的子实体称为猪苓花,从地下菌核中长出,是一种美味食用菌。子实体柄短,上着生很多带菌盖的分  相似文献   

9.
糙皮侧耳对玉米秸的降解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糙皮侧耳在玉米秸—麦麸基质上生长期间,菌体对基质的转化放率和基质中主要组分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氧明:1.头潮菇子实体绝对生物学效率为9.15%,二潮菇子实体绝对生物学效率为4.10%。2.头潮菇子实体阶段所消耗的营养物质有57.61%是来自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另42.39%是来自于基质中的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二潮菇期间所消耗的营养物质有86.82%是未自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另13.18%是来自于基质中的非木质纤维素组分。3.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头湖菇的原基期,培养物中CMC酶、FP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甚低,在子实体迅速生长阶段,该三种酶的活性迅速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左右培养物中出现酶活性高峰,在头潮菇子实体采收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在二湖菇子实体迅速生长期间,培养物中酶活性再次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基物中再次出现酶活性高峰。由此可见,酶活性增加与子实体生长发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88年开始进行人工代料培育蛹虫草试验。在这过程中对其子实体的形成作了一些观察,初步表明一般要经历菌丝团、原基、小子实体、子实体成长和子实体成熟五个阶段。现将各自的特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侧耳科侧耳属,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报道,白灵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 g子实体含蛋白质15.72 g,并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糙皮侧耳在玉米秸-麦麸基质上生长期间,菌体对基质的转化率和基质中主要分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头潮菇子实体绝对生物学效率为9.15%,二潮菇子实体绝对生物学效率为4.10%,2.头潮菇子实体阶段所消耗的营养特质有57.61%是来自于水质纤维素的降解,另42.39%是来自于基质有86.82%是来自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另13.18%是来自于基质非木质纤维素的解,3.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头潮菇的原基期,培养物中CMC酶,FP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甚低,在实体迅速生长阶段,该三种酶的活性迅速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左右培养物中出现酶活性高峰,在头潮菇子实体采收后酶活性再次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基物中再次出现酶活性高峰,由此可见,酶活性增加与子实体生长发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型真菌”这个名词应包括所有的蘑菇。即使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可能差异很大,或者属于子囊菌纲,或者属于担子菌纲。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生活史中能产生发育减数分裂的孢子机构,即子实体(子囊果或担子果)。这些子实体是肉眼可见的,而且还可能是可食用的。后一个特征证明,在对决定形成子实体的条件的生理学研究中,生物工艺学的重要性。对有关非食用的种也已进行一些重要的研究。这是由于:一方面因为控制可食用种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侧耳科侧耳属,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报道,白灵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g子实体含蛋白质15.72g,并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谓的菌蕈就是指担子菌的子实体,如蘑菇、香菇、金针菇、平菇、玉蕈、松口蘑以及灵芝等。菌蕈是由双核化的营养菌丝体在温度和光的刺激下形成子实体原基,它利用营养菌丝和培养基中的养分最后发育为成熟的子实体。只是由于有关菌蕈的生物化学研究开展较迟,因此我们对从营养菌丝转变为原基,进而从原基转变成子实体的生长机理了解甚少。当我们一旦探明了子实体形成的机制,必然就为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提供重要的知识,对于生物分化领域课题的研究也必有重要的贡献。在此,笔者就首先发现的酸性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物质S-PI(Pepstatin Ac,即乙酰抑蛋白酶  相似文献   

16.
平菇     
正【别名】侧耳、耳菇、北风菌、蚝菌。【来源】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属)植物侧耳Pleurotu sostreatus(Jacq-exFr.)Quel.的子实质体。【产地】我国各地区均有栽培。【形态特征】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白色、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子实体丛生或叠生,分为菌盖和菌柄2个部分。菌盖呈贝壳形或舌状,褶长,延生。菌柄生于菌盖一侧(偏生或侧生),白色,中实,柄着生处下凹。孢子圆柱形,无色,光滑。  相似文献   

17.
马勃又名马屁泡,担子菌纲,马勃目,马勃科,蘑菇属。分布在河北、山西、江苏、河南、广东、陕西、甘肃、贵州、四川等地。子实体椭圆似蛋形,直径6~12厘米,无柄,略有  相似文献   

18.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担子菌子实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待担子菌子实体形成的研究进展。通过以金针菇为模型的RI示踪实验,解析了菌丝体中积蓄的糖原作为营养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贮藏碳水化合物、随着子实体形成的开始而被分解、被转换为海藻糖后输送到子实体、并作为主要发育基质被利用。笔者率先发现了存在于海藻糖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中的新酶—海藻糖磷酸化酶(TP),接着,在几种食用菌的生化反应中证明了此酶存在并通过基因克隆方法发现此酶在子实体形成中的作用—在营养菌丝体中以糖原为基质催化加磷酸反应,形成α-G1P海藻糖,当海藻糖输送到子实体,借助该酶的加磷酸分解功能生成α-G1P葡萄糖,而葡萄糖作为子实体发育中的主要糖代谢基质而被加以利用。了解了营养菌丝从培养基中吸收的葡萄糖基本上不能从菌丝体输送到子实体。通过基因实验,检证了TP在营养菌丝体中对催化海藻糖的合成作用。另一方面,该酶还具有加磷酸分解从菌丝体输送到子实体的海藻糖的生理功能,伴随子实体发育的细胞内磷酸糖类分析证明了α-G1P(α-1磷酸葡萄糖)的含量比α-G6P(α-6磷酸葡萄糖)更多。另外,从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氮化合物代谢分析表明,营养菌丝的菌体蛋白为形成子实体的主要氮素来源,当生殖生长启动时被菌丝体内的蛋白酶分解,形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子实体并被用于子实体发育。通过这些研究的累积,已大致了解了碳素和氮素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的动态,但是,从营养生长转换到子实体形成的机制却至今仍不明了。  相似文献   

19.
化学因子与子实体形成在子囊菌中,子实体形成的生物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黑色素的合成方面,诸如脉孢霉Neurosporecrassa,柄壳霉Podospora anserina和粪壳霉Sordaria fimicola——三个重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一些有关担子菌的研究也提出了酚氧化酶、酪氮酸酶的作用,它们是黑色索合成的聚合反应中所需要的。因此对子囊菌方面的这些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也是有必要的,尽管我们的主要论点是在担子菌的形态发生上。 Hirsch(1954)认为在脉孢霉中,黑色素或者酪氨酸霉在原子囊壳的形成中起作用。而且以后发现不能形成原子囊壳的突变体也不能形成酪氮酸霉(或者至少它形成的非常少)。这支持了Hirsch关  相似文献   

20.
在担子菌中,子实体放出的孢子发芽而形成单核的初生菌丝,可与在遗传上具有亲和性而极性不同的另一初生菌丝接合而成双核的次生菌丝。次生菌丝的特点是,其细胞内的两个核不互相融合。而是随着菌丝的生长形成唇状突起并分裂,保持双核状态。这样的次生菌丝,在其充分生长之后,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就会引起组织分化,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