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鱼种春季放养进行成鱼养殖、仍是我市不少地方的主要放养方式。一些养殖户因忽视放养中的一些技术环节,造成放养和养成效果不理想。因此,搞好鱼种春放,做好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将直  相似文献   

2.
兰天 《新农村》2008,(3):24-24
1.彻底消除敌害 放养鱼种前,利用枯水季节,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全水库除害。 2.完善拦鱼设施 拦鱼网一般要求网目4~5厘米,应能拦截16厘米以上大规格鱼种。 3.降低放养规格 新建水库拦鱼设施齐全,可适当降低放养鱼种规格,草鱼、青鱼鱼种体长可降至不小于16厘米,鲢、鳙鱼鱼种应在13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3.
1、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分辨伪劣.购买优质鱼种进行放养,这是鲫鱼高产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春季是水产养殖投放鱼种的繁忙季节。笔者认为,春季放养鱼种要做好以下八环节。一、制订合理放养方案鱼种放养的个体大小、密度及搭配品种,主要与养殖户自身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喂养方式、出池时间及商品鱼的要求规格等有直接关系。制订放养方案时须注意:同一批鱼要求尽量规格整齐,还要有适宜的密度,品种搭配要合理:主养鱼与配养鱼食性  相似文献   

5.
冬季池塘水温低水质稳定,鱼类活动力弱,适应性强,鳞片紧密,捕捞和运输时不易受伤,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鱼类仍能摄食生长,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期。实施冬放鱼种能及早得到稀疏放养,提早适应环境,提早摄食,加快生长。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鱼塘冬季整修与消毒,改善鱼塘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实践证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促进鱼种开春猛长,提高产量。越冬期间放养好鱼种,要过好以下九道关:一是鱼池要做到五个改。小塘改成大塘、死水塘改成活水塘、浅水塘改成深水塘、漏水塘改成保水塘、抢险塘改成防洪塘。整修池塘先放水曝晒后,除去过多淤泥,只  相似文献   

7.
冬闲稻田养鱼,即头年11月份放养鱼种,到次年5月收获成鱼或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产鲜鱼在100公斤以上,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1.鱼种早放。早放养鱼种,可使鱼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一般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时期。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2.防冻害。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可采取如下4种方法来避冷增温:①设障避风。在鱼塘北边用木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②烟熏制暖。  相似文献   

9.
吴时华 《农家致富》2007,(12):44-44
1.放养时间冬至后、惊蛰前是最佳投入鱼种时间.此时水温都在5~10%,有利鱼种捕捉运输和分拣挑选.但宜选择晴天操作.遇雨雪风冻天气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种.影响下塘鱼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便于越冬管理,促进鱼种开春猛长,提高产量。越冬期间放养鱼种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是淡水鱼种放养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气温低,水质比较稳定,鱼种体质好,鳞片紧密,拉网、运送、投放不易受伤,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的新环境条件,有利于开春后鱼类迅速生长。冬季放养鱼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有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渔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养鱼户必须注意抓好以下五个关键措施: 一、鱼种放养要科学 鱼种放养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鱼种宜优.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鳞鳍完整、无病无伤。因为鱼体的黏液能粘结并清除附着的微生物和碎屑,是鱼体抵抗病害的第一道屏障。所以选鱼时应以光滑、黏腻为宜,粗糙的财不行。捞鱼时应顺着鱼游的方向,不可迎头捉,以免造成伤害。二是规格宜大。  相似文献   

14.
幸奠权 《农家科技》1999,(11):22-22
<正> 冬季是放养鱼种的黄金季节。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水温低,损伤小,成活率高,较早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促进鱼早春吃食,延长全年生长期,提高养鱼经济效益。 1.修塘消毒。要求鱼塘宜大、宜深,要活水。鱼种放养前10~15天要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埂,修补漏洞,平整池底,清除池边杂草,完善注排水  相似文献   

15.
三、稻田放养。放养野生鲶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干不旱,洪水不淹,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田块面积以667平方米(1亩)左右为宜。放鱼种前,要加高、加厚田埂,开挖鱼沟和鱼坑,要建好进、出水口的拦鱼防逃设备。投放的鱼种规格要选用每尾8厘米以上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放种苗1500-2000尾,并用50克/升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可以混养一些鲤鱼、草鱼鱼种。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适应力强,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可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有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因此,冬季放养鱼种极为有利,但此时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7.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量小,鳞片紧,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鱼种早放养、早开食,生长时间比春放增长,产量提高。新建池、并塘空池、常见或热带鱼销售后空池和鱼种不足的水面,都应在冬季投放鱼种。现介绍其运输及放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三早"原则1.早准备春季鱼类养殖生产工作应尽早准备,主要有生态环境的营造,配电线路、机电设备、生产用具的检修以及苗种、肥料、饲料、药品的供应等。2.早放养鱼种放养应尽量提早,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为适宜。因为此时水温较低,鱼种鳞片紧密,活动力较弱,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操作过程中,鱼体不易受伤。  相似文献   

19.
一、调整放养结构 (1)池塘放养品种应利用杂食鱼清除残饵和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2)鱼种放养时,选择规格大、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3)冬季放鱼种到春季水温上升时应提早投喂饲料,使鱼很快进入生长期,提高其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春季合理放养鱼种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根据池塘的大小、深浅,水质肥瘦,水源排灌充分与否来决定放养鱼种的规格和密度,才能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