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是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农广校就是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农广校的教育必须超前适时发展,改革传统的农业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根据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尽快构成适应农民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办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反映到农广校教育上,是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村经济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当前农村对多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昌吉州农广校近年来,改变了过去那种片面强调规模、忽视教学质量的倾向,深入研究农广校特有的教学规律,根据农村成人学习特点,对学员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广西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对提高广西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产品竞争力要增强,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农民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广西农广校系统办学的建设和改革步伐。本文对广西农广校系统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优势展开讨论,提出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争取政策完善和提升教育教学设施装备等几点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目前农村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即农业技术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实效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要充分利用调查成果,对指导和完善农广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中央校、市、县、乡(教学班)四级办学体系的优势,成为我市农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创办农广校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培养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广校教育战略,稳定中专学历教育的规模,加强素质教育。调整现有专业,增加新专业,改革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为当前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增加中专学历教育的吸引力。实施农民终身教育,开展多层次培训,是农广校今后的发展方向。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要发展农广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意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并且增加农民教育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5.
刍议农村职业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村各类劳动者素质的培养任务,只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才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当今时代对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农业远距离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为此,需从两个方面着手深化改革。1.优化专业结构,拓宽办学门路。从单一的为“小农业”培养人才,转向为整个农村经济服务。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原则,广泛开展联合办学。农广校的教育也应做到4个结合。即与成人教育和职业  相似文献   

7.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离不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证明,办好职业教育,加强农科教结合,对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校的课程设置总是要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在农业高校广泛开展生态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提出实施生态学教育的设想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广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广校是一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基层,覆盖面广的远距离成人中专学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广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有效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已成为农广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一所全国性的农村远距离成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它面向“三农”,运用现代化媒体开展远程教育。改革开入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一的单学科的中专学历教育,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求各类实用科技人才充实农业生产。农广校,以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和优化课程设备的改革措施,可满足农村对中等专业文化知识的需求。但是要使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急耐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所以农广校发展了高等农业教育,这样可以满足农村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广校还利用图书、录像、光盘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给农民传播科技知识,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在提高农村整体素质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