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可控条件,以桑沟湾(Sanggou Bay)养殖海带(Sacharin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海带碎屑降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速率及对底质、溶解氧的影响.实验设置2个底质条件(加底泥,无底泥)、2个溶氧条件(好氧,厌氧),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实验持续27 d.结果显示,(1)加入底泥,可以促进海带碎屑的降解.实验结束时,加入底泥组无机氮(DIN)、总氮(TN)、活性磷酸盐(DIP)、总磷(TP)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234、1.802、0.028、0.033 μmo1/(g.d),显著高于未加底泥组的0.039、1.476、0.005、0.010 μmo1/(g·d).而未加底泥组的可溶性有机氮(DON)释放速率为1.437 μmo1/(g·d),显著高于底泥组的0.568 μmo1/(g.d).(2)厌氧条件有利于海带碎屑中P的降解释放,释放的TP中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TP、DIP、DOP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非厌氧条件.但是,厌氧条件下无机氮释放速率为0.097 μmo1/(g·d),仅为好氧条件下无机氮的8%,而总氮为好氧条件下的71%.(3)底泥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水体的N:P,达到207.83±301.37,厌氧状态使水体N:P降低到9.38±6.55,都较大的偏离对照组的16.82±1.26,远远偏离经典Redfield值(16∶1).整个实验说明养殖海带降解过程受底质、溶氧条件影响,同时,大量海带碎屑腐烂降解,将会对养殖系统的营养盐浓度及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光照与营养盐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释放溶解有机碳(DOC)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光强[0、83、165和250 μmol photons/(m2·s)]和不同营养条件下(氮加富、磷加富、氮磷加富和自然海水)海带幼苗DOC的释放速率。结果显示,自然海水条件下,海带幼苗DOC释放速率与光照呈正相关性(P<0.05),光照250 μmol photons/(m2·s)时达到最高,为(24.31±5.84) μmol/(g·h),约为黑暗条件的4倍左右。单一氮加富、磷加富对海带幼苗释放DOC无显著影响,其释放速率分别为(23.04±4.23)和(18.18±4.59) μmol/(g·h)。氮磷共同加富显著提升了海带幼苗DOC释放速率,其释放速率为(37.15±6.77) μmol/(g·h),约为自然海水条件下的3倍。海带幼苗释放DOC很可能同时受“溢出”与“扩散”两种调节机制影响。在寡营养条件下,“溢出”机制占主导,表现为与光照正相关,释放物质相对分子量较高;在富营养条件下,“扩散”机制占主导,表现为受氮、磷营养盐整体水平调节,释放物质相对分子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大型海藻对氮磷吸收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了经济价值较高、生态特征较为明显且研究较为深入的三种大型海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作为实验材料,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14℃、1500lx)和适宜的氮、磷浓度(50μmol/L、5μmol/L)下,研究其在72h内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实验数据测得,海带、鼠尾藻和龙须菜对氨氮吸收速率分别为0.397μmol/g·h、0.317μmol/g·h和0.300μmol/g·h,吸收效率为66.3%、53.6%和51.2%;对磷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36μmol/g·h、0.030μmol/g·h和0.033μmol/g·h,吸收效率为65.2%、55.7%和58.8%。结果表明,三种海藻对氮、磷均有明显的吸收效果,吸收能力顺序为:海带>龙须菜>鼠尾藻。  相似文献   

4.
"海天1号"海带是南方耐高温品种与北方高产品种杂交后,经过几代选育获得的海带新品系,具有产量高、耐高温、成熟稍早等特点(暂命名为"海天1号"海带)。为探究"海天1号"海带幼孢子体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生理适应性,设置了温度、光强及营养盐3个单因素实验,利用液相氧电极技术研究其对"海天1号"海带幼孢子体(1–2 cm)表观光合速率(Pn)和呼吸耗氧速率(R)的影响,并测定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结果显示:(1)温度为14℃、光强为80μmol photons/(m~2·s)、氮营养盐为6 mg/L(N/P=10∶1,下同)环境下,幼孢子体的RGR和P_n均较大。在温度为22℃、光强为100μmol photons/(m~2·s)、氮营养盐浓度为10 mg/L条件下,R最强。(2)22℃组的幼孢子体生长受到抑制,其RGR显著低于14℃组(P0.05)。20μmol photons/(m~2·s)与80μmol photons/(m~2·s)光强组的RGR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5个营养盐浓度组之间幼孢子体的RGR无显著性差异(P0.05)。(3)随着温度、光强、营养盐浓度增加,幼孢子体的P_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4℃组P_n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氮营养盐浓度4 mg/L和6 mg/L组的P_n显著高于2、8和10 mg/L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R和P_n呈负相关。(4)光强对幼孢子体P/R(总光合速率/呼吸耗氧速率)的影响较小,温度和营养盐浓度对其影响较大。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适宜"海天1号"海带幼孢子体培养的条件为光强50μmol photons/(m~2·s)、温度16℃、氮营养盐浓度5 mg/L。  相似文献   

5.
封闭式精养池塘N、P营养盐的自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江三角洲的精养池塘为例,通过对一个养殖周期的水质和生产情况调查,计算了N、P营养盐的平衡收支情况,获得了养殖池塘N、P营养盐的净沉积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浮游植物对N、P吸收、底泥的吸附沉淀和底泥-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在池塘自净作用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养殖池塘N营养盐的自净作用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吸收,强度达到0.35 g/(m2.d),扩散作用也是N营养盐的重要的自净机制,其强度与水体-底泥间隙水中的N营养盐浓度梯度相关,在优质鱼养殖池塘,扩散作用强度达到0.42~0.49 g/(m2.d),而在家鱼养殖池塘,呈现出反向的扩散,强度为0.02~0.10 g/(m2.d)。养殖池塘P营养盐的自净作用来自浮游植物的吸收、底泥的吸附沉淀,二者的强度分别达到0.049 g/(m2.d)、0.04~0.12 g/(m2.d),二者之和一般大于养殖鱼类无机P排泄速度0.079 g/(m2.d),底泥的P释放是维持水质稳定的重要过程,在观测的池塘中,P释放强度达到0.019~0.068 g/(m2.d)。  相似文献   

6.
厦门大嶝岛海域紫菜、海带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域无机氮(N)和无机磷(P)输入与吸收的平衡原理,通过2000~2001年对厦门大嶝岛海域海水交换、沉积物释放、陆地和江河径流排放、养殖动物和野生海洋动物排泄等项无机氮和无机磷输入量的调查、检测,浮游植物、潮滩微型藻类、野生大型藻类、养殖和野生海洋动物对无机氮和无机磷吸收量的调查和检测,估算可供养殖海带和紫菜的无机氮和无机磷数量,进一步以海带和紫菜有机氮和有机磷的含量,来衡量海带和紫菜的可养殖量。估算结果表明,无机氮平衡法估算大嶝海域紫菜和海带养殖容量(淡干品)分别为5·43×104和32·84×104t,单位面积可养密度分别为7·21和43·61t·hm-2。无机磷平衡法估算大嶝海域紫菜和海带养殖容量分别为1·97×104和12·22×104t,单位面积可养密度分别为2·62和16·23t·hm-2。模型的实用性分析以无机磷供需平衡法为佳。  相似文献   

7.
基于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斜生栅藻对硝氮和氨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0min的试验中,对15NH4+-N的吸收速率为0.62~1.15μmol/(g·min);对15NO3--N的吸收速率为0.08~0.15μmol/(g·min)。在NO3--N和NH4+-N2种形态氮源同时存在的混合组中,斜生栅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0.12~1.00μmol/(g·min)]显著低于NO3--N作为唯一氮源的单一组[0.78~1.23μmol/(g·min)],表明NH4+-N的存在对藻类吸收NO3--N有抑制作用。在14NO3--N和15NO3--N同时存在时,斜生栅藻优先吸收14NO3--N,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但不同形态氮对藻类氮吸收的影响远远大于同位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30.78±2.18)μmol/(mg·h)和(11.92±0.97)μmol/(mg·h);呼吸耗氧速率分别为(2.30±1.49)μmol/(mg·h)和(2.34±0.85)μmol/(mg·h)。在-1~4℃,2种单胞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基本相似,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但其增长幅度随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和盐度组合,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对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和盐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也极显著(P<0.01).在盐度20、温度25℃条件下和盐度30、温度30℃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分别为11.26μmol/[g(dw)·h]和11.01 μmol/[g(dw)·h];在盐度40、温度15~30℃范围内对磷的吸收速率较大,达到1.5μmol/[g(dw)·h]以上.温度和光照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在温度15℃和光照强度140~180μE/(m2·s)以及温度20~25℃和光照强度60~100 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均在9.60 μmol/[g(dw)·h]以上;在温度25℃和光照强度60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磷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为1.30 μmol/[g(dw)·h].本研究结果表明,鼠尾藻总体上对水体中的氮、磷均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能较好地同时吸收NH4+-N和NO3--N,显示了它对海水环境中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四种不同营养盐浓度环境,分析异枝麒麟菜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麒麟菜对海水中无机氮的去除率为89.5%~92.0%,对磷酸盐的去除率为79.6%~81.8%,对无机氮的吸收速率最高达到0.26μmol(/g·h),对磷酸盐的吸收速率最高达到0.009μmol(/g·h)。说明麒麟菜对氮、磷的吸收效果很明显,吸收速率随氮、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对海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生理生态学角度解答温度和光照对海带孢子体生长过程的影响,探索海带孢子体对温度和光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实验在测定养殖海域海带孢子体生长参数的基础上,设定了6、10、14和18°C 4个水温梯度的海带孢子体暂养实验,以及它们在0、25、70、133、230、317、421、582、786μmol photons/(m2·s) 9个光合有效辐射(PAR)梯度下的光合活性荧光参数测定。结果显示:①在6°C水温条件下,海带孢子体荧光参数Fv/Fm和Fv/F0最大,分别为0.71和2.40;在18°C水温条件下,其Fv/Fm和Fv/F0最小,分别为0.65和1.85;②暂养海带孢子体的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qN或NPQ)在18°C水温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0.92和3.29;③海带孢子体的快速光曲线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④海域养殖海带孢子体的最大叶长增长速率、叶宽增长速率和干重增重率分别为1.34 cm/d、0.33 cm/d和1.01 g/d。研究表明,海带孢子体干重生长率变化与不同水温条件下的快速光曲线变化一致,高温抑制了海带孢子体光合效率;当环境光合有效辐射大于样品光饱和点(Em)后,海带孢子体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海天1号”海带是南方耐高温品种与北方高产品种杂交后,经过几代选育获得的海带新品系,具有产量高、耐高温、成熟稍早等特点(暂命名为“海天l号”海带).为探究“海天1号”海带幼孢子体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生理适应性,设置了温度、光强及营养盐3个单因素实验,利用液相氧电极技术研究其对“海天l号”海带幼孢子体(1-2 cm)表观光合速率(Pn)和呼吸耗氧速率(R)的影响,并测定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结果显示:(1)温度为14℃、光强为80 μmolphotons/(m2.s)、氮营养盐为6 mg/L(N/P=10∶1,下同)环境下,幼孢子体的RGR和Pn均较大.在温度为22℃、光强为1 00 μmol photons/(m2·s)、氮营养盐浓度为10 mg/L条件下,R最强.(2) 22℃组的幼孢子体生长受到抑制,其RGR显著低于14℃组(P<0.05).20 μmol photons/(m2·s)与80 μmolphotons/(m2·s)光强组的RGR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5个营养盐浓度组之间幼孢子体的RGR无显著性差异(P>0.05).(3)随着温度、光强、营养盐浓度增加,幼孢子体的P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4℃组Pn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氮营养盐浓度4 mg/L和6 mg/L组的Pn显著高于2、8和10 mg/L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R和Pn呈负相关.(4)光强对幼孢子体P/R(总光合速率/呼吸耗氧速率)的影响较小,温度和营养盐浓度对其影响较大.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适宜“海天1号”海带幼孢子体培养的条件为光强50 μmol photons/(m2·s)、温度16℃、氮营养盐浓度5 mg/L.  相似文献   

13.
溶解无机氮加富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海带养殖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NO-3-N和NH+4-N)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体系各组分的变化趋势与无机氮添加浓度和无机氮形态有关。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在(4.73~52.78)μmol/L和(2.56~34.66)μmol/L时,DIC、HCO-3和pCO2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以NO-3-3和NH+4-3组变化最为明显,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 054、2 112μmol/L,1 776、1 869μmol/L,86、114μatm;而当NO-3-N和NH+4-N浓度范围分别为(52.78~427.29)μmol/L、(34.66~268.33)μmol/L时,DIC、HCO-3和pCO2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其下降幅度逐渐减弱,但实验结束时DIC、HCO-3和pCO2仍低于对照组。NO-3-N对海带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较NH+4-N明显,加NO-3-N组对水体的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加NH+4-N组。当NO-3-N和NH+4-N浓度分别为52.78μmol/L、34.66μmol/L时,海带的光合固碳能力达到最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降低海带对水体无机碳的吸收固定。  相似文献   

14.
海带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效果与固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舟山市桃花岛碳汇渔业示范区作为调研对象,于2013年2-8月对网箱养殖区、海带养殖区、海带养殖区上游(对照点)和海带养殖区下游各站位水质参数以及海带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跟踪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海带在减轻海水富营养化方面效果显著,在去除海水无机氮方面尤为明显。与对照点相比,海带养殖区下游无机氮平均浓度降低了15.3%,水体富营养化得以改善,网箱养殖区海水与对照点相比,无机氮平均浓度显著降低(P0.05),海带养殖未使海水中有机质含量升高。在固碳能力方面,该海域海带的年固碳能力为0.234kg/m~2,通过标准化转换,固碳速率最高达403t/(km~2·年),通过海带养殖,该示范区一年总共可吸收碳(C)31 200 kg,吸收氮(N)2130 kg,吸收磷(P)300 kg。本研究说明海带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与固碳能力,可为建立鱼藻生态复合养殖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015μmol/(g.h)和0.018μmol/(g.h),蜈蚣藻在0.7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016μmol/(g.h)。结合去除速率常数来看,脆江蓠对硝酸盐和磷酸盐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营养盐的起始浓度对脆江蓠、真江蓠和蜈蚣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所有的实验浓度下,8 d后的湿重均为脆江蓠增加最大,蜈蚣藻增加最小;并且改变硝酸盐的浓度比改变磷酸盐的浓度更能刺激蜈蚣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铁盐对不同品种(系)以及相同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海带雌配子体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3+,对培养在低温弱光[(10.0±1.0)℃、2μmol/(m2·s),L]和高温强光[(15.0±1.0)℃、80μmol/(m2·s),H]条件下的"901"、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3个品种(系)海带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17.
使用悬浮式生物反应器(suspendedgrowthreactor,SGRs)研究了生物絮团粒径对絮团的硝化氨氮能力和同化氨氮能力的影响。硝化作用条件下,未分筛组、粒径大于等于50μm的絮团组(≥50μm组)和粒径小于50μm的絮团组(50μm组)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去除速率分别为(1.33±0.01) mg TAN/(g TSS·h)、(1.62±0.04) mg TAN/(g TSS·h)和(1.64±0.06) mg TAN/(g TSS·h);同化作用条件下,三组的TAN去除速率分别为(2.83±0.08) mg TAN/(g TSS·h)、(3.34±0.12) mg TAN/(g TSS·h)和(3.52±0.12) mg TAN/(g TSS·h)。≥50μm组与50μm组的TAN去除速率、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otal nitrogen, TN)的最终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检测了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粗蛋白(crude protein)、总脂肪(crude fat)、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酸(fatty acids)、粗灰分(crude ash)、碳氮比(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C/N)、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VSS)和活性污泥比好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 SOUR)等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絮团粒径对硝化氨氮、同化氨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絮团的营养价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冬季苦草分解速率及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冬季苦草腐败分解速率及其氮、磷损失规律。结果表明:苦草腐败释放的磷大部分被底泥吸附,少量进入水体;释放到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和硝态氮(NO3--N)数量也较少;底泥减缓了苦草干重损失速度,而加快了TN和TP损失速率;苦草分解过程中磷的释放速率比氮快;苦草腐败分解具有阶段性,前36d分解迅速,以后分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下围隔底泥反硝化、硝化和氨化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围隔底泥的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以探究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对池塘底泥-水界面N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草鱼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混养组合分别为一元组(草鱼)、二元组(草鱼+鲢、草鱼+凡纳滨对虾)、三元组(草鱼+鲢+凡纳滨对虾,设2种放养比例).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中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范围为0~734.15 μmol/(m2·d),硝化速范围为0~1 209.20 mmol/(m2·d),化速率范围为0~41.25 mmol/(m2·d).2)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较高,与很多河口和湖泊数值接近;在养殖中期,底泥的硝化速率很小甚至检测不到;底泥的氨化速率呈逐月递增趋势,以三元混养组最高.3)混养组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放养密度越大,草鱼的放养密度越小,反硝化作用出现得越早,但反硝化速率很难保持开始的水平;反之,反硝化作用出现得较晚,并会随着养殖周期的推移迅速升高;放养种类越单一,底泥的硝化速率越低,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养密度越高,硝化速率越高.从养殖模式优化的角度来看,草鱼三元混养组要优于单养和二元混养组,但三元混养组中两种放养密度各有优劣,有待进一步优化以确定最佳放养比例.  相似文献   

20.
许强  高菲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12):1853-1859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带新鲜组织、降解组织及脱落碎屑中定殖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的总脂含量显著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中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和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含量相比于新鲜叶片有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碎屑中定殖了繁盛的细菌群落;海带碎屑的硅藻脂肪酸标志16∶1(n-7)/16∶0比值最高,降解组织中该比值也显著高于新鲜叶片,表明硅藻类也大量定殖于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鲜海带组织中不含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DHA,而在降解叶片和脱落碎屑中都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该标志物(0.65%和1.57%),指示了原生动物在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的定殖。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显著改变了降解海带叶片及海带碎屑的有机碳氮特征,新鲜海带叶片组织碳、氮比值高达17.32,而降解组织和海带碎屑有机氮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碳、氮比值则分别下降为6.61和6.48。研究结果表明,海带脱落碎屑并非单一成分,而是以海带降解残片为主体,同时混杂有硅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群落的混合体。海带碎屑通过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其有机氮含量升高,碳、氮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