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添加了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的人工鱼礁并未显著增加褶牡蛎的附着量(P>0.05).通过对添加物礁体自身碳封存量的计算,海湾扇贝壳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104.13kg,最大碳封存量为260.32kg;花生秸秆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296.28kg,最大碳封存量为740.70 kg;实验礁体添加物的总碳封存量达2802.87 kg.以此估算,如将实验所在的66.67 hm2礁区已投放的圆管型混凝土礁材料加入添加物,以海湾扇贝壳替代率为10%计算,至少可完成52040.00 kg碳的封存,以花生秸秆替代率为25%计算,礁体自身的碳封存量可达370350.00kg.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在汉沽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海域进行了跟踪监测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放1年的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10~15cm,附着生物以长牡蛎、密鳞牡蛎为主要优势种,单位面积附着量6.25kg/m2。实验数据显示附着的牡蛎及其它生物生长良好。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以及礁体生物附着状况来看,人工鱼礁区良好的生态效应已初步显现。在礁区周围的海底出现了以礁体为中心的高生物量区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从生物多样性和总生物量的角度来看,汉沽示范区人工鱼礁对改造局部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礁体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山东青岛石雀滩海域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实验,挂板材料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P)、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S)、钢板(F)。结果显示,共鉴定出附着生物69种,其中,贝壳粉硅酸盐水泥挂板最多(53种),其次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51种),钢板最少(31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和粉硅酸盐水泥挂板的优势种均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紫贻贝(Mytilusgallo provincialis)和麦秆虫(Caprella sp.);钢板的优势种为紫贻贝、麦秆虫和青岛板钩虾(Stenothoe qingdaoensis)。9~11月为生物附着高峰期。粉硅酸盐水泥挂板的平均生物量最高,达到4717.50 g/m2,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次之,为2621.12 g/m2,钢板最小,为163.85 g/m2。附着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为钢板>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硅酸盐水泥。研究表明,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的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最大,生物附着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和人工鱼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抗压强度为C25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采用粗、细扇贝壳对混凝土中的天然骨料部分替代,并对扇贝壳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粗、细扇贝壳替代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并根据山东省2016~2020年的投礁计划,对利用扇贝壳替换人工鱼礁混凝土中天然骨料的固碳潜能及可清理的废弃扇贝壳堆积面积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随着扇贝壳替换天然骨料比例的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呈降低趋势。粗扇贝壳替换天然粗骨料混凝土较细扇贝壳替换天然细骨料混凝土的塌落度降幅大;粗扇贝壳替代混凝土中的天然石时,扇贝壳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与基准混凝土基本接近,粗扇贝壳的最佳替代率为40%,28 d抗压强度较基准混凝土提高了7.3%。用细扇贝壳替代混凝土中的天然砂时,可使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较基准混凝土提高幅度较大,最佳替代率为60%,28 d抗压强度较基准混凝土提高了33.5%;以细扇贝壳替换混凝土天然细骨料替换率为50%~70%估算,山东省2016~2020年计划新建的2043万空方人工鱼礁均用此种混凝土制作,可实现礁体固碳量27.54~38.56万t,可减少废弃贝壳陆地堆积面积5.89~8.24 km2,具有很高的生态潜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18年9月通过打捞鱼礁的方式调查了2010、2012、2014、2016和2018年投放礁区礁体附着生物情况。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年份投礁区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均占绝对优势。2018年投礁区由于礁体投放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稳定的附着生物群落,其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附着生物数量和重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年份。2010年投礁区域礁体附着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但在附着生物重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鱼礁附着生物优势种种类组成受到其所处海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大,时间序列对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影响在投放前期较为明显,当生物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其影响明显减弱,但其生物生态环境仍在缓慢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利用潜水原位采样法对竹洲人工鱼礁及附近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附着生物68种,多属于热带一亚热带暖水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华美盘管虫(Hydroideselegans)和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投礁6个月的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存在显著差异,投礁12个月礁体上附着生物种类与天然岛礁上附着生物差异有减少趋势,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竹洲礁区海域附着生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群落,投礁12个月礁体与天然岛礁同属一个群落,投礁6个月礁体附着生物为一个群落。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改变了礁体表面空间结构,空间异质性提高,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逐步向着天然岛礁附着生物群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生物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受海水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文章综述了影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它因素,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1人工鱼礁的选型人工鱼礁礁体的选型需考虑拟投礁海域生物种类的习性,以适应不同生物的需要。礁体的高度必须考虑投礁区的水深、底质及船舶的航行安全。根据以往建造人工鱼礁的经验,选择普通花岗岩石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礁体比较合适,因为这两种鱼礁建造成本低,取材容易,且在海水中性能稳定,具有很强的耐腐蚀功能,长期放置无有害物质扩散,对海域生态环境无污染。此外,石材和混凝土构件鱼礁易被生物附着,可使水域中生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碳汇机理及潜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鱼礁海区作为典型的浅海人工修复增殖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均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人为调控,因此,该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固碳能力很大程度上被人类生产活动所影响。本研究根据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探讨礁区主要生物固碳因子及其固碳机理,初步提出礁区生物固碳量的计量方法,并讨论通过人工鱼礁建设扩增海洋生物固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鱼礁是实现海洋牧场建设、海域生态调控和海洋生境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鱼礁的聚鱼效果主要取决于礁体建造材料、结构造型、流体力学特征及礁体布局等因素。总结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人工鱼礁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礁体造型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现有人工鱼礁礁体材料的优、缺点,新型复合材料应用空间等;主要礁体构型及现有设计方法;采用流体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开展礁体水动力学行为研究的进展;人工诱导流场和人工鱼礁布局主要方法。结合我国人工鱼礁现状,提出人工鱼礁设计与应用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造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人工鱼礁选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工鱼礁的选型优化包括对礁体材料和礁体构造的选择。参考目前现有人工鱼礁结构类型,选取混凝土为设计礁体材料,计算各礁体实体体积、空方体积、表面积及其重量,通过计算找出礁体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引入礁体每体积混凝土产生的空方体积(ε)和表面积(η)两个优化参数,来衡量礁体的性能。结果表明:框架形礁ε值相对较高,而异体形或组合鱼礁η值相对较高,说明框架形礁体单位体积混凝土产生流态效应最好,异体形或组合结构礁体单位混凝土附着面积较多。同时引入有效空方体积概念,进一步说明礁体结构与流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年9月对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附着生物的调查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组成及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须鳃虫(Cirriformia tentaculata)、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美丽唇齿螺(Engina pulchra)、真蛇尾(Ophiura s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背裂虫(Opisthosyllis brunnea)、红网孔苔虫(Iodictyum axillare)、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毛偏顶蛤(Modiolus barbatus)、纹斑棱蛤(Trapezium liratum)、乳蛰虫(Thelepus sp.)和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等种类构成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主体.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层和下层的附着生物群落基本上聚为一类;而中层的附着生物群落没有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张海松 《齐鲁渔业》2013,(10):26-28
人工鱼礁礁体的选型需考虑拟投礁海域生物种类的习性,以适应不同生物的需要。礁体的高度必须考虑投礁区的水深、底质及船舶的航行安全。根据以往建造人工鱼礁的经验,选择普通花岗岩石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礁体比较合适,因为这2种鱼礁建造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人工鱼礁礁龄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影响, 本研究于 2019 年 5 月、8 月和 10 月通过潜水样方取样, 调查了莱州芙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礁体附着生物。共鉴定出附着生物 94 种, 其中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种类最多, 为 33 种, 软体动物门(Mollusca)次之, 为 21 种。1 龄鱼礁(投放时间为 1 年的短礁龄)附着生物的种类为 66 种, 4~5 龄鱼礁(投放时间为 4~5 年的长礁龄)为 79 种。不同季节和不同礁龄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 在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方, 长礁龄礁区均显著高于短礁龄礁区。本研究选取了摄食习性(feeding habits)、活动能力(mobility)、栖息方式(habitat)、成体大小(body size at maturity)、寿命(longevity)和身体柔韧度(flexibility) 6 个功能性状(共计 21 种性状类型), 比较了不同季节 2 种礁龄附着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 本海域人工鱼礁上更易附着滤食性、无活动能力、固着型、长寿命(>5 年)、无身体柔韧性、规格极小(<1 cm)的物种, 代表种为大室别藻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2 种礁龄附着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摄食习性、活动能力和栖息方式上, 4~5 龄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捕食性、 强活动能力以及埋栖和爬行栖息方式等性状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 1 龄鱼礁(P<0.05), 而滤食性、固着型和无活动能力等性状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 1 礁龄鱼礁(P<0.05)。附着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程度方面, 4~5 龄鱼礁高于 1 龄鱼礁, 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传统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性状法(BTA)分析了不同季节长、短礁龄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差异, 为揭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建设的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成本和投放成本的调查,从经济学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造礁材料的人工鱼礁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优越性,为人工鱼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对人工鱼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也作了简要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鱼礁、石料鱼礁可以作为较好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游钓型鱼礁的建礁材料;工程塑料鱼礁可以作为浮鱼礁的建礁材料;钢制鱼礁可以将其作为石块或混凝土等鱼礁的钢制框架或筋材,做成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以及游钓型鱼礁;旧轮胎鱼礁建议不要作为鱼礁材料使用;木竹制鱼礁不建议大规模选用为建礁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成本和投放成本的调查,从经济学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不同造礁材料的人工鱼礁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优越性,为人工鱼礁建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对人工鱼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作了简要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鱼礁、石料鱼礁可以作为较好的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游钓型鱼礁的建礁材料:工程塑料鱼礁可以作为浮鱼礁的建礁材料;钢制鱼礁可以作为石块或混凝土等鱼礁的钢制框架或筋材,做成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以及游钓型鱼礁;建议不要将旧轮胎鱼礁作为鱼礁材料使用;不建议木竹制鱼礁大规模选用为建礁材料。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工鱼礁通过改造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附着基、栖息场,有明显的集鱼效果。有助于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随着近海水产增养殖业的发展,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人工鱼礁的沿革目前研究实验人工鱼礁最活跃的地区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日本早在1789—1801年就开始建造鱼礁,使用的材料有树木、沙土袋、笼筐等。1952年起,开始使用新材料,发展预制人工礁组合体。预制礁的第一代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有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人工鱼礁场等建设大多是投放底层鱼礁来改变海底地质地貌,并未利用整个水层。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了浮性人工鱼礁,并介绍了浮性人工鱼礁礁体材料选择以及制作过程和制作细节,对浮性人工鱼礁的礁体和锚绳的基本受力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阐述了浮性人工鱼礁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或有待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围绕礁体制备、礁体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鱼礁生物效应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粉煤灰制备人工鱼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数据显示,燃煤电厂的粉煤灰、炉底灰和脱硫石膏能够用来制备人工鱼礁,抗压强度稳定,无明显的重金属溶出,未发现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