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机选取100只经过480 d养殖的3♀×10♂绿卵全同胞家系子一代(F1)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鲍为实验材料,进行雌雄、卵色分类后,测量所有样本总重、壳长、壳宽等生长指标,并测定不同卵色幼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ZM)的活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不同卵色幼鲍的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绿卵幼鲍的各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3种卵色;在免疫酶活性方面,4种卵色幼鲍在SOD和CAT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绿卵幼鲍的AKP、ACP和LZM 3种酶的活性与棕色和棕红色卵幼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与棕绿色卵幼鲍无显著差异,其酶活性从高到低按卵色排列依次为绿色、棕绿色、棕色和棕红色.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卵色选育皱纹盘鲍高产抗逆新品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方斑东风螺消化及免疫系统对"翻背症"的应答机制,采集了健康(对照组)和"翻背症"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方斑东风螺,采用TCBS平板计数法检测螺体内弧菌含量,试剂盒法检测螺体内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等免疫相关酶和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体内弧菌含量随病情的发展而显著增加,晚期达到最大值。发病早期,CAT、SOD、POD、ACP和胃蛋白酶等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发病中期,POD、AKP、LZM活性均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病早期;与发病早期相比,CAT、SOD、ACP、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AT、ACP活性仍显著升高,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而SOD、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发病晚期,各消化酶与免疫相关酶活性均较发病中期有所下降,但POD、ACP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AT、SOD、AKP、LZM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翻背症"方斑东风螺体内弧菌的暴发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与消化系统均参与了机体病害免疫应答反应,且可以采用CAT、POD和ACP活性作为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检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温度胁迫对皱纹盘鲍生理和生化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控温实验,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5℃、10℃、20℃和25℃),设计温度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从15℃暂养温度直接转移至各实验温度)和温度缓变处理组(0.5℃/12 h),分析温度剧烈变化和温度缓慢变化对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并对高温和低温处理下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组织(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达到最高值;25℃骤变处理组与缓变处理组耗氧率和排氨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5℃和10℃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氧氮比(O/N)同缓变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高温胁迫后的3 h,消化腺中SOD、CAT和LSZ活性达到最高,而ACP活性在胁迫6 h后达到最高(P0.01);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皱纹盘鲍LSZ的活性,于胁迫9 h后达到最低(P0.01)。不同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上调,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胁迫能显著影响皱纹盘鲍的生理和生化活动,这将有助于探讨皱纹盘鲍夏季高死亡率的原因,为皱纹盘鲍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丙烯酸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半静水式毒性测试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0.84、4.20、21.00mg/L)丙烯酸处理24、48、72、96h后,检测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丙烯酸处理24h后,ACP、CAT酶活性无显著差异,SOD酶活性显著上升;中、低浓度处理组AKP酶活性显著上升。48h后,随着丙烯酸处理浓度升高,ACP、AKP、SOD酶活性上升,具有剂量-效应正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中、低浓度处理组CAT活性显著降低,高浓度处理组CAT活性显著上升。72h后,随着丙烯酸处理浓度升高,SOD酶活性下降,具有剂量-效应负相关性。96h后,ACP、AKP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浓度组SOD酶活性极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0.84~21.00mg/L的丙烯酸处理0~96h对仿刺参体腔液ACP、AKP、SOD和CAT等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草药对杂色鲍幼鲍血淋巴中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2种中草药按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进行配伍,形成5组复方中草药,分别编号为中草药1~5号。将以上中草药添加到杂色鲍幼鲍的人工配合饲料中,连续喂饲幼鲍,饲养47d后,测定幼鲍无细胞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茵酶(LSZ)活力。结果显示,所有添加中草药的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降低,中草药1、5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ACP和LSZ活力,而对AKP则起到降低的作用;中草药3、4号可提高幼鲍血淋巴的LSZ活力,却降低幼鲍血淋巴的ACP和AKP活力,中草药2号对ACP、AKP和LSZ活力均有提高作用,具有较突出的促进杂色鲍幼鲍免疫酶活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分别按每kg体质量注射250mg、500mg和1000mg的L-精氨酸和5mg、10mg、20mg的环磷酰胺。每隔5d足部肌肉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16天检测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性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剂量为10mg/kg体质量),对杂色鲍血清中NOS活性进行负调控,分别在注射后3h、6h、12h、24h、48h、96h对血清NO水平和血清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溶菌酶(LZM)活性进行测定,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注射500mg/kg的L-精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实验鲍血清中NO水平和NOS活性,而注射10mg/kg的环磷酰胺则可以显著降低实验鲍血清中NO水平和NOS活性。血清中NOS活性与ACP、AKP以及LZM等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4、0.8292和0.7408,相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NO与SOD及LZ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2和0.9413,相关极显著(P<0.01)。实验结果为人工调控鲍体内的NO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鲍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NO和NOS可以作为评价鲍免疫功能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盐度(20、25、30、35、40)和不同溶氧水平(充空气,DO 7~9mg/L)充纯氧,DO15~20mg/L;不充气,DO 2~5mg/L)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盐度试验结果表明,盐度急性变化会引起刺参体腔液ACP、AKP、LZM活性的升高和SOD活性降低,其中第10天时盐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溶氧试验显示,过饱和溶氧(DO 15~20mg/L)可使刺参体腔液ACP、AKP、LZM、S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充气组(DO 2~5mg/L)刺参体腔液中ACP、AKP、LZM活性出现短暂升高。恢复性试验中,盐度20、25组对AKP活性和盐度20、40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未恢复到初始水平,其余实验组均能恢复至初始水平,说明低盐对刺参免疫力的影响较大。充纯氧组刺参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充空气组,表明高溶解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绿鲍(Haliotis fulgens)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苗种发育规律,对皱纹盘鲍和绿鲍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组合受精率和孵化率,并以同期培育的皱纹盘鲍与绿鲍种间杂交F1(DF)、自繁F1(DD、FF)及回交F1(DD×DF、DD×FD)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本文对皱纹盘鲍与绿鲍杂交、回交后代的生长、存活差异及相应的优势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效果、准确评价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后对罗非鱼的血液和肝胰腺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抗病选育系F5代、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 O. niloticus)、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为对象,通过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检测感染后不同时期肝胰腺和血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F5代和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5.4%、60.5%和78.6%,表明奥尼罗非鱼抗感染能力最强;3个品系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肝胰腺组织中的ACP、AKP、SOD和T-AOC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感染后24 h,奥尼罗非鱼的AKP和CAT酶活力显著高于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F5代和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而感染后24 h,血清中ACP、AKP、LZM、CAT和T-AOC酶均显著升高,而SOD酶则下降,其中,奥尼罗非鱼的ACP、AKP、CAT和T-AOC酶活性明显高于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F5代和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综合比较6种酶在感染后不同时期的活性变化及3个品系的感染存活率,筛选出AKP和CAT作为评估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温对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幼参生长、抗氧化酶及免疫酶活力影响,选择体重为(1.70±0.24)g的糙海参幼参,在低温组(23℃)、对照组(28℃)和高温组(33℃)温度控制养殖箱中养殖30 d,每10 d测定其特定生长率(SGR),体壁、体腔液、肠道及呼吸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1) 30 d时对照组幼参SGR显著高于高温组和低温组(P<0.05),且高温组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说明长期低温对幼参影响大于长期高温。(2)在低温组, 0 d时幼参体腔液中SOD、AKP、LZM活力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30 d时SOD、CAT以及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 d时体壁中SOD、CAT、LZM活力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30 d时SOD、CAT活力以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0 d时肠道中除MDA含量外,所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0 d...  相似文献   

11.
病毒感染后杂色鲍部分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进行病毒悬液和PBS(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SOD、ACP、AKP、MPO活性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注射病毒悬液组SOD活性变化为逐渐上升,至8h后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对照组SOD活力呈下降趋势,8h后上升,12h后恢复至初始水平,二者结果差异均为显著或极显著(P<0 05或P<0 01)。(2)注射病毒悬液组ACP与AKP活性的变化为:36h前变化不大,48h后明显上升;对照组ACP和AKP活性变化不大,二者结果除了第48小时外,差异均不显著(P>0 05)。(3)注射病毒悬液组MPO活性在第1小时内上升,然后逐渐下降,第8小时下降到最低点,随后逐渐上升;对照组在第1小时内下降,然后逐渐上升,第12小时升至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48h后与正常鲍活性基本一致。t检验显示,这两组结果在第1、4、8、24、36、48h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 05或P<0 01),在第2、12小时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在人工感染病毒48h内,杂色鲍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活性降低,ACP及AKP活性显著升高,MPO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用副溶血弧菌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日本蟳,研究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组12、24、48 h后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48 h达到最高;122、4 h CAT活性增加明显,24 h达最高;AKP活性5、12、24 h均有增加,高于对照组,24 h最高;ACP活性12 h开始上升,24 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48 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鳗弧菌悬液组SOD活性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48h达到最高;CAT活性12、24h增加非常明显,12h达最高;AKP活性5、12、24h都有增加,均高于对照,24h最高;ACP活性12h开始上升,24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鳗弧菌48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向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投喂中国对虾7d,分析不同时间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肌肉及鳃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mg/kg诺氟沙星可以显著抑制中国对虾肌肉SOD活力(P<0.05),而对鳃SOD活力则整体呈现促进作用,该浓度组肌肉和鳃CAT及LSZ活力整体高于对照组,而AKP和ACP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肌肉SOD活力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对鳃SOD活力则整体呈现抑制作用,该组肌肉和鳃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LSZ活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鳃LSZ活力则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向饲料中添加60 mg/kg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肌肉、鳃SOD、CAT、LSZ活力整体呈现促进作用,而对AKP和ACP活性则呈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CuSO4、青苔净和草甘膦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参考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设置对照、CuSO4(1和2 mg/L)、青苔净(5和10μg/L)和草甘膦(5和10μg/L)实验组,分别在4、8和12 d时测定肝胰腺抗氧化酶类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酸/碱性磷酸酶(ACP/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投入品均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GSH、G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AOC活性持续下降;青苔净和草甘膦造成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也造成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uSO4造成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三种投入品处理后期造成磷酸酶(ACP和AKP)活性升高,LZM活性降低。结果表明三种投入品均会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防御因子活性水平、磷酸酶活性、MDA含量和LZM...  相似文献   

16.
哲罗鱼不同组织SOD、CAT、ACP和AKP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龄、2龄及3龄哲罗鱼肝脏、血液、鳃及肌肉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这4种酶存在,但不同组织表现出活性有所差异,AKP活性水平表现为鳃肝脏肌肉血浆,ACP在各组织中的活性为鳃肝脏血浆肌肉,CAT和SOD均在肝脏中表现为最高活性,实验发现各实验组不同组织中这4种酶的活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维生素D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04,28(2):155-160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维生素D,并以海带为对照组饲喂皱纹盘鲍幼鲍103d。结果表明:幼鲍的生长及软体部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受到饲料中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但成活率不受饲料中添加水平的影响;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D可以提高幼鲍软体部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但饲料中缺乏或过高水平的维生素D导致幼鲍软体部碱性磷酸酶活力的降低;贝壳中灰分及钙、磷含量受饲料中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以增重,蛋白质增量和软体部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为指标,幼鲍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含量为100IU·(100g)-1饲料。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转vp28蓝藻(Anabaena sp.PCC7120)口服剂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及其相应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此口服剂免疫幼虾7 d,再分别通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测定其存活率及相应的免疫指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的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78.8%和83.19%,表明该口服剂能显著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蓝藻口服剂免疫对虾的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免疫后2 h均有上升趋势,且在48或96 h达到最高值,这表明该口服剂能引起对虾体内酶活性变化。投喂攻毒的对虾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SOD活性分别比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空载体组显著提高42.10%、32.26%和16.04%,且攻毒后的肌肉SOD活性分别比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略微提高17.70%、11.50%、15.00%以及10.00%。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PO、CAT和AKP活性比阳性对照组分别提高12.17%、88.80%和240.07%,比野生型组分别提高21.49%、30.90%和100%;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阴性对照组略微提高,而在肌肉中各组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浸泡攻毒组结果与投喂攻毒组具有类似的趋势。浸泡攻毒的实验组CA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且CAT活性比投喂攻毒更为显著。浸泡攻毒的实验组肝胰腺PO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而各组肌肉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转vp28蓝藻口服剂能够增强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并延缓对虾死亡。转vp28蓝藻PCC7120本身可作为幼虾饵料直接投喂,无需提取纯化,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对虾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耐盐性和免疫响应,进行了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40、50、60、65),以盐度30为对照,称量实验起始和结束时仔虾的体质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实验结束时检测体内总ATPase、Na~+-K~+-ATPase、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溶菌酶(LZM)、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高盐能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日增重,盐度40、50、60、6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对照组的84.53%、60.99%、46.19%、27.71%;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盐度的升高,仔虾体内Na~+-K~+-ATPase活性缓慢升高,盐度60后趋于稳定。总ATPase活性表现出先小幅下降后稳定的趋势,最终维持在1.4 U/mg prot左右。T-SOD和CAT活性随盐度升高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度50时达到峰值;ACP和AKP活性随盐度升高呈上升趋势,不同盐度间差异显著。此外,盐度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的MDA含量,对LZM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盐度越高,仔虾生长越缓慢,用于渗透调节的能量增加。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高盐能激发仔虾机体部分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以适应高盐胁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30天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工厂化养殖实验,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3种鲍配合饲料A、B、C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鲍配合饲料A、B、C在水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饵料稳定性要求;饲料A、饲料B与对照组饲料C相比,能够明显的促进幼鲍鲍壳生长,平均壳长日增长分别为145.28μm、138.14μm、130.72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