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广凯 《食用菌》2009,(4):28-28
采用室内框架武栽培平菇,通常只有在床正面产菇,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框架式菇床上进行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配方及菌种的基础上,平均产菇达15.5kg/m^2,其中反面产菇7.6kg,产量比仅在正面产菇增产近一倍,且可提早出菇7d左右。下面介绍平菇菇床正反两面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与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显示,以稻草为主料的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菜饼的增产作用显著,与不添加菜饼的对照相比,能有效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增加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与总产量,但菜饼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最适宜添加量为9%,可比相同用量的对照增产56.3%-65.9%。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同样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后各处理的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显著增加,用料量为36kg/m^2时各配方的产量与出菇数量均显著高于相同配方的其它用料量处理。综合配方与用料量双因子的作用,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5.5%,菜饼9.%,其它4.5%,最佳单位面积用料量为36kg/m^2,其次为27kg/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大球盖菇高产、高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以木屑、稻壳为栽培原料,比较4个不同畦长×畦宽×畦深处理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产量、品质等,研究不同畦型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朵平均鲜质量、出菇密度和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可采收4潮菇,但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低于试验其他处理;处理B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朵平均鲜质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最低;处理C大球盖菇氨基酸含量最高;处理D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最高。综上,处理A产量最高,处理D品质最好,为栽培大球盖菇适宜畦型。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屑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瓶栽、袋栽和生料地床栽培等三方面试验.分析比较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在小白菇、姬菇、平菇、秀珍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配方要求。试验照示,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经粉碎后可以替代杂木屑栽培4种食用菌,但受基质特性影响,采用全一枝黄花配方栽培时,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出菇期短,产量、生物效率和予实体体积均略低于对照。采用一枝黄花+棉子壳配方,平菇等发菌、生长、出菇性状和予实体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栽培效果更接近棉予壳对照,其中平菇、姬菇的产量分别比全一枝黄花配方增加19.05%、44.68%.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小白菇、秀珍菇增产20.00%和30.00%,比对照减产14.29%和31.58%。此外,一枝黄花+棉子壳配方还可进行生料地床栽培,小白菇、姬菇的生物效率达67.33%~73.07%,平菇高达117.04%,秀珍菇较低。  相似文献   

5.
朝鲜栽培双孢蘑菇开始于1963年初。蘑菇栽培面积迅速增加,1967年菇床面积比1965年增加了十倍。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由于缺少混合肥料、技术条件,以及采用劣质菌种和菇房不足等,致使蘑菇栽培屡遭失败。通过实践和改进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平菇废料不同添加量对蘑菇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培养料中添加5%,10%,20%的平菇菇床废料栽培蘑菇发现平菇菇床废料添加量为10%时,菌丝吃料量生长速度快(日平均生长速度0.177cm),长势好,出菇期提高4d,平均单产比对照提高34.7%。  相似文献   

7.
陈国朱 《食用菌》1996,18(6):17-19
无粪蘑菇栽培,我市自1989年总结鉴定推广以来,面积逐年增加,技术也不断创新,产量明显提高,年栽培面积已超过250万m~2,生物转化率约45%,单产约11kg/m~2。高产的关键技术为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料后发酵 近年来,我市塑料菇房迅速兴起,与原来土墙菇房比较,具有成本低,建造易,保温保湿性好,产量高等优占。为适应本地菇房特色,掌握后发酵技术,设计了四个处理的试验:Ⅰ自热后发酵1;Ⅱ自热后发酵2;Ⅲ加热后发酵;Ⅳ一次发酵。每处理用一座菇房,栽培面积200m~2,用料5000kg。结果四个处理分别收鲜菇2398kg、2270kg、2351kg和1580k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47.9%、45.4%、47.0%和31.6%。从试验中可看出三个事实:①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48.1;②自热后发酵的产量比加热后发酵高2%;③同是自热  相似文献   

8.
吉林市每年栽培黄瓜面积2 300多667m2,占保护地面积70%,除有一少部分间作芹菜等小品种外,大部分都是单品种栽培黄瓜。为了提高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增加生产和经济效益,丰富市场蔬菜品种,我们在江南乡韩世范家进行了春茬黄瓜间作平菇的试验。试验面积:30m2,第一茬收菇271kg,第二茬收菇148kg,第三茬收菇46.7kg。共计收菇465.7kg,平均每m2收菇15.5kg,平均每kg平菇售价4元。在不影响黄瓜产量和产值的同时,除费用外,30m2净收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深受菜农欢迎。  相似文献   

9.
栽培平菇一般都是在现蕾后用喷雾器喷水。如果用水过多,床面因太湿菌丝呼吸困难,长出的菇颜色差、柄长、不开伞,甚至出现烂菇,且转潮也慢;用水太少,则床面干燥,出菇困难,甚至不出菇。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两年来大床栽培试验的水份管理。第一次试验:于1988年10月1日进行。供试菌种为我站分离的广温型ZP—1、ZP—2和中低温型ZP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我省食用菌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84年蘑菇栽培面积已恢复到历史水平;1985年秋菇栽培面积已突破8000万平方市尺,又比84年增长17%,但因出菇期遇不正常天气,普遍减产,总产只有3万吨左右,与84年基本持平。南通、盐城、淮阴三市的发展速度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栽培料(秸秆)处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同时分析了大球盖菇栽培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熟料栽培(处理3)下的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生物转化率最高,其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与生料栽培(处理1)和发酵料栽培(处理2)相比分别提高214.3%和60.2%,其生物转化率分别提高了78.62、43.29个百分点;且利用秸秆作为栽培料栽培大球盖菇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酸碱性等。  相似文献   

12.
陆金相  苏仕龙  陆飞 《食用菌》2010,32(1):57-58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养牛的农户越来越少,栽培巴西菇的主要原料牛粪的回收量也越来越少,同时农户搭棚栽培巴西菇需要很高的投入,严重制约了巴西菇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巴西菇的营养需求特性和栽培特点,总结出一套巴西菇无粪无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栽培方法不必备粪,不须盖棚,接种后10~20d即可出菇,比常规接种快10~20d,产菇13~15kg/m^2,比常规栽培增10%。与本地常规种植对比,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省工、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实用新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杏鲍菇的消费量日益增加,杏鲍菇栽培采用袋装墙式立体栽培,能够充分利用栽培空间,扩大出菇面积,提高生物转化率,便于人工操作,同时降低畸形菇比率,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大面积草菇生产中,都是使用草菇栽培种。但生产草菇栽培种要有设备条件,这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用采完菇的大床菌块和菇根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产量接近栽培种的水平。 (一)处理与方法:试验设五个处理,①采菇后的菇根、菇脚及其基部附着的菌丝块;②头潮菇采后的菌块中间层:③两潮菇后的菌块中间层;④头潮菇后的菌块混合菌丝;⑤栽培种(对照)。  相似文献   

15.
稻草生料大床栽培凤尾菇,室内外均可进行,方法简便,生产周期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播种后菌丝14~16天即可长满菇床,21~23天出现幼菇,25~27天即采摘。较一般平菇生产周期缩短20~30天,培养料收得率高20~50%。  相似文献   

16.
王金枝  郭仲朴  刘瑾 《食用菌》2009,31(5):55-56
1 栽培季节及栽培菌株 茶薪菇在天津地区一般都是春秋两季制菌袋,春季在3—4月、秋季在9-10月,每袋装干料0.3-0.35kg,含水量60%~65%,发菌期40-50d,后熟期10d左右,栽培期为1~2个年度。立式出菇,每棚(面积为667m2)摆放出菇袋5万袋,一般每袋可产鲜菇200-250g,生物学转化率60%-70%。  相似文献   

17.
平菇生料床栽往往由于污染而造成减产或无收。而采用熟料袋栽,则成本提高,效益降低。为此,我们从1981年起,对平菇生料大床栽培的高产技术进行探讨,现已取得明显效果。例如1986年在四川资阳、南充种植了631米~2,产菇10458.7公斤,生物效率达108.7%,平均每米~2单产达16.6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爆发出菇",即在栽培食用菌时,通过人为调控生长条件,使其出菇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出菇3~4潮、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生长,一旦"爆发出菇",传统栽培总体产量的80%甚至100%的产量一次性出齐,生物学效率可超过150%,既可缩短栽培管理时间,又可提高菇品品质,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现将平菇"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袋栽,一般是采用单袋直立地排放一头出菇或排在床架上出菇,前者占地面积大,后者设备投资多和管理不便.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从1986年起研究了金针菇堆筒栽培技术.堆筒栽培结果表明,单筒装料比一般袋栽多2倍以上,单位面积投料比袋栽直立排放出菇多15~20倍,菇房空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金针菇是低温型菇类,栽培季节宜在秋、冬、春三季进行.(二)塑科筒规格采用宽为20~26cm的聚乙烯筒料,裁成55cm的塑料筒作栽培容器.(三)培养料配制常用棉子壳、木屑(阔叶树)、玉米芯(粉碎)、高粱壳、酒糟等作栽培料.棉子壳可单独使用,其他原料可二、三种混合使用,其用量为  相似文献   

20.
吴中声 《食用菌》1998,20(1):31-32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是袋料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新突破,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节约劳力50%。覆土栽培具有降温、保湿功能,可充分调节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环境,增强菌丝活力,克服夏秋病虫危害。使用该技术反季节栽培的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粗而短,香气浓郁,口感甜脆,保鲜冰菇率高,市场竞争力强,比传统的竖式栽培法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安排在11月制栽培种,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接(?)制菌筒,此时气温低,接种成活率高,只要注意保温通气,成品率可达90%以上。品种应选中温型与中温偏高型的菌株,如Cr04、Cr20、Cr087、L26等。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出口商品等级率高。 2 配料与装袋灭菌 配方为干杂木屑75.5%,麸皮17%,玉米粉4.5%,糖1%,石膏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活性炭0.1%,维生素B_2100片,含水量60%~65%,pH4.4~5.3。料袋选用15×60×0.055cm的低压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时要装紧实,轻拿轻放,扎紧袋口。菌袋上灶灭菌时,灶温在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