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板栗五种贮藏方法和贮前种子的药剂处理对其贮藏保鲜率的影响,指出:湿砂和湿木屑层积堆藏的贮藏保鲜率高,同时具有催芽作用,可作为种用栗的贮藏方法;罐藏和冷藏贮藏保鲜率也较高。可作为食用栗的贮藏方法;板栗贮藏前,一定要经过药物处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种不同处理的十种方法在室内进行板栗简易贮藏,贮期140余天,平均保鲜率达86.5%。其中,最高者为聚乙烯袋装贮藏,保鲜率92.14%;其次为罐藏顺置保鲜率91.87%。贮后外观色泽鲜艳,栗仁甘甜鲜嫩;而对照保鲜率45.14%为最低,损失过半且干瘪,已失鲜嫩特色。  相似文献   

3.
采前贮前措施及贮藏条件对板栗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前,采后及不同包装综合处理对板栗贮藏性的影响。提出了采前喷施杀菌剂,杀虫剂,贮前磷化铝熏或热水,杀菌剂浸泡,麻袋内衬打孔薄膜袋包装冷藏的板栗高效综合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梨种子5种层积处理方法的发芽率、霉烂率、坏死率、未发芽率及种子活力指数的测定。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山梨种子进行层积处理袋贮雪藏法最佳。其次为沙贮窖藏法和袋贮吊袋法。沙贮土埋法及冰箱贮藏法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板栗为高水分种子,容易霉烂变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贮藏板栗的方法和经验。目前的贮藏方法有:沟贮、罐贮干藏、常温库藏、沙藏、窑洞藏等。其中以窑洞贮藏效果较好。窑洞内的贮存,有筐装、塑料袋装、打孔塑料袋装等。其中以筐装效果较好,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我所1980年在石窑洞贮藏板栗4000斤,贮藏期160天后测定腐败率仅为3.3%,失重为5%,没有发芽现象,保持了鲜栗的色泽、味香、质脆等特点。1981年贮藏6000斤,贮藏期3个月后测定腐败率仅为1.75%,虫害率为4.5%,失重为2.18%。  相似文献   

6.
板栗BFD(百腐敌)保鲜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种药剂影响板栗耐贮性试验 ,筛选出了一种多功能复合保鲜剂BFD (百腐敌 ) ,对不同分散剂提高保鲜剂保鲜效果进行了试验 ,确定了其最佳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使用浓度 ,并进行了多年、多点、多品种保鲜效果试验和毒性测定及营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 :BFD保鲜剂处理栗果可延缓采后衰老 ,兼具杀虫、杀菌多种功能。采用保鲜剂适宜浓度处理栗苞 ,室温条件下贮藏 10 0~ 12 0d ,鲜果率 95%以上 ;坚果经保鲜剂处理后低温库贮藏 12 0~ 180d ,鲜果率 96%以上。贮后紧果色香味匀佳 ,营养成分同刚采下的坚果相近 ,含糖量增加。BFD性能稳定、使用方便 ,投资少 ,价格便宜 ,不污染环境 ,对人畜低毒 (LD50大于 50 0 0mg/kg)且可自行分解 ,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是果实虫害。桃蛀螟、象鼻虫对板栗果实危害极大,它们在栗果成熟过程中及栗苞堆放期间,其幼虫咬伤果皮和果肉或在果内蛀食,从而引起病原菌的侵入,造成栗果霉烂。近两年。我们进行了板栗果实液膜保鲜贮藏技术研究,在试验、示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销板栗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销板栗贮藏保鲜技术黄永红(泰安贸易学校271000)板栗是我国重要干果之一,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甜、香、糯的独特风味。是我国农产品换汇率较高,数量较大的产品。近几年,由于贮运质量等问题,已影响了板栗的商品价值和出口量。为此,本文将提高贮...  相似文献   

9.
影响板栗贮藏的因素及几种贮藏方法影响因素: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北方品种较南方品种耐贮藏;果实呼吸作用强,腐烂率高,坚果进入休眠阶段,腐烂率最低;果实失水多,淀粉酶和呼吸酶活性强,导致感病腐烂;果实成熟度高,耐贮性强。板栗贮前处理可提高其耐贮性:(1)...  相似文献   

10.
板栗贮藏保鲜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文  张良富  王力  傅松玲 《经济林研究》2009,27(3):108-114,123
为给板栗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概述了板栗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贮藏保鲜期间板栗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栗实的腐烂变质、风干失重,栗实的发芽);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因素及机理(贮藏期间栗实的生理变化,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板栗的耐贮性,不同的采收和堆制方法,贮藏保鲜场所的环境条件);贮藏保鲜期间防止板栗损耗的主要措施(贮藏前的科学准备和防止栗实发芽);板栗贮藏保鲜的几种方法(简易贮藏、低温冷藏、辐射贮藏、气调贮藏和空气离子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