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择初始体重30.2±0.3 kg试验猪2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添加杆菌肽锌40 g·t~(-1);试验组1添加饲用凝结芽孢杆菌2×10~6cfu·g~(-1);试验组2添加饲用枯草芽孢杆菌2×10~6cfu·g~(-1);试验组3同时添加2×10~6cfu·g~(-1)凝结芽孢杆菌与2×10~6cfu·g~(-1)枯草芽孢杆菌,用于研究饲料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对30~60 kg阶段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指标,试验组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试验组2和试验组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干物质与总能表观消化率,试验组1最高,其他3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杆菌肽锌相比,单一添加饲用凝结芽孢杆菌2×10~6cfu·g~(-1)的生长猪生长性能最佳;然而,单一添加同样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或组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凝结芽孢杆菌,没有获得生长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消化道酶活性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51.37±0.58)g的健康无病草鱼30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含枯草芽孢杆菌(10^8CFU/kg饲料)的基础日粮,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饲养时间为45d。结果表明:处理组肠道内容物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75%(P〈O.01)、13.03%(P〈O.01)和78.95%(P〈0.01);肝胰脏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7.72%(P〈0.01)和13.81%(P〈0.01)。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肠道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数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致病性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草鱼肠道菌群组成,并提高消化道特定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高产淀粉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丽江  王振华  王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62-5363
[目的]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株。[方法]选用10株芽孢杆菌,采用染色法初选和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复选对其产淀粉酶的能力进行测定,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结果]10株芽孢杆菌菌株中有9株具有产淀粉酶能力,其中编号为Pab03、Pab02的2株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活性最高,染色圈直径/菌落直径分别为2.284、1.961;在未作发酵条件优化的前提下,其酶活力分别达到(31.331±0.985)、(21.521±1.390)U,在作为新型的消化酶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菌株凝结芽孢杆菌PSAF1和枯草芽孢杆菌PJK01所产淀粉酶活力最低,分别为(0.366±0.022)、(0.704±0.089)U。[结论]成功筛选了2株高产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分别为Pab03和Pab02。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检测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和消化道发育情况、回肠CP消化率,探究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粗蛋白质(CP)需求量的影响。试验选取720只1日龄肉鸡。设置2×2方阵设计,包括按照标准CP水平设置的对照组(CP 100),在标准基础上降低2%CP含量的试验组(CP 98);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及添加枯草芽孢杆菌0.2 g·kg~(-1)组(0.8×10~9cfu·g~(-1),将肉鸡随机分配到各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育雏料、生长期饲料和育肥期饲料均按照标准制定,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日粮中CP水平下降,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肉鸡胴体品质(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日粮中CP含量下降,肉的保水力显著下降(P0.05);空肠隐窝显著变深(P0.05),回肠CP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改善空肠形态,减缓日粮中CP含量减少的不利影响。因此,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变胃肠道形态特征,提高CP的回肠消化率,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S)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排泄物水分的影响。选取25~45周龄海兰W-36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1组(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8×105cfu·g-1;试验3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4×105cfu·g-1;试验4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3×105cfu·g-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8×105cfu·g-1组显著提高产蛋率2.63%(P0.05),显著提高蛋重3.96%(P0.05)。日粮添加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料蛋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排泄物中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平均增高4.67%(P0.05)。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8×105cfu·g-1组提高了蛋鸡产蛋量,减少了排泄物水分。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来源于疏叶骆驼刺青贮饲料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否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选取体况相近的12只多浪羊为试验动物,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个处理3只羊。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活菌数为3.2×10~9、3.2×10~(10)、3.2×10~(11)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基础日粮,通过分析多浪羊的平均日增质量、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多浪羊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3种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均能提高多浪羊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多浪羊瘤胃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无明显或显著影响(P0.05)。添加3.2×10~9、3.2×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瘤胃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的血常规(平均血蛋白含量除外)和血液生化指标(白球比除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添加3.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臭柏枝叶精油的体外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柏精油在抑菌、抗菌领域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和自然沉降法对臭柏精油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臭柏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酵母菌的抗菌圈直径分别为(16.2±2.3)、(8.4±1.3)、(26.2±5.1)、(16.7±2.1)、(18.0±2.4)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10.00%、0.25%、7.50%和0.50%。对室内空气中菌类的平均抑菌率达43.3%。臭柏精油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强度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臭柏精油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是一种很有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芳香油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B7与甘露低聚糖制剂对雏鸡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海兰褐公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5个试验组另饲喂含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B7和甘露低聚糖制剂,观察雏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7和甘露低聚糖均能显著提高雏鸡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和血清中IgG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9.
将28日龄断奶仔猪32头(杜×长×大)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试验组1(凝结芽孢杆菌组)、试验组2(枯草芽孢杆菌组)、试验组3(同时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研究凝结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使用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指标,试验组1和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2(P0.05)。料肉比指标,试验组1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试验组1仔猪对饲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试验组2(P0.05)。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商业饲料在组合使用多种常规饲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单一添加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能够进一步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然而单一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使用均没有获得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饲料中的抗生素对饲料发酵质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析因设计,研究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和益生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简称混合菌)]对发酵饲料中乳酸、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简称直/支)的影响。结果显示,0~24天,随着发酵时间的不断延长饲料中的乳酸、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然后降低;饲料发酵中添加林可霉素显著降低乳酸浓度(P <0. 01)和直/支比(P <0. 05),对其它淀粉指标无影响(P> 0. 05);乳酸菌、混合菌对饲料乳酸含量的影响呈增加趋势,对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的影响呈降低趋势;林可霉素与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混合菌的交互作用,除在乳酸指标的"枯草×林可"、直/支指标的"乳酸菌×林可"表现显著外,其它的交互作用皆不显著(P> 0. 05)。所以认为,添加林可霉素不利于饲料发酵,添加益生菌有助于减缓林可霉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组乳酸菌复合系,以MRS改良培养基为对照,初步研究以玉米面、玉米蛋白及马铃薯淀粉作为培养基成分时,乳酸菌复合系的生长情况,并筛选两组复合菌系生长最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复合系LBC-8在玉米面、玉米蛋白与葡萄糖7:3配比培养基中生长最适;复合系LBC-8和SFC-2的pH值下降程度,OD600nm的增加幅度,玉米面与葡萄糖培养基中较马铃薯淀粉与酵母粉培养基中明显;两组复合系分别在马铃薯淀粉与酵母粉3:7和5:5配比中生长菌落数最多,分别为5.0×10^7CFU/mL、3.4×10^7CFU/mL.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识别作用,考察了温度对该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瓜环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可形成1:1配合物;其稳定常数(K)为(9.23±0.05)×10^3L/mol,热力学参数为△G(-2.26×10^4J/mo1),△H0(-43.79J/mol),△S0(-72.78J/K·mol)。并且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形成的包结配合物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活性具有增效作用,抑菌率提高16%。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园林土壤板结机理及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良城市园林板结土壤的质量,促进城市绿地持续、健康发展,对重庆市主城9区园林绿化板结土壤的容重、粗骨物质、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种群数量、植物配置等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1)人为压实严重,土壤容重总平均值为(1.47±0.05) g/cm3,最高的可达1.72 g/cm3;(2)粗骨物质多,各区含量总平均值为(40.2±4.43)%;(3)有机质含量低,总平均值为(27.2±1.1) g/kg;碱解氮、速效钾等有效养分含量偏低,总平均值分别为(39.4±1.1) mg/kg和(87.3±1.9) mg/kg;(4)植物配置不合理;(5)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少,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总平均值分别为(29.71±7.8)×105 cfu/g、(9.98±1.55)×103 cfu/g和(7.6±1.64)×105 cfu/g。基于城市园林土壤的板结机理,结合景观生态学、共生生物学原理,提出了改良城市园林板结土壤的综合配套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6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个·mL-1,最终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连续传代发酵培养5代,发现其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力保持在16351U·mL-1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米糠的合理利用率和探索枯草芽孢杆菌在临武鸭生产中的作用效果,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米糠,并优化其发酵条件,发酵产物饲喂1日龄临武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0羽,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在基础饲粮+金霉素150 mg·kg-1(抗生素组);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5×108cfu·kg-1(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5×1010cfu·kg-1(试验Ⅱ组)。结果表明,接种生长9~10 h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发酵5 d、含水量35%、接种量3%的条件下,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可提高至20.34%,除丙氨酸、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水平显著提高(P0.05)。临武鸭平均日增重提高0.72%和0.82%,料重比分别改善0.14%和0.19%,极显著降低死亡率(P0.01)。  相似文献   

16.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青岛分离株对美国白蛾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HcNPV对4龄、5龄和6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9×105OBs/ml、1.69×106OBs/ml和8.04×106 OBs/ml;以1.48×107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14d、8.63d和10.31d,以1.48×108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30d、5.92d和7.12d。在相同病毒浓度下,LT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4龄美国白蛾幼虫在1.48×106OBs/ml、1.48×107OBs/ml和1.48×108OBs/ml等3个病毒浓度处理下的LT50分别为7.65d、6.14d和5.30d,在相同虫龄条件下,LT50随病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为应用该病毒分离株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x104L/mol;在0<pH<6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  相似文献   

19.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37.5万株/hm2(A处理)、45.0万株/hm2(B处理)、52.5万株/hm2(C处理)、60.0万株/hm2(D处理)、67.5万株/hm2(E处理)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D、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28;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单株干物质重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52.5万株/hm2的C处理产量最高,为3 205.04 kg/hm2,分别较A处理、B处理、D处理、E处理的分别高出14.26%,4.09%,1.42%,5.8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北疆复播大豆的密度控制在52.5万~60.0万株/hm2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