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辣木叶资源,筛选用于降血糖的活性成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木叶总黄酮的工艺,应用AB-8型大孔树脂层析柱和聚酰胺层析柱联用的工艺对辣木叶总黄酮进行纯化,并分析纯化前后辣木叶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及抑制作用类型。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308 s、功率302 W、乙醇浓度75%、料液比1∶52(m/v),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53%±0.11%;纯化后辣木叶总黄酮的纯度为764.49±25.17 mg·g~(-1)。辣木叶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纯化后的辣木叶总黄酮的抑制效果增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18 mg·m L~(-1),抑制作用类型为典型的竞争性抑制。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研发预防和治疗降血糖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酶水解制备黑莓澄清汁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黑莓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保持黑莓特有的营养成分,选用黑莓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果浆复合酶进行处理,探讨两酶联合使用对黑莓汁的澄清效果。以出汁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论:结果表明:加酶量(0.05%~0.15%)对黑莓出汁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酶解温度(40~50℃)和酶解时间(2.0~3.0 h)影响不显著(P>0.05);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与果浆复合酶酶活比为1︰1,加酶量0.13%、酶解温度42.6℃、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出汁率为79.5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勐库大叶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本试验采用乙醇恒温浸提的方法提取勐库大叶茶中的总黄酮,并结合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4因素对勐库大叶茶中总黄酮提取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g:30 mL、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096%。  相似文献   

4.
提高发芽糙米得率的复合酶预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传统工艺生产发芽糙米浸泡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溶液代替蒸馏水浸泡发芽前糙米的新工艺。以糙米为原料,探究复合酶预处理工艺中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浓度及配比对发芽糙米得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因素对发芽糙米得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浓度及酶配比对发芽糙米得率影响显著(P0.05),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酶解时间135 min,酶解温度35℃,复合酶浓度0.57 g/L、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质量比1.86:1,在此条件下,与传统工艺相比浸泡时间缩短62.5%、发芽糙米得率及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提高约3.90%和3.86 mg/(100 g)。通过对酶解后糙米皮层微观结构的观察分析,糙米皮层在复合酶作用下部分降解,胚乳中淀粉更易与水分子相结合,从而吸水速率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发芽糙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燕麦麸营养粉和膳食纤维联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利用燕麦麸,该文采用水酶法进行燕麦麸营养粉和膳食纤维联产,并对产品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确定水提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为30 min;利用α-淀粉酶水解水提后的燕麦麸滤渣,确定酶解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为1.0%,酶解时间30 min.燕麦麸营养粉主要成分为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达到了8.50%;燕麦麸膳食纤维主要成分为膳食纤维、糖、蛋白质和脂肪,膳食纤维含量达到了51.76%.说明燕麦麸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资源.  相似文献   

6.
仙人掌皮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仙人掌皮黄酮提取可提高废弁物的资源利用和活性成分的开发.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剂料比等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优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7%、提取温度76°C、提取时间5.7 h、剂料比21.4 mL/g时,仙人掌皮黄酮得率为6.45%.经鉴定仙人掌皮中主要黄酮为异鼠李素-3-O-[2-O,6-O-双-α-L-鼠李糖基]-α-L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6'-鼠李糖) 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滨锦葵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了提高海滨锦葵籽的利用价值,开发生物柴油新原料,该文以海滨锦葵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油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1 kg/h,萃取时间为10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萃取3次,海滨锦葵籽油得率达到19.35%。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南瓜籽油的出油率和出油品质,采用水酶法建立一种南瓜籽油提取新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南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组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配比1:6:6(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加酶量1.2%、酶解pH为4.0、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h,南瓜籽出油率为38.34%。对比超临界CO2提取法出油率32.90%和超声波溶剂法出油率44.60%,使用水酶法出油率较高,所提取的南瓜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其理化性质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提取的油脂,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9.
酶法辅助提取柑桔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柑桔皮,进一步提高柑桔皮中总黄酮的提取效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柑桔皮总黄酮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工艺中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和酶用量4因子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黄酮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55%、提取时间123 min、pH值4.4、温度48℃.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3.51±0.13)%,与理论计算值3.62%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柑桔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红腰豆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了开发利用红腰豆多糖资源,该文探讨了超声波技术协同复合酶处理提取红腰豆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在50℃下,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复合酶最佳配比,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再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及苷键分析对红腰豆多糖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质量配比为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3∶1∶3。酶解p H值和超声功率对提取红腰豆多糖影响达到极显著效应,复合酶添加量和超声时间为显著因素。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80∶1 m L/g、复合酶添加量4.0%、酶解p H值5.0、酶解时间1.5 h、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34.0 min,红腰豆多糖得率为14.15%。经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表明红腰豆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和Sephadex G-200层析柱两步纯化后纯度较高,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通过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可推测红腰豆多糖的连接方式为α(1→4)和(1→6)连接。研究结果为酶法联合超声波处理技术在红腰豆多糖提取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后续红腰豆多糖结构表征、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高效利用美国豆芋花皂苷类化合物,以皂苷得率和纯度为指标,研究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对制备的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0%乙醇,料液比1∶20,温度70℃,提取时间2 h。得到的提取物石油醚脱脂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柱纯化的工艺为上样皂苷质量浓度1 mg·m L~(-1),上样量40 m L·g~(-1)树脂,洗脱剂为80%乙醇(pH值6),洗脱剂用量4 BV(树脂柱体积)。制备的美国豆芋花总皂苷样得率4.24%,纯度达65.35%,比粗提物(纯度15.27%)提高了约3倍;抗氧化性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51.08、29.24μg·m L~(-1))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值为83.62μg·m L~(-1))也均优于粗提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86.51、69.92μg·m L~(-1),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浓度(IC50)值为1 043.57μg·m L~(-1)),表明该工艺可用于高活性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富集和纯化。此外,美国豆芋花总皂苷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49.68μg·m L~(-1)。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医药中间体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资源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酶法提取稻麸蛋白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配料试验设计,采用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植酸酶提取米糠分离蛋白,建立复合酶配合比例与蛋白得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65.84%、蛋白酶18.52%、植酸酶15.64%,最佳反应条件为:复合酶温度45℃、底物浓度 20%、酶添加量4%、pH值5.5、水解时间2 h,最终蛋白收率可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3.
芝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该文测定了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对芝麻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芝麻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98%;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5 h,如此条件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6%;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200 W、微波处理时间70s,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30 min,这种工艺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8%。  相似文献   

14.
仙人掌皮黄酮提取可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和活性成分的开发。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剂料比等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优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7%、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5.7 h、剂料比21.4 mL/g时,仙人掌皮黄酮得率为6.45 %。经鉴定仙人掌皮中主要黄酮为异鼠李素-3-O-[2-O,6-O-双-?-L-鼠李糖基]-?-L-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6?-鼠李糖)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5.
南瓜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及产品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南瓜籽油的出油率和出油品质,采用水酶法建立南瓜籽油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南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配比1∶6∶6(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加酶量1.2%、酶解pH值为4.0、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 h,南瓜籽出油率为38.34%。对比超临界CO2提取法出油率32.90%和超声波溶剂法出油率44.60%,使用水酶法出油率较高,所提取的南瓜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其理化性质优于其他2种方法提取的油脂,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6.
花生植株白藜芦醇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开发天然白藜芦醇新原料,对花生中的白藜芦醇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花生叶、茎、根和壳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比较,选出含量最高的花生根为提取原料,并从5种提取方法中选出纤维素酶法作为花生根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酶法提取花生根白藜芦醇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1.6mg/g,酶解温度为45℃,酶解pH值为4.5,反应时间为60min,底物浓度为15%,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提取率是传统提取工艺的2倍。  相似文献   

17.
杜仲叶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为60%乙醇;提取时间为2h;提取次数为3次;温度为80℃;料液比为116(W/V).其中浸提温度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时间和料液比.此工艺所得的杜仲浸膏,得率为31.67%,其中绿原酸含量为8.43%,提取率为90.21%;总黄酮含量为5.49%,提取率为93.3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50%乙醇为溶剂,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剂pH值及不同料液比几个方面对红叶芥色素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叶芥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在3到4的范围内、提取温度60℃、时间0.5 h、料液比l∶30。  相似文献   

19.
苦荞麦麸皮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军  王敏  季璐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7):223-225
为充分利用荞麦资源,该文测定了苦荞麦麸皮总黄酮的含量,对苦荞麦麸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苦荞麦麸皮总黄酮的含量为6.01%;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50,提取时间2.5 h,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94.01%;建立了以总黄酮提取率为目标值,以各提取工艺参数为因子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经验证计算值与试验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油豆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功能性,该试验以全豆为原料,研究新型全籽粒油豆腐的制备工艺。首先研究并优化了纤维素酶酶解豆浆工艺,以还原糖浓度为指标,建立了优化工艺的Box-Behnken模型。其次,以感官评价为标准,研究油炸工艺对全籽粒油豆腐色泽、含油率和硬度的影响,最后,对全籽粒油豆腐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5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60 min,在此条件下还原糖浓度约为2.9433 mg/m L;在油炸温度为170℃,油炸时间为4 min时,全籽粒油豆腐的感官品质最好(感官评价95分),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全籽粒油豆腐的白度L*值为60.22,红度a*值为10.85,黄度b*值为37.80,含油率为15.6%,硬度为2 972 g。与传统豆腐相比,全籽粒豆腐和全籽粒油豆腐中总黄酮和总酚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提高,总黄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4.53%和7.93%,总酚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8.95%和8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