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鸡马立克疾病(MD),是由血清Ⅰ型疮疹病毒(MDV)引起的鸡肿瘤病,在抗原性方面,I型毒与鸡的非致瘤疤疹病毒(血清Ⅱ型)和火鸡疤疹病毒(血清皿型)(HVT)密切相关。在血清Ⅰ型MDV中有4种病变型:弱毒型(m)、强毒型(v)、超强毒型(vv)和新近发...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基因工程苗可行性研究吴贤福,蔡宝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近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和超强毒(vvMDV)的出现,使临床免疫过HVT的鸡仍然发病,故有必要从免疫学角度反思MD防制问题。MD的免疫与免疫抑制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VT冻干苗、HVT细胞结合苗、CVI988细胞结合苗、SB1+FC126双价活疫苗、301B/1+FC126双价活疫苗和Z4+FC126双价活疫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SPF白来航鸡或普通伊莎鸡,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GA株、京-1血毒以及鸡马立克氏病超强毒vvMDV-Md5毒株分别攻击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试验表明,MD单价苗的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这3种MD单价苗均能给免疫鸡群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SB1+FC126、Z4+FC126和301B/1+FC126等3种MD双价苗免疫效力显著高于MD单价苗,均能给免疫鸡群提供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并能有效地抵抗vvMDV-Md5毒株的致瘤作用。Z4+FC126和301B/1+FC126MD双价苗免疫效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西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学和防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外周神经麻痹和脏器、肌肉、皮肤肿瘤为特征。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第一个能用疫苗来预防的传染性肿瘤病。因此,对该病的研究不仅是兽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具有比较医学上的意义。70年代美国学者Witter氏首先从火鸡分离出火鸡疱疹病毒(HVT)并用于预防MD,曾使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超强毒(VVMDV)和超超强毒MDV(VV+MDV),自然疫源不仅存在于鸡、鹌鹑,而且引…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M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70年代以来,火鸡疱疾病毒(HVT)疫苗的问世,使得本病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但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了强毒力的马立克氏病病毒(VMDV)及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疫苗免疫失败屡屡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一、疫苗的种类目前常用的MD疫苗可分为三种类型。I型疫苗:为人工培育致弱的疫苗,如CV1988、814株;Ⅱ型疫苗:为自然筛选的无毒株疫苗,如SB-1、Z4株;血型疫苗:即HVT疫苗。另外,还有二价和三价疫苗,如SB-1+H…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李康然广西农业大学530005中图分类号:S858210264自1977年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分离出15株超强毒力的马立克氏病毒(vvMDV),宿主范围有肉鸡、蛋鸡等,地域范围包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中国...  相似文献   

7.
MDVCVI988株是由Rispens等人(1972)采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健康白色来航鸡中分离得到的,其第35代细胞培养毒是目前荷兰使用最为广泛的MD疫苗。1983年荷兰约有4760多万只蛋鸡接种过该疫苗;约有970万只蛋鸡接种了火鸡疤疹病毒(HVT)Fc126疫苗。这段时间因MD造成的损失相对较低,死亡率不超过2.5%。在特定条件下(通常是环境卫生较好的农场),MDVCVI988疫苗第35代细胞培养物传代病毒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保护效力,对生产鸡只也很安全。关于MD疫苗,特别是CVI…  相似文献   

8.
5只HVT免疫鸡,实验感染MDV后的第1~10周期间,分别采用初次细胞分离培养物上清中的自由病毒粒子鉴定,dot-blotDNA杂交和常规AGP试验等方法,对并发感染鸡羽毛根进行了病毒及病毒抗原的动态检测与比较。结果显示,在上述羽毛根中可同时存在HVT粒子和MDVDNA。HVT可分离时间为MDV攻毒后1~7周;MDVDNA最早检出时间为MDV攻毒后的第18~22天,并达到其持续性(22~70d)的检出率最高峰(100%);而AGP法对此期间鸡只羽毛根MDV抗原的最早检出时间在第22天,且检出率很低。因此,羽毛病毒抗原AGP检测法,对免疫鸡只或鸡群MDV感染的诊断仍然是特异的,但较单纯感染的检测,其检出率更低,因而更难以反映出免疫鸡群中MDV感染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株的分离姜智杰孙吉成王新建宁岐山丁日华(塔河县畜牧局·165200)近年来,我区鸡群接种HVT疫苗后MD发病率仍然较高,一般达3%~15%,甚至高达50%以上。我们从病鸡分离到MD强毒,对分离到的强毒进行了有关生物学实验,为有效地...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鸽ND)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QL株,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RBC),这种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用抗NDV单抗PEG夹心ELISA测定分离株为阳性。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见临床症状。对该分离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MDT为105小时、ICPI为1.33、IVPI为1.0。试验结果表明本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疾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对鸡危害很大,据报道,全世界养鸡业由MD所造成的损失每年约9亿美元。自7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后,曾有效地控制了鸡的MD。但近年来,各种因素引起的MD免疫失败屡有发生,并已导致免疫抑制。现就MD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阐述如下。一.MD的流行特点!病毒与细胞结合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有三个血清型,即血清1型一强毒致瘤型;血清D型一无毒不致瘤型;血清皿型一火鸡疱疹病毒(H…  相似文献   

12.
法氏囊病毒感染对肉鸡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和强毒感染艾维菌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甲状腺素(T3,T4)、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和皮质酮(F)来研究IBDV感染对肉鸡内分泌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BDV弱毒疫苗免疫使肉鸡产生高效价抗体,血浆ACTH含量升高;IBDM强毒感染导致肉鸡血浆T2、F急剧升高,法氏囊肿大,血清中也出现IBDV抗体,但效价显著低下;而IBDV强毒感染曾  相似文献   

13.
于魁 《中国家禽》2000,22(1):18-19
将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于鸡胚卵黄囊、然后检查绒毛尿囊膜(CAM)上病毒痘斑(以下简称“痘斑”)生长情况,以此作为HVT疫苗免疫前效力检测的手段,得到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1MD强毒(vMDV)分离自本公司某鸡场严重感染MD鸡的血液,经原北京农业大学鉴定为一株vMDV。历年采购的国产和进口HVT疫苗30批次,分甲、乙、丙3组进行观察。1.2经血清学检查(MD-AGP)并证明无MD抗体的种鸡所产种蛋,按常规方法,孵育到4~5d的鸡胚用于接种;卵黄囊接种已稀释好的HVT疫苗,每份HVT疫苗分1,2…  相似文献   

14.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M D V)2 型 Z4 株和 3 型 H V T 联合和单独免疫鸡,结果表明,双价疫苗免疫的鸡,其 H V T 病毒血症与单独 H V T 免疫鸡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是联合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更强的抗 M D V1型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疫苗保护试验进一步证实,双价疫苗明显优于单价疫苗,能显著减少 M D V 强毒在体内生产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水平,减少 M D 的肿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C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0、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TBDV、ILT  相似文献   

17.
从河北省6个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鸡群中,分离到6株强毒,均能使易感鸡36小时发病并死亡,发病率达60~100%,死亡率10~70%。人工感染鸡能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电镜观察均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其中有的毒株,毒力非常强。利用其中毒力最强的1株病毒,经鸡胚多次传代培养育成1株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容易监测的弱毒株,经野外试验证明,该毒株是防治IBD的一个很理想的毒株。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分离株毒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分离株毒力比较试验黄安国蒋玉雯白安斌盘宝进陈西宁姚瑞英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虽然HVT疫苗(火鸡疱疹病毒苗)在正常情况下对预防MD(马立克氏病)是有效的,但最近几年来在经过HVT疫苗免疫的鸡群中常有MD发生,并...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aemiavirus.CAV)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毒首先由日本学者Yuasa等于1979年发现,相继在一些国家也发现该病.中国于1992年分离到该病病毒。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对MDV、网状内皮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IBDV、NDV等的易感性增强,甚至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病原的研究 CAV为19-25um大小,无囊膜的正二十面体病毒,其浮密度为 1…  相似文献   

20.
鸡甘保罗病疫苗病毒对新城疫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新城疫病毒(NDV)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甘保罗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对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可能更大。发生IBD的鸡群,对包括ND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IBD免疫造成ND的免疫抑制这一事实可能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影响这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如何降低抑制作用,谈谈看法。一、IBD疫苗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法氏囊的损伤和机能的降低。雏鸡使用较强毒力的IBD疫苗免疫后,可见法氏囊粘膜水肿,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