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谷子是辽西地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尤其是在朝阳地区,每年都有上百万亩的种植面积,占辽宁省谷子种植面积的一半还多,已成为本地区特色产品。为了培育出品质优良的谷子新品种,实现高新科技自主创新,朝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一直把谷子作为主要任务来研究,并协助高新所承担了国家"谷子空间环境诱变育种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航天育种创研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的谷子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谷子的产量和品质。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张行东 《新农业》2011,(4):23-23
谷子抗旱耐瘠、适应性强,是凌源地区主栽粮食作物之一。为确保谷子优质高产,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谷子"十改"栽培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12月15~17日,河北省农科院谷子所承办的"第十一届谷子优质育种学术交流暨优质米鉴评会"在石家庄召开。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甘肃、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的20多位谷子育种专家就优质谷子育种技术、优质品种选育技巧、优质谷子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并交换了优质种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优质米鉴评专家对各成员单位选育的34份优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的5个目标,并就每个目标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水分利用率最高的环境友好型作物,适合在多种土壤种植。谷子以小米为主要消费方式,小米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胃及补益虚损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对其品种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谷子育种目标的不断推进对谷子育种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育种手段已不能满足谷子育种的发展。为促进和加快谷子育种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撑,以杂交育种为基础,从杂种优势利用、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抗除草剂辅助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等方面综述谷子多元化育种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谷子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谷子种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种业融合是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中国谷子种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谷子品种转化模式,提炼谷子种业融合模式,探析其融合动因与障碍因子,探讨谷子种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表明,中国谷子种业历经孕育期(高产育种)、萌芽期(高产多抗兼顾优质育种)、起步期(抗除草剂育种)和成长期(优质中矮秆抗除草剂育种)四个阶段,优质、抗除草剂、中矮秆宜机收突破性品种的育成是谷子种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谷子品种登记、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登记谷子品种数量超过科研单位,品种适应性进一步扩大,种企分布与谷子产区分布基本吻合;但种企创新能力较低、人才缺乏、育种资源不足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谷子品种转化模式主要有招标式、定制式、一体化式和自主转化四种模式,主推品种依然是以转化科研单位育成品种为主。在谷子种业起步期种业主要与种植业融合,在种业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谷子种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交叉、高新技术渗透等融合模式,但谷子种业融合仍存在融合度低、功能拓展不足、高新技术渗透融合力弱等问题。为此,谷子种业深度融合需要从延伸谷子种业链条、深挖谷子多功能属性、强化高新技术渗透融合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四个方面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发展的5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优质谷子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优质谷子品种要符合食味品质、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三项指标标准。采用有性杂交的手段是培育优质谷子品种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优质谷子品种要与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才能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优质新株型谷子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优质新株型谷子育种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及育种特点和效果;指出春谷和夏谷优良基因的互补,可创造出新种质和选育出新品种,并能扩大品种的适应区域;提出进一步改善品质、增强抗性,才有利于谷子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山西省谷子生产实际分析了谷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需求,介绍了当前谷子育种、栽培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新成果。探讨了谷子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在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谷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3-2006年谷子西北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北谷子生态区2003-2006年不同年份谷子品种(系)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谷锈病、谷瘟病、红叶病、白发病、谷子钻心虫等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红叶病呈上升趋势.②黑穗病发病率较小,发病幅度仅为0-0.29%,但呈上升趋势,纹枯病不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害.③西北区谷子育种的育种目标不应单单考虑高产稳产,而且应考虑包括该地区主要病虫抗性育种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0,(11):45-46
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太空玉米……当越来越多"太空食品"走上百姓的餐桌时,人们对航天育种与"太空食品"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  相似文献   

13.
培育谷子超高产品种,一是要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注重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二是要塑造新的株型,直立穗型可能是谷子适应优质超高产要求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三是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结合,是今后超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杂交谷子引进示范效果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谷子育成实现了高产优质我国早在70~80年代就进行杂交谷子研究.全国曾有30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杂交谷子育种研究.冈为难度太大,先后均放弃了此项研究。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不畏艰难,坚持公关,利用谷子光(温)敏不育系及恢复系杂交,  相似文献   

15.
推广优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 促进邯郸市谷子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桂芬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15-116,119
谷子是邯郸的传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因其生产技术落后,效益规模难以扩大。选用优质谷子品种并采用简化的配套栽培技术,推广谷子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和增产增效。实施"基地+农户"和生产"五统一"种植方式,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可促进谷子产业化发展,提高谷子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我省谷子品质改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谷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小米食用品质改良中存在的不足:谷子生产中早熟区缺乏优质品种,中晚熟区和夏播区优质品种单一,种植时间长,退化严重,对谷子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在谷子育种研究中,食用品质基础研究薄弱,品质改良手段滞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对谷子品种的要求。提出了以RVA分析为主的小米食用品质改良的设想:利用RVA分析筛选优质品种资源,开展食用品质的遗传研究,以优×优、优×高产品种进行组配,对其后代材料在田间进行产量性状的选择,在室内采用RVA分析进行食用品质指标测试,室内外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培育广适型超早熟、优质谷子新品种,解决中国广大高寒地区生态条件复杂、种植作物单一、效益低下、缺乏适应性广的高效作物的难题。【方法】采用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选育出超早熟谷子新品种——超早熟3号,2007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谷28。并对其超早熟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冀谷28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1)超早熟。生育期间需有效积温1 600℃,在河北省坝上等高寒地带正常成熟,实现了春、夏谷种植界限的北移;(2)生育期可伸缩。在海拔1 400 m左右的河北省坝上正常成熟;在海拔1 600 m,积温严重不足的河北省坝上最北端也能勉强成熟;(3)优质。在第七届中国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级优质米;(4)粮草兼丰。经国家区试,在高寒区籽实平均单产4 286.25 kg?hm-2,谷草单产4 718.61 kg?hm-2;(5)综合性状优良。冀谷28超早熟的生理机制在于:叶片数少、穗分化早、拔节后生长中心相对集中。【结论】冀谷28的育成并在高寒地区推广对促进中国超早熟谷子育种的开展和高寒地区谷子产业发展、农牧业协调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谷子品种赤谷10号500kg/667m~2高产栽培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是内蒙古赤峰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以上,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粮食安全。"赤谷10号"2004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谷子新品种认定、同年通过了国家谷子新品种鉴定。"赤谷10号"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的谷子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国家优质  相似文献   

19.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近几年种业振兴行动均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谷子种业与其他大作物种业不同,主要还是依靠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因此谷子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效率对种业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DEA模型,采用全国主要从事谷子育种创新的科研单调研数据,以投入产出角度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谷子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效率,并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科研单位的谷子育种创新效率平均为0.493,整体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育种创新产出存在不足,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少数单位存在投入浪费现象;23个科研单位中有12个单位的育种创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科研单位育种创新研究水平低和主观能动性不足。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对单位内部科研人员、经费进行调整优化、多与其他作物高效育种创新单位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十五年区试数据分析展示谷子糜子育种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