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大面积草菇生产中,都是使用草菇栽培种。但生产草菇栽培种要有设备条件,这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用采完菇的大床菌块和菇根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产量接近栽培种的水平。 (一)处理与方法:试验设五个处理,①采菇后的菇根、菇脚及其基部附着的菌丝块;②头潮菇采后的菌块中间层:③两潮菇后的菌块中间层;④头潮菇后的菌块混合菌丝;⑤栽培种(对照)。  相似文献   

2.
古焕泉 《食用菌》2003,25(6):42-42
一般情况下,草菇生产周期约20天,从播种至收获第一潮菇约10天,其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根据草菇生产的这一特点,笔者在农村推广栽培草菇的工作中,把堆制好的培养料,以满足草菇的生产发育条件,使其早生快长,作为获取草菇高产的突破口,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通气堆料法栽培草菇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福阳 《食用菌》2016,(3):24-25
对香菇215、606、605及香菇菌株L808进行栽培出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808菌株产量高,朵型圆正,第一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2.5%,可作为主要栽培菌株在闽北进行推广应用;606菌株出菇菌龄短约80 d,产量较高,朵型较小,产量主要集中第一潮和第二潮,占总产量的82.8%,比较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模式的菌株;215菌株产量较高,菌龄长,朵型较大,各潮次的产量比较平均,适合常规大棚栽培模式栽培;605菌株产量较低,菌龄较长,朵型较小,在闽北地区没有栽培优势。  相似文献   

4.
江西信丰县栽培草菇有较长的历史,草菇产量一直名列江西省前茅。80年代末以前,由于种菇采用室外堆沤栽培方法,每100kg稻草产鲜草菇只有6~10kg。1991年以来,该县种菇能手康遇庆探索出稻草袋栽草菇新技术,从而跃入每100kg稻草平均可产鲜菇25~...  相似文献   

5.
草菇是受益最快的食用菌,从播种到出菇只需6~8天,播后10~15天就可采收头潮菇,且原料不需要灭菌,也不需要特殊设备,容易栽培。由于它属高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都需30℃以上的温度,因此过去只在南方多以稻草为原料进行栽培。1983年,我们用玉米秆代替稻草,进行了南菇北种的草菇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巴氏灭菌床栽草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食用菌》1992,14(3):36-36
草菇一般都是在野外堆栽,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草菇高产栽培新技术,我们利用塑料蘑菇菇房对培养料进行巴氏灭菌栽培草菇试验.一般每100kg稻草可产菇16~3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气候炎热 ,特别适宜种植草菇。在夏天 ,我国种草菇地区不断增多。草菇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鲜美食用菌 ,近年在广东栽培面积很大。由于草菇生育期极短 ,对原料利用不充分 ,菇渣中还有大量养分未分解。据估计广东一年用 12 0 0 0t原料种草菇 ,大约产生 10 0 0 0t菇渣 ,这些废料 90 %直接作肥料或丢弃 ,利用率很低。对此 ,我们研究用几种种草菇的菇渣再种平菇及双孢蘑菇技术 ,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种平菇前三潮菇生物学效率都在70 %左右 ,使每kg废料又多产生 1~ 2元效益。种蘑菇产量和对照相当 ,每m2 达 9kg ,很有推广价值。1 以棉籽壳为主…  相似文献   

8.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栽培工程团队在草菇工厂化三次料技术上取得突破。经过连续3年多的努力,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草菇三次料原基形成难、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等技术难点,实现了草菇三次料的正常出菇,试验产量达4.3 kg/m2。将目前常用模式的草菇菇房栽培周期(从进料播种到出料)由原来的20~25天减少至12~14天,每个菇房每年最多可以完成30个栽培周期,效率提高66%。  相似文献   

9.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4年2月引进了平菇“侧五”菌株,经栽培试验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播种后(料温25℃左右)6天即能布满料面,早的10天现蕾,再经过3~4天便可采收。头批菇后2~3天就转潮,一般可采7~8潮菇,多则10余潮。这个菌株不仅产量高(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217%),  相似文献   

11.
凤尾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栽培容易,生长快,产量高。利用纯稻草进行栽培,每百斤稻草经50天的生长周期,可产鲜菇30斤以上,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副业。稻草栽培凤尾菇的工艺简单。取干稻草,以1.5斤为一把,放在0.5%的石灰水浸泡一夜,捞起后用清水漂洗,沥干不滴水(含水量约70%)即可接上麦粒平菇菌种,每瓶麦粒菌种可播4~6把稻草。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保湿、保温(15℃),经10~15天菌丝扭结时,打开薄膜移进菇房内培养(保持温度15~20℃,湿度80~90%),7~10天可收第一潮菇。共可收四潮菇,每潮菇收获期间隔5~7天。收获量一  相似文献   

12.
李德智 《食用菌》2008,(5):64-64
1优选菌种 草菇V238(大粒型)、V20、V35(中粒型)具有大而圆,菇潮密,产量高,既可鲜销,又适宜加工制罐等特点。栽培种菌以15~20d为宜。  相似文献   

13.
淀粉接枝型保水剂在草菇栽培中的保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汉力葆科贸公司的淀粉接枝型保水剂首先在草菇栽培中进行保湿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保水剂与菜园土以1:2混合复盖草菇培养料处理的小区,表现长菇期长(26d)、出菇潮次多(3潮)、死菇少(10.7%)、产量高(2.4kg/m^2),其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小区。其次,将保水剂均匀覆盖50%左右料面处理的小区,亦有较高的产量(192kg/m^2)。  相似文献   

14.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15.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目前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之一,多数农业废弃物均可用作其栽培原料。本试验采用木屑(苹果枝条)、荞麦壳、稻壳等为培养料培养平菇,通过示范栽培,结果表明,平菇菌丝能够在该培养料上正常生长;共采收了4潮菇,各潮次间平菇产量存在差异,其中前3潮平菇产量高且稳定,第Ⅳ潮菇产量较低,平均每袋4潮菇共采收鲜平菇1115.56 g,生物转化率达114.06%。  相似文献   

16.
用种过平菇的废料地沟栽草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树原 《食用菌》1993,15(6):21-22
传统的草菇栽培,是以稻草和麦秸为原料,因产量低,处理方法麻烦,在北方很多菇农都已改用棉子壳为原料.笔者从1989年开始,用种过平菇的废料,经过发酵后在地沟内种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效率稳定在30%~35%.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将种过平菇的废棉子壳料从菇房里搬到室外场地上捣碎,摊开曝晒2~3天,直至干燥后备用.(二)栽培季节的选择草菇属高温菇,要求栽培场内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气温太低不易出菇,因  相似文献   

17.
1991年6月至7月间,霞浦县首次利用香菇遮阳棚进行大规模栽培草菇,获得了高产丰收。据当地罐头厂收购数字表明,第1~2潮菇平均每百公斤草产鲜菇13~14kg,最高单产为20kg。利用香菇棚栽培草菇省工省料,投资少,收效大,管理简易,操作方便,降温保湿能力强,适宜南方高温环境栽培草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室外阳畦栽培平菇发展迅速,但阳畦春播菇往往因气温突然升高及于热风的影响,收二潮菇后即停止长菇,越夏后秋菇产量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1083年起进行了阳畦平菇越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秋菇每米~2产量达24.3公斤,接近于重新播种的菇畦水平.现将方法简介如下:(一)停水干燥进行越夏我地春菇一般于3月15~30日播种,在5月10日左右收二潮菇后往往会遇到30℃以上、持续7~8天的高温,已形成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不再扭结分化,此时应立即停水,使畦面干燥甚至出现龟裂,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轻水。  相似文献   

19.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20.
<正>草菇属典型的高温型、恒温结实型菌类,是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最高的类型,长江以北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较适宜种植,反季节栽培难度大。邹平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全年生产鲜菇9.05万t,主要为香菇、平菇、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等木腐菌,拥有大量的食用菌菌渣资源,但利用率较低。笔者成功利用木腐菌菌渣反季节栽培草菇,根据在山东金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可连续种植两潮菇,第一潮菇(鲜料65 kg/m2)可出菇4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