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蔬菜潜叶蝇的为害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目前所知道的约有150种,但其中只有十几个种寄主范围很广,对温室和大田作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在我国主要有4种蔬菜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的,豌豆斑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  相似文献   

2.
龚晓甫  惠军涛 《蔬菜》2011,(6):37-38
蔬菜斑潜蝇,即美洲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94年我国在海南省首次发现后,目前已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控该害虫,笔者结合多年植保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刘佳 《长江蔬菜》2002,(7):30-31
美洲斑潜蝇原产于巴西,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陆续流行于佛罗里达、夏威夷等地,是美洲蔬菜生产的大敌。1993年传入中国,现已遍布全国大部分蔬菜产区,其中部分菜区受斑潜蝇危害日益严重,甚至在某些蔬菜上(如黄瓜等)达到绝产的程度。1寄主和危害1.1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危害作物多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细胞及叶柄,成虫取食和产卵孔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嗜食豆科、葫芦科和茄科等植物。在我国已发现有16个科80多种植物受到危害。其危害蔬菜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4.
爱福丁对美洲斑潜蝇田间防治试验邹金环李秀敏吴伟近几年,我省传入了一种比棉铃虫更具威胁的害虫——美洲斑潜蝇,瓜菜类损失严重。美洲斑潜蝇一年发生20多代,繁殖率异常高,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而且美洲斑潜蝇是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寄主有13个科的60多种植物,以葫...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斑潜蝇的危害及其在我国分布的种类,对番茄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及其防治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自治区,菜田发生面积2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的迁入越来越多,如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食人鱼等,可谓植物、昆虫、鱼类应有尽有。外来有害生物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如何继续生存繁衍,其制约因素又是什么,本文以美洲斑潜蝇为例进行探讨。1发生历史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为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我国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1994年迅速将其列为国内检疫对象,但后来短短几年即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对各地的蔬菜生产造成极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1938年首先发现于阿根廷,近60余年来,美洲斑潜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播蔓延,现已分布于7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3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的反季节瓜菜作物上首次发现,随后迅速蔓延分布至除黑龙江和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又名甘蓝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为世界危害性害虫。1994年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对蔬菜生产危害较大,产量损失一般10%~30%。大丰市于1996年首次在农作物上查见大量美洲斑潜蝇危害后,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对其在苏北沿海地区的寄主情况、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及其防治技术作了一些探讨、分析,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蔬菜上4种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我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4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anchard)〕、番茄斑潜蝇〔Liriomyza bryoniae(Kalten-bach)〕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2~3a(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为害种,在我国内陆广大地区造成严重为害。番茄斑潜蝇是偶尔发生种,很少造成大面积为害。葱斑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主要寄主是葱、蒜等百合科蔬菜。1分布美洲斑…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为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我国最早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1994年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几年内迅速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对各地的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产量损失10%-30%。  相似文献   

12.
1发生与危害 美洲斑潜蝇是我国新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1993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该虫原产于南美,成虫体长只有1 mm(毫米)~2 mm(毫米)左右,幼虫生活方式隐蔽,潜入植物叶片取食叶肉细胞,是蔬菜、瓜果、花卉、烟草和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斑潜蝇种群数量大,适应范围广,危害作物种类多,持续时间长,防治困难,一般减产30%~40%左右,重的可达绝产.黑龙江省是1997年5月在大庆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同时个别棚室也发现了南美斑潜蝇,当时两种斑潜蝇的发生面积只有0.4 hm2(公顷),随着频繁的南菜北调,近两年的发生面积和发生范围在逐年扩大,从1997年的2个市地5个县区发生扩展到目前的8个市地15个县区,发生面积由0.4 hm2(公顷)发展到1533.33 hm2(公顷).斑潜蝇在黑龙江省已由小范围的点片发生阶段扩展为局部大范围的整栋棚室发生,并扩展到了生产田,已对黑龙江省的蔬菜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石宝才 《蔬菜》2003,(8):22-23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3种传入的斑潜蝇中,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种。现将这4种潜叶蝇的有关田间识别资料整理如下(见图1、2、3、4)。一、美洲斑潜蝇成虫体长2~2.5 mm,体色亮黑,小盾片鲜黄色,比南美斑潜蝇大,头部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3种传入的斑潜蝇中,开始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则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危害种。  相似文献   

15.
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国际性检疫害虫,我国于1994年首次出现,1995年传入陕西咸阳后逐年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蔬菜等作物生产安全。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斑潜蝇发生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993年在海南三亚首次被发现,现已扩散蔓延到我国许多地区。目前.美洲斑潜蝇是海南秋冬种瓜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受害面积226.78万hm^2,受害瓜菜涉及14科60多种,特别是豆科、葫芦科、茄果类蔬菜,叶被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达80%。笔者自1994~2002年在海南南部的陵水、三亚、乐东、  相似文献   

17.
<正>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甘蓝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该虫已被许多国家列为重要检疫对象。我国自1993年首次在海南省发现该虫以来,其扩散蔓延非常迅速,现已分布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危害瓜类、豆类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现将美洲斑潜蝇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石宝才  张芝利 《蔬菜》1997,(4):24-25
美洲斑潜蝇的习性与防治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石宝才张芝利宫亚军王军廖度路虹杨玉茹朱晓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rae原产于南美洲。于九十年代初从沿海一带传入我国,至1996年已蔓延至23个省市,我市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9.
李涌  徐东 《西北园艺》1998,(4):37-38
美洲斑潜蝇是全国重点的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具有繁殖力强、寄主多、难防治、危害严重等特点。据国外报道,美洲斑潜蝇一年发生20~30代,最短12天完成一代,世界各国都把它列入最危险的一类害虫,严加防范。1993年底,我国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以来,现已蔓延到全国21个省(市),危害面积已达2500万亩  相似文献   

20.
斑潜蝇是蔬菜生产上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面广,传播速度快,世代数多且重叠,并对化学农药容易产生抗性,严重危害瓜类、豆类蔬菜生长,严重的甚至引起叶片枯黄脱落和整株死亡。为寻求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斑潜蝇,我们引进青岛泰生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农药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以期了解该产品对斑潜蝇的防治效果,为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