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外界无蜜源蜜蜂活动量较大的季节,极易发生盗蜂。盗蜂发生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抢盗。轻则存蜜被盗光,重则漫延到全场互盗,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此我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止盗法,供蜂友们参考:若是已发生盗蜂,可迅速在巢门口撒些面粉,查出抢盗群和被盗群,马上缩小被盗  相似文献   

2.
盗蜂的防范     
盗蜂的防范在春秋以及蜜源缺乏期,容易发生盗蜂。开始一二箱,若不制止,范围逐渐扩大,群间互盗,以至全场乱盗,不可收拾。所以,在盗蜂易发季节,要特别注意防范。一般认为,对盗蜂以预防为主。在蜜源缺乏季节,检查蜂群以早晚为好,掌握蜂多于脾,注意箱体的密封性。...  相似文献   

3.
盗蜂是养蜂人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一旦发生盗蜂 ,制止是相当困难的 ,若措施不利 ,可能会波及全场 ,给蜂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常因盗蜂 ,引发相邻蜂场的矛盾。尤其在气候异常年份 ,盗蜂更易发生。如我地处黄河下游地区 ,近来连年干旱 ,使许多养蜂人饱尝盗蜂之苦。因此 ,对盗蜂的发生原因、规律 ,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减少发生机率 ,做到未雨而绸缪。一旦发生 ,则能采取有效措施 ,制止盗蜂 ,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我和蜂友们多年来的观察、研究、实践 ,并参考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供蜂友们参考 ,…  相似文献   

4.
中蜂嗅觉灵敏,容易发生盗蜂,如不及时控制,不仅会造成全场蜜蜂秩序混乱,还会消耗饲料、损失蜂群.  相似文献   

5.
丁小霖 《蜜蜂杂志》2008,28(8):26-26
中蜂嗅觉灵敏,容易发生盗蜂,如不及时控制,不仅会造成全场蜜蜂秩序混乱,还会消耗饲料、损失蜂群.  相似文献   

6.
引起偏集的原因及制止方法偏集就是一群蜂的工蜂进入或偏向另一蜂群的现象。少数几群倒无关紧要,多时就会引起全场蜂群混乱、采集积极性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盗蜂、围王,给蜂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引起偏集的几种原因:转场是引起偏集的直接原因,但危害小;而外界环...  相似文献   

7.
唐黎标 《蜜蜂杂志》2012,32(9):23-24
所谓盗蜂,是指窜入别的蜂群或钻入仓库盗取蜂蜜或食糖的蜜蜂。盗蜂多发生于外界蜜源缺乏或枯竭的季节。发生盗蜂,会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了解和掌握盗蜂发生的原因,做好盗蜂发生的预防工作,制止盗蜂的发生,对养蜂生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廷洲 《中国蜂业》2003,54(5):20-20
在断蜜和少蜜源的季节里 ,特别在芝麻花期结束后 ,在蜂群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引发盗蜂 ,一旦发生盗蜂 ,就很难制止。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轻则造成损失 ,重则全军覆没。在制止盗蜂方面 ,我采用过多种方法 ,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止盗作用 ,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2 0 0 0年秋 ,芝麻花期结束后 ,为了培育好越冬蜂 ,我隔天奖励饲喂 ,喂蜂是在晚上 7点半钟进行 ,有一次喂蜂不慎 ,第 2天引发 2群蜂发生盗蜂。盗蜂来势凶猛 ,象潮水一样扑向巢门 ,大有踏平被盗群之势 ,因为是芝麻花期刚结束 ,群势强大 ,老蜂又多 ,才有此势 ,我当时手忙脚乱 ,在情急之下 ,…  相似文献   

9.
晚秋蜂群喂越冬饲料常引起盗蜂,一旦发生盗蜂就会造成全场混乱,互相斗杀伤亡,被盗群饲料缺少,蜂群活动久久不能停息,使群势下降,越冬蜂寿命缩短等问题。为了再防发生盗蜂,笔者参考蜂友们的经验结合本人体会,介绍几种防盗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盗蜂养蜂人无不深恶痛绝。发生盗蜂的蜂场,轻者溃不成群,重者全场覆没。盗蜂多发生在外界蜜源断绝,由箱内缺蜜所致。因此,非流蜜期要保证蜂群饲料充足,以免引发盗蜂。2008年晚秋,我的蜂友田师傅的蜂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蜂群互盗。一、引进良种,追求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一、如何制止非缺蜜性盗蜂中蜂嗅觉灵敏,盗性强,饲养管理稍有不慎,即会发生盗蜂。根据盗蜂发生的原因,我们认为应该将其分为缺蜜性盗蜂和非缺蜜性盗蜂两大类。将其分类是为了在处理盗蜂时采取的措施更有针对性,能有效制止蜂群间的盗蜂行为。缺蜜性盗蜂大家都比较熟悉,养蜂书籍上介绍防盗的办法也很多。我们这里所讲的是非缺蜜性盗蜂。其实,非缺蜜性盗蜂也很常见,只是先前大家没有注意与缺蜜性盗蜂分开来罢了。仅2015年和2016年,我们亲  相似文献   

12.
养蜂场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一旦发生盗蜂,就会给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不但打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盗空了存蜜,还因攻守双方相互斗杀而死蜂遍地。有时甚至连蜂王也被螯死。特别发生全场互盗时,损失更大。因...  相似文献   

13.
盗蜂的发生,往往都是人为所造成的,如果对蜂群管理不适当很容易引起盗蜂。(编者注:盗蜂,实际上是蜂盗,指蜜蜂偷取和抢夺蜂蜜的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并非蜜蜂常有,只是在自然界蜜源缺乏,或人为造成蜂群缺蜜,或受到蜜或糖的引诱时,才会发生盗蜂。产生偷盗行为的蜂群...  相似文献   

14.
<正>东北地区一般在白露前蜜源断绝,这时由于气温较高,蜂群处在活跃状态,养蜂人应注意以下管理:1.防止盗蜂由于外界气温仍较高,检查蜂群或抽调巢脾时要注意,不要把少量蜜脾和花粉脾长时间暴露,容易引起盗蜂。东北地区给蜂群饲喂糖浆通常在秋分前后完成。若是提早,易起盗,使蜜蜂空飞,既耗蜜又消耗蜜蜂体力;若是过晚,糖浆中的水分没有及时排出,会导致蜜蜂冬季下痢。如果发生盗蜂,可采取简单方法加以制止,如缩小  相似文献   

15.
发生盗蜂之纠纷,敝见认为:若人人抱着以建立和谐社会为己任,事情就好解决. 发生盗蜂方,应认识到发生盗蜂之危害性.盗蜂是蜂群内食料不足,蜜蜂有饿死的危险,才出箱到本场其他蜂群作盗,或者到其他蜂场作盗.  相似文献   

16.
养蜂场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一旦发生盗蜂,就会给蜂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不但打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盗空了存蜜,还因攻守双方相互撕杀而死蜂遍地。有时甚至连蜂王也被螫死。特别发 生全场互盗时,损失更大。因此不得不迁移蜂场,这 给养蜂带来很大麻烦。 要防止盗蜂,首先要弄清为什么会发生盗蜂,才 能对症下药。从蜜蜂生物学特性和其生活规律来看, 抢盗蜂蜜、储存饲料,是蜂群长期生存斗争中所形成 的本能。这种本能意识的遗传因子,世代相传,然而 在流蜜时期.外界有粉、…  相似文献   

17.
宋心仿 《中国蜂业》2005,56(12):29-30
2002年10月中旬,皖南正值无花期,安徽芜湖县六郎镇养蜂户周庆华发现自家蜂场的3群蜂发生盗蜂,通过反复关闭巢门制止无效后,断然决定以损失3箱被盗群为代价,彻底消灭盗蜂换取其它蜂群免遭盗蜂之祸。他勾兑了巨毒农药“1605”稀释液。喷向被盗蜂群,很快3箱被盗群全部死亡,本场其它蜂群也造成严重中毒死亡,进而还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  相似文献   

18.
定地饲养的中蜂,盗性较强,尤其在缺蜜季节,只要在管理上稍有疏忽,就易发生盗蜂。下面从预防和制止两方面,介绍几种实用止盗法。预防盗蜂的方法: 一、精心选种。选育工作勤奋,性情温驯,不轻易起盗的蜂群做种,从根本上改变中蜂定地饲养易起盗的不良习性。二、早春、盛夏、晚秋这些缺蜜粉的季节,一定要注意合并太弱的蜂群。无王群要及时诱入蜂王或干脆并入他群。抽出多余  相似文献   

19.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可是分蜂如选择在蜜源将结束时 ,蜂群时常发生盗蜂。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又无其它辅助蜜源 ,我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块蛹脾 ,再抖入 1脾蜂 ,加 1块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时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群全是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 0米外的场地摆放。经过 2~ 3天 ,盗蜂全部…  相似文献   

20.
正红花油防盗方法盗蜂是最棘手的问题,往往因制而不止或久制难止而造成蜂群因相互打斗而伤亡惨重,导致蜂群群势受损,影响经济效益。笔者经多次试验和实际运用,证实药用红花油可快速有效地制止盗蜂。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盗蜂发生后,迅速缩小巢门,只留一两只蜂进出空间的前提下,用棉签蘸上红花油药液,涂擦在距巢门口2~3厘米的箱板上,长度以稍长于原巢门的宽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