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丁庆永 《中国棉花》2009,36(7):30-31
位于豫东平原的河南省鹿邑县,自1997年开始人工去雄杂交棉制种以来,历经10多年的发展,2008年该县杂交制种棉种植面积突破2000hm^2。在鹿邑县的辐射带动下,与其毗邻的太康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以及安徽省的亳州市和商丘市的睢阳区、梁园区,杂交制种棉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至2008年,以上县市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棉种植总面积突破3000hm^2,豫东植棉区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去雄杂交棉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2.
丁伟  丁庆永  常永霞 《中国棉花》2009,36(11):39-39
近年来,随着麦套杂交制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壮苗早发已成为豫东棉区提高杂交制种棉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培育壮苗,又是壮苗早发的前提和基础。现将鹿邑县几年来杂交制种棉育苗移栽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豫东南地区从事棉花杂交制种始于1997年,由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周边2个村安排杂交制种5hm2,由于第1年技术不熟练等因素,最终成功制种面积为4 hm2,平均生产杂交种子产量2 100 kg/hm2,最高单产2 700 kg/hm2.制种成功的棉农获得90 000元/hm2以上的收入,是种普通棉花经济收入的4~6倍.1998年再安排棉花杂交制种66.7 hm2,制种成功率90%以上,且产量高,纯度好,棉农因收入高而制种积极性高.随着杂交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国内棉花科研及种子经营单位陆续进行棉花杂交制种生产,2003~2007年规模化棉花杂交制种面积达2 000 hm2左右,主要集中在河南周口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棉区在全国的棉花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 ,常年种植面积 2 5万公顷 ,目前杂交棉 F1代利用种植面积只占整个棉产区的 15 %左右 ,而制约杂交棉迅速推广的限制因素是杂交制种费工、费时、产量低 ,制种成本高。所以 ,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荆门创世纪公司合作 ,在“中棉所 2 9”、“鄂杂棉 3号”、“KC970 4”等杂交棉组合的制种过程中 ,通过对杂交棉的人工制种技术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 ,摸索了一套适应江汉平原的杂交棉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1制种前期准备1.1制种地选择。制种基地首…  相似文献   

5.
新香优80春制迟夏制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慕文 《杂交水稻》2004,19(Z1):50-51
新香优80是湖南省1997年审定通过的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质稻组合.我公司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亲本,连续2 a在我市苏仙区进行春制和夏制,制种面积20 hm2,平均单产达2.63t/hm2,高产田块平均产量过4.43 t/hm2.现将其制种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杂交棉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推广利用杂交棉已成为目前该棉区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原因是中棉所29、中棉所48、鲁棉研15、豫杂35、冀杂566等一批强优势杂交棉品种相继育成,同时,制种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制种成本,扩大了供种量,再者,育苗移栽,适度稀植配合保留叶枝等栽培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单位面积用种量,简化了种植,杂交优势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深受棉农的欢迎。尽管该区有部分棉花杂交制种田改为一熟种植或只在冬春季种植短季蔬菜,但大部分仍采用麦棉套种的种植方式来进行棉花杂交制种。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是福建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9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2。全省每年杂交水稻需种量约1200万kg,基本以本省自制为主,省外调剂少量的新、特品种。多年来,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实行“省提、省繁、县制”的生产体制,狠抓繁、制种管理工作和种子经营、生产、销售的各个主要环节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的稳定、产量的提高、特别是质量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1提高杂交水稻制种质量的方法1.1建好生产基地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几年来,福建省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0.4~O·53万hm’左右。以制…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种棉的效益和种棉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棉种市场疲软.给棉种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生产资料价格的猛涨,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制种田块的过度分散。使棉花杂交制种的质量越来越难保证.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也徘徊不前。生产实践表明.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2011年夏天,对于棉花制种产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制种用工难、工价高、利润空间小、放弃面积大,困扰着制种生产商和农户,棉花人工杂交制种步履艰难。豫东地区鹿邑县是我国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的重要基地之一,有10多年的制种历史,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汤健良 《杂交水稻》2004,19(Z1):49-50
新香优77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秀优质新组合,优势明显,米质优良.1995年我公司首次春制新香优77,面积0.33hm2,平均单产3.18t/hm2.现将其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种棉的效益和种棉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棉种市场疲软。给棉种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生产资料价格猛涨.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制种田块过度分散.使棉花杂交制种质量越来越难保证.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也徘徊不前。生产实践表明.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刘霞  王士领 《中国棉花》2007,34(7):26-27
自2003年北疆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示范种植以来,以其增产效果显著、优质及多抗等特点,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棉农和植棉单位的欢迎。2006年125团进行了标杂A1杂交制种,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杂交棉高效制种关键技术,以供应用者参考。1制种田的选择制种田应选择地势  相似文献   

14.
陆海三系杂交制种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棉花三系法制种不仅可简化制种程序,保证杂交棉种的纯度,而且还能降低成本,提高制种工效。根据多年对棉花三系法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不懈研究实践,成功地探索出一套利用三系法进行人工制种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产量都得到显著提高。1三系法生产杂交棉种子的特点利用三系法生产杂交棉种子,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群体,雄性不育系的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在100%,一般陆地棉和海岛棉品种都可作保持系,雄性不育系必须依靠与其相对应的保持系来繁衍后代,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才能生产杂交棉种,因此在扩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王治斌  欧俊梅 《中国棉花》2015,42(12):36-37
<正>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是一项费工、技术要求高的工作,生产上制种产量差异大,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棉花制种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棉花杂交制种的产量、保证种子质量,作者经过多年探索和对技术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合川杂棉25号在四川植棉区制种的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两系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5制种技术操作方法,适用于四川省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子的生产。2应用标准包括:DB/5100B32004棉花种子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杂交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杂交制种人员越来越紧张 ,制种成本越来越高。为了减少制种用工量 ,2 0 0 1 - 2 0 0 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进行了花粉不同贮藏方法和不同授粉时间的研究 ,并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该方法用于中棉所 38两系杂交制种田 ,采用全天授粉 ,每公顷制种田仅需1 2 .5人。比常规法制种减少用工 49% ,减少工费1 9.8%。研究还进一步探明了杂交制种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时段。1试验方法以中棉所 38不育系亲本为供试材料 ,早上7∶ 0 0以前将父本花粉从田间取来并将其存放 ,贮藏方法分为 3种 :1常规法 (即在当天上午授粉 ) ;…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长江流域棉区基本全部种植杂交棉,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棉种植面积达30%左右,新疆棉区也在积极推广杂交棉种植。但目前杂交棉种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销售价格逐年下降,种子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利润越来越少,发展三系不育系制种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 ,抗虫杂交棉以其抗虫、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深受棉农喜爱 ,但因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田间保纯措施繁杂等因素限制了杂交制种规模的扩大。几年来 F1杂交种供不应求 ,无法满足棉农的需求。为此 ,1 999年本厂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雄性核不育系杂交棉中棉所 38进行试种和试制种 ,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 2 0 0 0年本厂对中棉所 38进行较大面积(1 3.33公顷 )制种 ,喜获丰收。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60 0 kg,产种子 1 950 kg以上。通过对中棉所 38进一步扩大试种表明 ,中棉所 38具有对棉铃虫抗性强、结铃多、…  相似文献   

19.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改良棉花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至2005年,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种已有53个,种植面积113万公顷,占全国棉田面积的22.3%.目前全国人工杂交棉制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全国制种面积在0.7万公顷以上,形成了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三大制种集中区.  相似文献   

20.
培两优28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中希 《作物研究》2003,17(1):38-39
岳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同时,其制种面积也逐步扩大。自1996年以来,制种产量基本稳定在2.25~3.0t/hm2,最高单产丘块达到了4.5t/hm2。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培两优288制种高产技术。1 选择好基地选好基地是制种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基地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应选择地势较高、水旱无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花时集中的山区。二是有得力的基地领导班子,有助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制种自愿的情况下,农户积极性高,劳力充足。2 合理安排播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