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固相有效态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非腐解有机物料施于水田土壤后,土壤固相有机质和有效态氮,磷,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施入水田土壤后,在整个土壤淹水期间,水田土壤固相中有机质,碱解氮,速铲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显著增加。非腐解有机物的施用显著增强了水田土壤固相的保肥性和供肥性。  相似文献   

2.
在2种水田土壤上采用盆栽,微区和小区试验,对稻草,玉米秸秆和未堆腐的马粪3种非腐解有机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机料料施用量,在第一年引起水稻产量下降,但在第二年却有增产作用,较低的有机物料施用量,虽然在当年未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第二年也没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有机物料的最佳施用量为2~4g/kg。非腐解有机物料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前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养实验,对三种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土壤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物料直接施入对水田土壤生物量态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对水田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因土壤酶、 有机物料及水稻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就施用有机物料对供试土壤酶活性影响的共性而言,在前 期皆对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迅速提高,后期逐渐降低。对 转化酶活性和三种磷酸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在供试两种土壤上,有 机物料的作用正相反。  相似文献   

4.
通过65 d水稻根际盒培养试验,研究了两种水分管理下(淹水1 cm、80%田间持水量)元素硫在石灰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和铁锰磷硫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硫氧化率有以下规律,根际>非根际(特别是石灰性土壤);80%WHC处理>淹水1cm处理;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非根际>石灰性水稻土非根际,而根际土壤之间没有差异.元素硫施用能增加水稻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其增加幅度依次为:80%WHC处理>淹水1 cm处理;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施元素硫能显著提高水稻铁锰磷硫吸收总量,而对这些元素在水稻植株体浓度的影响,则与水分、土壤和元素种类有关.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施用元素硫能弥补水分不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而石灰性水稻土则不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阐明红壤区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及酶活性的变化提供参数。[方法]设置好气、淹水、干湿交替3种处理进行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3种处理有机物料玉米叶、根茬的分解速率均表现为好气>淹水>干湿交替,且玉米叶的分解速率高于玉米根茬。培养90 d时好气处理下玉米叶、根茬的分解速率分别比淹水处理高19.9%和92.3%。好气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较高。好气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在淹水和干湿交替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却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结论]不同水分状况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均可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Eh及硅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种稻后酸性土壤pH迅速升高,而中性土壤pH降低,然后均趋于中性;Eh的变化基本均呈近似“W”形;土壤溶液硅浓度则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与对照相比,单施高炉渣或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溶液pH和Eh、增加硅浓度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尤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偏硅酸钠的施用效果只是在水稻生长的某一时期在中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相对明显;单施葡萄糖会降低土壤Eh,提高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的硅浓度。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土壤溶液中硅浓度升高的幅度最大,在酸性水田土壤和中性水田土壤上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40(最小倍数)~4.93(最大倍数)倍和1.19(最小倍数)~2.72倍(最大倍数),说明施用高炉渣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硅素供应水平,对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Eh及硅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种稻后酸性土壤pH迅速升高,而中性土壤pH降低,然后均趋于中性;Eh的变化基本均呈近似“W”形;土壤溶液硅浓度则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与对照相比,单施高炉渣或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溶液pH和Eh、增加硅浓度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尤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偏硅酸钠的施用效果只是在水稻生长的某一时期在中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相对明显;单施葡萄糖会降低土壤Eh,提高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的硅浓度.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土壤溶液中硅浓度升高的幅度最大,在酸性水田土壤和中性水田土壤上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40(最小倍数)~4.93(最大倍数)倍和1.19(最小倍数)~2.72倍(最大倍数),说明施用高炉渣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硅素供应水平,对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设置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单独还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4个试验处理)研究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还田后秸秆腐解率和腐解残余物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通过秸秆还田盆栽试验(设置无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单独还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5个试验处理)研究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基本性质以及生菜生物量和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腐熟剂促进秸秆腐解效果明显,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玉米秸和水稻秸+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的秸秆腐解率分别提高32.36%和29.76%,有机物料腐熟剂有促进腐解残余物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降的趋势,腐殖酸质量分数分别提高29.17%和20.71%,胡敏酸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5.60%和48.84%,胡敏酸/富里酸比值分别提高54.17%和29.73%;且以玉米秸+有机物料腐熟剂的腐解效果更好;秸秆+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以及生菜生物量,同时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玉米秸和水稻秸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的土壤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74%、9.01%,生物量分别提高25.85%、18.07%,且以玉米秸+有机物料腐熟剂的腐解效果更好。可以看出,玉米秸和水稻秸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均可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有机物质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供试的2种水田土壤上,入非腐解有机物后,土壤PH值和Eh值绵有所降低,水田土壤的容重下降,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的孔隙度、土壤了阳离了交换量以及土壤的微团聚体含量皆显著提高。这些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幅度因土地和有机物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几种非腐解有机物为施于苏打草甸水稻土后,对土壤中不同结合形态的腐殖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料施入供试水田土壤后,土壤中的公结态腐殖质和联结态腐殖质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而穗结态和紧结是显著差异,从所测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看,土壤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的胡敏酸,富里酸的含量也都有所提高,但松结态腐殖质中以胡敏酸增加的度明显,而联结态腐殖质中以富里酸增加的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秸秆和有机肥是我国农田主要有机物料来源,翻压旋耕是其主要的还田方式,明确其在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的腐解过程特征和驱动因素,可为更好利用秸秆资源与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典型黑土、潮土和红壤上开展大田有机物料混土填埋试验。设置4种处理:小麦秸秆混土(WS+soil)、玉米秸秆混土(MS+soil)、猪粪混土(PM+soil)和牛粪混土(CM+soil),按土重﹕物料碳=100﹕4.5,称取物料土壤混合物200 g装于尼龙袋填埋于土壤中,填埋后1年内采样6次,之后2—2.5年采样一次,满3年采样一次,共8次采样。分析各混土有机物料的腐解差异,采用双指数方程明确易分解有机碳库和难分解有机碳库比例和腐解速率,阐明各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快速腐解速率、慢速腐解速率及积温转折点,并用随机森林模型来量化物料组成和环境因素分别对腐解速率的相对贡献。【结果】秸秆混土的腐殖化系数为22%—43%,有机肥混土的为45%—58%。有机肥混土腐解较秸秆慢,区域间差异不大,从北往南有机物料腐解加快,且秸秆腐解较有机肥快。秸秆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70%—87%)高于有机肥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5...  相似文献   

12.
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动态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氢醌用量增加,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增大,抑制时间增长;尿素配施适量氢醌,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并提出了稻谷产量,施用氢醌提出了水田土壤供氮能力和植株含氮量。  相似文献   

13.
苄嘧磺隆对淹水稻田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淹水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以淹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和酶活测定,定期取样研究苄嘧磺隆施用浓度(0.000、0.067、0.355、1.780、3.553 μg·g-1干土)对淹水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嘧磺隆施用初期能刺激土壤呼吸强度,随后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取样后期逐渐减轻并趋于对照水平.苄嘧磺隆能轻微刺激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蔗糖酶活性基本不受苄嘧磺隆施用量的影响,脲酶活性则是先刺激后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受苄嘧磺隆影响不大.说明施用一定量的苄嘧磺隆对淹水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添加石灰、有机物料对酸性土壤镉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添加石灰(CaCO_3),有机物料(稻草、苕子)后酸性土壤 Cd 活性变化以及淹水,培养时间对酸性土壤 Cd 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有机物料后,酸性土壤 pH 上升,有效 Cd 含量下降,其有效 Cd 量与培养土壤 pH 呈明显负相关。淹水后,除施石灰处理外,所有处理土壤 pH 升高,有效态 Cd 降低,而培养时间对土壤 Cd 的活性无显著影响。土壤 Cd 的形态分级表明,和对照相比,添加石灰处理,松结有机态 Cd 和碳酸盐结合态 Cd 增多;添加有机物处理,土壤中松结有机态 Cd 和紧结有机态Cd 提高,进一步揭示了添加石灰、有机物料后土壤 Cd 活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腐解菌剂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用秸秆腐解菌剂对玉米秸秆的促分解效果、养分释放规律及土壤理化特性、养分含量、腐殖质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低温地区秸秆快速、高效腐熟以及有机废弃物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秸秆作为供试材料,选用低温复合菌剂GF-20、中农绿康秸秆型有机物料腐熟剂(以下简称绿康菌剂)、世明生物发酵菌种(以下简称世明菌剂)作为试验菌剂,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CK),土壤+玉米秸秆+不施用菌剂;对照2(B),土壤+无玉米秸秆+不施用菌剂;GF,土壤+玉米秸秆+菌剂GF-20;LK,土壤+玉米秸秆+绿康菌剂;SM,土壤+玉米秸秆+世明菌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10℃黑暗条件下培养60d,测定不同处理玉米秸秆降解率、养分释放率以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腐殖质成分与土壤酶活性,最后对添加秸秆腐解菌剂后土壤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0℃黑暗培养条件下,与CK相比,施用3种秸秆腐解菌剂后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秸秆的分解,加快了秸秆养分的释放,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添加低温复合菌剂GF-20的效果最好。秸秆腐解60d后,处理GF的秸秆降解率达36.75%,较处理LK、SM和CK高出9.78%,9.92%和16.38%。处理GF明显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物质转化,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4.10,14.95和38.36mg/kg,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GF腐殖质碳含量为21.99g/kg,较其他处理增加1.76~3.68g/kg;处理GF的HI(胡敏酸与胡敏素含量比值)为1.43,较其他处理高0.14~0.4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秸秆腐解菌剂后,土壤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结论】在10℃黑暗培养条件下,低温复合菌剂GF-20能更有效促进秸秆分解进程,加快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柑橘渣对玉米、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柑橘渣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玉米株高(施柑橘干渣5g/kg土的Oc5处理除外).Oc5处理对玉米的生物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Oc20处理(施柑橘干渣20g/kg土)对提高水稻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柑橘渣促进玉米吸收钾素,抑制氮素和磷素的吸收.Oc2处理对水稻的全氮、全磷、全钾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施用柑橘渣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玉米土壤有机质提高18.6%~69.7%,水稻土壤有机质提高0.5%~7.1%,旱地(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淹水(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也有随着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稻鱼复合种养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稻田环境质量稳定的同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本研究选取“巨型稻”和 “稻花鲤”为稻鱼复合种养试验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稻鱼复合种养(URF30)、单独水稻种植(UR30)和干湿交替(CK)三种种植模式处理,在分蘖期结束时淹水30 cm并持续保持水位至收获,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探讨长期淹水稻鱼复合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RF30处理在连续的两年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总氮(TN)含量呈增加趋势,并且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UR30和URF30处理进行短期淹水后,土壤中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同时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脲酶(UR)活性显著降低;稻田长期淹水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UR30处理2020年和2021年土壤MBN含量在长期淹水后分别显著下降146.9%和55.8%;稻田养鱼有利于土壤整体酶活性的提高,2020年和2021年URF30处理土壤酶几何平均值比UR30处理分别高5.8%和7.5%,比CK分别高19.4%和15.6%。研究表明,稻田进行短期淹水导致土壤微生物在水稻拔节期受到磷限制,长期淹水导致土壤微生物在水稻成熟期受到氮限制。巨型稻复合种养在长期淹水条件下仍能有效保证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在水稻产量稳定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8.
3种有机物料对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稻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明确其对土壤镉(Cd)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对于我国南方Cd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等量(2 250 kg·hm-2,干质量)紫云英、油菜秆和有机肥施用处理,通过测定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提取态Cd (DTPA-Cd)、根表铁膜Cd含量和水稻各部位Cd含量,结合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变化,对比分析3种有机物料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 3种有机物料提高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有机质含量和水稻产量,增强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表铁膜量及其Cd吸附量。与CK相比,紫云英、油菜秆和有机肥处理水稻根对Cd的吸收分别增加4.22%、16.99%和38.27%(P<0.05),Cd由水稻根向稻谷的转运系数和叶向稻谷的转运系数均明显提高,水稻稻谷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2.67%、39.60%和54.46%(P<0.05)。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有机物料虽能提升土壤肥力,但会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和向稻谷的转运。因此在南方Cd污染稻田应谨慎施用有机物料,防止由此导致的稻米Cd积累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解特征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在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的腐解残留率变化。结合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阐明秸秆和粪肥在我国农田土壤中的腐解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为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有机资源和培肥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国家土壤肥力肥效监测基地”中的黑土、潮土和红壤实验站,开展大田填埋试验。有机物料烘干后过2 mm筛,置于48 μm孔径尼龙网袋后填埋在土壤中。共4种供试有机物料:小麦秸秆(WS)、玉米秸秆(MS)、猪粪(PM)和牛粪(CM)。根据各地温度差异,分别在填埋后49—360 d内采样6次。通过分析腐解过程中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整合土壤积温与腐解残留率的相关关系,采用VPA(方差分解分析)定量化气候因子,有机物料性质及土壤养分对不同有机物料腐解的相对贡献率。【结果】秸秆的腐殖化系数为11%—39%,粪肥的为50%—57%,秸秆腐解速率显著高于粪肥,且南方红壤上腐解速率高于北方黑土。地积温方程可拟合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变化,由该方程可知,秸秆和粪肥易分解碳库占比分别为76%和43%,稳定碳库分别为17%和53%。但秸秆和粪肥易分解碳库的分解速率常数(k)无显著差异,其周转积温(1/k)约为1 400—2 000℃。物料性质是有机物料腐解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28%;其次是气候,贡献率为20%。秸秆腐解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候因子、有机物料性质和土壤因子三者的交互作用,贡献率达42.3%。粪肥腐解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候因子,贡献率为38.3%。【结论】秸秆腐解速率和其有机碳库中易分解碳库比例明显高于粪肥,秸秆腐解受到气候、土壤和物料性质协同作用影响,而粪肥则受气候因子影响最大。在田间秸秆还田时需结合当地水热条件确定还田时间和还田量,粪肥则建议在还田前进行堆腐,且注意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柑橘渣对玉米、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柑橘渣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玉米株高(施柑橘干渣5g/kg土的Oc5处理除外)。Oc5处理对玉米的生物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Oc20处理(施柑橘干渣20g/kg土)对提高水稻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柑橘渣促进玉米吸收钾素,抑制氮素和磷素的吸收。Oc20处理对水稻的全氮、全磷、全钾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施用柑橘渣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玉米土壤有机质提高18.6%-69.7%,水稻土壤有机质提高0.5%-7.1%,旱地(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淹水(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也有随着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